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草地螟成虫产卵行为及中耕除草灭卵控害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草地螟成虫产卵对植物有明显的选择性。通过多年来田间调查和分析,杂草是草地螟成虫产卵首选寄主,其中以藜科、蓼科、菊科等的杂草落卵量多、落卵比率大,禾本科的狗尾草和稗草也是草地螟成虫主要产卵寄主,一些作物上草地螟成虫也产卵。通过及早和适时采取中耕除草能起到理想的避(灭)卵作用,对减轻草地螟为害程度可起到理想的控害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温度(22±1)℃、相对湿度70%±5%和光周期L//D=16 h//8 h条件下通过年龄-阶段两性生命表探讨了寄主植物对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种群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藜饲养的草地螟卵期和幼虫期最短,与大豆、向日葵和小麦处理组相比差异显著,雌雄蛹重显著高于小麦组,雌雄蛾寿命也显著长于向日葵及小麦组;表明藜是草地螟最适宜的寄主植物,其次为大豆、向日葵和小麦。以藜饲养的草地螟产卵前期较短,产卵历期较长,产卵量也显著高于向日葵及小麦组;与藜饲养相比,大豆饲养的草地螟产卵前期较长,但产卵历期和产卵量与藜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以年龄-阶段两性种群生命表计算藜饲养的草地螟种群的幼虫存活率达90%,显著高于其他组;净增殖率、内禀增长率及周限增长率分别为84.01、0.111和1.117,显著高于其他组,平均世代周期为55.44 d,显著短于其他组;根据种群生命表参数预测90 d内种群动态结果表明藜最有利于草地螟种群的增长。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野外种群迁飞对草地螟生殖行为的影响及其在种群大暴发中的作用,对草地螟野外迁飞和未迁飞种群的生殖特征,包括首次产卵历期(period of first oviposition,PFO)及其他生殖参数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经历迁飞的种群与未经历迁飞的种群相比,成虫产卵前期、产卵历期、PFO和寿命均显著缩短;交配次数及交配率均显著增加;但平均每雌产卵量和卵孵化率无显著变化。这说明,尽管经历迁飞的草地螟种群产卵量未显著增加,但成虫到达迁入地后将很快多次交配、产卵,且产卵前期显著提前、产卵同步性显著增加,从而加剧后代种群暴发。  相似文献   

4.
藜麦田甜菜筒喙象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甜菜筒喙象是一种新发现的严重为害藜麦的害虫,2016年首次在藜麦上大暴发,导致当年北京地区藜麦损失惨重。本研究针对甜菜筒喙象杂草寄主范围广,对藜麦为害严重却难以有效防控的问题,采用种群生态学技术方法,研究成虫产卵特性和杂草寄主在其种群发生中的作用。结果表明,甜菜筒喙象成虫体色多变,既有锈红色,也有棕褐色和黑褐色。成虫夜伏昼出,不喜阳光直射,白天在生长茂密的植株中下部活动;主要选择在茎秆直径5mm、处于营养生长盛期的寄主植株上产卵;株高150cm以上(现蕾盛期-初花期,直径20mm)、生长健壮、茎秆比较坚硬的植株不利于成虫产卵。当藜麦尚未出苗或藜麦苗比较幼小(主干直径5mm)时,成虫主要在早发的幼嫩多汁的藜科杂草上产卵;6月上旬,藜麦进入旺盛生长期,成虫开始在藜麦上产卵,产卵期约为1个月;7月下旬,藜麦进入初花期,茎秆粗壮,成虫主要在苋科杂草上产卵。此外,甜菜筒喙象成虫更喜欢在营养生长旺盛时期的藜麦植株上产卵,其单株产卵痕数量是藜科和苋科杂草的6.06倍和1.55倍;适时铲除田边杂草,有利于减轻藜麦田甜菜筒喙象的发生与为害。研究结果对甜菜筒喙象的有效防控,保障我国藜麦产业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 Linnaeus)是一种世界性害虫,也是我国华北、西北以及东北地区农牧业生产的重要害虫。本试验在(26+1)℃,RH 70%~80%,L∥D=16h∥8h条件下组建了草地螟在藜、大豆、苜蓿、甜菜和向日葵叶片的实验种群生命表,以研究草地螟的危害差异性,为草地螟的防治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草地螟的生长发育、繁殖和生命表参数等在不同寄主之间存在差异。藜组卵的发育历期最短(2.42d)、甜菜组的最长(3.90d);幼虫发育历期以甜菜组的最短(10.00d),苜蓿组的最长(12.63d);蛹的发育历期以向日葵组的最短(11.30d),苜蓿组的最长(16.00d);雌成虫产卵量以藜组最高(345.00粒/雌),苜蓿组最低(138.83粒/雌),雌成虫产卵期以藜组最长(10.42d)、苜蓿组最短(6.58d)。雌蛾产卵量呈现明显的动态变化:取食藜组和向日葵组雌蛾的产卵高峰出现在羽化后第8天,大豆组为羽化后第10天,苜蓿组为羽化后第7天和第9天,甜菜组为羽化后第6天和第10天。藜、大豆、苜蓿、甜菜和向日葵处理间草地螟的种群净增殖率(R0)、内禀增长率(rm)和周限增长率(λ)分别在59.772 8~169.194 1、0.097 6~0.135 2和1.102 5~1.144 8之间,其中以藜组的R0、rm和λ最大,苜蓿组的R0、rm和λ最小;平均世代周期(T)和种群加倍时间(t)的范围分别为37.508 0~41.915 8d和5.126 5~7.101 4d。综合比较5种寄主植物,认为藜是草地螟的最适宜寄主,其次分别为大豆、甜菜、向日葵、苜蓿。  相似文献   

6.
斜纹夜蛾卵Sp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是夜蛾黑卵蜂的优势替代寄主,为提高夜蛾黑卵蜂的扩繁和应用,本试验在室内测定了斜纹夜蛾成虫产卵对4种基质、6种颜色、3种位置以及2种光暗条件的选择性。结果表明:雌成虫产卵对不同基质的选择偏好性为滤纸>无纺布>复印纸>纱布,在滤纸上的累积落卵量和产卵选择率最高,分别为2266粒和46.3%。6种颜色对雌虫产卵选择性无显著影响。雌虫偏好在基质背面产卵,其累积落卵量和产卵选择率分别为4435.17粒和92.4%,均显著高于基质侧面和正面。在光照条件下雌虫的累积落卵量为2352.8粒、产卵选择率为71.2%,明显高于黑暗条件。本研究证明产卵基质、位置和光暗条件均可显著影响斜纹夜蛾的产卵量,为大量生产寄主卵用于扩繁夜蛾黑卵蜂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稻田适量喷施保护性农药是否影响周边香根草对水稻螟虫的诱集效果,通过室内盆栽试验测定了在水稻和香根草上分别喷施氯虫苯甲酰胺对大螟成虫趋性及产卵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稻上喷药后第1天,栖息在香根草上的大螟雌、雄成虫总量分别为4.2头和3.8头,显著高于水稻上雌、雄成虫的总量1.00头和0.60头;在水稻上喷药后1~3 d接入大螟,在水稻上不产卵,直到第6天才出现卵块;喷药后6 d和12 d接入大螟,在香根草上的卵粒数分别为287.2粒和309.2粒,显著高于其在水稻上的57.2粒和81.4粒,约为水稻上的5.0倍和3.8倍。在香根草上喷药后1~3 d接入大螟,成虫选择水稻居多,在香根草上的产卵量为0;喷药后6 d接入大螟,成虫对2种寄主植物的选择性无显著差异;喷药后12 d接入大螟,在香根草上的成虫数量为9.8头,约为水稻上的2.5倍,产卵量也约为水稻上的1.9倍,二者均差异显著。表明香根草喷施氯虫苯甲酰胺后其对大螟的诱集作用有一定影响,但这种影响会随着施药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8.
室内测试了苏丹草和香根草对二化螟的产卵选择性和幼虫存活的影响,在田间进行了苏丹草和香根草控害效果的初步试验。结果表明,二化螟雌成虫对苏丹草和香根草均表现出较强的产卵选择性,产在苏丹草和香根草上的卵量分别是产在水稻上的3.02和4.56倍。两种诱虫植物均对二化螟幼虫具致死作用,二化螟幼虫在两种寄主上不能完成生活史。田间试验表明两种诱虫植物围绕的水稻小区内二化螟枯心率显著低于试验区外20m的对照小区。  相似文献   

9.
草地螟成虫期补充营养与其生殖力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草地螟成虫期营养质量与生殖力之间的关系,为探索草地螟综合治理的新途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应用实验生物学技术室内研究了草地螟成虫羽化后逐日取食10%蜂蜜水(Ⅰ组)、5%蜂蜜水(Ⅱ组)、羽化后当日取食10%蜂蜜水,而后逐日取食清水(Ⅲ组)和羽化后逐日取食清水(Ⅳ组)4种营养液对成虫寿命和生殖力的影响。[结果] 成虫期饲喂不同的营养物质对其产卵前期、产卵量与雌蛾平均寿命影响显著,但对雄蛾的平均寿命及卵的孵化率无显著影响。取食试验Ⅰ组的雌蛾其产卵前期(5.71 d)、产卵量(359.14 粒/头)及平均寿命(21.0 d)高于Ⅱ组、Ⅲ组及Ⅳ组的;取食试验Ⅰ组、Ⅱ组的雌蛾,其产卵历期分别为10.57、8.0 d,两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取食试验Ⅲ组、Ⅳ组的雌蛾,其产卵历期分别为4.0、3.14 d,两处理间虽无显著差异,却显著短于取食Ⅰ组、Ⅱ组的产卵历期。[结论] 草地螟雌成虫期营养质量是影响草地螟种群变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绿眼赛茧蜂Zele chlorophthalmus(Spinola)是寄生于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 L.幼虫的内寄生蜂,目前国内外对其生物学特性尚无报道。为了阐明绿眼赛茧蜂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草地螟的控制作用,本文在(23±1)℃、RH 70%±5%、光周期16L:8D的条件下测定了其发育历期、茧重、羽化和交配习性、成虫产卵、寄生能力和寿命,明确了其对寄主幼虫的功能反应及其对寄主幼虫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绿眼赛茧蜂卵-幼虫期为14.7 d,预蛹和蛹期为14.5 d,世代历期30.1 d,平均茧重18 mg。成虫羽化多集中在06:00―14:00,雄虫比雌虫早羽化2 d。成虫羽化当日即可交配,交配持续时间在59~168 s。成虫交配后很快产卵。雌蜂平均产卵历期10.8 d、产卵量为104粒,产卵高峰分别为羽化后的第3 d和第7 d。雌、雄蜂寿命分别为15.2和19.0 d。在5、10、15、20、25和30头/瓶(650 m L)密度下,绿眼赛茧蜂的寄生量随草地螟幼虫密度的增加而升高,但寄生率随寄主幼虫密度的增加而下降,对寄主幼虫密度的反应属HollingⅡ型。寄生后第1 d,寄主幼虫与未寄生幼虫的大小体重差异不显著,但在寄生后的第6 d和第12 d,前者的大小体重均显著小于后者的。另外,寄主幼虫的取食量比未寄生幼虫的少了约30%,且差异显著。这些研究结果与其他寄生蜂的生物学特性及对寄主种群的控害作用进行了比较分析,为研发绿眼赛茧蜂的室内繁殖和田间保护利用技术,以及评价其对草地螟的控害能力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首次报道了双斑截尾寄蝇(Nemorilla maculosa Meigen)对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 L.)的寄生行为及发育特征和饲养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双斑截尾寄蝇将卵产在5龄草地螟幼虫的胸部,蝇蛆孵化后直接钻入寄主体腔内发育,幼虫发育成熟后便会钻出寄主体外化蛹。完成卵到幼虫期的发育需约12 d。蛹经11 d左右即可以羽化为成虫。从卵到成虫的发育历期约25 d。雌雄之间卵和幼虫的发育历期没有显著差异,但雌蛹的发育比雄蛹慢。雌蝇羽化后可以立即交配,而雄蝇羽化后约2 d后才能交配。补充营养的雌蝇平均产卵量约为130粒/头。还初步研究了影响双斑截尾寄蝇寄生能力的因素。简单介绍了其室内饲养繁殖技术。  相似文献   

12.
绿眼赛茧蜂Zele chlorophthalmus(Spinola)是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 L.幼虫的重要寄生蜂。但目前国内外对其生物学特性及其发生与温度的关系还没有报道。为了阐明绿眼赛茧蜂的生物学特性,并为其室内扩繁及田间保护利用提供试验依据,本文分别在17、21、25、29和33℃、相对湿度70%±5%、光周期16L:8D条件下,以草地螟3龄幼虫为寄主,研究了其寄生率和生长发育特征的变异,明确了其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以及在我国草地螟主要发生危害区的发生为害世代。结果表明,在17~29℃,绿眼赛茧蜂能与寄主建立寄生关系,并能完成发育。其中以21和25℃的寄生率最高(67.3%和60.0%),子代结茧率和羽化率最高(70%)并显著高于29和17℃的。另外,绿眼赛茧蜂的蛹(茧)重和成虫寿命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但在33℃,寄生率为0,不能与草地螟建立寄生关系;在17~25℃,卵-幼虫、预蛹-蛹及世代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但在29℃时,发育历期比25℃的有所延长。Logistic曲线和线性模型均可描述绿眼赛茧蜂发育速率与温度的关系,但前者的决定系数(R2=0.935~0.971)比后者(R2=0.859~0.890)高,因而Logistic曲线能更好地反映绿眼赛茧蜂发育速率与温度的关系;卵-幼虫、预蛹-蛹以及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依次为8.7、9.9和10.8℃,完成发育所需的有效积温分别为176.0、189.6和331.8日·度。绿眼赛茧蜂在我国草地螟发生危害区可发生2~7代/年。  相似文献   

13.
我国首次发现草地螟卵寄生蜂—暗黑赤眼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报道了我国2008年8月初首次实地发现的草地螟卵寄生蜂及其寄生率和性比。所发现的卵寄生天敌为暗黑赤眼蜂(Trichogramma pintoi Voegele)(膜翅目:赤眼蜂科)。发现暗黑赤眼蜂的地区位于河北省康保县(114°11′~114°56′E,41°25′~42°08′N,海拔1400m)。暗黑赤眼蜂对2代草地螟卵的寄生率为1%左右,雌雄性比随采集日期的推迟而增加。  相似文献   

14.
烟粉虱成虫对不同寄主植物的选择性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用棉花、烟草、番茄、甘蓝进行非选择性和选择性试验研究 ,探讨烟粉虱成虫对 4种寄主植物的嗜食性。结果表明 ,在 4种寄主作物共同存在时 ,烟粉虱成虫喜欢取食烟草 ,排列顺序为 :烟草 >番茄 >棉花、甘蓝 ;产卵量排列顺序为 :烟草、番茄 >甘蓝、棉花。当只有番茄和烟草两种寄主植物时 ,烟粉虱成虫趋向于取食烟草 ,但在番茄上产卵 ;只有烟草和甘蓝时 ,烟粉虱倾向于取食烟草并产卵 ;只有棉花和番茄时 ,烟粉虱对两种寄主没有明显的趋向 ;只有棉花和烟草时 ,烟粉虱显著的喜好在烟草上产卵 ;只有棉花和甘蓝时 ,烟粉虱趋向在棉花上取食产卵 ,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 ;同样只有番茄和甘蓝时 ,烟粉虱喜好在番茄上取食产卵 ,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了赤眼蜂科(Trichogrammatidae)5种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T.,japonicum,T.confusum,T.chilonis,和 T.ostriniae)在米蛾 Corcyracephalonica 卵以及 T.dendrolimi 在不同体积的寄主上产卵时的性控行为。观察结果表明,赤眼蜂雌蜂在产卵时,以不同的腹部运动分别产下雌性卵(受精卵)和雄性卵(未受精卵),具有对其子代的性别进行控制的能力。将观察估断的子代性别与实际羽化的仔蜂性别进行比较,估断正确率为94.20%,其中对雌性卵的估断正确率为95.48%;对雄性卵的为89.29%。赤眼蜂蜂种不同,雌蜂在产卵过程中各个行为阶段所持续的时间也不同,但在寄主相同时(如同为米蛾卵),这种差异并不明显。有些蜂种产雄性卵所花费的时间要比产雌性卵长(如 T.japonicum,T.confusum 和 T.chilonis);有些蜂种则相反(如 T.dendro-limi)。在对赤眼蜂雌蜂性控行为的观察中,我们还发现,未经交配过的赤眼蜂雌蜂(如 T.dendrolimi,T.confusum)在产卵时具有产雌性卵的腹部动作;而孤雌产雌的种类,如T.embryophayun,在产卵时的腹部动作中,不但具有产雌性卵的信号,而且尚有产雄性卵的信号。对此,本文进行了初步讨论,这些问题仍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寄主植物对美洲斑潜蝇各虫态发育历期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作者对不同寄主植物上美洲斑潜蝇卵,幼虫,蛹发育历期及成虫寿命进行了方差分析及差异显著性测定,并对不同寄主植物上美洲斑潜蝇幼虫,蛹的发育历期和成虫寿命的平均数进行差异显著性比较。结果表明,寄主植物种类不同,美洲斑替蝇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及成虫的寿命料有极显著差异,而卵的发育不受寄主植物种类的影响,结果还表明,寄主植物是影响美洲斑潜蝇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A new nematode species, Huffmanela schouteni sp. n., has been established on the basis of its egg morphology and biological characters (adult nematodes are unknown). The dark-shelled eggs of this histozoic parasite occur in masses in the abdominal cavity, serose covers of internal organs and in the liver of the flying fishes Hirundichthys affinis Günther (type host) and Cypselurus cyanopterus Cuvier et Valenciennes in Cura?ao. The eggs of H. schouteni sp. n. differ from those in other congeneric species mainly in the absence of small spines on the surface of the transparent envelope enclosing the egg proper, measurements (size of eggs 0.069-0.075 x 0.027-0.030 mm) and their localization in the host. A key to Huffmanela species based on egg morphology has been provid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