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广西不同甜菜夜蛾种群对杀虫剂的敏感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室内浸叶法测定了广西3个甜菜夜蛾种群对杀虫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广西不同菜区甜菜夜蛾种群对杀虫剂的敏感性不同。柳江甜菜夜蛾种群对氟啶脲、溴虫腈和氟虫脲的敏感性最高,分别是南宁种群的3.06、5.90、5.17倍,是桂林种群的2.28、2.56、4.93倍;桂林甜菜夜蛾种群对虫酰肼和多杀菌素的敏感性最高,分别是柳江种群的3.82、10.62倍,是南宁种群的4.91、4.36倍;南宁甜菜夜蛾种群对毒死蜱的敏感性几乎与桂林种群一样,是柳江种群的2.80倍;广西3个甜菜夜蛾种群对氟虫腈、高效氯氰菊酯、阿维菌素和溴氰菊酯的敏感性均相当低,无法求出毒力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2.
测定了11种杀虫剂对江苏省南京市马群和山东泰安市郊区斜纹夜蛾田间种群的毒力。用点滴法测定结果表明:6种杀虫剂对南京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毒力(LD50)大小顺序为:高效氯氰菊酯>氯氟氰菊酯>辛硫磷>马拉硫磷>毒死蜱>灭多威;对泰安斜纹夜蛾幼虫的毒力大小顺序为:高效氯氰菊酯>氯氟氰菊酯>马拉硫磷>辛硫磷>毒死蜱>灭多威。高效氯氰菊酯对两种群的毒力最大,灭多威的毒力最小。山东泰安种群较南京种群对杀虫剂略敏感。用浸叶法测定结果表明:9种杀虫剂对南京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毒力(LC50)大小顺序为:除尽>菜喜>高效氯氰菊酯>米螨>抑太保>氯氟氰菊酯>辛硫磷>毒死蜱>抑食肼。对山东泰安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毒力大小顺序为:除尽>菜喜>抑太保>高效氯氰菊酯>毒死蜱>辛硫磷>米螨>氯氟氰菊酯>抑食肼。除尽和菜喜对两种群的毒力最高,抑食肼的毒力最低。山东泰安斜纹夜蛾种群除对氯氟氰菊酯和米螨的敏感性略低于南京种群外,对其他药剂均比南京种群敏感。  相似文献   

3.
双委夜蛾幼虫触角、口器感器的类型与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委夜蛾是近年在中国新发现的一种重要农业害虫。本研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双委夜蛾幼虫口器上的感器类型与分布特征进行观察,并做了详细描述。双委夜蛾幼虫触角感器主要分布在梗节和鞭节。梗节包括3个锥形感器和2个刺形感器。鞭节包括3个锥形感器和1个栓锥形感器。双委夜蛾幼虫口器由上唇、上颚、下颚、舌、下唇五部分组成。上唇有6对刺形感器;内唇有3对刺形感器、1对指形感器和1对内唇感器;每个具齿的上颚外侧表面具有2个刺形感器;下颚的感器主要密布在外颚叶和下颚须上,每个外颚叶具有3个刺形感器、3个锥形感器和2个栓锥形感器;下颚须具有8个锥形感器、1个指形感器和2个板形感器。下唇须具有1个栓锥形感器和1个锥形感器。另外,通过与其他鳞翅目幼虫感器比较,对这些感器的功能进行了分析。本研究将为进一步探讨昆虫的取食机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美洲斑潜蝇幼虫对杀虫剂的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浸叶法测定了美洲斑潜蝇幼虫对11种不同类型杀虫剂的敏感性。实验结果表明,齐墩螨素对美洲斑潜蝇具有较高的毒力,其LC50仅为0.0818mg/L,其次是菊酯类杀虫剂溴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美洲斑潜蝇对有机磷杀虫剂马拉硫磷、敌敌畏、乙酰甲胺磷、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灭多威和丁硫克百威具有较强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5.
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斜纹夜蛾对化学杀虫剂敏感性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斜纹夜蛾3龄幼虫对溴氰菊酯(deltamethrin)、氯氰菊酯(cypermethrin)和敌百虫(trichlorfon)的敏感性发生了变化,其中以取食甘薯的斜纹夜蛾3龄幼虫最为敏感,其次是木薯、甘蓝、萝卜、蓖麻和菜心;取食白菜的最不敏感。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双委夜蛾Athetis dissimilis雌蛾性信息素主要组分及其对雄蛾的引诱效果,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双委夜蛾未交配雌蛾性腺提取物的活性组分进行鉴定,分析不同日龄雌蛾性腺活性组分滴度的变化,同时利用二项选择嗅觉仪测定未交配雄蛾对雌蛾性腺活性组分的选择反应。结果显示,从双委夜蛾未交配雌蛾性腺提取物中分离到顺-9-十四碳烯醇、顺-7-十六碳烯醛和顺-11-十四碳烯乙酸酯3个组分,其在色谱柱中的保留时间依次为21.940、26.312和26.844 min,各组分滴度分别为2.00、1.20和1.86 ng/雌,三者的比例约为3∶2∶3。这3种组分以不同体积比混合后对雄蛾的引诱活性不同,以1∶1∶1三元混合物的引诱效果最好,且在使用剂量为0.2μg时雄蛾对其的选择率最高,达80.77%。顺-9-十四碳烯醇和顺-11-十四碳烯乙酸酯在不同日龄雌蛾中的滴度变化基本一致,均为羽化后前3 d缓慢增加,第4天升至最高,此后又快速下降;顺-7-十六碳烯醛的滴度在羽化后前2 d差异不大,第3天显著升高,第4天略有下降,之后再度升高并于第6天达到最高。推测顺-9-十四碳烯醇、顺-7-十六碳烯...  相似文献   

7.
寄主植物对甜菜夜蛾酯酶活性及杀虫剂敏感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寄主植物对甜菜夜蛾的生长发育、羧酸酯酶活性及杀虫剂的敏感性有显著影响。取食甜菜、苋菜、甘蓝、青菜的甜菜夜蛾幼虫历期渐次增加 ,蛹重依次降低 ,而酯酶活性依次增大。 4种不同寄主喂养的甜菜夜蛾对功夫菊酯的敏感性与酯酶活性呈明显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烟碱和芸香苷对斜纹夜蛾药剂敏感性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在人工饲料中添加植物次生物质的方法,研究了取食不同含量烟碱、芸香苷的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3龄幼虫对银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AucaNPV)、氟虫腈及多杀菌素的敏感性,同时测定了各处理组幼虫体内羧酸酯酶和谷胱甘肽转移酶的活性。结果表明:烟碱能明显提高斜纹夜蛾对3种药剂的敏感性,且与剂量成正相关;低浓度的芸香苷可增加试虫对药剂的敏感性,但随其剂量的升高敏感性降低。两种次生物质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斜纹夜蛾羧酸酯酶的活性,但可诱导谷胱甘肽转移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9.
甜菜夜蛾(Spodopteraexigua(Hubner))属鳞翅目夜蛾科。该虫在长江流域呈间发性爆发,近年来,温州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适宜其越冬,加上常年使用单一的有机磷或菊酯类农药,致使其成为夏秋季节田间的主要害虫。为尽快解决防治问题,温州市农科所植保室从1995年开始引试新型高效、低毒杀虫剂,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1、村料与方法1.1供试药剂①10%除尽乳油(美国氰胺公司);②52.75%农地乐乳油(美国陶氏益农);③20%米螨胶悬剂(美国罗门哈斯公司);④5%夜蛾必杀乳油(…  相似文献   

10.
甜菜夜蛾对昆虫生长调节剂类杀虫剂的敏感性测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浸叶法测定了7种昆虫生长调节剂类杀虫剂对山东甜菜夜蛾田间种群的敏感性。监测结果表明:不同甜菜夜蛾品系或种群对供试药剂的敏感性均存在明显差异。甜菜夜蛾敏感品系对供试药剂的敏感性倍数为甲氧酰肼∶氟啶脲∶虫酰肼∶氟铃脲∶氟虫脲∶抑食肼∶除虫脲为95.74∶0.13∶2.01∶3.49∶.23∶.11∶;泰安范镇、潍坊寿光及临沂罗庄田间种群对供试药剂的敏感性顺序与甜菜夜蛾敏感品系的敏感性顺序基本一致。与敏感品系相比,3个甜菜夜蛾田间种群对同一种供试药剂的敏感性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对虫酰肼和氟啶脲的敏感性下降倍数达到3以上,表现出低水平抗药性。  相似文献   

11.
双委夜蛾非典型嗅觉受体Orco的克隆、分子特征及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解新发现的农业害虫双委夜蛾Athetis dissimilis(Hampson)非典型嗅觉受体Orco的分子特征与表达,通过分析转录组数据并利用RT-PCR技术克隆了双委夜蛾Orco基因,并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研究了该基因的组织表达谱。结果显示,双委夜蛾非典型嗅觉受体Orco基因开放阅读框全长1 422 bp,编码473个氨基酸,经氨基酸结构预测具有7个跨膜区,N端在膜内,C端在膜外;该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其它昆虫Orco序列相似性极高,因此将该基因命名为Adis Orco(Gen Bank登录号:KR632987),此氨基酸序列C末端第6跨膜区和第7跨膜区之间以及第7跨膜区的序列保守性最高;PCR结果显示,Adis Orco主要在成虫触角中表达,且在雄蛾触角中的表达量是雌蛾触角中的4.2倍,在足、翅、下唇须和喙等组织中也有少量表达。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补充营养对二点委夜蛾Athetis lepigone(Mschler)的影响,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5%蜂蜜水、5%葡萄糖水及蒸馏水3种补充营养处理对其成虫生殖与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补充营养对二点委夜蛾成虫生殖和寿命均有显著影响。经5%蜂蜜水处理的雌蛾产卵历期最长,为7.17d,平均单雌产卵量最高,为248.23粒;经5%葡萄糖水处理的雌蛾产卵历期、平均单雌产卵量与5%蜂蜜水处理均无显著差异;经蒸馏水处理的雌蛾产卵历期最短,为5.53 d,平均单雌产卵量最低,为162.13粒,显著低于5%蜂蜜水;3种补充营养处理间雌蛾产卵前期、交配率、交配次数和卵孵化率均无显著差异;经蒸馏水处理的雄蛾寿命显著低于其它处理。研究表明,补充营养主要对二点委夜蛾成虫的产卵历期、产卵量和雄蛾寿命有影响,是影响其种群动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为更好地了解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毒素蛋白对二点委夜蛾Athetis lepigone的毒力以及作用机理,通过饲喂含有Cry1Ac、Cry1Ab、Cry2Ab和Vip3Aa四种不同Bt毒素蛋白饲料,测定Bt毒素蛋白对二点委夜蛾幼虫的毒力,并观察取食4种毒素蛋白后幼虫中肠组织的病理学变化。结果显示,二点委夜蛾幼虫取食毒素蛋白后72 h,Cry1Ab和Cry1Ac毒素蛋白对二点委夜蛾幼虫的杀虫活性较高,校正死亡率为84.7%和76.4%;Vip3Aa和Cry2Ab毒素蛋白的毒力较弱。二点委夜蛾幼虫取食4种Bt毒素蛋白后,中肠柱状细胞微绒毛脱落,杂乱地分散在肠腔内,杯状细胞变形和腔内微绒毛脱落,线粒体和内质网等变形破裂,细胞核的核膜消失、核质凝聚和形状发生变化,经Cry1Ab和Cry1Ac毒素蛋白处理后中肠细胞的病变症状和速度明显高于Cry2Ab和Vip3Aa毒素蛋白处理。表明Cry1Ab和Cry1Ac毒素蛋白对二点委夜蛾幼虫杀虫活性较高,显著高于Cry2Ab和Vip3Aa毒素蛋白,且对其中肠细胞的破坏作用也较强。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二点委夜蛾Athetis lepigone在田间的分布特点及其虫口密度与玉米受害率之间的关系,于山东省商河县玉米田采用网格式取样法调查了其发生为害情况,运用地统计学分析法拟合了其幼虫在玉米田的空间变异曲线模型,并利用Arc Gis软件对其空间分布进行插值和模拟,分析了虫口密度与玉米受害率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二点委夜蛾在田间呈聚集分布,符合高斯模型,空间相关范围(即变程)为4.00 m;在商河田间发生量较大,为48.67头/m2,其田间虫口密度与玉米受害率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二点委夜蛾对玉米的为害具有随机性。表明田间二点委夜蛾幼虫的调查应采取棋盘式(网格式)多样点取样,样点间距大于4.00 m;且田间虫口密度的大小并不能准确预测玉米苗受害率。  相似文献   

15.
夏玉米苗期二点委夜蛾防治指标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为有效防治夏玉米苗期二点委夜蛾的为害,通过人工接虫方法研究了其幼虫虫口密度(x)与玉米缺苗率(y)的关系,采用人工去苗模拟为害方法研究了玉米缺苗率(y)与产量损失(z)的关系,并提出了夏玉米苗期二点委夜蛾的防治指标。结果显示,虫口密度为1、3头/株时,无缺苗现象,虫口密度为5、10、20和30头/株时,缺苗率分别为19.4%、22.8%、44.4%和49.6%。玉米缺苗率随着虫口密度增大而升高,二者呈显著二次线性相关:y=-0.0609x2+3.636x-4.5306,R2为9564;玉米缺苗率对单株穗重、穗长、穗粗和秃尖长等均无显著影响;玉米缺苗率(y)与产量损失(z)也呈二次线性相关:z=0.0036y2+0.3077y-0.3553,R2为0.9691。根据防治的直接收益和成本,提出夏玉米苗期二点委夜蛾幼虫的防治指标为3头/株,此时玉米缺苗率为6%~7%。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二点委夜蛾趋光反应特性,利用光行为学方法研究了14种不同波长单色光对其成虫趋光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40~605 nm波谱范围内,成虫的趋光率较高,均在56.0%以上;雌成虫对360 nm紫外光、440 nm蓝光、524、562 nm绿光及605 nm橙红光的趋光性较强,趋光率分别为75.0%、72.5%、72.5%、72.0%和71.5%;雄成虫对360、380 nm紫外光、440 nm蓝光、498 nm绿光及605 nm橙红光的趋光性较强,趋光率分别为73.0%、71.0%、71.5%、70.0%和69.0%;性别对二点委夜蛾趋光行为略有影响,除雄成虫对483 nm蓝光的趋光率显著高于雌成虫外,雌、雄成虫对其它单色光的趋光率、避光率均无显著差异;二点委夜蛾雌、雄成虫的避光率较低,均在4.0%以下。表明二点委夜蛾成虫具有很强的趋光性,且对360 nm紫外光趋光性最强。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光周期对二点委夜蛾Athetis lepigone(M?schler)生长发育的影响,在温度24±1℃、相对湿度(80±5)%以及13个不同光周期的条件下测定二点委夜蛾幼虫发育历期、成虫生殖等情况。结果表明,光周期对二点委夜蛾生长发育影响显著。当光照时数≥16 h时,二点委夜蛾幼虫至产卵前期的总发育历期在33.7~40.7 d之间,无休眠个体产生,成虫获得率在67.0%~78.7%之间,单雌产卵量在335.3~382.4粒之间,种群趋势指数在116.4~144.0之间。当光照时数16 h时,二点委夜蛾幼虫至产卵前期的总发育历期在40.2~63.2 d之间;老熟幼虫或蛹中的部分个体出现休眠现象,并以老熟幼虫为主;各处理间总休眠率在18.4%~79.6%之间,成虫获得率在15.3%~66.0%之间,单雌产卵量在275.8~419.0粒之间,种群趋势指数在30.4~122.6之间。表明长光照有利于二点委夜蛾的生长发育及生殖。  相似文献   

18.
采用浸叶法测定了北京地区6个粘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田间种群对5种不同类型杀虫剂的抗药性。结果表明:与相对敏感品系相比,6个田间种群对5种杀虫剂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性水平。其中,对氯虫苯甲酰胺(抗性倍数为1.314~4.213)、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抗性倍数为1.000~4.385)和毒死蜱(抗性倍数为1.083~5.936)表现为敏感至低水平抗性;对虫螨腈(抗性倍数为1.355~20.80)和氯氟氰菊酯(抗性倍数为1.748~13.98)表现为敏感至中等水平抗性。因此,北京地区的粘虫防治应注重将氯虫苯甲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毒死蜱与虫螨腈或氯氟氰菊酯交替或轮换使用,以延缓抗药性的产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为获得对大黑鳃金龟甲幼虫具有较高杀虫活性的菌株,利用拌土法测定了本实验室分离的500株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对大黑鳃金龟甲的杀虫活性,建立Bt菌株比较鉴别技术来进行多样性分析,并对菌株的晶体形态及幼虫感染Bt后的中肠组织切片进行观察。结果显示,从500株Bt菌株中筛选到42株对大黑鳃金龟甲幼虫具有不同程度活性的菌株,分属于14个菌株类型;其中有10株校正死亡率大于60%,261-1菌株杀虫活性最高,7 d校正死亡率达100%。从14个菌株类型中各选取1个代表菌株进行基因鉴定,仅P65-1、1126-1、FCD114和78-2菌株分别含有cry8Ma、cry8Ca、cry8Ab、cry8Ga、cry8Ea共5个cry8类新基因,其它10个菌株均不含cry3、cry8、cry18、cry23、cry37、cry43等对鞘翅目害虫有效的杀虫基因。14个菌株中,78-3、127-2和1198-1菌株能产生双锥体型晶体,261-1、FCD114、P65-1、FTL84、78-2和1126-1菌株能产生球形晶体。幼虫感染261-1、1198-1、FCD114、1126-1、QDL40-2菌株后,中肠组织发生明显的病理变化:2 d时肠壁细胞明显出现空洞化,排列疏松,4 d时受到严重破坏并脱离底膜。表明筛选到的Bt菌株具有防治大黑鳃金龟甲幼虫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