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一、前言 水稻株型从高秆变为矮秆,使产量大幅度地提高。六十年代初我国矮脚南特等一批籼稻矮秆品种的培育和推广,六十年代中期国际水稻研究所培育成功半矮生型高产品种IR8,并在一些热带国家迅速推广,都开创了水稻产量的新纪录。此后,国内外许多学者和育种工作者,从七十年代初开始了粳稻矮秆和半矮秆常规品种的选育和研究。日本人木下俊郎和新桥登等报道,1972年北海道植物育种系进行等基因矮生系育种。以粳稻品种潮狩作轮回亲本与12个矮秆基因型未知的矮生系分别杂交,通过连续回交和选择,分离出以潮狩为遗传背景的21种近等基因矮生系,并观…  相似文献   

2.
信息     
袁隆平教授再次荣获国际奖 1987年11月12日,袁隆平教授收到英国著名的伦克奖基金会来信,告知决定授与他和国际水稻所著名的中国籍科学家张德慈博士以及美国水稻育种家杰宁斯博士每人2万英镑奖金,以奖励他们为发展世界高产水稻品种所作的杰出贡献。张德慈博士和杰宁斯博士是IR8的培育者。该会邀请袁先生偕夫人邓则一道于今年3月前往参加授奖仪式,一切费用由他克奖基金会提供。 英国伦克奖基金会是由已故著名实业家罗德·伦克先生于1972年设立的,专门奖励和资助世界上在人类营养,包括农业研究以及光学、电子学方面有杰出贡献的科学家和研究项…  相似文献   

3.
70年代中期以来 ,杂种优势的广泛利用一直是中国水稻增产的主要手段之一 (参见 :袁隆平 ,费马尼SS 杂交水稻研究与开发状况 ,杂交水稻 )。最近以来 ,其他亚洲国家也相继利用杂交水稻增产。然而 ,杂交水稻的单产水平似乎已达到顶点 ,难以进一步提高。在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 (WA CMS)成功运用于生产前后 ,许多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已被用来选育新一代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但至今无一如WA CMS那么成功。应用于籼型杂交稻生产的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有 95%以上均属WA CMS。为了寻找产量更高的杂交稻组合 ,以及避免细胞质雄性不育可…  相似文献   

4.
水稻光,温敏不育系的提纯和原种生产   总被引:49,自引:13,他引:49  
水稻光、温敏不育系的提纯和原种生产袁隆平(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410125)导致雄性不育的起点温度必须相对地低是选育实用的水稻光、温敏不育系最重要的技术指标。根据这一标准,我国近几年来已成功地选育出一批达到实用要求的水稻光、温敏不育系,正在或即将投入...  相似文献   

5.
晶两优华占系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水稻研究所合作用晶4155S×华占配组选育的籼型两系杂交水稻新品种,2016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2015年邵武市拿口镇引进晶两优华占作中稻种植,表现出分蘖强、产量高、抗病性强、矮秆抗倒、米质优等特点。总结了晶两优华占在邵武作中稻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6.
1988~1992年对11个水稻广亲和品种与不育系测定,鉴定其对育性的恢复能力。结果表明:培矮64、Cpslo17具有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恢复基因;02428、晚轮422、Cpslo、MCP231对粳型不育系具有恢复能力;L-201、8544、Lemont、Dular对粳型不育系具有部分恢复能力。具有恢复基因的广亲和品种,可用于选配优势籼粳亚种间杂交稻和选育新的广亲和恢复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国内外现有的甘蓝型、芥菜型、白菜型雄性不育三系材料,发现油菜的起源进化与三系选育有密切关系:1、在起源中心和附近地区分布、进化程度较低的品种类群及原始种中,容易发现不育胞质和恢复基因;2、在离起源中心较远地区分布、进化程度较高的品种类群中,易找到保持系.还列举了水稻等作物的材料,也得到同样的结果.这些论点对油菜和其他作物的雄性不育三系选育都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对于育性恢复基因的地理分布,在粳杂优上,石岭行男曾对日本地方品种进行过研究。我国的洪德林等对BT型,滇型、L型,印野型和野败型五种质源的粳稻雄性不育系的育性恢复基因也进行过研究。在籼杂优上,苏泽胜等认为:某些安徽籼型水稻地方品种对野败不育系有一定的恢复能力。在雄性不育细胞质地理分布研究方面,H、I、OKa博士认为:亚洲、美洲存在有O.perennis的雄性不育细胞质,而非洲和大洋洲则不存在。然而,对籼型野败不育系育性恢复基因及不育胞质地理分布还没有进行过系统的研究;在野败籼型水稻杂种优势利用中,目前  相似文献   

9.
晶两优华占是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水稻研究所共同选育的籼型两系杂交水稻新品种,具有适应性广、产量高、抗病性强、耐低温等特点,2016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2015—2016年浦城县仙阳镇引进晶两优华占作为烟后稻种植,总结了晶两优华占作烟后稻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来稿摘登     
甜菜属异花授粉作物,两个品种(系)自然杂交率仅为50%~60%,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杂交优势的效果,而靠人工去雄大量获得杂交种应用于生产极为困难。如若将雄性不育特性应用到强优势一代杂种中,将会产生更好的经济效果。为此,我们进行了雄性不育系的选育工作,于1988年6月经专家组鉴定,我所7对甜菜雄性不育系达到了成系标准,为我省今后进一步从事培育甜莱雄性不育杂交种奠定了基础。现仅就其中吉75-03雄性不育系的选育,谈谈我们的体会。  相似文献   

11.
为了育成野败型的新的雄性不育系,几年来我们先后设计并实施了四个模式选育雄性不育保持系。即:保持系品种之间杂交、保持系与微效恢复品种之间杂交、保持系与强恢复系品种之间杂交、保持系与杂交水稻(即F_1)之间杂交。结果每个模式都取得了一批新的很有价值的保持材料,正在加代并与不育系回交。同时通过统计、计算镜检花粉育性的资料,再次证明两对基因控制恢、保,并初步验证微效恢复基因与强恢复基因质的差别。  相似文献   

12.
袁隆平     
袁隆平,1930年生于北京。1953年8月毕业于西南农学院育种专业,被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任教。1964年,他从玉米、高粱杂种优势利用研究上得到启迪,首先提出了通过培育“三系”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战略设想。同年,他在栽培稻中发现了雄蕊退化不育株。1966年,他又从栽培稻品种中找到了自然雄性不育株。后与他人协作,采用广泛测交等方法,育成了具有一定保持能力的无  相似文献   

13.
根据袁隆平农业科技奖励基金会理事会决定,第4届“袁隆平农业科技奖”授予尹华奇等10人,每人获得奖金3万元人民币。他们的主要贡献如下。尹华奇男,1943年8月生,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隆平院士最早的两名助手之一。40年来,积极参加了袁院士主持的三系、两系杂交稻育种攻关,取得了丰硕成果。特别是1998年选育出香型两系法不育系———香125S,选配出高产、优质、中熟的杂交早稻香两优68,先后在湖南、安徽、广西等省(区)通过审定并推广应用,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为杂交水稻科研与生产做出了重要贡献。吕保智男,1938年10月…  相似文献   

14.
黎垣庆 《杂交水稻》2022,(S1):38-43
<正>一、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的艰苦历程袁隆平老师于20世纪60年代在湖南安江农校教学时,在水稻田间发现了一株雄性不育株,就想利用这种雄性不育系选配杂交组合,以达到利用水稻杂种优势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的目的。当时,只安排了两位学生李必湖和尹华奇做他的助手开展这项研究工作。时任湖南省委书记的华国锋同志十分重视利用杂种优势提高水稻产量这项研究。为了增强研究力量、加快研究速度,华国锋同志提议成立湖南省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协作组,由安江农校、湖南省农科院、湖南农学院和湖南师范学院派员组成。湖南师范学院负责水稻雄性不育机理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其他3个单位派人集中在湖南省农科院开展水稻杂种优势利用方面的各项研究。安江农校派袁隆平老师参加协作组,袁隆平老师是这个研究团队的学术带头人,负责筹划协作组的整套研究计划。因为杂交水稻研究的贡献,2019年袁隆平院士被授予“共和国勋章”,当年的研究团队也为之高兴。  相似文献   

15.
胡华兵 《中国糖料》2012,(3):52-53,56
比较了甜菜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的3种创新选育方法,即利用自交系、国外二倍体雄性不育杂优品种、多粒保持系改良创新不育系和保持系。  相似文献   

16.
李琦  李珣  李继开 《北方水稻》2010,40(1):71-74
辽宁省水稻育种经历了三次重大突破,第一次是水稻籼粳杂交与理想株型育种,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辽宁省便开始了籼粳杂交育种研究,并相继开展了水陆稻杂交、地理远缘杂交研究,70~80年代成功选育出"千重浪"、"辽粳5号"、"黎优57"等品种,1978年提出理想株型育种模式;第二次是粳型杂交水稻育种,通过包台(BT)型和滇型不育系和籼粳架桥选育恢复系选育成功,1976年辽宁杂交粳稻配套成功;第三次是水稻群体育种,水稻群体育种充分利用核质互作型不育系和生态型不育系的雄性不育特性与混合父本(多品种混合播种)在田间自由授粉实现品种间或亚种间的杂交,将水稻常规育种技术与杂交稻育种技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7.
梦两优华占系袁隆平农业高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水稻研究所和湖南隆平种业有限公司选育而成的优质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2017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2017年引进福建省永安市各乡镇示范推广,表现出株型适中、长势旺盛、分蘖力强、有效穗多、高产稳产等特点,总结了其在永安的种植表现和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8.
D型杂交稻的选育与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D型不育系及其杂交稻是继冈型不育系及其杂交稻之后,由税亚种内品种间核置换育成的又一个籼籼型不育系。D型不育系的育成投产再次证明:籼亚种内品种间杂交培育质核型雄性不育系,是水稻三系育种中普遍可行的有效途径。 一、D型不育系的选育经过 1972年作者从( Dissi D52/37 ×矮脚南特)F7的一个早熟、大粒株系(909)中发现一个花药白色,肥大,花粉圆败,自交不结实的不育株。当年用其再生稻与意大利B等21个籼稻品种测交,1973年种植的测交后代中,除意大利B表现部份保持外,其余20个品种全表现恢复。用意大利B连续回交,1976年回交6代后,性状稳…  相似文献   

19.
信息动态     
安农光敏籼型雄性不育系 今年7月通过鉴定 湖南省安江农校杂交水稻研究室25岁的 邓华风,在国内首次从籼稻中发现生育成的 “安农光敏雄性不育系”,1988年7月27日在 湖南怀化通过鉴定。著名杂交水稻专家袁隆 平和国内有关育种专家、教授出席了技术鉴 定会。专家们认为,这项新的发现,是继1973 年在我国实现三系配套后,杂交水稻发展史 上又一个里程碑,并再次展示我国杂交水稻 在世界上继续保持领先地位。 邓华凤是杂交水稻专家李必湖的助手。 1987年7月16日,他在该校已定型的早籼品 系中发现一株天然雄性不育株。在袁隆平指 导和李必湖的主持下…  相似文献   

20.
水稻矮生性及其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矮秆水稻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是20世纪水稻育种最主要的成就之一。综述了水稻矮化相关基因的遗传、定位、水稻植株的矮化机理以及矮秆基因的克隆和功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分析了当前水稻矮化育种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