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香榧细菌性褐腐病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香榧细菌性褐腐病主要为害果实,产生褐腐症状,病果大多脱落,影响产量很大。病原细菌是胡萝卜软腐欧氏菌[Erwinia carotovora(Jones) Bergey et al]。 该病在5月上旬开始发生,5月下旬为发病高峰期;病果也在 5月下旬开始脱落,6月上旬为落果高峰期。果实套袋防病的效果很明显,药剂防治以代森铵和退菌特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近几年在南方稻区陆续发生,浙江各地为害渐趋严重,已给水稻生产带来较为严重威胁。本文报导此病病原细菌的形态、染色反应、培养性状及生理生化反应等性状的观察及测定结果,初步确定引起此病的细菌是菊欧氏杆菌(Erwinia chrysanthemi Barkn.et al)。  相似文献   

3.
为推动北方保护地特种蔬菜产业发展,以黄秋葵和红秋葵病果为试验材料,鉴定其病原菌。结果表明:通过对采集回来的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鉴定,确定该病原物为笄霉菌,属接合菌亚门真菌。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导致广东省霸王花Hylocereus undatus褐腐病的病原种类.【方法】通过病组织分离、致病性测定、形态学观察及rDNA序列分析等方法对广东省霸王花褐腐病病原进行了种类鉴定.【结果和结论】在PDA培养基上,病原菌的菌落为深灰色,绒毛状.产生2种类型的节孢子:一种为浅色、薄壁的柱状孢子,大小为(5.00~10.69)μm×(2.61~4.52)μm;另一种为褐色、厚壁、圆形或椭圆形、基部平截、成链的孢子,大小为(5.15~12.39)μm×(3.87~6.07)μm.应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和ITS4进行PCR,获得该病原菌579 bp的18S-28S rDNA ITS序列.BLAST结果显示,该序列与Neoscytalidium dimidiatum火龙果菌株的18S-28S rDNA ITS序列相似性最高,为99%~100%.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引起广东省霸王花褐腐病的病原菌为N.dimidiatum.  相似文献   

5.
华南草菇褐腐病及其病原细菌的初步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5年从感染褐腐病的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子实体中分离出一种病原细菌。经试验测定,此菌能侵入菌丝细胞内抑制草菇菌丝体生长,使之变黄甚至腐烂;子实体感染后黄褐色至黑褐色,然后萎缩腐烂。 根据此菌的形态、培养特征及生理生化反应、血清学试验结果,初步认为应归属于黄单胞菌属(Xanthomonas.sp.)。  相似文献   

6.
前文已报道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褐腐病病原细菌为黄单孢菌属(Xanthomonas sp.).根据此菌的生理生化特性,本研究进一步认为与草莓黄单孢菌(Xanthomonas fragariae)关系密切。据此病菌的生理特性和防治试验结果,作者认为通过培养料进行巴氏消毒是控制病害发生的简易、有效方法,产量增加60.4%。  相似文献   

7.
玉米细菌性条斑病病原细菌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2004年在江苏南京江浦县南京农业大学实验农场玉米上发现1种细菌性病害,从病叶上分离得到了17个菌株,接种玉米叶片发病症状与自然发病症状一致,并从回接病株上重新分离得到相同细菌,各菌株间致病力无明显的差异.根据致病性、菌体形态、培养性状、生理生化反应和16S rDNA序列分析等特性将该批病原菌鉴定为燕麦噬酸菌燕麦亚种(Acidovorax avenae subsp.avenae).本文首次在国内报道该病害.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在大棚黄瓜叶片上发现的黄瓜细菌性叶斑病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cucurbitae(Bryan 1926)Dye 1978]。人工接种试验证明,该病菌除侵染黄瓜外,尚能侵染西瓜和西葫芦。本文为该病菌在我国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9.
黄瓜细菌性圆斑病病原细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吉林省大棚和温室里发现一种新的黄瓜叶部细菌病害。通过对病原细菌的系统鉴定,确认为是黄单胞杆菌属[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cucurbitae(Bryan)Dye]所致黄瓜细菌性圆斑病,此病为吉林省内新病害。  相似文献   

10.
11.
 2000年从云南省楚雄市采到水稻细菌性基腐病标本,经病害症状观察,细菌分离培养,革兰氏染色,鞭毛染色,致病性测定及致死温度测定的结果,基本上与前人[1]报道的相符,其病原菌初步鉴定为菊欧氏杆菌(Erwinia chrysanthemi)。  相似文献   

12.
咨稻褐条病和』。腐病奋东省各,、发生,在个别瘾’。如,。75年早造在曲江县马坝公社)为害比较严重,褐条辱卯,病.原细菌已有报道为ps“““。m““““p“n‘。‘(ELLIOTT)Stapp,心腐病的病原细菌则未见有鉴定报告。1975年我们比较了这两种病的症状、病原细菌的特性(包态,染色反应、培养特性、生理生化特性等),并进行了交互接种试验,特性·(包精二形芯染色反应、培养特性、生理二初步认为这两种病是由同一种病原细菌引起的。同年湖北一‘Jt“」有报道认为水稻褐条病菌可引起褐.条症和心腐症,与我们的结论基本相同。一‘症_状特点 ”褐条…  相似文献   

13.
黄瓜细菌性叶斑病病原细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4.
菜豆细菌性疫病病原细菌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85~1986年对菜豆细菌性疫病病原细菌个体形态、染色反应、培养性状、生理生化反应和血清学特性等几个方面的试验结果,证明该菌为菜豆疫病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pv.phaseolus vulgaris(E.F.Smith)Dowson].供试菌株在细菌学性状等方面与Florence Hedges(1924)[8]报道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5.
2000-2001年在江苏、浙江、安徽等地发现一种白芷病害,从其病叶上分离得到了10个菌株.接种白芷成苗上,发病症状与自然发病症状完全一致,并从接种病株上重新分离得到此病原菌.各菌株致病力无明显的差异.经革兰氏染色反应、菌体形态、培养性状、生理生化反应、G+Cmol%等鉴定,该病原菌为丁香假单胞杆菌在白芷上的新的致病变种.该病菌引起白芷细菌性叶斑病(又称斑点病).  相似文献   

16.
人参黑腐病病原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在吉林省人参上发现一种由真菌引起的根腐病害,经对病参根的分离,致病性测定和病原菌种的鉴定结果表明,该病害是由具柄矛束孢(Doratomyces stemonitis(Pers.exFr.)Morton&smith)所致。  相似文献   

17.
一种以稻株基部叶鞘呈淡褐色水渍状不规则形病斑、茎基部变黑褐色腐烂、有恶臭等为主要特征的水稻新病害,近几年在浙江省普遍发生,为害较重,对生产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本文报导1980—1982年对此病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和接种工作,初步认为该病是由欧氏杆菌属细菌(Erwinia sp.)侵染所致的。  相似文献   

18.
采用分子鉴定法对连云港班庄镇的桃细菌性穿孔病病原进行分离、纯化和鉴定。根据形态特征和16S-23S ITS 序列扩增结果与Gen-Bank中同源序列比对分析,初步鉴定分离株为树生黄单胞菌李致病变种(Xanthomonas arboricola pv. pruni)。  相似文献   

19.
浙江省义乌市赤岸镇的茭白上发生了一种条斑病。从病叶中分离到8个菌株,经致病性,革兰氏染色、菌体形态、培养性状、生理生反应测定的结果表明,5个菌株属于丁香假单胞菌(Pseudomonassyringae),3个菌株属于甘兰黑腐病菌(Xanthomonascampestris)。该病国外曾有报道,国内无发生记载。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病原分离与抗性资源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基腐病是由玉米狄克氏细菌(Dickeya zeae)侵染引起的毁灭性细菌病害,对水稻产量和品质具有潜在的威胁。分别从江苏省南京市、扬州市采集水稻病根,通过菌落形态特征观察、分子鉴定以及致病性验证等对致病细菌进行分离和鉴定;同时筛选可供利用的太湖流域水稻抗性品种。结果表明:分离到的水稻基腐病致病菌JS2012是玉米狄克氏细菌;从56份太湖流域水稻资源中共筛选到26份抗性资源,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水稻细菌性基腐病以及培育抗病品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