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水稻免耕直播省工节本、减轻劳动强度、稳产高效,栽培上要采取以稻田处理、杂草防除、水分管理、肥料施用和病虫害防冶为中心的管理技术,确保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水稻免耕直播的好处、方式及栽培技术,为该技术的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水稻免耕直播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阐述了水稻免耕直播技术省工、增产、节本等特点,并介绍了免耕直播的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水稻免耕直播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介绍了水稻免耕直播高产栽培技术,包括播前准备、品种选择、播种苗期管理、肥水管理、病虫防治及收获等方面内容,以期为水稻免耕直播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水稻免耕直播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选地与作畦、种子处理、播种期、播种量、播种与苗期管理、科学施肥、水分管理和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期为水稻免耕直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丘陵地区水稻免耕直播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在丘陵地区进行试验示范和生产实践,验证了水稻免耕直播是增产、节本且减轻劳动强度的高产栽培方式,围绕"免耕除草、直播管理"等技术要求,总结出了适合江西武宁县实际的免耕直播栽培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7.
降低水稻生产成本,增加效益是当前水稻栽培探讨的问题.我镇种粮大户连续两年采取免耕直播方法,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8.
9.
水稻免耕直播节水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11  
水稻免耕直播节水高产栽培技术具有减轻水土流失、减轻劳动强度、减轻纹枯病危害、节水、省工、省本等许多优点。我们1996—1999年先后在早稻、中稻上进行了旱床育秧、直播、直播与薄露灌溉试验,总结出水稻直播薄露栽培技术;2000—2004年我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在早稻、中稻上进行了免耕、免耕直播与薄露灌溉等多项试验推广,总结出水稻轻型节水高产栽培技术,现已推广了188hm^2,早稻平均产量达6573.7kg/hm^2、中稻产量达8606.8kg/hm^2,分别比对照田增产10.8%、11.2%。现将该栽培技术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0.
水稻免耕直播稻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水稻免耕直播具有增产、节本(省秧地、省工、节本)生态型的效果。生长特点表现为适应性广、出苗率高、分蘖发生早、根系发达、多穗高产等。围绕免耕直播"稀播、全苗、防草害、防早衰、防倒伏"等技术要求,提出了播前灭草、灌水泡畈、精量播种、科学除草、合理灌溉、控氮增钾等水稻免耕直播稻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直播早稻是当前水稻栽培上正在推广的新技术,桐城市是我省典型的双季稻种植区,近年来直播早稻在当地进行了较大面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水稻免耕直播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黄发该 《安徽农学通报》2006,12(10):118-118,114
本文介绍了水稻免耕直播栽培技术,并从技术特点上说明了运用此项技术应该注意的几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3.
徐义华 《安徽农学通报》2006,12(11):142-142,165
本文分析了稻田油菜免耕直接效益,论述了其直播的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卢福安 《安徽农学通报》2006,12(10):113-113,107
本文论述了杂交稻Ⅱ优航1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池州早稻直播栽培发展原因、存在问题和增产机理,提出了早稻直播栽培高产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6.
直播稻生长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3年的试验示范表明:直播稻具有早生快发、苗峰高、有效穗多、生育期缩短等特性,并具有省工、省本、增效等优点。高产栽培要精细整地,提高播种质量,科学管理水肥,加强病虫草鼠害防治。  相似文献   

17.
周斌 《安徽农学通报》2006,12(13):118-120
总结了安庆市“十五”以来推广早稻直播栽培技术节本增效显著的原因与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大力推广提高生产能力的对策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超级杂交稻协优9308在芜湖地区种植的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水稻旱直播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品种、田块的选择、播种、施肥、除草、防治病虫害等方面介绍了水稻旱直播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杂交中籼新组合扬两优6号2004-2006年在桐城市的试种表现,提出了该品种的主要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