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自我国实行农村土地承包政策以来就已经存在。允许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有关农村土地政策的重大决策之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要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壮大集体经济。文章通过分析南阳市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5.《农村土地承包法》对林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有哪些规定?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三十二条"通过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方式流转。"和第四十九条"通过招标、拍卖、公开协  相似文献   

3.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法定方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对出租、转包等流转方式学界已达成一致,所以主要探讨转让、抵押和继承这三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应允许转让和抵押,但应受集体成员限制,若转让或抵押给本集体以外的经济组织或成员则要经所有权代行主体同意。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应允许继承,但应本着有利农业生产的原则适用特殊规则。  相似文献   

4.
划分自留山近40年来,由于人员变迁和自然变故等因素导致自留山经营单位(家庭)消失,对此类自留山处置的争议和纠纷时有发生,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和林业生产。自留山使用权流转受到严格限制,但在各地实践中自留山使用权流转事实上依然存在。文中梳理自留山政策发展过程及部分省(区、市)有关自留山政策,结合浙江省开化县和仙居县一些典型案例处置的实践探索,提出如下建议:将自留山使用权分解为资格权和经营权,实行自留山所有权、资格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坚持林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农户资格权,适度放活经营权;正确处理好消失农户(外迁或亡故)的自留山资格权,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使自留山经营权得以正常流转。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管理,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是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农村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对荣昌县古昌镇的土地流转情况进行了调研,采取实地察看和召开由镇政府工作人员、业主、农户代表参加座谈会等方式。我们将此土地流转模式称之为“古昌模式”。以期对目前农村土地流转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下,作为其重要内容的林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备受关注。本文结合辽宁省宽甸县实际情况,从林地承包经营权的概念出发,阐述了其流转应当遵循的原则及流转方式,分析了林地承包经营权在流转过程中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策,以促进林地承包经营权的合理、公平流转。  相似文献   

7.
陈亚军 《绿色科技》2019,(12):274-276
指出了随着我国三权分置的提出,土地经营权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农民和企业关注,合理的土地经营权流转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农民的经济水平,还可以为企业以及种植大户提供规模建设的土地。分析了三权分置与土地流转的定义以及三权分置下农村土地经营权的现状,探讨了三权分置背景下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与建议。以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浅谈林权流转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权流转,是指在不改变林地所有权和林地用途的前提下,按照一定程序和方式,有偿或无偿地由一方转移给另一方的行为.流转的林权,包括森林、林木的所有权或使用权,林地的使用权以及农村林地承包经营权等财产性权利.它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林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山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9.
政府代表国家向承包方颁发证书是事后确认承包方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行政行为,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是承包户对其承包的土地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一种法律凭证,具有备案性质,其仅起到证明的作用,增加诉讼对抗力而已。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成立是自土地承包合同生效时,只要承包合同生效,承包人即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不论政府事后是否颁证确认,所以该证对当事人权益并不产生实际影响。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三权分置”改革中林农环境权益保障探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我国林权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林地使用权流转业已出现并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但与之相随的是,在林地流转实现过程中出现诸多亟待解决的法律问题.《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提出,在原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基础上进一步分置,实行土地所有权、承包(经营)权、经营权分置并行.文中解读“三权分置”的逻辑构造,...  相似文献   

11.
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促进农村林地合法有序流转,推进农村林地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林业、提高林业经济发展水平的内在要求和发展趋势,也是赋予农民充分而有保障的林地承包经营权的重要体现。笔者针对安徽省太湖县的林地流转情况进行了认真调研。  相似文献   

12.
以灰色系统理论为基础,结合各地区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实际,构建了我国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过去10年间各地区的土地经营权流转绩效进行综合评价,其结果:在整体层面,我国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模式各具特色,逐步形成适应当地实际的流转模式板块;在区域层面,东部地区的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绩效要大于中西部。应积极总结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模式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地区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对滨州市林地使用权流转情况进行地深入调查,从林地使用权流转的主要形式与做法、林地界定、林地使用权流转效果等方面进行了总结介绍与分析。对林地使用权流转中存在的林地使用权和林木价值评估、流转监督管理、再次流转管理、转让资金使用管理等问题进行了思考,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林地使用权的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林地使用权仅限于从林地所有权人处获得初始使用权,以及通过转让方式从原林地使用权人处获得的权利。林地使用权出租形成林地租赁权,不应纳入林地使用权的范畴。林地承包经营权则属于林地使用权中的一个类别。林地使用权的性质为用益物权,内容包括种植林木,利用林下资源从事采集、种植或养殖,以及森林景观开发等权利。  相似文献   

15.
“宜林四荒”是指“宜栽培林木的荒山、荒地、荒坡、荒滩”土地资源 ,这些“宜林四荒”资源以前一直荒芜未用 ,使用价值仅限于放牧、采薪等初级活动。自从 2 0世纪 80年代以后 ,“宜林四荒”资源通过拍卖、承包、租赁、联营、入股等形式实现了第一次流转 ,盘活了沉睡多年的非耕地资源 ,促进了资金、技术、劳力、信息等资源的更优化配置。“宜林四荒”资源的商品属性得到认可 ,其使用权从国家、集体所有转移到购荒户、承包人手中 ,成功地完成了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 ,“宜林四荒”资源由原来国家、集体拥有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变…  相似文献   

16.
当前,农村土地流转已成为一个普遍问题。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中的问题进行 了分析;提出了推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在坚持集体林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依法将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以家庭承包方式落实到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确立农民作为林地承包经营权人的主体地位。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农村系列改革的继续和深化,是党和国家土地承包政策从耕地向林地延伸和促进林农就业增收的重大举措。研究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当前深化“三农”问题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集体林地使用权流转过程中各利益相关者的博弈关系,基于经典博弈理论构建了林管部门、村干部、农户3方动态博弈模型对其博弈关系加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林地使用权流转的最优均衡解为林管部门鼓励林地使用权流转,村干部积极配合流转,农户积极参与流转.集体林地使用权流转是林管部门、村集体、流转农户等多元利益主体问利益关系动态博弈的过程;为激励和促进林地使用权流转,需建立公平有效的流转利益分配及奖惩机制,进一步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和完善配套改革,以及完善林地使用权流转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在大量农业劳动力外流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畅背景下,超小规模农户经营的局限性日益凸显,农地粗放经营和荒芜现象日趋加重。在介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土地流转市场需求——供给模型的推导和分析,指出需求和供给因素怎样影响土地流转的数量和价格,并通过考察这些因素所对应的现实情况,分析出影响土地流转规模的农产品价格、生产资料价格、农业生产技术、农村劳动力转移难度、农村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原因。在结合我国国情对以上因素进行现实的论证之后,提出提高农产品价格、降低生产资料价格、提高农业生产力、统筹城乡劳动就业和社会管理、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促进农村土地加快流转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村在大量农业劳动力外流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畅背景下,超小规模农户经营的局限性日益凸显,农地粗放经营和荒芜现象日趋加重.在介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土地流转市场需求--供给模型的推导和分析,指出需求和供给因素怎样影响土地流转的数量和价格,并通过考察这些因素所对应的现实情况,分析出影响土地流转规模的农产品价格、生产资料价格、农业生产技术、农村劳动力转移难度、农村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原因.在结合我国国情对以上因素进行现实的论证之后,提出提高农产品价格、降低生产资料价格、提高农业生产力、统筹城乡劳动就业和社会管理、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促进农村土地加快流转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