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杨献福  和钰 《中国畜牧兽医》2007,34(12):147-149
20世纪60年代末,在内分泌学、免疫学、生物化学等学科迅速发展的基础上,兴起了一门边缘学科——激素免疫学。即以激素作为抗原,产生抗体即抗激素(antihormone),然后以激素抗体主动或被动地中和动物体内相应的激素,使该激素的生物活性降低或全部丧失,引起内分泌平衡的改变,从而发生各种生理变化。借此可以研究激素的生理功能、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2.
这是一种特殊的自体免疫形式,是影响内分泌调节系统的一种极为灵敏的、高度特异的方法。免疫中和(Hormone immunoreaction)即采用抗体中和体内的内源性激素的生物活性。例如,当采用共价结合的类固醇激素—蛋白质耦合物做抗原(或称疫苗)对动物进行主动免疫时,能刺激动物体内产生与之相对应的类固醇激素特异性结合的抗  相似文献   

3.
类固醇激素免疫在调控畜禽繁殖和生长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激素免疫技术又称激素免疫中和技术(Hormone immunoneutralization,HIN)是以激素作为抗原,通过主动免疫诱导产生抗激素抗体或被动注射抗激素抗体,全部或部分中和体内激素的生物活性,对内分泌系统进行积极的调控以提高动物生产性能的免疫学技术。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基因重组技术、蛋白质工程技术、免疫学技术的发展和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内分泌学等学科的渗透,动物生长调控中的免疫技术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并越来越受到广大畜牧研究者的关注。这种新型的免疫技术具有灵敏性强、特异性高的特点,给动物注射微量的激素抗原就可以达到提高动物生产性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近十几年来,家畜繁殖学、内分泌学和免疫学等学科相结合形成了一门崭新的边缘学科——激素免疫学。并由此而产生了激素免疫技术,激素免疫技术又叫激素中和技术(Hormone immunoneutralization,HIN),即用激素作为抗原,对动物进行主动免疫,在体内产生的抗体(抗激素)将内源激素的生物活性的全部或部分中和,从而调节、改变激素的平衡。通过免疫手段控制激素水平为有效地提高家畜生长、繁殖等开辟了一条简单易  相似文献   

5.
生殖系统的免疫调节,是一种可以提高或降低繁殖率的新方法。在兽医临床上,这种方法可用作为不切除生殖腺的“阉割”,也可用于治疗内分泌失调引起的疾病,内源性激素常被着作是动物的“自身物质”,但可将内源性激素和某种异体蛋白偶联而使其获得免疫原性。内源性激素的免疫中和,需要体内出现高效价的特异抗体。在过去十年里,已经证明:采用类固醇激素(如雄烯二酮)、蛋白质激素(如抑制素)和肽类激素(如促黄体素释放激素,LHRH)等进行主动或被动免疫,可以影响内分泌系统的平衡。一个新的很有发展前途的新技术是选择特殊的多肽作为抗原对动物进行主动免疫以产生抑制素和人绒毛膜促性腺素抗体,从而达到提高动物繁殖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激素免疫是基于激素的内分泌机制,利用激素免疫动物,而人为改变动物体内激素正常代谢水平,以达到提高动物生产繁殖性能为目的。本文着重综述了类固醇激素免疫和含氮激素免疫在动物生殖调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GnRH免疫去势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GnRH)是由丘脑下部产生并贮存于该腺体内 ,当机体受到一定的刺激时通过血液循环到达靶组织 ,调节丘脑 垂体 性腺轴 ,影响生殖内分泌和生殖细胞的发育。随着生物学、免疫学以及生殖内分泌等多学科的发展 ,出现了一个新的边缘性学科———激素免疫学 ,并由此出现了激素免疫技术 ,即外源的激素作用于机体使机体产生抗体并利用抗体中和机体的内源性激素使其失去生物活性 ,进而使丘脑 垂体 性腺轴的正常生理活动受破坏。文章对GnRH免疫去势在生产中的可行性、作用机制、影响因素、免疫制剂研究及其存在问题等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随着生物化学、免疫学及内分泌学的发展,出现了一个新的边缘学科——激素免疫学,并由此出现了激素免疫中和技术(Hormone immunoneutralization,HIN),即用抗体中和体内的内源性激素的生物活性。这是一种特殊的自体免疫形式,是影响内分泌调节系统的一种极为灵敏和高度特异性的方法。由此,GnRH—I疫苗开始正式提出,其作用原理是:GnRH—I疫苗主动免疫动物后,机体产生大量的抗GnRH—I的特异性抗体,  相似文献   

9.
20世纪60年代末,在免疫学、生物化学、内分泌等学科发展的基础上,逐渐兴起了一门边缘学科──激素免疫学,该学科是研究和利用激素免疫中和(Hormone Immunonentralization,HIV)技术调控动物的生长和繁殖。类固醇类雄激素免疫是激素免疫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对于提高和降低繁殖率都有积极的意义。1983年澳大利亚多胎素问世,提高绵羊产羔率18.64%,类固醇激素免疫开始应用于畜牧生产,雄激素免疫的研究随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当前,雄激素免疫的研究已涉及到猪、牛、羊、鹿、狗、鼠、有袋目、禽类等多种动物。1 雄激素分泌及生理作…  相似文献   

10.
1原理与作用绵羊双胎苗是生殖免疫新技术的应用,是现代高新生物工程,是目前国内外以主动免疫技术方式将性激素抗原用于绵羊,提高母羊产双羔的新举措。此项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将性激素与大分子的物质偶联,形成免疫原,给绵羊注射后,使其在体内产生相应的激素抗体,主动或被动中和动物体内的性腺激素,使该激素的生物活性全部或部分丧失,从而引起内分泌平衡的改变,即减少了性激素对丘脑和垂体的负反馈,从而引起促性腺释放激素和卵胞刺激素、促黄体生成素分泌的增  相似文献   

11.
大量资料表明,在人类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多种能模拟或颉颃体内天然激素生理作用的外源化合物会被释放到环境中,并在环境中持久存在;还会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在动物体内蓄积、富集,与体内激素受体结合,具有模拟和干扰动物及人类内分泌功能物质的作用,从而引起人类及多种生物的神经系统失调、内分泌紊乱、免疫能力下降和生殖异常;还具有发育毒性、胚胎毒性以及致畸、致癌及引发肿瘤和免疫抑制疾病作用,这类化合物统称为"内分泌干扰物".由于内分泌干扰物是由外部环境进入机体,并产生类似内激素的作用,干扰机体内分泌系统,影响生物的生存和繁衍,也称为"环境雌激素".对环境雌激素雄性生殖毒性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非激素类免疫制剂促动物生长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促进动物快速生长,提高经济效益,激素类药物(主要为类固醇激素)曾经在现代动物生产上广为应用.但由于其在动物体内可蓄积残留,且这类激素无种属专一性,人食用带有该类激素的动物产品后,会对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因此,类固醇激素在欧、美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已被禁止使用.  相似文献   

13.
动物生殖免疫的原理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殖免疫技术是近年来应用于提高动物繁殖力的重要方法 ,这种方法具有成本低、对动物基本无损伤、容易操作等优点。其免疫用的抗原是生殖激素或对生殖激素合成和分泌有影响的细胞因子[1 ] 。1 生殖免疫方法1 1 主动免疫即将外源性抗原直接注射到动物体内 ,刺激动物的免疫系统 (体液免疫系统 )产生相应的抗体 ,这种抗体与体内自身所分泌的抗原 (激素 )能够发生结合而使其失活或活性降低。这种激素的游离形式 (活性形式 )在循环系统中含量降低 ,减弱其对丘脑下部或垂体的反馈抑制作用。这种免疫形式的作用时间比较持久。1 2 被动免疫使用…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绵羊生产中应用的一种叫做双羔素或多胎素(Fccundin)的疫苗,实际上就是类固醇激素与蛋白质的偶合物,再与其它化学物质混合而成。注射这种疫苗,即行类固醇激素免疫,由此来调节动物的内分泌过程,从而达到产双羔的目的。未性成熟的家畜用睾丸激素进行主动免疫,可以使家畜在性成熟后精子的生成有潜在的提高。Walker(1985)对未性  相似文献   

15.
粪尿类固醇激素检测在野生动物繁殖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各种分析手段 ,采集动物血样来测定血液类固醇激素的方法已广泛的应用于检测家畜繁殖机能 ,然而 ,对驯化程度低或处于自然野生状态下的野生动物进行采血是困难的 ,持续捕捉和静脉穿刺对动物来说是一种较强的不利应激 ,会影响动物的生理状态 ,进而影响动物的繁殖机能。近年来 ,以动物粪、尿中类固醇激素测定来监测野生动物生殖状态的方法已被广泛重视。粪、尿类固醇激素测定作为一种非侵害性的方法 ,在自然状态下监测野生动物生殖内分泌状态 ,具有简单、准确的优点。通过对野生动物粪、尿类固醇激素测定 ,能够监测动物的各种不同的繁殖状…  相似文献   

16.
动物类固醇激素的代谢反应可以作为测定动物生殖生理状态的重要指标。传统的血液测定法在样品的采集过程中会使动物产生应激反应,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而粪便类固醇激素的测定避免了对动物的人为干扰,样品的采集简单易行,是一种非损伤性取样法,测定结果更加准确可靠。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对动物类固醇激素的研究报道进行了总结整理,系统地介绍了粪便类固醇激素测定中粪便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方法、分析方法及其在啮齿动物研究中的重要意义,以期能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7.
激素是动物体内具有内分泌功能的细胞产生的特殊有机物质,经过血液循环或淋巴运到不同组织的细胞起调节作用.一般把直接作用于生殖活动,并以调节生殖过程为主要功能的激素,称为生殖激素.现就动物生殖激素的种类和应用简介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苏红辽  牛连信 《动物保健》2006,(12):36-36,41
激素是动物体内具有内分泌功能的细胞产生的特殊有机物质,经过血液循环或淋巴运到不同组织的细胞起调节作用。一般把直接作用于生殖活动,并以调节生殖过程为主要功能的激素,称为生殖激素。现就动物生殖激素的种类和应用简介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如何有效提高饲料转化为畜产品的效率,一直是畜牧业生产的主要目标之一。20世纪人们通过对动物营养需要研究以及改进疾病控制技术,使得动物生产性能获得极大的提高。近年来,人工合成类固醇、β-兴奋剂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动物的生长,但是随着人们对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人们对用激素处理畜产品的抵触行为也越来越强烈。因此,探索其它替代性技术以生产安全、环保型的畜产品是当前畜牧业生产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免疫调控技术是指根据生产的需要,运用免疫学中抗原抗体中和反应的原理,将抗原或抗体应用到动物生产中以调控动物生长发育的技术。…  相似文献   

20.
类固醇激素合成过程中,需要急性调节蛋白(StAR)将细胞质中的胆固醇转运到线粒体中,而StAR基因的表达及相关反应物通过调节细胞中的StAR水平,来调控类固醇激素的合成过程.本文结合大量相关文献资料,首先综述了当前研究者对急性调节蛋白(StAR)的分子结构、编码基因及同源性的研究成果,包括StAR的分子质量、分类类型和同源蛋白转运作用等.随后综述了StAR表达的各种影响因素,包括cAMP-蛋白激酶A(PKA)信号通路、蛋白激酶C(PKC)、调节因子StAR基因及其他因素.一些影响因素是StAR基因转录或转录后表达修饰的参与成分,在影响类固醇激素合成上存在直接、间接作用,在影响作用上存在正向、负向的调节,在影响目标上存在维持稳定、快速增强和抑制降低等类型.最后,探讨了StAR调节类固醇激素合成的作用及其机制,包括跨膜转运胆固醇、StAR对类固醇激素合成的促进作用、巨噬细胞影响StAR调节类固醇生物合成作用.这些作用都可能与机体细胞合成和分泌类固醇激素的水平紧密相关,对动物和人类的生殖内分泌产生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