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水稻撒寄两段育秧,是一项省工、提高秧苗素质的新育秧技术,此项技术的理论依据是;水稻的向地性、呼吸作用和分蘖特性,及重力学原理,其配套技术措施是:育小苗的苗床营养土配方、适宜撒寄的苗龄、秧地平整时期、撒寄后至立苗前的管水技术。  相似文献   

2.
我站1982年在岑巩县大有公社拦恰饭大队示范推广双桂1号和36号,面积共41.14亩,收干谷39562斤,平均亩产1129.7斤。其中,双桂1号平均亩产914斤,高的亩产1129.7斤,低的810.6斤;双桂36号平均亩产1016.8斤,高的亩产1118斤,低的822.5斤。一、培育多孽壮秧为育好多孽壮秧,采用温室无土两段育秧法。于1952年4月7日浸种,4月11一15日在温室育秧,19一21日寄栽秧田。寄秧的湿润秧田分厢整平  相似文献   

3.
水稻温室、温床抛寄两段育秧,是我县在温室寄插两段育秧的基础上,学习湖北省旱育抛寄两段育秧的经验,结合我县实除情况,把抛寄移植到温室寄插两段育秧上来,解决了人工寄插花工多,劳动强度大的难题而推广的一项农业实用新技术。  相似文献   

4.
三熟制早稻“薄膜覆盖两段育秧”技术(以下简称“薄膜两段秧”),是将塑料薄膜覆盖和小块条寄两段育秧的育秧技术综合应用发展而来的。方法是,先采用水田旱育覆盖薄膜,待秧苗二叶到二叶一心时上水揭膜炼苗,随后按条寄育秧方法搞两段育秧,经过25~30天的肥水培育,移栽到大田。本乡自1979年试验成功后,连续五年进行了较大面积的示范和推广,累计种植面积达2379.1亩。实践证明,薄膜两段秧经济效果显著,技术简单易行,是一项促进三熟制早稻迟栽、早熟、稳产高产和晚稻平衡高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软盘抛寄两段育秧技术在杂交水稻制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了软盘抛寄两段育秧在杂交水稻制种上的具体栽培管理技术,与父本小苗寄插(手插)两段育秧相比,可减少父本小苗寄插花费的工时和劳动强度,减轻旱育小苗寄插伤害,改进了小苗育秧移栽方法,并且盘育秧苗抛寄秧田和大田表现出较多的低节位分蘖和更多的有效穗,达到培育强势花粉父本进而提高制种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杂交水稻父本旱地育秧制种技术四川省大竹县种子公司(635100)兰廷明杂交水稻制种产量的提高,必须有足够的父本花粉作保证。现阶段父本一般采用温室两段育秧方式,它有两大缺点:一是要建造温室,成本高;二是要经过秧田寄栽后再移栽至大田,环节多。如采用旱地育...  相似文献   

7.
南方稻区是我国稻谷的主要产区,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均占全国的93%以上。发展稻谷生产的首要关键是育秧。南方春季育秧期间,寒流频繁侵袭、冷热变化大,阴雨低温天气多,常出现“倒春寒”,易造成大范围内烂秧,严重阻碍了水稻生产的发展。为解除对烂秧的威胁,南方于1981年开始对地膜育秧的作用效应与育秧技术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经1984年291.21万亩、和1985年478.65万亩的大面积育秧实践,充分证实地膜育秧不仅是防止烂秧、培育壮秧的最经济有效方法,而且是争早播、早栽、早熟、高产的有效措施。为正确指导今后更广泛地推广地膜育秧,充分发挥其效果,根据各省、市试验研究和大面积推广中的成功经验,并经南方水稻地膜育  相似文献   

8.
一九八三年,我站要求县县搞温室无土两段育秧试验。共布点38个,建温室44个,除因催茅失误和田被水冲无产量结果外,其余35个点都取得了成功。共用种1130.1斤,栽大田面积821亩,平均亩用种量1.36斤。平均成秧率95.86%,平均分蘖率98.08%,每人每天平均寄秧量0.6—1斤谷秧。根据已上报的373亩统计,总  相似文献   

9.
我们从1982年起分别在云梦、应山两县进行了杂交水稻旱育抛寄两段育秧试验,1984年在全区示范,1986年在湖北省部分县推广。实践表明:旱育抛寄两段秧,秧苗好扯又好抛,克服了人工寄插水育秧难扯难插的缺点。实际操作中前者比后者工效提高8倍。第1段旱育,水气协调,种子萌发快,  相似文献   

10.
<正>我国是水稻生产大国,水稻常年种植面积在4.5亿亩左右,机插秧技术是我国水稻种植的主推技术,但种植环节在所有生产环节中机械化水平最低。双季晚稻、超级稻和杂交稻占我国水稻种植面积约60%,要求育秧盘播种量较常规稻少,而现有水稻育秧播种技术不能满足稀播均匀育秧播种要求,现已成为制约机插秧技术推广应用的重要因  相似文献   

11.
不同育秧方式及播期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优质杂交稻金优63为试材,通过不同育秧方式、不同播期的田间试验比较,其结果表明:在适宜的播期内,无论采用何种育秧方式,在合理的肥水运筹下均能实现单产650kg/667m^2以上;育秧方式中,以旱育水寄两段秧平均单产701.67kg为最高,湿润育秧平均单产680kg位居第2,生态旱育秧平均单产650kg名列第3;不同播期下,旱育水寄两段秧、湿润育秧均以一期播种单产最高,生态旱育秧则以二期播种为最高;经效益分析,采用生态旱育秧方式能达到节支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川中丘陵有10余万公顷两熟田要等雨栽秧,干旱时由于迟栽造成减产。旱育稀播大苗技术和旱育稀寄大苗技术能有效提高秧龄弹性,提高秧苗素质,比传统的秧田地膜水育秧提高产量4.3%和17.7%,这是川中丘陵两条水稻避灾增产的重要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3.
育秧方式及秧龄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中丘陵有10余万公顷两熟田要等雨裁秧,干旱时由于迟栽造成减产,旱育稀播大苗技术和旱育稀寄大苗技术有效提高秧龄弹性,提高秧苗素质,比传统的秧田地膜水育秧提高产量4.3%和17.7%,这是川中丘陵两条水稻避灾增产的重要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水稻育秧喷施烯效唑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杂交水稻的常规湿润育秧,两段育秧,温室育秧和旱育秧中分别进行了喷施烯效唑试验,结果表明,在湿润育秧的1叶1心期喷施100mg/L烯效唑,在两段育秧,温室育秧的1叶1心期和寄秧田两次喷施100mg/L烯效唑,均能提高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促根,增蘖,降低株高,生育后期有效穗增加,与对照比较,上述处理的增产幅度为13.6%~19.6%,旱育秧秧苗期不宜施用烯效唑。  相似文献   

15.
水稻应用旱育保姆育秧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试验表明用水稻旱育保姆育的秧苗比用敌克松和常规育秧的秧苗素质好,综合性状优,抗病的能力强,大田产量较高;用敌克松育的秧苗抗病性相对差一些.  相似文献   

16.
一、两段育秧大面积及辅助试验结果 (一)两段育秧产量验收结果风吹坝两段育秧,品种为威优2号、四优2号和桂朝2号三个品种,21户人家,大田移栽面积47.451亩,大多移栽在冷水或烂泥田内。这些田块过去单产都很低,今年验收,总产达49589.6斤,平均单产1045.1斤,比82年同田采用湿润或水育秧得到的单产825.7斤,亩增219.4斤,提高了26.6%。  相似文献   

17.
水稻旱育抛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塑盘湿润抛秧、肥床旱育手栽、湿润育秧抛秧及湿润育秧手栽为对照,对肥床旱育抛植和塑盘育抛植的产量形成特点及其高产配套措施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育秧是机插香稻生产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为探究不同育秧方式对机插香稻秧苗素质以及生理特性的影响,选用香稻品种美香占2号和象牙香占为材料,采用2种育秧盘(钵苗盘和硬秧盘)、2种育秧基质(稻田土和水稻育苗基质)、壮秧剂处理(以无壮秧剂为对照)搭配组合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壮秧剂处理和育苗基质育秧显著提高了香稻秧苗素质及抗性酶活性。本试验中,最优的育秧方式为基质硬秧盘壮秧剂育秧和基质钵苗盘壮秧剂育秧,这2个处理下秧苗的单株生物量最大,抗性酶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19.
水稻旱育浅植栽培技术试验研究夏廷茂(贵州省松桃县农技站554100)1993年我县水稻旱育浅植栽培新技术试验13.6亩,平均亩产439.8公斤,较温室两段育秧平均亩产406.5公斤亩增33.3公斤,增产8.2%,较水育秧平均亩产343.7公斤亩增96...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不同有机物料水稻育秧基质的持水性及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以‘龙稻11号’为供试品种,采用秸秆和稻壳为有机物料与有机肥、草炭、沸石、蛭石、细河沙、碳粉等按不同配比混合,进行有机物料育秧基质的水稻育秧试验。结果表明,有机物料育秧基质的容重与最大持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不同有机物料育秧基质的失水率在一定范围内都可以满足育秧要求。CO1C为最优基质,基质栽培期间无病虫害发生且所育水稻苗素质最好,达到壮秧效果。利用有机物料配制的育秧基质符合机插秧苗的要求且具有良好的壮秧效果,可以代替普通土壤应用于水稻育秧生产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