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揭示大青山自然保护区榆树林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随林龄增加的变化趋势及其规律,以大青山3种不同林龄(10、25、40 a)榆树林为研究对象,测定0—10、10—20、20—30、30—40 cm土层土壤pH、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共8个指标,分析不同林龄榆树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含量变化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随林龄增加榆树林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呈上升趋势;速效氮、速效磷先升高后降低,土壤pH逐渐降低。随着土壤深度的加深,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呈现较明显的表聚现象。过氧化氢酶活性随林龄的增加逐渐降低;蔗糖酶、脲酶活性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随着土层深度的加深酶活性逐渐降低。土壤养分与酶活性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速效氮和速效磷与蔗糖酶和脲酶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速效钾和有机质与过氧化氢酶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25 a林龄0—10 cm土层土壤肥力最高。研究结果为榆树林可持续经营和土壤肥力提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三峡库区2类典型的森林类型马尾松纯林和马尾松-杉木混交林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理化性质与不同季节酶活性,以揭示土壤酶的季节动态及其与养分的关系。结果表明:5种酶活性最低值均出现在冬季(1月),除多酚氧化酶活性最高值出现在夏季(7月)外,其余4种酶活性最高值出现在秋季(10月)。蔗糖酶、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季节变化规律一致,从夏季到冬季呈现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变化趋势,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纤维素酶的季节变化则呈现从春季到秋季持续升高再降低的动态规律。除多酚氧化酶外,其余4种酶活性均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土壤含水量、硝态氮呈极显著正相关,4种酶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模拟氮沉降对天山云杉林土壤酶活性的季节性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6—2017年的春、夏和秋季在天山云杉林林下进行野外模拟氮沉降试验,分析模拟氮沉降对天山云杉林土壤酶活性(脲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蔗糖酶)的季节性影响,为研究氮沉降对生态系统变化的影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氮沉降对土壤脲酶活性有微弱的促进作用,对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中氮和低氮对土壤蔗糖酶活性有促进作用,高氮具有抑制作用。对0~10 cm土层而言,春季模拟氮沉降增加后,各处理间土壤酶活性差异均不显著,夏季和秋季模拟氮沉降增加后,各处理间土壤酶活性差异均显著;对10~20 cm土层而言,夏季模拟氮沉降增加后,各处理间只有蔗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差异均显著;秋季模拟氮沉降增加后,各处理间只有多酚氧化酶活性差异均显著。高水平的氮沉降可能抑制干旱区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土壤酶活性。  相似文献   

4.
毛乌素沙地不同林龄樟子松人工林土壤酶活性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时空互代法,以流沙地为对照,研究毛乌素沙地不同林龄樟子松人工林土壤酶活性随栽植年限的变化特征,并分析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的相关性及土壤酶指数。结果表明:随着林龄的增加,土壤蔗糖酶、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脲酶活性均增大,到32a时达到最大,分别是CK的5.38、2.24、3.07、3.22倍;而多酚氧化酶活性则随林龄增加而减小,到32a时酶活性达到最低,仅占CK的16%;相关性分析表明,蔗糖酶、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脲酶和多酚氧化酶不仅与土壤养分因子相关性较强,相互之间也呈极显著相关性,可以作为土壤质量评价的生物学指标;土壤酶指数(SEI)作为土壤酶活性的综合表征,可以全面的反映土壤酶活性随林龄的变化特征,能够作为一种土壤质量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5.
试验研究了洪雅县巨桉人工林生态系统根系与根外土壤酶活性,结果表明:巨桉人工林具有较强的根系效应,R/S值处于1~2间;3种酶活性季节变化规律明显,蔗糖酶、脲酶活性夏季最高,春季最低,过氧化氢酶活性秋季最高,春季最低;3种酶活性垂直分布规律一致,随着土层的加深而活性降低;巨桉人工林在试验区内未造成土壤肥力下降,许多因子都优于青冈次生林;根系土壤酶与根系土壤养分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除脲酶、过氧化氢酶与速效K呈负相关外,其余生物因子与养分之间均呈正相关,且多数养分与生物因子呈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6.
为了从生物学角度揭示坡地经济林不同坡位土壤质量的差异,研究黄土高原坮塬区旱作苹果园不同坡位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量随季节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坡位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等存在显著差异(P0.05);土壤脲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活性表现为下坡位上坡位中坡位;过氧化氢酶活性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下坡位上坡位中坡位。除过氧化氢酶外,其他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量受季节影响显著(P0.05),同坡位碱性磷酸酶表现为秋季盛夏初夏春季冬季,脲酶、蔗糖酶、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表现为盛夏秋季初夏春季冬季。土壤养分、地温、光照条件是导致该地区不同坡位土壤酶活性、微生物量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下坡位土壤生物学质量及生态条件较好,适宜种植苹果等经济林作物。  相似文献   

7.
土壤微生物特性可反映油茶林土壤质量的优劣。为了解油茶林土壤微生物量氮( SMBN)与酶活性时空变异机制,选取赣西地区油茶幼龄林(1和6年龄)、中龄林(10年龄)、成熟林(30和50年龄以上)为对象,对比分析了不同林龄、季节、土壤层次油茶林土壤SMBN和土壤蛋白酶、脲酶活性的异同。结果表明,林龄、季节和土壤层次对SMBN与酶活性的影响分别达显著水平( P<0.01)。其中土壤SMBN、蛋白酶、脲酶活性均为中龄林和成熟林大于幼龄林。 SMBN表现为冬、春季小于夏、秋季;蛋白酶活性为夏季高,春、秋季次之,冬季低;而脲酶活性为冬季高,春、秋季次之,夏季低。 RDA 分析表明,油茶人工林土壤碱解氮和水分能有助于增加SMBN,pH值降低会抑制脲酶活性,而养分对蛋白酶活性的影响不大。综上所述,推断研究区是油茶生长的适宜区,油茶林土壤质量尚处于健康的状态。  相似文献   

8.
不同年限地表覆盖对毛竹林土壤酶 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不同年限地表覆盖对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土壤酶、土壤养分的影响,以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山地毛竹林为研究对象,对覆盖1年翻土、覆盖2年翻土和自然生长(对照)的毛竹林0~50 cm土层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养分含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毛竹林地表稻草覆盖年限的增加,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和过氧化物酶活性表现下降的趋势,且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和对照相比,部分土层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土壤脲酶和蔗糖酶的活性随着覆盖年限的延长而提高,在10~20 cm土层达最大值;与对照样地相比,地表覆盖后,土壤脲酶和土壤蔗糖酶活性均较高,并且在部分土层差异达到显著水平。(2)各层土壤养分含量都随着覆盖年限的延长而增加,覆盖后,10~20 cm土层处土壤养分元素含量达到最大值。(3)地表稻草覆盖后,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酶活性之间具有相关性,土壤全氮、有效磷等含量与多酚氧化酶活性之间呈负相关关系,而土壤各养分元素含量和土壤脲酶、蔗糖酶活性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毛竹林地表稻草覆盖后,土壤中不同酶的活性随着覆盖年限的延长而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土壤养分含量随着地表稻草覆盖年限的增加也有增加的趋势,因此土壤酶和土壤养分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可以作为评价土壤肥力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为揭示沿海地区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防护林地的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趋势及其规律,以大鹤国有防护林地3种林龄(10 a、23 a、33 a生)的木麻黄纯林为对象,研究不同林龄木麻黄纯林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含量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林龄的增大,土壤脲酶、蔗糖酶、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表现出23 a10 a33 a;土壤p H值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有机质、全氮、水解氮、全磷、有效磷浓度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全钾、速效钾含量变动小;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因子密切相关,除过氧化氢酶外,其它几种酶均与有机质、全氮、水解氮、全磷、有效磷、全钾、速效钾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尤其脲酶、蔗糖酶、酸性磷酸酶与土壤养分因子之间呈极显著关系。研究表明,土壤酶与土壤养分可以作为评价土壤肥力及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林地地力和生产力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以两种生境柽柳群落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其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两种生境柽柳群落土壤含水率随土层加深先降低后升高,土壤容重随土层的增加而逐渐增大,pH值介于8.15~9.01之间,有机质、全盐量、全氮、全磷表现为随着土层加深逐渐减低。生境Ⅰ过氧化氢酶和脲酶随着土层加深,其活性表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碱性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则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生境Ⅱ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蔗糖酶在土层0~20 cm酶活性最高,碱性磷酸酶随土层增加略微增加。相关性分析表明,生境Ⅰ的全盐量与其它指标相关性最强,全盐为本生境土壤性质的主要影响因子;生境Ⅱ土壤含水率与其它指标相关最强,含水率为本生境土壤性质的主要影响因子。经配对T检验分析表明,两个生境的容重、含水率、全盐、有机质、pH、碱解氮、全磷、碱性磷酸酶、蔗糖酶指标差异显著,全氮、全钾、过氧化氢酶和脲酶差异显著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吉林农业科学》2016,(4):43-48
本文通过采集吉林省西部6个不同种稻年限的苏打盐碱地水田土壤为供试样品,以未经种稻改良的废弃草原土壤作为对照,通过对不同种稻年限苏打盐碱地水田表层的土壤养分、酶活性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为合理利用和开发盐碱地资源,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提供基础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种稻年限的增加,p H逐年下降,有机质含量、碱解氮(除种稻1年外)、速效磷经改良后均高于对照土壤,速效钾含量随种稻年限的增加无规律性变化。经种稻改良后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活性总体呈下降趋势;脲酶、蔗糖酶活性总体呈上升趋势;不同种稻年限对土壤养分及酶活性都有规律性影响:碱解氮、速效磷、有机质、p H之间均呈显著相关或极显著相关性;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脲酶、蔗糖酶之间呈极显著或显著相关性;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脲酶、蔗糖酶与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之间相关性均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2.
采用对比分析方法,研究了小兴安岭地区阔叶红松混交林在进展演替过程中(形成阶段、发展阶段、稳定阶段和顶级群落)土壤各发生层(A1、B和C层)酶活性,及其与土壤养分有效性和活性有机碳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在进展演替中A1层土壤酶活性明显高于B和C层。而在A1层中土壤脲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和土壤蔗糖酶活性在发展阶段较形成阶段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变化是随着演替阶段的进行呈递减趋势。土壤脲酶、蔗糖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与土壤养分之间均存在相关关系。其中,土壤脲酶和土壤蔗糖酶活性分别与速效钾、有效磷、有机质和全氮呈极显著相关,而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与全氮、速效钾、有效磷、有机质也表现出显著相关。此外,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与易氧化碳、微生物量碳达到显著相关,与溶解性有机碳不显著相关。而蔗糖酶与3种活性有机碳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水平。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特征可以作为一个综合指标,来指示小兴安岭地区不同演替阶段的土壤肥力水平。   相似文献   

13.
生草栽培对梨园土壤养分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讨不同生草种类对土壤养分含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对梨园不同生草区的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梨园生草能显著增加0~40cm土层的有机质含量,提高0~20cm土层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显著增加0~40cm土层的全氮含量,降低0~40cm土层的全磷含量,且不同生草对土壤养分的影响有差异;梨园种植白三叶草可显著提高脲酶、蔗糖酶的活性,降低过氧化氢酶的活性,种植多年生黑麦草可显著提高脲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降低磷酸酶的活性;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含量有密切关系,其中脲酶活性与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呈显著正相关,过氧化氢酶活性与有机质、全磷、全钾含量为显著正相关,与全氮含量为显著负相关,与速效磷含量为负相关,蔗糖酶活性与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含量存在显著正相关,磷酸酶活性与全磷、全钾、速效磷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油茶间作天门冬的土壤养分和酶活性变化及其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探讨油茶与天门冬间作、油茶单作、天门冬单作对土壤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并对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进行相关性分析,以期为油茶栽培、生产培肥和土壤改良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与油茶单作相比,在0~10 cm土层,油茶天门冬间作模式中土壤蔗糖酶、过氧化氢酶、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分别提高了53.48%、3.56%、2.38%和54.09%;油茶天门冬间作0~10 cm土层的土壤蔗糖酶、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显著低于10~20 cm土层。油茶天门冬间作和天门冬单作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油茶单作。相关性分析方面,土壤蔗糖酶活性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均与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而蔗糖酶活性与脲酶活性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同时脲酶活性与全氮呈极显著正相关,酸性磷酸酶与全磷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综上所述,与油茶单作相比,油茶间作天门冬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酶活性,并能改善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5.
以冀北辽河源地区不同林龄油松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质量分数,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以及β-葡萄糖苷酶活性随油松林龄的时间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生长季期间,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质量分数,脲酶、过氧化氢酶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从5—8月份逐渐增大,然后逐渐减小,但是多酚氧化酶活性则相反,而且酶活性的衰减程度延迟于微生物生物量碳、氮质量分数的;随着油松天然次生林林龄的增加,土壤微生物量碳、氮质量分数,脲酶、过氧化氢酶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逐渐增加,而多酚氧化酶活性则减小。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质量分数与脲酶、过氧化氢酶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多酚氧化酶活性呈负相关。土壤温度和含水率与各指标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伊犁河谷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与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伊犁河谷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样品,研究林地、耕地、草地、园地4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结果发现,土壤养分随着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少,土壤酶活性随着土层厚度增加而减弱。林地土壤的蔗糖酶、过氧化氢酶、脲酶比耕地、草地、荒地高;园地土壤的速效磷、速效钾比林地、耕地、草地高,耕地有机质和速效氮最高;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呈正相关,其中林地土壤的蔗糖酶活性与速效氮呈极显著相关,过氧化氢酶活性与有机质、速效磷和速效钾呈极显著相关,脲酶活性与速效氮和速效磷呈极显著相关;耕地土壤蔗糖酶活性与速效氮和速效磷成极显著相关,脲酶活性与有机质,速效氮和速效钾呈极显著相关;草地土壤蔗糖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养分的4个指标均呈极显著相关;园地土壤的蔗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和脲酶与有机质、速效氮和速效磷呈极显著相关。以上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与酶活性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武夷山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武夷山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空间分布特征。[方法]以武夷山5个海拔(312、687、1 153、1 775、2 186 m)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各个海拔不同土层的养分和酶活性变化。[结果]武夷山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分布差异明显,随着海拔升高,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以及酶活性均呈上升趋势,而同一海拔,随着土层加深,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以及酶活性均呈下降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海拔高度与土壤酶活性、土壤养分等各指标间呈极显著或显著相关;5种土壤酶活性与3种土壤养分指标之间,除蛋白酶和全磷不显著相关外,其他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5种土壤酶活性之间,除蛋白酶与蔗糖酶、蛋白酶和过氧化氢酶不显著相关外,其他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3种土壤养分指标之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结论]该研究为植被的空间选择及修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陕北黄土高原藓结皮的7种土壤酶活性及其剖面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藓结皮对土壤酶活性及其剖面分布特征的影响,为认识和理解生物结皮的生态功能提供实证,同时也为黄土高原生态修复提供参考。【方法】以陕北黄土高原的藓结皮为对象,测定了0~12cm土层藓结皮和无结皮处理土壤的7种酶(脲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蛋白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分析藓结皮和无结皮处理土壤养分含量、酶活性及其剖面分布特征的变化,并分析藓结皮和无结皮条件下不同土壤酶活性的相关性。【结果】在0~12cm土层,藓结皮处理的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磷以及土壤有机质含量均高于无结皮处理,藓结皮处理的5种土壤养分含量的平均值分别是无结皮处理的0.53,0.29,0.34,0.81和0.24倍。藓结皮处理极显著提高了表层(0~2cm)土壤7种酶的活性,其脲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蛋白酶、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分别是无结皮处理的3.51,44.76,32.91,2.22,2.47,9.93和4.13倍;显著提高了2~6cm土层碱性磷酸酶、蔗糖酶以及蛋白酶的活性,3种酶活性分别是无结皮处理的9.41,9.28以及1.78倍;极显著提高了0~12cm土层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2种酶的活性分别是无结皮处理的18.58和8.69倍。藓结皮与无结皮条件下,土壤酶活性具有类似的剖面分布规律,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总体呈递减趋势,但藓结皮条件下土壤酶活性的剖面表聚特征更为明显,无结皮条件下的表层(0~2cm)土壤酶活性为下层(10~12cm)土壤的1.97~12.97倍,而藓结皮条件下的表层土壤酶活性为下层土壤的0.76~6.53倍。藓结皮条件下7种土壤酶活性之间呈极显著相关性,而无结皮条件下7种土壤酶活性的相关性相对较差。【结论】藓结皮对土壤养分积累和酶活性具有促进作用,对土壤肥力提升、退化土地治理以及生态环境修复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杉木人工林种植过程中土壤酶活性随种植时间的变化,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分别选取林龄为10、17、25 a的杉木林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光度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1月、4月、7月、10月土壤中纤维素水解酶(CBH)、β-葡萄糖苷酶(βG)、酸性磷酸酶(AP)、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结果表明:10 a林龄的杉木人工林土壤中,4种水解酶(CBH、βG、AP、NAG)活性均显著高于林龄17 a和25 a的杉木人工林土壤(P<0.05);林龄25 a的杉木人工林土壤PPO酶活性显著高于林龄10 a的杉木人工林(P<0.05);林龄25 a的杉木人工林土壤POD酶活性显著高于林龄10 a和17 a的杉木人工林(P<0.05).CBH酶活性在春季极显著高于其它季节(P<0.01),βG酶活性多数情况下随季节变化不显著(P>0.05),但总体春季有所降低;在林龄10 a的杉木人工林土壤中,AP、NAG酶活性均表现出夏季显著高于其它季节(P<0.05),其它龄级中季节动态不明显;PPO酶活性总体呈现出冬季显著高于其它季节(P<0.05),POD酶活性亦为冬季最高,夏季显著低于其它季(P<0.05).因此,杉木林土壤酶活性与不同林龄的立地差异及不同季节的气候差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以飞播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纯林及飞播马尾松—木荷(Schima superba)混交林2种林型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土壤脲酶、蔗糖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与土壤养分的变化及相关关系。结果表明:2种林型同一土层蔗糖酶活性、全氮质量分数、速效钾质量分数差异显著(P0.05),脲酶活性在0~10 cm土层差异显著(P0.05),酸性磷酸酶活性在10~20 cm和20~40 cm土层差异显著(P0.05),全磷、有机质质量分数在0~10 cm、10~20 cm土层差异显著(P0.05);随着土层加深,2种林型土壤脲酶、蔗糖酶、酸性磷酸酶和土壤养分均呈明显下降趋势;脲酶、蔗糖酶与全氮、全磷、速效氮、速效钾、有机质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全钾呈显著正相关(P0.05);酸性磷酸酶与全磷、速效磷、有机质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速效氮呈显著正相关(P0.05)。综合分析表明,飞播马尾松纯林补植木荷有利于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及脲酶、蔗糖酶的活性,改善土壤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