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棉盲椿是棉花的主要害虫之一。我县发生的种类有绿盲椿和中黑盲椿。70年代以绿盲椿为主,80年代中黑盲椿上升为主要优势种群。1988年后绿盲椿又有回升,特别是1990年,二、三代绿盲椿在棉田为害较重。为进一步提高测报水平,正确决策防治,现  相似文献   

2.
陕西关中80年代棉盲椿大发生,据重点调查,1980年因三点盲椿危害,破头棉高达50~90%,1983年破头棉98~100%。1984年三点盲椿越冬量低,但绿盲椿、中黑盲椿大量发生,一些田块普遍出现“破叶疯”,幼蕾和幼铃大量脱落,损失很大。为寻求经济有效的防治办法,设50%久效磷、25%甲胺磷、40%氧化乐果、35%甲基硫环磷、  相似文献   

3.
转基因棉花田间棉盲蝽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抗虫棉种植面积的增大,棉盲蝽近几年来演变为棉花上的主要害虫,并且其发生和为害呈逐年加重的趋势。简述了近年来我国棉盲蝽综合治理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棉盲蝽发生日趋严重的原因、发生程度的特点、防治策略、防治指标与防治适期,以及简单介绍了防治棉盲蝽各种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为棉田棉盲蝽的防治技术及治理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棉盲椿是棉田常见的重要害虫之一。七十年代以来,随着耕作制度的变化,棉盲椿的发生危害有加重的趋势,成为沿江沿海棉区的主要害虫。东台县记录,近20年中有8年大发生(为害率5~36.2%),有7年中发生(3~5%),5年轻发生(3%以下)。上海宝山县1975年平均受害28.8%,个别田块  相似文献   

5.
盲椿象是棉花上的主要害虫之一,我县有绿盲椿象和中黑盲椿象两种。绿盲椿象是优势种,发生早,为害大,损失重。及早做好绿盲椿的预测预报,抓好防治工作,对保护棉花安全现蕾、早结桃关系很大。过去盲椿象的测报,多以调查若虫、成虫数量为主,对发生期很少作出正确的预测,往往贻误防治,难以控制为害。为了摸索绿盲椿象发生期的预测方法,我们进行了卵和各龄若虫历期的观察,并试以作出发生期的预报。  相似文献   

6.
随抗虫棉大面积种植 ,棉田施药量减少 ,其它害虫大量发生 ,造成棉田减产 ,其幅度每年都在增加 ,同时 ,品质降低。由于棉农对盲蝽发生规律及特点不了解 ,不知如何防治或错过防治最佳时机 ,给棉农造成损失。1棉盲蝽的发生种类、危害形态及方式在黄河流域棉区 ,为害棉花的盲蝽主要有三点盲蝽、绿盲蝽、苜蓿盲蝽、中黑盲蝽等 ,其中为害最重是三点盲蝽。这几种盲蝽都是杂食性昆虫 ,为害广 ,为害期长。棉盲蝽以成、若虫刺吸棉株养液 ,造成蕾铃大量脱落 ,破头破叶和枝叶丛生。棉株各生长时期被害后表现不同 ,如子叶期被害 ,顶芽焦枯变黑 ,长不出主…  相似文献   

7.
江苏沿海棉区盲蝽象为害棉花幼铃消长规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不同长势棉田,定期定点系统调查棉株的开花结铃及棉盲蝽(中黑盲蝽和绿盲蝽)的发生数量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棉株的开花结铃与棉田盲蝽数量的消长时期基本一致,棉花幼铃的受害率和盲蝽的发生量表现为同步增长,同时,棉铃受害率与脱落率呈正相关。观察棉铃受盲蝽为害后留下的的刺孔数得知,脱落棉铃的刺孔数明显较未脱落的为多,说明棉铃脱落和盲蝽为害程度有密切关系。在棉株生育过程中,7月25日至8月25日为最佳结铃期,亦是防治棉盲蝽和保护棉花产量与质量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8.
1999年 ,棉跳蝉成为美国得克萨斯州的头号害虫 ,仅得州的产量损失就达6.6%。最近几年盲蝽也是很重要的害虫。为此棉花公司资助一个项目 ,根据棉跳蝉和盲蝽在开花前的“经济为害水平阈值”开展防治研究1999年棉跳蝉在美国为害上升@牛巧鱼  相似文献   

9.
绿盲椿Lygus Iucorum Meyer—Dur是沿海棉区棉花苗期和蕾期的重要害虫之一。近年来,由于塑膜育苗移栽棉的普及和地膜棉的推广,冬绿肥的扩大种植以及粮棉绿肥耕作制度的逐步形成,其发生情况更为复杂,危害日趋严重,常年发生危害面积在50%以上。现就其在沿海棉区发生危害规律和防治策略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棉盲椿在棉花子叶期和真叶期危害能造成无头苗、多头苗和大量破叶;在蕾期危害嫩头,造成破头疯长,并直接危害幼蕾造成大量脱落;在铃期危害幼铃,形成僵铃和畸形铃,产量明显降低。三年来根据棉盲椿发  相似文献   

11.
棉盲蝽象属半翅目盲蝽科,河南省周口市棉田盲蝽象的种类主要为绿盲蝽、苜蓿盲蝽、三点盲蝽。近年来,随着气候变暖,果树苗圃和温室大棚作物面积扩大及抗虫棉大面积推广应用,棉盲蝽为害面积逐年扩大,为害程度加重,已上升为棉田主要害虫。2006年在扶沟、西化两县调查,7月~8月虫田率达100%,虫株率60%以上,百株虫量180头~350头,林木苗圃附近地块棉田百株虫量达620头。盲蝽象的为害往往造成棉花产量下降品质降低。1为害特点棉盲蝽象对棉花为害期长,从幼苗一直到吐絮期均有发生,主要为害期在6月~8月,以7月第3代绿盲蝽为害最为严重。盲蝽象以剌吸式…  相似文献   

12.
棉铃象鼻虫的根除、转基因棉种植面积的增加和广谱性杀虫剂使用减少 ,是盲蝽 ( stinkbug)从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的关键原因。棉花是这种害虫的主要寄主植物 ,从 7月至 1 0月一直可为害 ,天敌不能有效地防治。为此研究指出了新的化学防治、确定新的防治阈值和监测方法。如将来的诱捕使用更有效的监测工具 ,杀虫剂的选择要根据种植的品种和害虫的为害程度及其种类盲蝽将上升为主要害虫@牛巧鱼  相似文献   

13.
新疆为害棉花的盲蝽主要有 3种 :牧草盲蝽 (Lyguspratensis L.)、苜蓿盲蝽 ( Adelphocorisline-olatus Goeze)、三点盲蝽 ( Adelphocoris taeniphorusReuter)。牧草盲蝽是新疆棉区和菜地的优势种 ,为害棉花、苜蓿、麦类、玉米、豆类、向日葵等植物 ,近年来 ,在农三师四十二团危害棉花日趋严重 ,给棉花害虫综合防治带来了新的困难。如果大面积使用化学农药防治很容易杀死大量天敌 ,而棉蚜在失去天敌昆虫的控制时就会泛滥成灾 ,使防治得不偿失。过去用捕虫网捕捉成虫 ,数人排成横队 ,顺棉行齐头前进。但由于牧草盲蝽成虫昼夜均可活动 ,飞翔…  相似文献   

14.
在坦桑尼亚腰果主产区对腰果病虫害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发现为害腰果的病害12种,害虫24种。其中主要病害有白粉病、叶果回枯病和炭疽病,主要害虫有棉角盲蝽和安氏角盲蝽。还对坦桑尼亚主要腰果病虫害防治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棉花是天津市宁河县主要经济作物,也是宁河县支柱产业。近几年种植面积都在2.0万~2.67万hm2,占全县耕地面积的60%~70%。2005年棉盲蝽中等偏重发生,个别地块大发生。本县棉盲蝽优势种群为绿盲蝽。由于抗虫棉的推广应用,棉田用药次数减少,棉盲蝽由过去的次要性害虫上升为主要性害虫,危害逐年加重。据调查,2005年7月下旬-8月上旬棉田落蕾落铃严重,主要是因棉盲蝽为害,一般地块减产20%~30%,严重地块减产50%以上。针对这一现状,笔者2005-2006年对棉盲蝽发生危害特点及重发原因进行了调查研究,制定出了一套防治棉盲蝽的综合技术措施。1发生及危害…  相似文献   

16.
豫东棉粉虱大暴发原因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以来,随着抗虫棉的大面积推广种植,对曾经为害棉花十分猖獗的棉铃虫等鳞翅目类害虫的防治不太担心,棉田用药量大幅度减少。但棉蚜、棉红蜘蛛、棉蓟马、盲蝽象等次要害虫已成为棉田主要害虫及防治对象,棉粉虱过去对棉花生产并未有多大影响,而最近几年对棉花的为害却逐年加重,豫东棉区2008年已呈大暴发趋势。现已成为棉花生长中、后期的一种主要害虫,对棉花的产量和品质已经构成了严重威胁。那么棉粉虱暴发的原因是什么?现将如何防治谈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棉盲蝽已成为安阳县棉田主要害虫,种类有绿盲蝽、苜蓿盲蝽、三点盲蝽等。其中绿盲蝽为优势种,特别是2004年、2005年发生严重,给棉花生产造成严重损失。在本县棉盲蝽于6月上旬迁入棉田为害,至9月中旬,为害期长达110天。棉盲蝽以成、若虫刺吸植株汁液,造成破头破叶、枝叶丛生,蕾铃大量脱落,棉花严重减产。2005年6月18日本县测报站在洪河屯乡调查一块Bt抗虫春播棉花田,百株棉盲蝽47头,植株顶叶破叶率100%,并有7%的棉花植株已成为无头棉;7月9日再次调查该棉田,百株棉盲蝽54头,被害株100%,第1~3果枝蕾铃脱落率26%;8月17日第3次调查该棉花…  相似文献   

18.
自1997年转基因抗虫棉在我国商品化以来,面积迅速增加,至2005年达到330万公顷,占我国棉花面积的60%以上.抗虫棉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有效地控制了棉铃虫的暴发为害,但由于抗虫棉棉田施药量和施药次数的减少,也导致了棉田棉蚜、棉盲蝽等非靶标害虫种群上升,为害日益加重,研究其发生规律和防治对策十分必要.2006年研究了不同转基因抗虫棉品种上棉苗蚜及其天敌的发生特点,旨在为制订其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随着转基因抗虫棉的普及种植及广谱性杀虫剂使用量的减少 ,盲蝽象由次要害虫逐渐上升为主要害虫。 2 0 0 3年本地大发生 ,造成棉花大面积减产、品质下降 ,因此各地应根据其发生规律 ,采取相应综合防治措施 ,以免来年再度严重发生。为害吴桥县棉田的盲蝽种类主要有 4种 :包括三点盲蝽、绿盲蝽、苜蓿盲蝽和中黑盲蝽 ,其中绿盲蝽为优势种 ,其危害性最大 ,危害程度最高。1绿盲蝽发生原因。1 )牧草种植面积扩大 (特别是紫花苜蓿种植面积的扩大 )、保留大量棉柴在田间越冬及田间杂草的存在都为绿盲蝽越冬提供了丰富的越冬场所。 2 )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20.
防治棉盲蝽别盲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唐山市汉沽管理区棉盲蝽为害严重,给棉农造成巨大损失,2006年棉农警惕性大大提高,防治积极主动,但也表现出很大的盲目性:从5月中旬发现田间个别棉株有破叶开始(一代),无论是喷药还是喷促长剂,必加防治棉盲蝽药剂。到6月中旬(二代)喷药6~8次,全生育期喷药次数一般在15次以上。3~5天一遍药,人为加大了棉花种植成本,防治效果却不太好。在药剂选择上,同样表现出很大的盲目性:买药只看商品名,只要说明书写着或商家宣传治棉盲蝽效果好,必是棉农首选药剂。其实,农民朋友大可不必谈“蝽”色变,只要掌握好防治适期、喷药技术及时间,统一用药,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