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对云南保山香料烟在不同有色膜棚调制过程中呼吸强度、淀粉酶活性、相对含水量等生理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调制过程中叶片呼吸强度、生理活性均有所改变。蓝色膜、土黄色膜和淡黑色膜可以显著提高调制前期叶片的呼吸强度;叶片采摘时淀粉酶活性最低,调制过程中淀粉酶活性发生明显的波动并呈现升高的趋势;调制过程淀粉含量降低,至调制结束时淀粉含量稳定在4%~7%的水平;无色膜、乳白色膜内叶片失水较快,淡黑色膜调制结束时叶片含水量大,达不到生产上的要求。有色膜调制有利于维持叶片的生理活性,各处理叶片调制过程平均淀粉酶活性、调制结束时叶片相对含水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高于对照,淀粉降解量也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2.
不同湿度条件下白肋烟晾制期间烟叶水分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自然条件和人工调控条件下,不同湿度处理的晾房中白肋烟叶片晾制期间总水含量和自由水含量的变化趋势,以探讨人工调控的条件下白肋烟晾制的合适湿度。结果表明:人工调控条件下,3个不同湿度处理的晾房中叶片总水含量在晾制开始的前2周有一个快速下降的过程,然后维持在较低的水平,并维持到晾制结束。晾制前期的湿度对总水含量变化的影响显著,高湿对叶片失水有缓冲作用,在第1周内含水量下降不明显,低湿则加速叶片脱水。晾制开始时,烟株上部叶片含水量最高,中部叶片次之,下部叶片最低,但晾制结束时各部位叶片含水量相近。与人工调控的晾房相比,自然条件下各湿度处理叶片总水含量的变化相对缓慢。对于白肋烟叶片自由水含量,不同条件下晾制期间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低湿处理的晾房中下降速度最快,中湿处理次之,高湿处理的晾房中下降速度最慢。中湿晾制条件有利于优质白肋烟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试验结果表明,在白肋烟变黄末期,用频率为2450MHz的微波处理,可降低白肋烟在晾制过程中总氮和烟碱的含量,加速淀粉分解,提高总糖含量,但不利于色素的充分降解,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比对照稍高.晾制后各微波处理相比较,主要化学成分均优于对照.以微波处理60s的各项化学指标比较适宜,符合优质白肋烟的质量要求,其次为微波处理30s和90s.  相似文献   

4.
半晾半烤对上部烟叶淀粉降解和相关酶活性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烤烟品种中烟100和云烟87的上部叶为材料,研究不同晾黄时间(48、60、72 h)对烟叶烘烤过程中淀粉降解及淀粉酶和淀粉磷酸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常规烘烤)相比,晾制处理的烟叶在烘烤过程中淀粉酶活性提前12 h达到第1次高峰,适当延长了淀粉酶的有效活性时间;与对照相比,烘烤前期淀粉磷酸化酶活性有所降低,在烘烤后期下降不明显,其中,晾黄60 h后烘烤烟叶的淀粉酶和淀粉磷酸化酶活性、淀粉降解量均较高,烤后烟叶淀粉含量较低,水溶性总糖、还原糖含量较高,各种化学成分较为协调,上部烟叶的可用性较高。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GA3预处理对冷藏10d的百合切花叶片生理生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切花出库后,叶片出现呼吸高峰,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和糖含量迅速下降,CAT活性急剧降低,POD活性和MDA含量持续增加,叶片很快黄化。入库前用200mg/LGA3预处理可以延缓出库后叶片含水量、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糖含量和CAT活性的降低,抑制呼吸峰的出现,降低POD活性,同时叶片的黄化被有效地抑制。  相似文献   

6.
采用小型密集电烤房,研究了烤前晾置时间(0、24、48、72 h)对粤北烟区烤烟中、上部烟叶淀粉和总糖含量及烤后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烘烤相比,烟叶淀粉含量随晾置时间延长呈减少趋势,而总糖则呈上升趋势;各晾置处理进入烘烤阶段后,中部烟叶的淀粉降解和总糖积累速度加快,上部烟叶淀粉降解和总糖积累呈减少趋势;初烤烟,中部烟叶淀粉含量有随晾置时间延长分解增多的趋势,但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烟叶晾置时间超过48 h,总糖含量明显增加,烟碱含量下降,糖碱比增高,上部烟叶晾置超过48 h,碳化物的变化呈相反趋势。综合上述结果,在粤北烟区气候条件下,中上部烟叶最好收获当天上烤,烤前晾置时间超过48 h不利于糖类转化分解。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基因型烤烟成熟和调制过程中色素降解及与烤后烟叶中性挥发性色素降解成分含量的关系。【方法】采用液相色谱方法测定豫中浓香型烟区9个不同基因型烤烟中部叶质体色素含量。【结果】在成熟和调制过程中烟叶的质体色素含量呈下降趋势,叶绿素的总降解量总体大于类胡萝卜素,且叶绿素a的降解量显著大于叶绿素b,在调制后烟叶中叶绿素b残留量较多,叶绿素在烟叶成熟期的降解量大于在调制期间的降解量。在类胡萝卜素中叶黄素含量和降解量最大,且在成熟期间的降解量大于调制期间的降解量,新黄质在成熟期的降解量大于调制期间的降解量,但β-胡萝卜素和紫黄质在调制期间的降解量大于成熟期间的降解量。不同基因型色素降解量不同,且与调制后烟叶色素降解类中性香气成分含量多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调制后烟叶色素含量无显著相关性或呈负相关关系。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总量和许多重要香气成分与成熟期色素降解量的相关性大于与调制期降解量的相关性。【结论】烟叶成熟过程中叶绿素、叶黄素和新黄质的降解量大于调制期的降解量。烤后烟叶中挥发性色素降解香气成分含量与质体色素的降解量,特别是成熟期色素降解量有密切关系,提高烟叶成熟度对促进烟叶香气物质形成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烤烟切柄烘烤过程中生理生化的变化规律以及烤后烟叶的质量.[方法]对烟叶烤前切柄与常规烘烤过程中的含水量、叶绿素、淀粉和还原糖的变化规律及烤后质量进行比较.[结果]研究表明,烟叶切柄7~8 cm,鲜干比降低0.76~ 1.37;切柄烘烤模式增加了烘烤时间12~24 h,在干筋期降低了烘烤温度;含水量表现为前期失水慢、后期失水快的规律,切柄烘烤比常规烘烤失水趋势延迟;叶绿素含量在烘烤开始36 h之前降解最快;淀粉含量在烘烤开始60h之前基本降解完成;还原糖含量在烘烤过程中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叶绿素、淀粉和还原糖在不同处理中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切柄烘烤模式使烤后下部叶和上部叶中的淀粉含量显著下降1.26% ~ 1.85%.[结论]研究可为烟叶烘烤选择适合的烘烤方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UV-B辐射对烟草形态、光合色素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盆栽试验,以烤烟品种K326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UV-B辐射时间对烟草相关农艺性状、叶片光合色素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UV-B辐射增强,株高降低,叶长、叶宽和叶面积缩小;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但UV-B辐射使类胡萝卜素含量得到显著提高,与处理时间、强度呈正相关。烟草的SOD活性、POD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但CAT活性先升高,后降低。这表明,烟叶SOD、POD和CAT的活性对UV-B辐射变化响应的敏感性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漂浮苗、托盘水床苗、砂培苗和常规苗移栽(CK)对烟株生理特性及烟叶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漂浮苗、托盘水床苗、砂培苗移栽后还苗生长快,栽后15 d内,各处理叶片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硝酸还原酶活性呈缓慢增加趋势,但CK的增加幅度略低;栽后1530 d,各处理叶片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和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较快增加,且略高于CK;各处理烟苗在栽后3030 d,各处理叶片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和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较快增加,且略高于CK;各处理烟苗在栽后3045 d,叶片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和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迅速增加,且均明显高于CK,烟株生长速度快;栽后4545 d,叶片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和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迅速增加,且均明显高于CK,烟株生长速度快;栽后4560 d,漂浮苗、托盘水床苗、砂培苗处理的叶片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和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均呈下降趋势,而CK呈缓慢上升趋势;3个处理的大田农艺性状指标均显著高于CK;CK的烟碱、总氮、钾含量均略高于其他处理,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均低于其他处理;托盘水床苗处理烟叶产值最高。  相似文献   

11.
烘烤过程中红花大金元烟叶色素和总酚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烘烤过程中红花大金元不同成熟度烟叶色素含量及总酚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烘烤阶段,烟叶色素含量在不同成熟度间存在不同的差异。鲜烟叶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随成熟度的提高而明显降低,成熟度低的烟叶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降解量也明显高于成熟度高的烟叶。在烘烤过程中,烟叶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逐渐降低,降解速度均以变黄期较快。烟叶总酚含量在开烤后到变黄期之间呈增加趋势,42~48℃则降低,之后升高直到烘烤结束;总酚的变化幅度以适熟烟叶较小。  相似文献   

12.
 以红花大金元(HD)、K326,云烟85烤烟品种为材料,研究了烘烤过程中不同成熟度烟叶含水率和质体色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各品种不同成熟度烟叶在烘烤定色期和干筋期含水率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并且都以过熟烟叶含水率的下降速度较快,欠熟烟叶含水率的下降速度较慢;各品种类胡萝卜素的降解主要发生在变黄期,定色期后降解速率缓慢;不同成熟度烟叶烘烤过程中叶绿素的降解以过熟叶最快,欠熟叶最慢;云烟85叶绿素含量的下降速度较快,而红花大金元烟叶的叶绿素含量的下降速度明显较慢。  相似文献   

13.
不同成熟度烟叶烘烤中颜色值和色素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不同成熟度烟叶密集烘烤中颜色值和色素含量的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为密集烘烤工艺的优化和完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全自动测色色差计,对比研究烘烤中未熟、尚熟、适熟和过熟烟叶颜色参数(L*、a*、b*)和色差参数(△L*、△a*、△b*)的变化特征,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成熟度烟叶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等指标。【结果】不同成熟度烟叶的L*、a*值在烘烤过程中均呈现升高的趋势,b*值在48℃之前升高,48—54℃有所下降,之后稍有回升。L*的变化规律表现为过熟>适熟>尚熟>未熟,鲜烟叶a*值在不同成熟度之间差别不大,在变黄中期之前成熟度高的烟叶a*值上升较快,烤后烟叶b*值大小表现为尚熟>未熟>过熟>适熟。随着烘烤的进行,烟叶△L*总体趋势变小。在48℃烟叶△a*明显变大,△b*相对降低,尤其以未熟和过熟烟叶明显。相关分析表明,尚熟和适熟烟叶的类胡萝卜素含量与L*值均呈极显著负相关(r = - 0.979,-0.851,P < 0.01),类胡萝卜素含量与a*值呈显著负相关(r = - 0.832,- 0.853,P < 0.05)。烘烤过程中适熟烟叶的L*、a*和b*与各种色素含量的回归方程分别为 = 245.67 x1 + 114.75 x2 - 211.69 x3 - 125.21 x4 + 118.69, = 416.9 x1 + 369.19 x2 - 404.38 x3 -78.38 x4 + 43.55,  = - 1051.55 x1 -1270.02 x2 + 1106.42 x3 + 17.48 x4 + 40.1。【结论】烘烤中不同成熟度烟叶正反面颜色变化趋势基本同步,烟叶颜色参数和色素含量的相关性明显,可以用颜色值作为辅助指标来判断烟叶成熟度。  相似文献   

14.
烤烟下部烟叶在烘烤过程中叶绿素的降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下部烟叶叶绿素在烘烤过程中的变化趋势。[方法]叶绿素色素与类胡萝卜素用80%丙酮研磨法提取,其含量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研究下部烟叶叶绿素在烘烤过程中的降解。[结果]下部鲜烟叶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最高的是云203,其次为PVH19,含量最低的是云97;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的是PVH19,含量最低的是中烟100。变黄期末,叶片及烟筋叶绿素相对降解量占到80.0%~95.0%以上;叶片类胡萝卜素的相对降解量占5.5%~60.0%;烟筋类胡萝卜素相对降解量偏高,占5.5%~79.0%。凋萎期末,叶片及烟筋叶绿素相对降解量占88.0%~98.0%;叶片类胡萝卜素的相对降解量占9.0%~68.0%;烟筋类胡萝卜素相对降解量偏高,占12.0%~88.0%。[结论]6个品种烤烟鲜烟叶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及不同品种不同部位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密集烘烤过程中烟叶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以烤烟品种K326叶片为材料,在密集烘烤过程的不同时间对叶片的各种化学成分进行测定,研究各种物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密集烘烤0-48h内,烟叶的含水量下降缓慢,但各种物质如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淀粉、蛋白质、总氮和烟碱含量变化较大、下降明显,可溶性糖含量明显增加;在密集烘烤48~84h内,各种化学成分含量变化较小,而水分含量则下降明显;到后期,各种物质含量变化趋向平稳。说明在密集烘烤过程中,烟叶水分含量变化和各种物质的变化不一致。因此,应根据烟叶生理生化变化规律,采取相应的手段,保证烟叶内各种化学成分含量适宜、比例协调,提高烟叶烘烤质量。  相似文献   

16.
研究烟叶密集烘烤前进行的不同处理对烟叶在烘烤过程中主要生理生化变化规律的影响,试验设鲜烟叶烟梗划开(T1)、鲜烟叶背面烟梗剔除(T2)和常规烟叶烘烤(CK)3个不同处理,利用河南农业大学设计的电热式温湿自控密集烤烟箱对烟叶进行烘烤。结果表明:在烘烤过程中,各个处理中水分、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淀粉等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丙二醛含量、苯丙氨酸裂解酶活性呈上升趋势,脂氧合酶活性则先上升后下降,而淀粉酶活性呈现双峰曲线。T2处理烟叶中的水分、类胡萝卜素、丙二醛、淀粉酶活性等含量和脂氧合酶活性均高于T1处理,而其叶绿素含量、淀粉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均低于T1处理。T2处理的烟叶在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协调性和感官质量方面均优于T1处理。T2处理能够很好地调控烟叶中水分和各种酶活性的变化,使细胞氧化还原反应达到一种动态平衡,使叶绿素和淀粉充分降解,又能避免酶促棕色化反应的发生,能进一步改善烟叶品质和优化密集烤房增香工艺。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烤烟各个生育期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规律及其与产质量的关系,从而为优质适产烟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测定了移栽后30d、60d、90d和120d烤烟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并分析了其与烤烟产量和中上等烟比例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整个生育期,各烤烟品种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规律一致,表现为,移栽后30~60d含量逐渐增加;移栽后60d达到最大;60d以后逐渐下降,叶绿素含量下降的幅度大于类胡萝卜素。同一生育期,烤烟品种间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存在差异,移栽后90d,品种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供试的4个品种中,南江3号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个品种。相关分析表明,烤烟移栽后90d和120d,叶绿素含量与产量极显著正相关,与中上等烟比例存在显著正相关;移栽后90d和120d,类胡萝卜素含量与产量具有极显著正相关;移栽后90d,类胡萝卜素含量与中上等烟比例相关性极显著;移栽后120d,类胡萝卜素含量与中上等烟比例相关性显著。移栽后90d,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高的品种,产量和中上等烟比例也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研究不同类型烤房的优势,并为密集烤房及其配套烘烤工艺的发展和优化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比较分析经普通烤房、四棚密集烤房和三棚密集烤房加工的K326上部烟叶各类致香物质的含量和感官评吸质量,研究不同类型烤房对烟叶品质的影响。[结果]四棚密集烤房和普通烤房烤后上部烟叶的致香物质总量、质体色素降解产物、苯丙氨酸类致香物质和新植二烯含量无显著性差异,但极显著或显著高于三棚密集烤房。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美拉德反应产物、类西柏烷类致香物质和致香物质总量(除新植二烯)含量在3种烤房中无显著差异。感官评吸结果以四棚密集烤房最好,表现为香气量较充足,香气质较细腻,余味较舒适干净,整体使用价值高;其次为普通烤房,其表现为香气质细腻,香气量较充足,余味稍辣、稍苦;而三棚密集烤房的香气质、香气量、刺激及余味等均表现较差。[结论]四棚密集烤房因其装烟量较大,其烘烤环境类似于普通烤房,使得烟叶外观形态和内在物质的变化趋于一致,更有利于其致香物质的形成和积累,最终其烤后上部烟叶的香气质量与普通烤房差异较小;三棚密集烤房烤后上部叶的整体质量较差。  相似文献   

19.
利用河南省郏县步进式烤房研究了变黄期与定色期拉长烘烤时间对烟叶中性致香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拉长了变黄和定色时间的3个处理T2,T3,T4均提高了烟叶中性致香成分总量;②苯丙氨酸类、类胡萝卜素类、类西柏烷类、新植二烯类致香物质含量在42℃变黄拉长12 h处理(T2)最高;定色期54℃定色拉长12 h的处理(T3)较正常烘烤处理(T1)只提高了类胡萝卜素类及新植二烯类产物含量;在变黄期与定色期均拉长12 h处理(T4)的棕色化产物含量在4个处理中最高,且T4处理与正常烘烤处理T1相比,苯丙氨酸类、类胡萝卜素类、新植二烯类致香物质含量提高,类西柏烷类物质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密集烘烤过中稳温时间对上部烟叶香气质量的影响,为提高烟叶香气质量及密集烘烤工艺的优化与完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烤烟上部叶为试验材料,在气流下降式烤房对比研究42℃和54℃两个关键温度点稳温时间对上部烟叶致香物质和化学成分含量及感官评吸质量的影响。【结果】适当延长稳温时间有助于石油醚提取物含量提高;当以42℃持续12h、54℃持续12h进行烘烤时,其致香物质总量、棕色化反应产物类、类西柏烷类、类胡萝卜素类致香物质和新植二烯含量最高,且明显提高巨豆三烯酮总量(19.970μg/g);并且能够显著降低上部烟叶的烟碱和淀粉含量,使还原糖和总糖含量增加,糖碱比和氮碱比较适宜,其感官评吸得分最高。【结论】42℃和54℃均持续12h能明显改善上部烟叶化学成分的协调性,提高上部烟叶的香气质量和可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