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猪弓形体是猪的一种人畜共患病,弓形虫在宿主细胞内寄生,不同发育阶段有不同的形态类型,整个发育过程需两个宿主。生活史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个阶段,前者只在终宿主猫科动物的小肠上皮细胞内进行,经大配子体(雌配子体)和小配子体(雄配子体)发育形成两性配子、雌雄配子结合最终形卵囊,随猫粪便排至外界发育成熟而具有感染力。  相似文献   

2.
利用透射电镜对柔嫩艾美耳球虫大配子发育和卵囊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大配子体和小配子体寄生于相邻的宿主细胞内,相伴产生。大配子体的发育、大配子的形成、受精及卵囊形成均于带虫空泡内完成。大配子体系由末代裂殖子侵入肠上皮细胞后,缩短、长大、变圆而形成,大配子体和大配子外被单位膜,细胞核位于大配子体中央,早期大配子体的细胞核有1个明显的核仁,细胞质内逐渐形成大量成囊体1、成囊体2、大量支链淀粉和脂肪体,成囊体1比成囊体2形成的早。卵囊壁有5'层,内有大量支链淀粉和指肪体。含有大配子体、大配子和合子的带虫空泡内有丰富的泡内小管,它们是大配子体、大配子和合子获得营养物质和排出代谢废物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毁灭泰泽球虫的小配子生殖发生在小肠上皮细胞内由单层膜围成的带虫空泡中。其细胞核的分裂过程与裂殖生殖时期的相似,但小配子体的细胞核缺少核仁,染色质在核的浅层聚集成致密的斑块。在小配子的形成过程中,核附近的中心粒转变为基粒,其中央微管消失。随后,两根鞭毛从基粒长出,突入带虫空泡。细胞核的致密部分逐渐地进入小配子体的表面突起,并最终发育为小配子的细胞核;而核的疏浅部分则留在小配子体的细胞质中,成为残体的成份。成熟的小配子拥有两根纤长的鞭毛和香蕉形的身体,体内含有长形的细胞核及在其尖端嵌入的线粒体,一组微管(4 1 1)自基粒附近向体后延伸,但仅约3根微管抵达身体的末端。  相似文献   

4.
肠艾美耳球虫(Eimeria intestinalis)小配子体及小配子的发育均在宿主细胞的带虫空泡内进行,带虫空泡内含有较多的泡内小管以及由小配子体逸出的线粒体和基质小体。多核小配子体是由最初的单核小配子体发育而成。小配子的形成首先是中心粒转变成鞭毛的基粒,此后鞭毛和顶体与小配子体成切线方式长入带虫空泡;几个小线粒体融合成一大线粒体,嵌于核前方一侧,与核一起突入带虫空泡。成熟的小配子体长约6.5μm,有两根鞭毛。鞭毛的横断面为9+2的微管结构。体部由顶体、线粒体和核组成。由顶体的腹侧向后发出4~6根微管,其中只有2~3根延伸到体后部。  相似文献   

5.
紫花苜蓿配子体发育遗传调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紫花苜蓿种子的实际产量远低于潜在产量,胚珠败育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而胚珠败育从本质上讲就是雌、雄配子体发育不正常。所以,紫花苜蓿的配子体发育与其产量具有极为重要的关系。紫花苜蓿的雄蕊和心皮分别属于第三、四轮花器官。这2个组织生成的雄、雌配子体是紫花苜蓿完成有性生殖所必需的。本研究在总结拟南芥、水稻和玉米等模式植物配子体遗传调控的基础上,紧密结合豆科模式植物蒺藜苜蓿等配子体的发育,从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和细胞学等角度详细地总结了紫花苜蓿有性生殖中雌配子体、雄配子体发生和发育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鸡卡氏住白细胞原虫各期虫体形态结构的观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取同居感染病鸡的外周血液 ,观察研究鸡卡氏住白细胞原虫 (LeucocytozoonCaulleryi)不同发育阶段的裂殖子和配子体的形态特点。光镜下 ,裂殖子呈圆点状 ,胞核圆形 ,着染紫红色 ,胞浆少量呈淡蓝色 ,位于血浆和血细胞内 ,配子体呈圆形或椭圆形 ,雌配子体 (大配子体 )虫体深蓝色 ,核较小 ,呈深粉红色 ,平均直径 16 6 5× 15 79μm ,雄配子体 (小配子体 )为淡蓝色 ,核较大 ,染色较雌配子体浅 ,平均直径为 11 2 7× 11 10 μm。电镜下 ,裂殖子呈圆形或卵圆形 ,外包有两层膜 ,外膜较薄 ,内膜较厚 ,内包一个圆形或卵圆形的核 ,位于红细胞细胞质内早期发育的配子体呈球形 ,表面隐约可见两层膜 ,细胞核大而淡染 ,位于中央 ,核膜呈双层 ,中间有明显的空隙 ,细胞质内可见数量不等的细微颗粒。  相似文献   

7.
人工有性杂交结合系统选育,在目前桑树育种中仍是广泛采用的有效途径之一,要进行有性杂交,必须了解桑树的花性,认识雌雄花的主要特征,尤其要了解花药各子房使其胚珠的内部结构以及它们的发育规律。因为花粉粒(雄配子体)及其精子(雄配子)、胚囊(雌配子体)及其卵细胞(雌配子)分别发生于花药和胚珠之中。但目前国内专业书刊尚未发现这方面的详细报导,现根据我们制作的切片材料和显微观察结果,介绍桑树花药和子房及其胚珠的结构,供教学科研工作的参考。一、花药的结构花药在不同的发育时期结构不同,这里只叙述单核花粉粒时期的花药和二核花粉粒时  相似文献   

8.
白细胞虫病是禽类的一种血液原虫病。其病原是属于疟原虫科(Plasmodiidae)白细胞原虫属(Leucocytozoon)。其特征为雌雄配子体寄生在白细胞内因而得名。有些种类可寄生在红细胞内;裂殖生殖在网状内皮系统及其他器官的实质细胞内进行,在红细胞和白细胞内不进行增殖;部分配子生殖,即雌雄配子体的形成发生在脊椎动物的红细胞或白细胞内;部分配子生殖,即雌雄配子体的结  相似文献   

9.
药物对柔嫩艾美尔球虫内生阶段超微结构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柔嫩艾美尔球虫(Eimeria tenella)在鸡体内正常发育的超微结构和分别用三种抗球虫药物处理情况下超微结构的变化进行了观察和比较研究,注意到125ppm尼卡巴嗪(Nicarbazin)能引起裂殖生殖阶段的滋养体或初生裂殖体及裂殖子的线粒体、内质网等膜结构系统和核的异常变化;168ppm磺胺喹恶啉(SQ)对滋养体、初生裂殖体及裂殖子、大配子和卵囊壁的形成均有影响,对裂殖生殖阶段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核膜的增生复制等一系列核的异常变化;对配子生殖阶段的影响表现为Ⅰ型和Ⅱ型卵囊壁形成颗粒(WFB_1和WFB_2)的异常变化;80ppm盐霉素(Salinomycin)对上皮内淋巴细胞(IEL)中的子孢子及粘膜中成熟裂殖子的影响表现为表皮的分离或破裂及胞浆内微线粒(MN)和多糖颗粒(PG)等的轮廓模糊。由药物引起的其他一些超微结构的异常变化也作了观察和描述。  相似文献   

10.
卡氏白细胞原虫的生活史分为孢子生殖、裂殖生殖和配子生殖三个阶段,由裂殖子发育为成熟配子体的过程发生在鸡的血液内。配子体发育的各个时期具有不同的形态特点,血液细胞在此期间亦有明显的变化。因此,为进行血液学诊断必须膝解上述形态学变化的特点。本文对50例自然感染典型病鸡的血片进行了光学显微镜检查,对其中8例血液标本  相似文献   

11.
卡氏住白细胞虫的发育包括裂殖生殖,配子生殖和孢子生殖三个阶段,裂殖生殖和配子生殖的鸡体内完成,配子生殖的一部分及孢子生殖在库蠓体内完成,不同阶段的虫体具有不同的抗原成份,自然感染或人工接种子孢子于鸡均能诱导强烈的体液免疫应答,并对再次感染表现坚强而持久的抵抗力。据此建立的免疫扩散诊断方法具有方便,快速,准确等优点。卡氏住白细胞虫的子孢子能成功感染鸡胚。体外培养裂殖子可以发育到配子体阶段。此外,抗病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植物染色体制片新方法一去壁低渗法对四川省的50多个野生桑树品种进行了染色体倍数性的鉴定。在其中发现了七个六倍体。它们分别是平4号、平5号、平6号、平7号、平8号、糯岩桑、剑14号。其余40多个品种为二倍体。在发现的六倍体桑中,有5个原产于四川省平武县,一个于其相邻的剑阁县,另一个原产叫南的会东县。并从细胞遗传学的角度探讨了三倍体和六倍体桑的形成机制。均为在成熟分裂时的退行现象(regresion)所致。即在成熟分裂的某时期,遭遇寒流,则分裂中止进行。第一分裂中期如果出现退行现象,则省略后期直接进入中间期,因此形成的巨大核为复旧核(resti tution hucreus),这就形成了不还原染色体数的配子,而且多能生殖,此配子和正常的几配子受精即成为3倍体。3倍体桑树在减数分裂时,如因寒流的影响,也极易形成3n的配子,3n配子互相受精,即成为六倍体。在四川发现大量的六倍体,这时桑树的遗传学研究和多倍体育种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六倍体和二倍体交杂,得到4倍体,可以应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13.
以湖北海棠变种平邑甜茶、泰山海棠与B9做杂交组合,培育实生苗1750株,筛选杂种F1代96株。用去雄套袋法鉴定F1的无融合生殖率,用流式细胞仪鉴定杂种的染色体倍性。结果表明:无融合生殖型率在80%以上的有40株,15%以下有40株,20%-50%之间有16株;25株四倍体皆为无融合生殖型,10株二倍体皆为有性生殖型,三倍体中无融合生殖型加上中间型与有性生殖型数量比接近1:1。初步推测湖北海棠的无融合生殖基因型为“Aaa”(“A”显性,无融合生殖;“a”隐性,有性生殖),以显性单基因质量性状为主,也有数量性状效应;胚囊多数情况下由未减数的2n=3x配子直接发育成与母株基因相同的胚,部分2n配子与雄配子结合,形成2n+n=4x型后代,少量胚囊经减数分裂产生n=x、n=2x两种配子,无融合生殖基因随n=2x配子分离。  相似文献   

14.
弓形虫又名弓形体、弓浆虫、毒浆虫,是单细胞寄生原虫,只能在活的有核细胞内生长繁殖。当有感染力的卵囊、包囊或假包囊被动物吞食后均能感染发病。本文就猪弓形虫病的临床易混淆的几种疾病的区别简单阐述。1病原猫为终末宿主,也可以为中间宿主,弓形虫发育阶段分五个期,即速殖子假包囊内外,缓殖子在组织包囊内,子孢子卵囊内,裂殖体包含裂殖子,配子体有雌(大)配子和雄(小)配子体。  相似文献   

15.
弓形体是世界性分布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弓形体的终末宿主是猫科动物,禽类为中间宿主。弓形体根据发育阶段分五个型,滋养体、包囊、裂殖体、配子体和卵囊。在禽类中间宿体主体内只能发育成滋养体和包囊。滋养体在禽类体内常以单个游离于组织中,多呈垂形、橄榄形,一端稍尖,另一端钝圆,核偏于钝端。也有多个滋养体聚集在一个细胞内。正在繁殖的虫体形状多样,呈球形、卵园形、月牙形和弓形等。弓形体在中间宿主体内细胞中繁殖阶段,正是临床有急性症状时期。滋养体在宿主的脑、眼、心、肺、肝、肾和骨胳肌中发育在包囊。当猫科动物摄入滋养体、包囊后,弓形体即在其肠壁细胞中完成裂殖生殖和配子生殖阶段,最后形成卵囊。卵囊内的子孢子是通过粪便污染而传播。  相似文献   

16.
鸡住白细胞虫病是由住白细胞原虫通过蚋蠓等媒介接触鸡群引起一类寄生虫病。其传染方式是住白细胞原虫媒介吸血昆虫在吸取病鸡血液后 ,在白细胞中的大、小配子体迅速在昆虫胃内发育为大配子和小配子 ,两者结合形成合子。合子发育为多个子孢体 ,子孢子则游离进入媒介昆虫唾液腺。当媒介昆虫再次吸血时 ,子孢子进入鸡的血液 ,在肝、心、脾、肺等器官的组织细胞中 ,多次反复裂殖生殖 ,使健康鸡只感染发病。住白细胞原虫有多种 ,其中较为常见、危害较大的是卡氏住白细胞原虫和沙氏住白细胞原虫。该病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且多呈地方流行性 ,4…  相似文献   

17.
配子是新个体的起源,也是遗传多样性和进化的驱动力。配子体内发生需要经过原始生殖细胞的形成、增殖,迁移到生殖嵴,分化成为成熟配子的严格过程。配子的体外发生是干细胞体外诱导形成的性原细胞,在体外完整地经历减数分裂并发育成熟的过程。由于配子发生过程受到很多基因控制以及多种胞内胞外化学物质的复杂调控,所以完整的人(Homo sapiens)的配子体外发生过程一直未成功。但近年来该项技术在小鼠(Mus musculus)以及鸡(Gallus gallus)等动物取得突破性进展,雌雄配子实现了体外发生并结合发育成新个体,该项技术的成功将推动生殖生物学的发展。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动物配子体外发生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展望  相似文献   

18.
正(一)病原在我国,寄生于鸡体的白细胞虫主要有两种:卡氏白细胞虫和沙氏白细胞虫。白细胞虫的发育过程需要两个宿主。卡氏住白细胞虫的传播媒介是库蠓;沙氏住白细胞虫的传播媒介是蚋。卡氏住白细胞虫的发育包括裂殖生殖、配子生殖、孢子生殖三个阶段。裂殖生殖和配子生殖的大部分在鸡体内完成,而配子生殖的一部分及孢子生殖则在库蠓体内完成。(二)流行病学  相似文献   

19.
斯氏艾美耳球虫细胞化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用组织化学技术对斯氏艾美耳球虫内生阶段和子孢子的细胞化学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多糖存在于第二代裂殖体、大配子体、大配子、合子、未孢子化卵囊和子孢子内。脂肪存在于第二代A型裂殖体、大配子、合子、未孢子化卵囊及子孢子内。整个内生发育阶段的虫体和子孢子均含有蛋白质。两型裂殖体、大、小配子体、合子和子孢子内均有Feugan反应阳性的DNA存在,而RNA存在于整个内生阶段和子孢子中。内生阶段虫体和子孢子均有ACP和SDH,然而ALP只存在于内生阶段,子孢子缺乏。  相似文献   

20.
哺乳动物胎儿发育早期,原始外胚层特定细胞分化为原始生殖细胞,即配子的祖细胞。原始生殖细胞随后迁移到未分化的性腺中,与体细胞共同形成卵巢或睾丸。原始生殖细胞经过有丝分裂增殖形成卵原细胞或精原细胞,随后进行减数分裂分化为配子。性别决定、性腺分化和配子发生过程涉及多种细胞的增殖分化和相互调控,但受到取样和检测技术的限制,以往的研究系统性较差。近十年,单细胞水平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全面分析人和动物生殖能力形成的机制提供了重要机遇。本文综述了不同动物原始生殖细胞的分化、迁移与增殖、性腺分化、性别决定及雌雄配子形成过程的研究进展,并介绍了单细胞测序技术在这些过程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为揭示动物性别和生殖能力形成的机制以及提高哺乳动物的繁殖效率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