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用组织化学和生化分析法探讨了辛硫磷,氰戊菊酯和辛氰混剂对棉铃虫生长发育及雄性生殖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2种单剂与混剂处理后雄蛹重量降低,化蛹率下降,对蛹历期无影响;(2)3种药剂对真核精子发生有抑制作用,而对无核精子的发生无影响;(3)辛硫磷处理后附腺和精包腺的蛋白质含量下降,氰戊菊酯和混剂对附腺和精包腺无显著影响。(4)辛硫磷处理后的雄蛾与正常的雄蛾配对,其交配力显著下降,雌蛾产有效卵显著减少;(5)辛氰混剂在影响棉铃虫生长发育和真核精子发生方面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2.
丙·辛混剂对棉铃虫幼虫的室内增效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用敏感性不同的几个田间品系,采用点滴法和浸渍法,室内测定了丙溴磷和辛硫磷、:1、1:2、1:4、1:5和1:6混合的增效程序及其与抗药性的关系。结果表明:(1)所有配比都具有一定的增产作用;随着辛硫磷的比例增大,共毒系数的变化呈抛物线状,以中间比例的共毒系数为最高。(2)丙溴磷和辛硫磷1:1混配时江苏六合品系(对丙溴磷和辛硫磷耐药性分别达3.5倍和2.7倍)的共毒系数比敏感品系高,达到277  相似文献   

3.
采有点滴法测定灭多威、辛硫磷及其混剂对棉铃虫的毒力,结果表明,灭多威与辛硫磷混配,各个配比均行增效作用,其中以1:2.6(有效成分)的配比增效作用最大,毒性比率和共毒系数分别为1.58和151.41。田间试验表明,灭多威与辛硫磷的混剂对棉铃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室内结果在田间试验中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4.
杀菌剂混剂的增效作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作用机制不同或相同的杀菌剂混合后能产生增效作用的理论与实践是开发新的杀菌剂混剂的基础。本文讨论了杀菌剂混剂增效作用的评价方法,不同类型杀菌剂混合后的增效作用,混剂在个体和群体水平下的增效作用以及杀菌剂混剂增效作用的机制,为杀菌剂混剂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科学地估计混剂对害虫抗性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一种科学估计混剂对害虫抗药性影响的方法,并对其计算过程作了进一步的改进,提出了延缓指数的概念。  相似文献   

6.
菊杀混剂对桃蚜抗生发展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大田采桃蚜(Myzuspersicae(sulzer),在室内饲养若干代后分对照种群(CK),氰戊菊酯种群(Fe),杀螟硫磷种群(Su)和菊杀种群(Fs)等四个种群,除对照种群接受清水喷洒外,其它种群分别用氰戊菊酯,杀螟松,菊杀混剂进行室内行汰选培育,经过14次汰选后,对照种群对以上三种药液的敏感性几乎没有什么变化,而Fe种群对氰戊菊酯的抗性提高了近53倍,Su种群杀螟硫磷的抗性提高11倍,Fs  相似文献   

7.
三种增效剂对棉铃虫增效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3个不同地区的棉铃虫田间种群分别测定了3种增效剂对3种杀虫剂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PB对氯氟氰菊酯,DEF对辛硫磷,PB和TPP对灭多威增效较好,而且棉铃虫的抗性水平越高,增效剂的增效作用越突出。  相似文献   

8.
从大田采桃蚜[Myzuspersicae(sulzer)],在室内饲养若干代后分成对照种群(CK),氰戊菊酯种群(Fe),杀螟硫磷种群(Su)和菊杀种群(Fs)等四个种群。除对照种群接受清水喷洒外,其它种群分别用氰戊菊酯、杀螟松、菊杀混剂进行室内平行汰选培育。经过14次汰选后,对照种群对以上三种药液的敏感性几乎没有什么变化;而Fe种群对氰戊菊酯的抗性提高了近53倍;Su种群对杀螟硫磷的抗性提高了11倍;Fs种群对菊杀混剂的抗性只提高了3倍多一点,远低于各单剂的抗性发展水平,这表明菊杀混剂具有显著的延缓桃蚜抗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农药混剂开发与应用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药混剂开发与应用状况陈永明刘贤进王凤良(江苏省盐城市植保站224002)(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210014)(江苏省大丰市植保站224100)1已登记混剂应用的状况分析1.1混剂配比的科学性依据不够混剂应集中单剂的性能和优点,其防治对象范围广、综...  相似文献   

10.
转Bt基因抗虫作物在害虫综合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是新一代植物保护产品,其抗虫性能和经济效益已得到普遍肯定。然而由于转基因抗虫植物在整个生育阶段高水平的表达Bt杀虫蛋白,有可能会导致害虫对Bt杀虫蛋白产生抗性,抗性的产生将严重影响Bt植物的应用。田间已经发现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innaeus)对Bt杀虫剂产生了抗性,实验室人工汰选条件下已经有多种害虫对Bt杀虫蛋白产生了抗性,并对抗性产生的机制进行了研究,目前主要认为害虫产生抗性与杀虫蛋白与中肠细胞上受体蛋白结合能力的改变以及Bt杀虫蛋白在中肠的水解作用的变化有关,但抗性产生的机制还与其它因素有关,估计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因此,抗性机制的产生还不十分清楚。目前已经制订了“高剂量+庇护所”和多基因策略等一系列有效抗性治理策略,这些策略还需要在深入研究并阐明抗性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以实现Bt抗虫植物在害虫防治中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1.
环渤海湾地区棉铃虫的抗药性水平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94~1997年测定了环渤海湾地区16个点26个棉铃虫种群对三氟氯氰菊酯、辛硫磷和硫丹的抗性水平。对三氟氯氰菊酯的抗性为65.43~442倍,对辛硫磷的抗性为10.28~90.93倍,对硫丹的抗性为6.34~29.17倍,地区之间年度内总体上差异不大。对采自辽宁省辽阳市种群的抗性稳定性研究表明,解除农药选择压后棉铃虫的抗药性下降较快,17代后对三氟氯氰菊酯、辛硫磷和硫丹的抗生水平由213.71  相似文献   

12.
棉铃虫对拟除虫菊酯农药的抗性治理效果评价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作者在河北省定州市600hm~2棉田设立了棉铃虫抗药性治理示范区,采取以降低农药的选择压和利用敏感个体的稀释作用为出发点的一系列措施,实施了抗性治理。为评价治理效果,1991~1995年连续监测了河北省3个地区棉铃虫对氰戊菊酯、溴氰菊酯、氯氰菊酯和三氟氯氰菊酯的抗药性水平。结果表明,在非治理区,固安县种群的抗性指数(RR)由1991年的9.8~15.5倍,上升到1995年的26.1~85.3倍;故城县种群由31.1~57.7倍,上升到90.7~155.4倍;而抗性治理区定州市种群的抗性发展却较缓慢,稳定保持在18.0~25.0倍之间的中抗水平,证明抗性发展得到了有效控制。与非抗性治理区比较,定州棉田棉铃虫的虫口数下降4~8倍、防治费用降低23.7%~50%、纯收入增加约40%,说明抗性综合治理获得了初步的成功。  相似文献   

13.
部分GK系列Bt棉对棉铃虫抗性的田间评价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1997~1998年在河北省廊坊市和1998年在河南省新乡市分别研究了转CryIA Bt抗虫基因棉花GK-2、GK-5和GK-12对棉铃虫的抗性水平。研究结果表明,GK-2和GK-12在整个生育对棉铃虫皆保持极高的抗性,在对照普通棉花品种棉铃虫高峰期百株幼虫2代44~138头,3代113~138头和4代144头密度下,对棉铃虫的控制效果分别达88.71%~95.45%、92.75%~97.65%和  相似文献   

14.
在70%的高选择压下,分别用溴氰菊酯、三氟氯氰菊酯和凯明2号(50%辛硫磷·甲基对硫磷·三氟氯氰乳油,即含三氟氯氰菊酯的复配药剂)对室内饲养了12代未经农药处理的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bner)敏感品系进行了抗性筛选。结果,经连续筛选至第12代的LD_(50)值与筛选前第1代的LD_(50)值比较,抗溴氰菊酯种群对溴氰菊酯的抗性为136.7倍,属高抗水平;抗三氟氯氰菊酯种群对三氟氯氰菊酯的抗性为9.5倍,抗凯明2号种群对凯明2号的抗性为3.4倍,均属低抗水平。用8种常用杀虫剂分别对这3个种群在停止上述杀虫剂筛选2代后进行了交互抗性分析。结果表明,3个种群平均对8种杀虫剂的抗性倍数中,对溴氰菊酯、氰戊菊酯、灭多威的抗性极显著高于其余5种杀虫剂;3个种群的平均抗性倍数之间差异极显著,顺序依次为抗溴氰菊酯种群>抗三氟氯氰菊酯种群>抗凯明2号种群;以平均抗性倍数表示的抗性种群与杀虫剂的交互作用有以下几个结果:①高抗溴氰菊酯的种群对氰戊菊酯和灭多威有极显著的交互抗性,但对三氟氯氰菊酯和凯明2号仍反应敏感。②抗三氟氯氰菊酯和抗凯明2号的2个种群对溴氰菊酯有极显著的交互抗性;抗三氟氯氰菊酯种群对灭多威和氰戊菊酯有一定抗性,抗凯明2号种群对硫丹有一定抗性。  相似文献   

15.
棉铃虫抗药性基因流动对抗性频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设计不同的迁移比例(1%、5%、10%、20%),研究棉铃虫抗药性基因流动对三氟氯氰菊酯和氰戊菊酯抗性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抗性个体迁入敏感种群,使得敏感种群抗生频率增加,迁移比例越大,抗性频率增加越大;而敏感个体迁入抗生种群使得其抗性频率减少,随着敏感个体迁入比例的增大,抗性种群中抗性频率的减少量越大。利用抗性频率变化值与相应迁移率的比值来表示迁移的相对效率,结果表明迁移率为1%时,迁移影响抗性个体频率变化的相对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16.
辛硫磷对氰戊菊酯在抗性家蝇体内的增效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者就辛硫磷对氰戊菊酯在抗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家蝇体内的增效作用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辛硫磷与氰戊菊酯同时存在时(质量比为2:1),家蝇体内未被降解的氰戊菊酯原化合物含量显著高于只使用等剂量氰戊菊酯时的对照处理(2.6-4.6倍)。同时,家蝇对氰戊菊酯的氧化代射速率降低(17-48%)。这些结果可能是辛硫磷对氰戊菊酯增效的主要作用机制,并对延缓害虫抗药性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Bt杀虫蛋白对棉铃虫的抗虫毒力和增效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 Bt杀虫蛋白 (ICP) Cry1A汰选的棉铃虫 (H elicoverpa armigera)抗性种群和同源对照种群分别测定了 4种不同类型 Bt ICP的抗虫毒力。结果表明 :4种杀虫蛋白对对照种群的毒力顺序为 :Cry1Ac>Cry1Ac+ 1C>Cry2 A>Cry1C;对抗性种群的毒力顺序为 :Cry1Ac+ 1C>Cry1Ac>Cry2 A>Cry1C,其中Cry1Ac+ 1C表现出对抗性种群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采用从 Bt液体发酵上清液中提取的增效粉 ,与Cry1Ac以 1∶ 1和 1∶ 2的比例混合 ,对 Cry1Ac有显著的增效作用 ,用抗性种群测定的增效比值明显大于对照种群 ,处理 5d的增效比值大于 14d的  相似文献   

18.
转抗虫基因烟草植株对棉铃虫幼虫抗性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等对转CpTI基因烟草植株进行了抗棉铃虫能力的评估。用死亡率、蜕皮指数、平均体重、生物总量和植株受害程度等5个指标,综合判断转基因植株的抗性水平。结果表明,检测的10株转基因植株中对棉铃虫表现为高抗、中抗的各占4株,低抗的占2株。高抗植株测试虫校正死亡率达90%以上,中抗植株测试虫校正死亡率达75%以上,差异显著,在高抗植株上生长的测试虫蜕皮指数低于标准的30%,总虫重仅为对照的1%,中抗植株上生长的测试虫蜕皮指数是标准的30%~40%,总虫重为对照的3%~7%。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高、中抗植株对棉铃虫的抗性明显。  相似文献   

19.
棉铃虫对三氟氯氰菊酯不同抗性种群的田间适合度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借鉴昆虫自然种群生命表的研究方法 ,在田间网笼中比较了棉铃虫三氟氯氰菊酯抗性、敏感品系及其杂交 F1代的主要生物学特征和净增殖率 (R0 )指标。结果表明 :在田间自然状态下 ,抗性品系的每头雌蛾平均产卵量、卵孵化率和幼虫发育历期分别为 314粒、2 0 .1%和 2 2 .9天 ,敏感品系分别为 4 38粒、2 8.8%和19.0天 ,两品系间差异显著 ,说明抗性品系在这些特征上存在较明显的不利性。 F1代的幼虫发育历期介于抗性和敏感品系之间。与敏感品系相比 ,抗性品系的相对适合度为 0 .4 6 ,杂交 F1代为 1.4 6。  相似文献   

20.
就棉铃虫田间种群对久效磷抗性的毒理学机制进行了研究。久效磷对敏感品系和高抗品系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率存在显著差异,在同等剂量浓度下,对敏感品系的抑制率为73.48%,对高抗品系的抑制率仅为59.67%,说明棉铃虫对久效磷产生高水平抗性与乙酰胆碱酯酶不敏感性有关。在不同田间抗性品系中,PBO和TPP对久效磷均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增效比分别为5.6~23.4倍和2.9~4.6倍;而相应地BPO和TPP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