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了西南风尾蕨的发育过程和孢子的无菌培养方法.结果如下:孢子萌发为书带蕨型,配子体发育为水蕨型.1/2MS培养基中萌发率可达83.3%;MS培养基中配子体成苗率可达55.4%;试管苗移栽成活率可达80%以上.认为利用孢子的无菌繁殖方法进行西南凤尾蕨的规模化生产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白玉凤尾蕨孢子繁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徐艳  石雷  刘燕  李东 《园艺学报》2005,32(4):658-662
 研究了白玉凤尾蕨( Pteris cretica ‘Albo-lineata’) 孢子的无菌培养和常规繁殖方法。结果表明: 孢子萌发为书带蕨型, 配子体发育为水蕨型。1 /2MS培养基中萌发率最高, 可达82.3%; 低于2%的蔗糖浓度较适于孢子的萌发; MS培养基中配子体成苗率最高, 可达53.4%; 试管苗移栽成活率可达80%以上。草炭土+河沙(体积比1∶1) 是播种孢子的理想基质, 配子体成苗率达8912%; 当幼孢子体苗的第1片子叶长至1~2 cm长时分苗, 移栽到草炭土+蛭石+素砂+有机肥(体积比4∶2∶2∶1) 的栽培基质上,移栽成活率最高, 可达98.1%。幼孢子体苗长至10 cm左右时已经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相似文献   

3.
消毒方式、无机盐浓度及光照强度对槲蕨孢子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槲蕨(Drynaria roosii)孢子的无菌培养和常规繁殖方式,观察记录消毒方式、无机盐浓度和光照强度对槲蕨孢子萌发和配子体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槲蕨孢子接种后6~7 d即能萌发,60 d左右发育形成心形原叶体,100 d左右开始形成孢子体幼苗;采用NaClO消毒5.5 min左右是理想的消毒方式;在Knop’s培养基中孢子的萌发率最高,可达49%左右.低无机盐浓度的MS培养基有利于孢子萌发,但不利于配子体发育;黑暗条件下孢子能萌发但不能形成片状体.采用5% NaClO表面灭菌5.5 min, 1/2MS培养基在40 μmol·m-2·s-1光照条件下孢子萌发和配子体发育良好。  相似文献   

4.
银粉背蕨的配子体发育及孢子繁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笛  冯玉兰  董丽 《园艺学报》2009,36(9):1345-1352
 研究了不同培养条件对银粉背蕨(Aleuritopteris argentea) 孢子萌发、配子体生长发育及孢子体苗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 银粉背蕨的孢子萌发为书带蕨型, 配子体发育为水蕨型。在4 ℃下分别贮藏0、2、4、6和10个月孢子的萌发时间和萌发率均没有显著差异。对4种常规基质的研究表明, 泥炭土+河沙(体积比1∶1) 是银粉背蕨孢子萌发和生长的最佳基质, 萌发率达65%以上, 成苗率高达83.2%; 而园土和草炭土均不利于配子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对孢子和原叶体的无菌培养结果表明, 在含不同浓度无机盐的培养基中, MS培养基最适于孢子萌发和原叶体生长, 其萌发率高达53.3%; 在1/8MS中孢子没有萌发。在含不同蔗糖浓度的培养基中, 4%的蔗糖对原叶体增殖和发育最佳, 其增殖率最高, 合子胚发生数最多, 成苗时间最短。  相似文献   

5.
肾蕨和镰叶肾蕨配子体发育及孢子繁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保东  檀龙颜 《园艺学报》2009,36(4):545-552
 用无菌培养和常规繁殖方法培养肾蕨(Nephrolepis auriculata) 和镰叶肾蕨(N. falcata) 的孢子, 对其配子体发育过程进行形态学观察, 研究不同培养基中孢子的萌发率及成苗情况。结果表明, 两种肾蕨均具有孢子单裂缝、成熟配子体为对称的心形或阔心形、毛状体单细胞、性器较小等共同特征。培养基中无机盐的浓度对孢子萌发及配子体发育状况影响较大。分析了3种含盐量不同的改良Knopps固体培养基及基质培养基的优缺点, 以及培养基中无机盐浓度和蔗糖浓度对这两种植物配子体产生的影响, 表明蔗糖浓度低于2%利于孢子萌发。  相似文献   

6.
扇叶铁线蕨孢子无菌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吴华  袁丽萍  王洋  陈龙清 《园艺学报》2010,37(3):457-460
 研究了扇叶铁线蕨(Adiantum flabellulatum)发育过程和不同因素对孢子、原叶体无菌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孢子萌发为书带蕨型,原叶体发育为铁线蕨型;孢子在无光条件下不能萌发;适当时间的低温冷藏有利于孢子萌发;播种20 d 后,1/4MS 培养基中孢子萌发率最高,可达22.7%;在培养基中添加15 ~ 45 g · L-1 的蔗糖有利于孢子的萌发,蔗糖有利于分生区的发育和性器官的分化;MS + 30 g · L-1蔗糖的培养基中,原叶体的成苗率可达48.3%;外源生长素不利于原叶体的成苗,但NAA 0.5 mg · L-1 促进原叶体的离体增殖;用无菌沙瓶做试管苗炼苗基质后的移栽成活率可达90%。  相似文献   

7.
东北对开蕨孢子体诱导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东北对开蕨孢子为试材,采用无菌培养及常规繁殖的方法,研究了常规条件和无菌条件对孢子体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孢子最佳萌发培养基为1/4MS无糖培养基;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15g/L蔗糖;最佳孢子体无菌诱导培养基为MS培养基;最适宜的常规诱导条件是以草炭为最适宜基质,温度20~30℃,空气湿度95%。  相似文献   

8.
鹿角蕨的孢子培养及其繁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大型观叶植物鹿角蕨(Platycerium wallichii Hook.)为材料,采用无菌培养和常规繁殖方法,研究其孢子培养及幼苗的复壮。结果表明:孢子萌发适宜温度为20 ~ 30 ℃;在黑暗条件下孢子不萌发,孢子萌发和配子体发育最适光照强度为60 ~ 80 μmol · m-2 · s-1;配子体在pH 4.5 ~ 7.5的范围都可以正常发育;蔗糖浓度小于等于2%的培养条件更利于孢子的萌发及原叶体的形成。当幼孢苗发育到2 ~ 3 cm时即可移栽,移栽适宜的基质为腐殖土︰河沙︰有机肥 = 4︰2︰1;幼孢苗复壮4个月左右,株高约10 cm时即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相似文献   

9.
詹忠根  李煜键 《北方园艺》2011,(19):181-185
水蕨作为研究植物性别决定和配子体形态建成的模式植物,孢子萌发及配子体发育在其系统发育研究中占重要地位.综述了近20 a来水蕨孢子的发生过程,孢子萌发机制及影响萌发的环境因素,配子体发育及性器官分化、雌雄配子的发生及合子形成过程所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10.
荚果蕨Matteuccia struthiopteris Todaro孢子繁殖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董丽  苏雪痕 《园艺学报》1993,20(3):274-278
描述了荚果蕨配子体发育过程,提出最佳孢子萌发环境及基质、配子体发育期间关键的管理措施及幼苗移植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以野生观赏植物河北峨眉蕨的孢子为材料,建立组培快繁体系。结果表明:河北峨眉蕨孢子萌发的最适培养基为1/2MS,原叶体增殖最适培养基为MS+6-BA 0.2 mg/L+NAA0.2 mg/L,孢子体诱导最适培养基为MS+IAA 1.0 mg/L;最适生根培养基为MS+IBA 1.0 mg/L。  相似文献   

12.
东亚对开蕨离体快繁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利用东亚对开蕨(Phyllitis japonica Kom.)孢子叶为外植体,进行了组培快繁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接种方式、不同的培养方法对东亚对开蕨孢子萌发和原叶体生长有明显影响,破碎孢子囊后的孢子以及液体培养中的孢子萌发较快;原叶体在无植物生长调节剂的MS培养基中以5倍的速率增殖;喷施0.1% KH2PO4溶液的试管外培养更适于原叶体向孢子体植株的转化。  相似文献   

13.
金毛狗离体培养及再生植株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金毛狗孢子进行离体培养及再生植株的研究。结果表明:孢子采用2%次氯酸钠消毒10~12 min获得无菌材料最佳。孢子萌发受培养基盐离子影响很小,其平均萌发率为91.25%。形成原叶体需60~90 d。原叶体诱导孢子体最佳培养基为1/10 MS,生成孢子体需80~110 d。原叶体形成孢子体有3种方式。孢子体增殖培养基1/4MS+KT 2 mg/L+NAA 0.1 mg/L+蔗糖30 g/L+卡拉胶4.5 g/L,pH 5.8;生根培养基为MS+0.1%AC+蔗糖30 g/L+卡拉胶4.5 g/L,pH5.8;组培苗移栽成活率达98.67%。  相似文献   

14.
紫萁快速繁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研究了影响紫萁孢子萌发的因素。紫萁孢子萌发的最佳培养基为1/ 8 MS 培养基, 孢子接种密度以3 000 个/ cm2 为宜。孢子萌发后逐渐长成丝状体、片状体和原叶体。孢子萌发4 个月后开始形成孢子体。有利于原叶体生长分化和孢子体生长的培养基为1/ 8 MS + 6-BA 1 mg/L + NAA 0. 5 mg/L , 孢子体生根培养基以1/ 8 MS + 6-BA 0. 5 mg/L + NAA 1 mg/L 为宜。紫萁幼苗的生长与阳光、温度、湿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不同比例和不同N含量的MS培养基,对蕨菜孢子萌发后的原叶体进行培养,以观测最适宜原叶体生长和受精的MS培养基比例及N浓度。试验结果表明,1/2MS培养基为促进原叶体受精的最适培养基;全MS培养基对前期孢子萌发效果最好,但后期不利于受精。N含量为4/5的MS培养基最有利于原叶体受精;全N含量的MS培养基致使原叶体营养生长过旺,不利于受精;而N含量较低的MS培养基致使原叶体生长瘦弱,受精效果也较差。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不同比例和不同N含量的MS培养基,对蕨菜孢子萌发后的原叶体进行培养,以观测最适宜原叶体生长和受精的MS培养基比例及N浓度.试验结果表明,1/2 MS培养基为促进原叶体受精的最适培养基;全MS培养基对前期孢子萌发效果最好,但后期不利于受精.N含量为4/5的MS培养基最有利于原叶体受精;全N含量的MS培养基致使原叶体营养生长过旺,不利于受精;而N含量较低的MS培养基致使原叶体生长瘦弱,受精效果也较差.  相似文献   

17.
小果型西瓜子叶节离体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优化小果型西瓜组织培养技术,建立无菌体系流程,以小果型西瓜自交品系K1为试验材料,探索了小果型西瓜种子无菌萌发的条件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子叶节再生不定芽的影响。结果表明,小果型西瓜种子最佳浸种及消毒灭菌方式为先用3%NaClO消毒20 min,无菌水浸种6 h,去除种皮,然后用70%酒精消毒60 s,再用3%NaClO消毒20 min,最后用无菌水清洗3次,每次1 min。在1/8 MS培养基上的萌发率最高,西瓜子叶节诱导不定芽的最佳培养基为MS培养基中附加BA 2.0 mg·L~(-1)、NAA 0.1 mg·L~(-1)。  相似文献   

18.
利用常规石蜡切片法研究了枸杞优新品系NQ-2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发育的过程。结果表明:枸杞新品系NQ-2花药壁发育类型为双子叶型,由表皮、纤维层细胞、中层细胞和绒毡层细胞4层构成,绒毡层为双重起源,发育呈二型性,属分泌型;小孢子母细胞分裂为同时型,四分体为四面体型;成熟花粉粒含2个细胞,具三孔沟型萌发孔。  相似文献   

19.
以10个小白菜F1为试材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研究小孢子胚发生及其成苗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对获得的双单倍体以及用其配制的杂交组合的园艺学性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品种间小孢子出胚率差异较大;NLN-13培养基中大量元素减半有利于小孢子胚发生,胚诱导率达100%;培养基中添加适量的6-BA和NAA可以提高小孢子出胚率;小孢子胚成苗培养基的适宜琼脂浓度为1.0%,小孢子胚成活率可达85.88%;MS+3%蔗糖+0.8%琼脂是小孢子再生植株继代和壮苗的适宜培养基,MS+3%蔗糖+0.8%琼脂+NAA0.1mg.L-1是小孢子再生植株生根的适宜培养基;双单倍体及其与自交系配成的杂交组合整齐一致。  相似文献   

20.
GA3及不同比例MS培养基对蕨菜孢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300mg.L-1GA3及不同比例的MS培养基对当年和上一年采集的蕨菜孢子进行萌发试验。结果表明,GA3处理可以促进孢子提早萌发,并且可提高上一年孢子的萌发率,但对提高当年新采集的孢子萌发率作用不明显。全MS培养基对提高孢子萌发量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