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玉米芯栽培香菇配方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升厚  王常仕 《食用菌》1998,20(1):23-23
目前,香菇栽培均以木屑为主料,辅以麸皮,但在非林区木屑资源有限,适合香菇栽培的优良树种如柞树、楸树就更匮乏。为了使香菇在广大平原地区也能得到发展,我们尝试用玉米芯来部分或全部替代木屑栽培香菇。本文主要报道高产配方的筛选。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配方 ①木屑80%,麸皮20%,石膏2%;②玉米芯80%,麸皮20%,石膏2%;③木屑16%,玉米芯64%,麸皮20%,石膏2%;④木屑32%,玉米芯48%,麸皮20%,石膏2%;⑤木屑40%,玉米芯40%,麸皮20%,石膏2%;⑥木屑56%,玉米芯24%,麸皮20%,石膏2%。各配方水均为60%~65%。按配方备料,常规拌料、装袋。每个配方20袋,每袋装干料400g,共154袋,将所有料袋装入高压锅内,在1.05kg/cm~2压力下灭菌2小时。 1.2 接种培养 灭菌的料袋冷却到30℃以下在无菌操作台上接种。每个配方接两个品种。其中Cr02为75袋,Cr04为79袋。接种后将菌袋放在干净的室内,恒温(25℃)发菌。每个配方取2袋观察菌丝生长情况,每  相似文献   

2.
试验采用四种以柞枝木屑为主的栽培料配方栽培滑菇(对照采用杂木屑85%,麸皮13%,石膏2%,含水量60%~65%),筛选出适合北方柞蚕产区的柞枝木屑栽培滑菇的高产高效配方。结果表明:供试配方中配方④(柞枝木屑55%,棉籽壳30%,麸皮11%,玉米粉2.5%,石膏1%,生石灰0.5%)的产量最高,但从综合效益来看配方②(柞枝木屑75%,玉米芯10%,麸皮13%,石膏2%)最优。  相似文献   

3.
曹建刚 《食用菌》2006,28(5):56-56
传统的香菇生产是在香菇菌袋转色之后上室外菇棚或在畦内覆土栽培出菇,笔者将香菇菌袋放在室内进行出菇管理,省时省钱省力,简单易行,获得高产,现介绍如下:1菌筒制作①拌料装袋:培养料配方为阔叶树粗木屑60%,细木屑18%,麸皮20%,白糖1%,石膏1%。北方2~4月底开始生产,将料拌匀,含水量在60%左右装袋,松紧适度,手指按袋有弹性不下陷。②灭菌接种:将料袋装入蒸锅内料  相似文献   

4.
灵芝一般都采用室内瓶栽。由于瓶装料太少,转化率不高。笔者用塑料袋培育菌丝,然后脱袋加土垒菌墙栽培,获得了较高经济效益,现将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配料灭菌 棉子壳44%,木屑44%,麸皮10%,蔗糖1%,石膏1%,含水量65%左右。采用15×35cm聚丙烯袋装料,常压灭菌10~12小时,冷却后接种。  相似文献   

5.
种桑养蚕每年剪伐大量的桑枝,利用桑枝栽培食用菌,不仅有利于保持森林资源,促进“蚕、菌、林”的良性循环,同时又提高了种桑养蚕的综合效益。我们进行了桑枝粉栽培金针菇试验,现初报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株 金针菇杂交19母种由三明真菌研究所提供,原种按常规配方自行制作。 1.2 栽培配方 A.桑枝粉、棉子壳各40%。B.桑枝粉、杂木屑各40%。C.桑枝粉80%。D.杂木屑、棉子壳各40%。各配方均加麸皮18%,蔗糖1%,石膏粉1%,pH值自然,含水量65%。 1.3 试验设计 设4个处理3次重复,每小区20袋,随机排列,每袋装干料300g,塑料袋为17×38×0.04cm聚丙烯塑料袋,常压灭菌8小时。 2 结果与分析 2.1 三种主料的营养成份 从灰分、粗纤维、粗脂肪、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粗蛋白等主要营养成分来看,桑枝粉的营养成分与棉子壳相近,明显高于杂木屑(表1)。  相似文献   

6.
1材料与方法1.1供试菌株迁西1号、迁西2号,引自河北迁西食用菌所;灰树花1号,引自福建省食用菌站;灰树花、白灰树花引自福建省食用菌学会;灰树花GF-5,引自华中农业大学菌种实验中心;神农灰树花,引自湖北省嘉鱼县环宇食用菌研究所,共7个菌株。1.2试验配方母种培养基为PDA培养基。原种、栽培种(原种当栽培种使用)培养基配方为:棉籽壳39%、麸皮15%、玉米粉5%、木屑39%、轻质碳酸氢钙1%、红糖1%,含水量为65%。生产配方:棉籽壳39%、麸皮10%、玉米粉10%、木屑39%、沙壤土10%、轻质碳酸氢钙1%、红糖1%,含水量为65%。1.3可控环境简易冷库温度最低可控制在0℃左右,光线、通风(室内循环通风)用时控开关定时控制;通过采用超声波加湿器加湿,保持室内空气相对湿度恒定。1.4栽培方法1.4.1菌袋制作。母种、原种、栽培种生产按常规方法进行。按培养料配方制作栽培袋,料水比为1∶1.4~1.5。机械装袋,每袋装干料0.4kg,湿重1.2kg左右,使含水量为65%,pH6.5。菌袋为17×38×0.05(cm)聚丙烯塑料袋。常压灭菌100℃保持14h,冷却到28℃后按无菌操作要求接入同批次等量菌种,置于培...  相似文献   

7.
将香根草老茎秆粉碎成0.5~0.8cm长,加入5种不同比例的木屑、麸皮、石膏、食用菌专用肥等进行香菇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免割袋栽培,以香根草屑70%、木屑19%、麦麸10%、石膏1%配方为最佳,该配方较对照降低成本14%,产量提高7.5%,产值增加18%。  相似文献   

8.
平菇塑料袋栽培产量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米,我们摸索到平菇的塑料袋栽培是最佳的栽培方式,这种方式具有不受地区、原料的条件限制,都能高产、稳产。选用配方 1.棉籽壳95%,过磷酸钙3%,石膏2%;2.锯木屑78%,麦麸20%,白糖1%,石膏1%,3.玉米芯75%,麦麸23%,石膏2%;4.甘蔗渣80%,米糠20%;5.稻草粉50%,麦草粉50%;6.农作物杆混合粉98%,石膏2%。任其选用一种配方,将原料充分拌匀后,加入清水,使料内含水量达60%时装袋。塑料袋选择聚丙烯或聚乙烯塑料薄膜都行。塑料袋厚度一般8~6丝,直径22cm为宜,剪成长50cm袋子。将拌好的料装  相似文献   

9.
地沟吊袋栽培黑木耳,方法简单,省工、省料,温湿度,阳光可人为调节。 1.制作栽培袋:培养料为木屑78%、麸皮10%、米糠10%、石膏1%、白糖1%,用水拌匀,含水量达65~60%,分裝于17×33厘米聚丙烯袋中,每袋折合干料约300克,常压灭菌8小时,无菌操作接种。然后置于23~25℃室内培菌,当菌丝发到底部,移入室外阴凉处进行光刺激。 2.挖地沟:在地势较高处挖长2.5~3米、宽0.6米、深0.9~1米的地沟,沟底放3厘米厚洗净的河沙,沙上撒一层生石灰,然后放水,使沙表面积水,在沟上沿长方向放二根长3~3.5米的木杆。 3.开口挂袋:菌袋发满菌丝后移出室外,经光刺激产生耳芽时,去掉棉塞和颈圈,用1~1.2米塑料软绳两端扎袋口,每根绳吊2袋,再用已消毒的  相似文献   

10.
用于栽培金针菇的原料很多,常用的有木屑、棉子壳、甘蔗渣、麸皮、米糠、玉米粉、菜子饼、大豆饼等农副产品下脚。为了比较不同配方组合与金针菇产量的关系,笔者于1993~1994年初进行了五个不同配方组合的栽培试验,现将结果简报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一)供试菌株 杂交种89号,纯白种50号。 (二)培养料配方 配方1棉子壳、木屑各35%,麸皮23%,玉米粉5%,石膏、糖各1%(对照组)。配方2棉子壳70%,麸皮23%,玉米粉5%,石膏、糖各1%。配方3木屑70%,麸皮23%,玉米粉5%,石膏、糖各1%。配方4棉子壳、木屑各30%,麸皮、菜子饼各20%。配方5棉子壳、木屑、麸皮各30%,菜子饼10%。 (三)试验方法 每品种各设五个配方,每配方10个重复,每重复装干料300g,制种按常规法,培养料含水量68%,于10月27日接种,23℃左右温度培养,杂交89号12月10日,纯白种12月20日见绝大部分菌袋面上已吐黄水或有鱼籽般菇蕾,搬入栽培房开袋,用工具将老菌块挑出,袋口覆盖报纸,每天掀开报纸通风1次,报纸保持湿润,菇房地面、床架喷水增加空气湿  相似文献   

11.
(一)培养料配方先将玉米芯、黄豆秆用粉碎机粉碎.配方:玉米芯45%,黄豆秆30%,麸皮20%,石膏1%,磷酸二氢钾0.5%,白糖1%,生石灰2%,加水160%.(二)栽培方法用17×50cm的聚丙烯袋装料,原料先经堆积发酵,温度达60℃时翻堆,复堆后当温度再次达到60℃时,翻堆将料摊开,当温度降至30℃以下时装袋.袋的一头用线扎好,用酒精灯烧一下,料装到整个袋的3/5为止,每袋装干料200g,最后用绳扎好.  相似文献   

12.
袋料栽培银耳,一般是采用棉子壳、木屑为主料,我们用粉碎玉米芯作主料,产量高于用木屑料,与棉子壳料的相当.现将试验结果介绍如下:(一)材料银耳菌种为Au97,引自山东金乡县鸡黍菌种厂.原种培养基配方为玉米芯粉78%,米糠18%,石膏和白糖各1%,豆浆2%.栽培料设四种配方:①玉米芯粉80%,米糠18%,含水量65%;②玉米芯粉40%,木屑40%,米糠15%,豆浆2%,过磷酸钙  相似文献   

13.
张福元  刘兴元 《蔬菜》1999,(12):28-29
为了开辟北方香菇栽培新料源,降低原料成本,发展香菇生产,我们选用了栎木屑、杂木屑、醋糟和玉来芯为栽培主料,于1998年1月18日(接种)至6月18日进行了香菇的袋栽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结果,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供试菌株为本室保存的7402香菇菌株。2栽培料配方配方:砾木屑80%,效应20%;配方:玉米芯80%,鼓皮20%;配方:以杨、柳为主的杂木屑80%,敖庆20%;配方:醋糟80%,麸皮20%。各配方另加白糖、石膏粉各1%。配方④还添加2%的石灰粉。3.工艺流程选用干燥无霉变的新鲜栎木屑、杂木屑、醋糟和玉米芯…  相似文献   

14.
北方地区在室外栽培食用菌,受气温影响很大,而且可用来栽培的时间较短。为了进一步发展家庭种菇,笔者曾多次在楼房内试栽平菇,本文主要报道1995年的一次试验结果。 (一)配料与装瓶 配方为木屑78%,麸皮20%,石膏、白糖各1%,料水比1:1~1.5。总投料量9kg。先将称好的木屑、麸皮和石膏拌匀,白糖用少量水溶化拌入料中,再加水至料含水60%。将拌好的料装入罐头瓶内,边装边稍压实,松紧适中。装至瓶肩处,料中心打接种穴,将瓶的内外擦净,用牛皮纸和橡皮筋包扎瓶口,每瓶约装125g料,共71瓶。  相似文献   

15.
更正     
曹建刚 《食用菌》2006,28(5):56-56
传统的香菇生产是在香菇菌袋转色之后上室外菇棚或在畦内覆土栽培出菇,笔者将香菇菌袋放在室内进行出菇管理,省时省钱省力,简单易行,获得高产,现介绍如下:1菌简制作①拌料装袋:培养料配方为阔叶树粗木屑60%,细木屑18%,麸皮20%,白糖1%,石膏1%。北方2~4月底开始生产,将料拌匀,含水量在60%左右装袋,松紧适度,手指按袋有弹性不下陷。②灭菌接种:将料袋装入蒸锅内料温升至100℃维持12~15h,灭菌结束后闷12h。料温降至70℃出锅,将菌袋运到接种室内冷却至30℃时在晴天清晨或傍晚抢温接种,  相似文献   

16.
《食用菌》2017,(6)
以玉米秆、玉米芯部分替代木屑,玉米粉部分替代麸皮进行香菇夏季袋栽试验,筛选最佳配方。结果表明,配方(2)(玉米芯30%,木屑49%,麸皮20%,石膏1%)在菌丝生长、转色、生物学效率、产量与常规栽培配方效果相当;配方(5)(玉米秆30%,木屑49%,麸皮20%,石膏1%)的生物学效率与常规栽培配方效果相当;配方(7)(木屑79%,玉米粉10%,麸皮10%,石膏1%)在菌丝生长、转色、子实体品质、生物学效率、产量与常规栽培配方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7.
张进 《食用菌》2003,25(1):44-44
袋料香菇塑料袋质量较差、木屑有较多棱角、木屑的硬度较大、装料场地地面较粗糙等都会给塑料袋造成孔洞 ,结果导致杂菌感染 ,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为有效的验出孔洞 ,防止杂菌侵入 ,笔者做了如下试验。1 供试材料 本试验选用 2 0cm× 5 5cm的聚乙烯塑料袋 ,菌种为袋料香菇 96 0 8菌种。生产配方 :杂木屑 78% ,麸皮 2 0 % ,糖 10 % ,石膏 1%。蒸料前配方 pH值为 6 .2。装料方法为手装法。2 试验方法 本试验设 3个处理 ,每个处理重复 3次 ,3个处理分别为①蒸料前用眼看手摸法验袋 ;②蒸料前用眼看水浸法验袋 ;③蒸料前不验袋。验袋…  相似文献   

18.
对灰树花12种栽培配方的栽培效果进行比较试验,在粗/细木屑比例试验组(粗细木屑共74%,麸皮8%、玉米粉16%、糖1%、石灰1%为基础配方)5个配方中,粗/细为1/3的处理,菌袋满袋时间短,而粗/细为3/1的处理在子实体产量及丛径方面有较大的优势;在不同辅料试验组(粗/细为1/3的木屑45%、棉籽壳30%、玉米粉15%、麸皮8%、蔗糖1%、石膏1%为基础配方)7个配方中,添加3%过磷酸钙或1%石灰处理,满袋时间相近且相对较短,而添加1%过磷酸钙处理组子实体产量优势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一种见效快,效益好,原料易得的金针菇快速高产栽培方法。 1 配料装袋 配方为高粱98%,白糖、石膏各1%。将高梁入沸水中煮10分钟,使其熟而不破,中间有白心,捞出用清水冲洗晾干表面水分,加入白糖、石膏混匀,装入30×18cm聚丙烯袋中,每袋装湿料约600g,料要装紧些,使之紧贴袋壁,尤其上部尽可能装紧,用线紧贴料面扎口,常压灭菌8小时或高压灭菌1小时。 2 接种培养 当料温降到20℃时,置接种箱中,解开袋口接入原种,用量占料3%,袋口加棉塞后用绳扎紧。全部接完后取出,上下左右晃动菌袋,使种块与料混合均匀,置培养架,袋与袋紧贴,在温度18~25℃、空气湿度60%左右、暗光或无光下发菌,约15天菌丝发满袋。 3 出菇管理 菌丝发好后去除棉塞,撑大袋口,直立于菇架,去除凸出料面的老种块及畸形小菇,但不必搔菌。向袋口喷雾水保持料面湿度在90%左右,在袋上盖一层纸,以利保湿和提高CO_2浓度。温度控制在8~10℃,根据天气情况进行通风换气,暗光培养约10天,  相似文献   

20.
我们于1989年5月到10月,在海南省万宁县龙滚农场以橡胶木屑为原料进行袋栽紫木耳试验,获得成功,平均每袋收鲜耳85克。现报告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供试菌种为紫木耳,引自湖南省食用菌研究所。母种为PDA培养基。原种为棉子壳培养基。栽培袋配方为橡胶木屑63%,稻草15%,米糠20%,白糖1%,石膏粉1%。稻草切成长3—4厘米,用1%的石灰水浸泡24小时后捞出冲洗干净,按常规加水拌料后装17×33厘米聚丙烯塑料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