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南松生长的环境,蕴藏着生长所需要的能量,也包含低温、干旱、病虫害等破坏性因素,是持续涨落波动的“能量流”.“苗木群体”对不稳定“能量流”的适应,表现为通过优胜劣汰而演变为初始林分.能够进入初始林分的“苗木群体”,可由“平均苗龄”1~10年刻划的“苗木株数递减率”来描述.各种密度的“苗木群体”都通过优胜劣汰的过程进入初始林分,它是一种整体性的演变过程.用随机调查的192个“苗木群体”样本进行导算,揭示出1个“苗木度”为0.3~2.0,随“平均苗龄”增长而走向初始林分的演变模型.“平均苗龄”10年时的株数变动为24900~3620株/hm2,也就是初始林分形成(株数-蓄积量)结构的时刻,从此林分演变过程由“内部时间(T=)”刻划的“株数递减率/蓄积量递增率”来描述.具有时间因素的初始林分,是“耗散结构”的起点.  相似文献   

2.
以固定样地观测和临时样地调查相结合的办法收集林分现实生长与经间伐或间伐设计后所保留群体的生长资料;以固定样地观测资料为依据,以林分平均胸径连年生长量及胸径度离散度的指标,确定不同地位指数林分间伐的起始年龄;采用Richards函数模拟合理密度与生长水平下的林分平均树高及胸径生长;并采用间伐或间伐设计前,后林分生长标准的调查资料,以地位级指数,林林分平均胸径及胸径离散度为自变量建立起人工速生丰产林的  相似文献   

3.
山杨、白桦是黑龙江省次生林主要组成树种。由于森林面积的长期大量采伐、火烧及各种人为破坏的作用,以山杨、白桦为主的天然更新的次生林面积也在不断增加,其中尤以幼中龄林为多,已占全省杨桦林总面积的72.3%。为提高次生林经营管理的水平,1980年以来,我们对杨桦林的林木生长、林分生长过程中的群体结构规律,树冠生长发育与林分群体生长的关系、林分密度  相似文献   

4.
杉木、檫树混交林生长及其土壤肥力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不同比例杉木、棒树混交林的生长及土壤肥力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0a生杉檫混交种间关系比例协调.林分较稳定,可以促进两树种的生长。从林分群体结构的整个生长同期展望,4:1杉檫混交是一种比较稳定的高产类型,不同混交比例的土壤理化性质有所变化,杉檫列间比杉木列间土壤变得疏松、湿润、较肥沃。  相似文献   

5.
初步分析了赣无系列油茶无性系幼林的始产期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特性及林分产量结构特征。结果表明,试验林早实丰产,营养生长分化程度小;始产期林分生殖生长分化强烈,经营者后期管理措施影响林分群体始产期的产量结构和林分产量。  相似文献   

6.
云南松混沌的苗木群体演变为初始林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松生长的环境,蕴藏着生长所需要的能量,也包含低温、干旱、病虫害等破坏性因素,是持续涨落波动的“能量流”。“苗木群体”对不稳定“能量流”的适应,表现为通过优胜劣汰的演变为初始林分。能够进入初始林分的“苗木群体”,可由“平均苗龄”1~10年刻划的“苗木株数递减率”来描述。各种密度的“苗木群体”都通过优胜劣汰的过程进入初始林分,它是一种整体性的演变过程。用随机调查的192个“苗木群体”样本进行导算,  相似文献   

7.
对沙黄松人工幼林的林分特征与结构、年生长规律、幼林生长进程以及造林效果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沙黄松人工幼林与马尾松同龄林相比,具有生长快、产量高、林分生长整齐、林分结构较稳定、形质性状优良的特点,沙黄松人工造林效果较好,可以在适宜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8.
对兴安盟北部林区兴安落叶松人工林林分密度对林木的胸径生长、材积生长的影响进行研究,充分了解不同抚育强度条件下兴安落叶松人工林林分结构变化,认识林木个体与群体和林分间的相互影响、制约和联系的作用规律,从而可以借助于人为措施合理调控经营密度,优化林分结构,使林分内个体间由于对生活因子的争夺而产生的相互抑制作用达到最小,以期获得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为兴安落叶松人工林的合理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按天然针阔混交林实际分化的林层,研究其林分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各林层的林分结构与人工同龄纯林的林分结构基本相同。这不仅对复层混交林的林分调查,也为编制林业经营用表,建立生长收获预估体系和制订合理技术方案提供科学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给油茶优良无性系的高效经营及加快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对GLS高产无性系油茶幼林始产期的生殖生长特性及产量结构特征进行了静态与动态分析。结果表明试验林始产期的林分生殖生长分化程度逐年降低,林分株间产果量差异逐年减小,产量结构变化显示低产株数逐年减少高产株数逐年增多的特点,立地条件和幼林始产期的经营水平明显影响着群体产量结构与林分产量。  相似文献   

11.
根据青海海东地区华北落叶松林区30个标准地调查所得数据,分析各主要调查因子间相关关系,研究落叶松直径分布结构并建立落叶松直径结构模型、树干材积生长模型及林分蓄积生长模型。结果表明:青海海东地区华北落叶松直径分布运用β分布函数的拟合效果最好;青海互助北山林场华北落叶松整体处于中龄林且直径分布较为稳定集中;树干材积生长模型运用理查德模型(Richards)方程拟合效果最好,方程为:V=7485.5×(1-e~(-0.001T))~(2.99);皮尔森相关系数分析得出:林分平均直径、林分平均高度、林分平均年龄3个因子与林分蓄积生长相关性最为显著,拟合得蓄积量生长模型为:V=18.752×LnD+5.647×T+15.836×H-28.349。研究结果可为青海高寒地区华北落叶松科学化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黑龙江省主要造林树种林分结构的调查,从密度、树种两个方面详细分析了密度与树种配置方式对林分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通过林分调查与相关实验,分析了徐州市侧柏林的林分现状,指出了侧柏纯林存在林分结构不合理、物种多样性极低、树木生长缓慢、森林生物量较小、土壤理化性质不利于植物生长、林分结构亟待改造等主要问题。提出了通过抚育间伐、补植树种、开设林窗和加强管理等经营措施来调整现有林分结构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调查四川省湿地松、火炬松现有林分的生长情况,研究在不同气候、不同立地类型、不同栽植蜜度、不同营林措施的条件下的生长规律及主要生物学特性,为划分湿地松、火炬松纸浆材与建筑材产区及立地类型,提出与之相适应的林分生长与结构模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正> 林分密度是林分群体结构的数量基础,对林木的生长和产量均有显著的影响。人工林只有在适当的密度范围内才能获得最高产量,过稀过密都不行。这个适当密度范围随树种、立地  相似文献   

16.
一、计算方法林分生长过程表的编制基础建立在生长条件相同的各种年龄标准地林分因子的测定上,或建立在同—林分的长期观测上。但需要繁锁的专门性调查,使不同生长条件的林分失去数据分析与比较的可能性。林分生长过程理论研究的任务之一是寻求减轻编制生长过程表所需调查数量的途径。最理想的是,通过一次森林调查就可以根据林分过往年代的生长尽可能长期地预测未来。本文研究的计算方法,正是通过一次森林调查来确定一定林令的林分的主要因子。树高和直径的平均值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思茅松人工林林分结构和林分蓄积量之间的演化规律,在云南万掌山林场8、11和15 a生思茅松人工林45块样地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对各林分直径、树高和蓄积量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思茅松幼、中龄林分平均直径以上的林木株数占林分株数48.5%~52.5%,平均直径以下的占47.5%~51.5%,林分直径包含的径级株数序列特征,是以林分平均直径为中心的概率对称分布,林分中各径阶立木株数的变化反映了林分直径结构状态;被压木树高、直径生长较小,占立木株数的10.4%~14.2%,蓄积量占林分蓄积的3.2%~4.8%,林分蓄积量的69.2%~72.0%产生于平均直径以上的林木中。研究结果有助于预测林分生长趋势和科学制定林分密度调控方案。  相似文献   

18.
造林密度大小,对林木各个生长发育阶段具有不同的影响.密植合理与否,关系着幼林结束个体生长进入群体生长时期的长短,关系着抚育采伐的强度和次数,关系着林分是否速生丰产和林木材质的优劣.因此,造林密度,不仅对林分生长发育有着巨大的影响,而且在经济上也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探求水杉造林合理密度,达到组织水杉合理经营管理和速生丰产的目的.今年七月间,我们对潜江县广华寺,潜江县林科所和江陵城关三地8-17年生不同造林密度的水杉林分,选择标准地进行调查.并进行了林分结构的初步分析.现将材料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研究一种考虑林分结构健康状况和目标平均胸径的多目标森林经营方法,同时结合单木生长方程,基于Unity3D可视化引擎实现林分经营动态可视化模拟。[方法]以湖南省攸县黄丰桥国有林场5块杉木人工纯林2012—2017年样地连年调查数据为数据源,考虑林分分布状况、竞争程度、营养空间,以平均角尺度、平均大小比、林分拥挤度3个结构参数建立空间结构函数。在此基础上,以健康林分结构和平均胸径为经营目标,以竞争指数为参考初步筛选出的间伐木组合排列的结果作为经营方案的集合,通过模拟退火算法进行最优间伐经营方案解的选择。最后,通过建立考虑Hegyi竞争指数的可变生长率的单木生长方程,以结构分析-经营-生长三者不断迭代的方式并基于Unity3D渲染引擎实现林分经营动态可视化模拟。[结果]通过对5号样地(初始林分230株,年龄16 a,平均胸径20.21 cm)以健康林分结构和30 cm林分平均胸径为经营目标进行经营动态可视化模拟,结果表明林分年龄在21、26、31 a分别进行过间伐模拟,当林分年龄31 a间伐后,林分平均胸径达到30.10 cm,林分平均角尺度为0.64,林分拥挤度为0.74,林分结构接近健康水平。[结论]本研究提出的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林分多目标经营动态可视化模拟方法能够模拟在多目标经营需求下的林分动态,并且形象直观,可以进一步为林业科研和生产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20.
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不同更新方式对林分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将乐县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进行天然更新、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和人工营造杉木林等3种更新方式的林分恢复调查,比较探讨其生长量、生物量及物种丰富度,结果表明:不同更新方式对林分生长、林下植物发育及林分物种丰富度影响较大,采用天然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形成的阔叶树林分树种多样,结构稳定,生长良好,是保护和发展阔叶林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