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生活资讯     
月收入五千到七千幸福感最强北京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日前公布的“北京市国民幸福感”调查结果显示,家庭收入达到5000元到7000元的北京人幸福感最强,而年龄在36岁到55岁之间的中年北京人幸福感最低。被调查的7000余名18岁至70岁的北京人中,大多数感觉比较幸福。有约32%认为自己的幸福感在90分以上,认为幸福感在60分至89分的有约61%,60分以下的仅占7.3个百分点。调查结果显示,家庭月收入不足4000元时,幸福感随收入的提高而提高,达到4000元后,幸福感呈波状上升,5000元到7000元中等收入组幸福感最强;但这不意味着收入越高越幸福,家庭收入达7000…  相似文献   

2.
《安徽林业》1998,(2):24-24
他,站在你的面前,一米七0的个头,一张圆圆的秀气的脸,丝毫也让人感觉不到威严,反倒觉得有几分稚气和书生气,如果不是那身橄榄绿的警服,你怎么也不会把他和警察联系在一起。然而,就是他,为了抓捕一名穷凶极恶的歹徒,竟然奋不顾身纵身跳下了十多米高的悬崖,用热血铸锻了一块坚强的盾牌。他,就是公安部个人三等功荣立者、长丰县公安局林业派出所民警张立功。  相似文献   

3.
“卫国林业局”,多年来你的名字与我的生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最初知道你的名字到逐步认识你,从向往你到走进你,再到为你的发展而努力。在这个过程中融进了我对你的深深爱恋,谱写了一曲人生中酸甜苦辣的歌。最初认识卫国局这个名字的时候,我还是一个山里的孩子。有一次,我们村一个在外面当兵的人回家探亲,在向我们吹起外面精彩的世界时,他谈到了卫国局,说那里的环境非常好,还听说卫国局已经苦够了50年用的钱。当时,我最想做的事就是长大后去当兵,尽管当时我并不知道卫国局是一个什么样的部队,但是,我却对它充满了向往之情,…  相似文献   

4.
高校教师幸福感与社会支持关系的研究从教师群体的幸福感、教师群体的社会支持评定、教师群体的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等3个方面,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并基于总体幸福感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设计了高校教师总体幸福感调查问卷和高校教师社会支持评定调查问卷,旨在了解当前高校教师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从而为提升高校教师幸福感水平提供策略依据。调研对北京联合大学的300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42名教师进行了访谈。基于所获得的调研数据,对不同性别教师在总体幸福感和社会支持方面与全国常模的差异、不同年龄段教师总体幸福感的差异和社会支持的差异以及教师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等进行了分析,还进行了教师幸福感与社会支持关系的回归分析,从而得出以下结论,即社会支持对教师幸福感有正向影响,且工作环境、管理制度、上下级关系、绩效考核等4个维度对教师幸福感有正向影响。据此,提出以下提升高校教师幸福感的对策建议:一从引导学生敬重师长、增进同事间的友爱互助、搭建教师与学校管理者间双向高效沟通的平台、优化学校的组织环境等出发,丰富和完善社会支持网络;二引入员工帮助计划,建立主动支持和被动支持系统;三改革高校人事管理制度,创建有效、公正的绩效考核系统的同时,提升高校人事管理者的职业情操和沟通技巧,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居住区绿化作为城市园林绿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市民的日常生活联系最为密切,其建设品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居环境的优劣和群众幸福感的提升,以江苏省淮安市中心城区为例,探讨了如何提升该地区的人居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6.
园林小品作为城市园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了美化环境、供人休闲、改善人们身心健康的作用。为了使它更好的服务大众,园林小品互动设计的推广和应用,将通过优化人与物的情感交流,积极引导观众与之互动,从而对消除人们日常工作的疲劳,减轻人们的压力,增加人们的乐趣,提升人们的幸福感,为居民创造和谐的环境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生态幸福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环境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幸福感。文中介绍生态幸福的相关概念,从良好生态环境提高幸福感、高幸福感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2方面分析生态环境与幸福的双向关系,阐述干预对幸福感和生态环境的共同作用,并对生态幸福的未来研究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家电新品     
家电新品人个电话只要你身边有电话机,你例可将某一电话号码设定在这台电话机上,这样,当别人拨你的号码时,就能通过你身边的的话机找到你,犹如随身带个“大哥大”这就是“个人电话”“个人电话”号码不属于某一台电话机,而属于某一个人,因此打电话的人不会知道你接...  相似文献   

9.
银杏     
银杏郭沫若银杏,我思念你,我知道你为什么又叫公孙树。但一般人叫你是白果,那是容易了解的。我知道,你的特征并不专在乎你有这和杏相仿佛的果实,核皮是纯白如银,核仁是富于营养这不用说已经就足以为你的特征了。但一般人井不知道你是有花植物中最古的先进,你的花粉...  相似文献   

10.
<正>作为社会心理体系一个部分的幸福感,各行业实现幸福感都有不同路径。具体讲到木兰林场职工幸福感的实现,则要对木兰林场50多年发展进行深入探究,从而找到提高职工幸福感的主要路径,为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益参考。一、木兰林场职工产生幸福感有其鲜明路径俗话说:"鞋子适合不适合,只有脚知道。"如何才能真正实现林业职工幸福感呢?(一)发展自身经济是根本。离开这个基础谈幸  相似文献   

11.
你也许不会相信,一个人的属相在许多时候与生物中的动物有种天然的生命联系。我属猴,天性里有猴性,也就是家人常挖苦我的"一辈子猴头猴脑"、"干什么都不安分守己"。我们印象中的猴,聪敏好动,可爱时你真想抱抱它,可气时就想狠狠踢它几脚——当然我是不愿被别人踢的,但命运中也不知被人踢过多少次……  相似文献   

12.
林兰看上去是人如其名的,清秀、可人,一双眸子里透着灵气,空谷幽兰般的隽永。采访当天,她穿了一件正红色的外套,显得活泼又热情。而如果你听到她的声音,更会惊诧于这成熟、婉转,有着磁性魅力的女中音竟会出自她的VI中。因为这些种种的出乎意料,也许你会有兴趣来听一听林兰给你讲述的故事。  相似文献   

13.
林兰看上去是人如其名的,清秀、可人,一双眸子里透着灵气,空谷幽兰般的隽永。采访当天,她穿了一件正红色的外套,显得活泼又热情。而如果你听到她的声音,更会惊诧于这成熟、婉转,有着磁性魅力的女中音竟会出自她的VI中。因为这些种种的出乎意料,也许你会有兴趣来听一听林兰给你讲述的故事。  相似文献   

14.
城市的树     
城市的树每一课都很珍贵,每一棵树都让人记着了,而对于熙熙攘攘的城市人,你能记着每一个?城市需要树。高楼的林立使城市沉闷,阳光在高处切断,田野的风被阻挡,鸣虫不在,雀鸟远离,让城市人如何轻松快活起来?这时候,是一棵棵街树站在你面前,绿森森的,顽皮地摇动每一片树叶,沉静地送给你一片耳语。于是,你沉郁、忧愁、愤懑、悲怜的心有一缕绿色的带着甜甜树汁的风拂过,如同一双美丽、充满柔情的手摩拳。如果那上面藏了一只鸣虫,或者一只雀鸟,一声轻鸣,一声啼唱,即刻使你浮游远逝的童年,泪水瞬间盈满了你的眼,抬眼望在高处…  相似文献   

15.
树(散文诗)     
你总是默默地站立着,只要看到你,我总是听到一种声音在回旋,在震荡你说:我象征着一种永远向上的精神。地球上究竟有多少生松呢?哪一种能够象你那样既丰富多彩又坚韧不拔呢?无论你高大还是矮小,无论你苍劲还是如娜,你都令人神往,使人还思。因此,人们呼唤你,崇敬你。你是怎么诞生的呢?问天、问地,说不清也没有关系。我想:为了地球的存在才有了你──树。树,你就是那颗与人类共存的云朵和雨点哟!在滚烫的大漠行走,在燥热的旷野跋涉,在灼人的荒山攀援,此时,多么想念树呀!想念绿荫,想念清凉,想念松爽;但是,人们却常常忽…  相似文献   

16.
绿色人生     
绿色人生吴政保人人都喜爱绿色。然而,像你那么投入的恐怕不多。为了编织一片绿荫,你几乎舍弃了除了生命以外的一切。你与绿色有缘。你的诞生地,赣中山区永丰县固乡汉下村──一个绿色的世界,山林、坡草、溪水、田野……睁开眼睛,便是绿。后来,你穿上了绿色的军装,...  相似文献   

17.
牛依河 《广西林业》2013,(12):39-39
当你站往大地之上,看着一群飞鸟掠空远去,去了一个你未知之地,留给你的,只是对它们无尽的想象。就像千百年前的人事,  相似文献   

18.
张琦  孙阁 《中国林业》2013,(10):14-17
说起石家庄,你会与什么联系在一起?孕育新中国的革命圣地西柏坡?闻名世界的赵州石拱桥?这些都是答案。但现在,这些答案正在更新,因不断增加的绿色,让这些答案显得更加生动。作为河北的省会城市,石家庄也曾面临着诸多质疑。这座位于京畿周围,被人称为“燕赵大地”的年轻的省会城市,虽作为“火车拉来的城市”而兴起,却因为城市经济发展、城市人口扩大、城市而积扩张等原因,未能在城市快速发展的铁轨上高速前行。为了加速经济的发展,上业化的“担子”逐渐压在城市的“肩上”。  相似文献   

19.
最高境界     
一个人问禅师,“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什么?”禅师说:“无损于人。”当他第二次问禅师“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时,禅师说:“无求于人。”当他第三次再问禅师同样的问题时,禅师说:“无愧于人。”此人疑惑不解,“为什么同一个问题你三次的回答部不一样?”禅师回答:“你三次来问我时,你的境况就不一样。  相似文献   

20.
文章留人     
中国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的挚友周善培曾直言不讳地批评梁启超的文章,说:“中国长久睡梦的人心被你一支笔惊醒了,这不待我来恭维你。但是写文章有两个境界:第一步你已经达到了,第二步是文章能留人。司马迁死了快两千年了,至今《史记》里的许多文章还是百读不厌。你这几十年中写了不少文章,你想想看,不说读百回,那很不容易,就是使人能读两三遍的文章能有几篇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