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我区蚕桑生产历史悠久,栽桑养蚕一直是传统产业.20世纪90年代初,原六安县(市)上下形成共识,把蚕桑生产作为开发性农业的支柱产业,桑园面积一度发展到1万公顷,年养蚕20万盒,桑园和产茧量均居全省前列.  相似文献   

2.
新植桑园栽培管理及桑园病虫害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姚安县位于云南省中部,楚雄州西北部,栽桑养蚕具有悠久的生产历史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条件,被评为云南省优质茧蚕桑基地县。2016年全县桑园面积达2 860 hm~2,饲养蚕种28 470盒,生产鲜茧999.2 t,蚕农实现现金收入达3 933万元;当年新植桑园99.2hm~2,栽桑养蚕成为脱贫攻坚产业扶贫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针对目前蚕桑产业发展趋势,探究新植桑园栽培管理技术措施。1栽植前准备1.1桑园规划桑树栽植后一般产叶30年左右,因此,栽桑前要  相似文献   

3.
不良气候对蚕桑生产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不良气候对蚕桑生产的影响,从加强桑园管理和及时进行桑园病虫害防治、全面彻底做好养蚕消毒工作、加强小蚕和大蚕的饲养管理、灵活进行栽桑养蚕生产处理等方面提出应对措施,以期为蚕桑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楚雄市蚕桑生产产前、产中、产后环节的技术操作,指导好广大蚕农从栽桑、管桑到养蚕、防病、采茧全过程实现标准化生产,从而达到提高桑园经济效益、增加蚕农养蚕收入、提升蚕茧市场竞争力、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目的,特结合楚雄市实际,制定本规程。1桑园培护与管理1.1桑树栽植1.1.1桑园用  相似文献   

5.
宋瑜 《新农村》2012,(6):21-22
嘉兴市秀洲区是浙江省蚕桑生产的重点县区之一,栽桑养蚕已有4700多年的历史,蚕桑产业是秀洲区的一个传统优势农业产业,目前全区有桑园面积2600多公顷。但是近几年来,由于蚕茧价格的剧烈波动,蚕茧质量不稳,栽桑养蚕的经济效益不及其他经济作物,栽桑养蚕的积极性受挫。  相似文献   

6.
金安区马头镇沿淠湾区有多年栽桑养蚕史,在蚕桑鼎盛时期的1995年有桑园300多公顷,年养蚕8 000盒以上,蚕桑生产一直是该镇沿淠湾区的一项支柱性产业,曾为当地蚕农增收致富作出过重要贡献.但由于受自然和市场等因素的影响,近年来桑园产茧量不足750kg/hm2的桑园占该镇现有桑园的50%以上,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因此,我区在加快茧丝绸产业化过程中,必须大力发展蚕桑生产,其首要任务就是加强低产桑园改造,提高现有桑园的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7.
<正>泾县栽桑养蚕历史悠久,发展蚕桑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栽桑养蚕也是农民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径,县委、政府十分重视。经过多年的发展,茧丝绸产业已成为我县农业产业化的主导产业之一,蚕桑成为我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一、蚕桑产业的现状及发展优势1.我县蚕桑产业现状全县现有桑园3万亩,养蚕户约1.6万户,全年实养蚕种2.7万盒,产茧量1147.5吨,养蚕农户1.97万,占全县总户数的  相似文献   

8.
鹤庆县蚕桑生产在省、州、县各级部门的大力扶持下得到快速发展,已逐步形成"龙头企业+农户+基地"的生产模式,蚕桑产业已成为鹤庆县四大农业支柱产业之一,对全县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2010年全县有桑园面积584hm2,全年养蚕46661张,生产鲜茧1820.42t,蚕农收入5740.23万元,户均收入达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石羊镇蚕桑产业发展实际,结合石羊镇秋季气候的自然条件和栽桑养蚕技术进行了认真分析总结,仅对石羊镇的桑园秋季管理,从桑园施肥、桑园除草、桑园病虫害防治、雨季防涝、间作培肥5方面进行技术归纳,形成要点,阐明秋季桑园管理在全年蚕桑生产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江西省永新县浬田镇,原是一个典型的红壤丘陵地区,全镇80平方公里,居住着2.7万多人。4700多个柴灶,每年要消耗25万个砍柴工日,而且将原生植被破坏贻尽。1985年以后,浬田镇把栽桑养蚕作为脱贫致富的主要门路,家家户户栽桑养蚕,到1992年桑园面积发展到2931亩,蚕茧收入达170万元。 1亩桑园年产鲜桑枝1250~1500公斤,2亩桑园可解决5口之家全家烧柴。江南村刘斌章全家9口人,栽桑3.2亩,去年蚕茧收入近万元,收获鲜桑枝4500公斤,解决全年烧柴还有剩余。该镇江南和九西是两个重点蚕桑生产村,共有桑园970亩,年养蚕收入58万元,产桑枝140多万公斤,不仅脱贫致富,还解决了6~7个月的生活用柴,保护了植被资源。由于栽桑解决  相似文献   

11.
金安区马头镇沿淠湾区有多年栽桑养蚕史,在蚕桑鼎盛时期的1995年有桑园300多公顷,年养蚕8000盒以上,蚕桑生产一直是该镇沿淠湾区的一项支柱性产业,曾为当地蚕农增收致富作出过重要贡献。但由于受自然和市场等因素的影响,近年来桑园产茧量不足750kg/hm2的桑园占该镇现有桑园的50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东桑西移"工程实施和各地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栽桑养蚕面积不断扩大。宜丰县自1990年江西省实施"蚕桑工程"以来,全县大力发展蚕桑生产,至今有桑园面积400hm2,但许多蚕农由于小蚕饲养技术不过关,导致养蚕效益不高,成为制约蚕桑发展的瓶颈,那么如何养  相似文献   

13.
宣威结合农村贫困地区经济贫乏、资源欠缺、生态脆弱、文化落后的实际,以省列民族特困乡阿都为试点,发展蚕桑产业,探索出一条栽桑养蚕的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好路子。一、宣威蚕桑发展历程宣威栽桑养蚕有着悠久的历史。1993年、1994年初,宣威有桑园面积1100亩,1994年全省蚕桑工作会  相似文献   

14.
大姚县蚕桑生产发展历史悠久,嘉靖8年就开始栽桑养蚕,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群众具有丰富的栽桑养蚕经验,1958年七街公社因蚕桑生产成绩突出,曾获得周恩来总理签发的"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近5年来,县委、县政府在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15.
大姚县有400多年栽桑养蚕的历史和经验,近10年来,县委、县政府抓住发展机遇,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壮大蚕桑产业,到2011年,全县有桑园面积3 336 hm2,养种32 092张,产茧1 108.88 t,农民养蚕直接经济收入3 905.59万元。然而,蚕病的发生和危害一直困扰着蚕桑产业的发展,直接影响蚕农养蚕的经济收入。如何有效地控制  相似文献   

16.
杨永民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2):187-187,217
推广应用桑园立体种植技术是一项增效、增收的措施,可以提高桑园单位面积的总体效益,提高群众栽桑养蚕的积极性,延长蚕桑生产产业链,对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分析了桑园套种豌豆立体种植的可行性,提出了桑园套种豌豆立体种植技术,为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五港镇具有多年的栽桑养蚕历史,高峰时期桑园面积达到5000亩,蚕桑生产成为发展全县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全县蚕桑生产总体水平持续下降,整体效益不高,667m2产茧不足50kg的桑园约占全镇现有桑园的30%。加强对这些桑园的改造,有着巨大的增产潜力,是  相似文献   

18.
1 昭通市蚕桑产业发展概况 昭通市栽桑养蚕历史悠久,有明确记载的是三国时期,据<钦定四库全书·滇考>记载,诸葛亮南征时"劝彝筑城堡,务农桑",从那时起至今有近2 000年的历史.1950年以后蚕桑生产纳入国家建设轨道,政府增加投入,蚕桑产业得到了较大发展.全市桑园主要分布在除昭阳区、大关县以外的9个县,以镇雄、巧家2县面积最大.  相似文献   

19.
我区蚕桑生产历史悠久,栽桑养蚕一直是传统产业。20世纪90年代初,原六安县(市)上下形成共识,把蚕桑生产作为开发性农业的支柱产业,桑园面积一度发展到1万公顷,年养蚕20万盒,桑园和产茧量均居全省前列。1996年以后,随着茧丝绸行情滑坡,茧价持续下跌,加之管理体制不畅,农、工、商各自为政,行业内部缺乏统一的协调机构,导致全市大面积毁桑和弃养,严重挫伤了蚕农的积极性。到1999年底撤市设区时,金安区的桑园面积已不足1000hm2,且管理粗放,分布零散,多属低产园。面对如此严峻形势,区蚕业办在争取区委、区政府重视的同时,强化自身建设,创新发展思…  相似文献   

20.
正湖南属于栽桑养蚕最佳生态区之一,在栽桑养蚕方面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且蚕桑产业是一个单位面积收益相对较高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收益高、一次性投资长期受益等特点。根据有关数据统计,湖南省每667平方米成林桑园可生产蚕茧150公斤,若发展4000公顷桑园,年产鲜茧9000吨,桑蚕相关企业年增值:蚕茧收烘企业0.22亿元、蚕药生产企业0.2亿元、丝绸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