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种植密度和施氮模式对扬农稻1号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栽插密度和施氮模式对扬农稻1号产量和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栽插密度控制在30.0万~34.5万穴/hm2之间、施氮按基蘖肥与穗肥的比例6∶4可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当地杂交水稻栽培寻求适合的技术。[方法]采用裂区设计,以施氮量(3个水平)为主区,栽插密度(3个水平)为副区,研究不同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杂交稻C两优9号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施氮量、栽插密度对C两优9号的产量均有显著影响。在施氮量与栽插密度的9个处理中,以施用纯N 180 kg/hm~2、栽插30.0万穴/hm~2产量最高,且与其他处理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施氮量及栽插密度对杂交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有不同的影响:低施氮量随着密度增加产量逐渐升高,高施氮量随着密度增加产量逐渐降低;分蘖力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及栽插密度的减小而增强;成穗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及栽插密度的加大而减小;单位面积穗数随着栽插密度的增加而增多;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穗粒数影响不大;结实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减小;千粒重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减小,栽插密度对其影响不大。[结论]C两优9号是分蘖力极强的杂交水稻,合理密植,精准施肥,可以充分发挥其产量潜力。  相似文献   

3.
为充分挖掘两系杂交晚稻D两优311的增产潜力,探讨施氮水平和栽插密度对该品种产量的影响,以及为该品种的优质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2019年对该品种在不同地点进行了不同栽插密度和氮肥用量试验。结果表明,栽插密度保证在28.5万穗/hm~2、施纯氮量150 kg/hm~2,可获得较为理想的产量。  相似文献   

4.
为完善"交源优69"高产栽培技术,特进行了不同施氮量与氮肥运筹比例及栽插密度对"交源优69"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每667m~2施氮量为20kg时,"交源优69"产量最高,施氮量过高、过低,产量均会下降。栽插株距为16cm时,"交源优69"产量较高,栽插株距过大或过小,产量均会下降。综上,当每667m~2施氮量为20kg、栽插株距为16cm、基蘖肥比例在80%时,"交源优69"产量最高,每667m~2理论产量为826.29kg、实际产量为806.15kg。  相似文献   

5.
K优绿36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 ,以秧龄、栽插密度和本田施氮量为试验因子 ,以产量为目标 ,优选K优绿 3 6高产栽培技术措施。结果表明 :秧龄 3 0d、栽插密度 3 6.0万穴 /hm2 、本田施氮量 2 62 .5kg/hm2 的组合方式最优 ,其中秧龄的长短是影响K优绿 3 6产量的最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通过氮肥密度二因子裂区试验 ,探讨了两系中籼新组合丰两优 1号高产栽培的氮肥和密度配比组合为 :每公顷栽插2 7.0万穴 ;氮肥 180kg ,基蘖肥与穗粒肥比例 6∶4,并分析了其高产栽培策略  相似文献   

7.
优质水稻中优608高产栽培的优化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氮、磷、钾肥施用量及栽培密度对优质水稻中优608产量的影响,探明优质水稻中优608的高产栽培模式,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分析中优608产量与栽插密度及N、P、K施用量之间的相关性,建立各因素与产量指标的数学模型,确立中优608高产栽培优化模式.结果表明,在施有机肥1500 kg/667m2的条件下,移栽密度1...  相似文献   

8.
超级杂交稻新组合Ⅱ优602经济性状及产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况浩池  曾正明  罗俊涛  陈光珍  杨扬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3):3832-3833,3836
于2002年在四川3个不同生态区对杂交稻Ⅱ优602在不同栽培密度和不同施氮水平下的经济性状和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生态区,Ⅱ优602有效穗随着密度和施氮量的增加呈上升的趋势,最高有效穗达250.5~322.5万/hm2;在同一施氮水平下,Ⅱ优602穗粒数随着密度的增加呈下降的趋势,达159.23~165.08粒;不同生态区,不同密肥处理对Ⅱ优602结实率、千粒重、稻谷产量的影响差异较大.不同肥力条件下选择适应的栽培措施Ⅱ优602均可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栽插密度、施钾量和施氮量对杂交稻T两优明占产量及稻米品质指标的影响,提出针对T两优明占高产优质栽培的最优栽培措施方案.[方法]采用"311-A"试验方案,以栽插密度、施钾量和施氮量为试验因素,产量和稻米品质为目标函数,建立产量和米质指标与3项栽培因素的回归模型,进而分析3项栽培因素对T两优明占产量和米质...  相似文献   

10.
杂交籼稻丰优香占高产栽培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丰优香占高产栽培生长发育特性,2003和2004年以汕优63为对照,进行了丰优香占4种栽插密度处理和4种施氮量处理的生长试验.结果显示:与汕优63相比,丰优香占在不同栽插密度和不同施氮条件下,成熟期总干物重高,齐穗至成熟期生产的净光合产物多,增产显著,表明丰优香占具有稻谷高产的物质基础,对栽插密度和施氮量适应范围宽.丰优香占以密度为30万穴/hm2、施氮量为187.5 kg/hm2两处理的产量最高,齐穗至成熟期生产的净光合产物、成熟期叶面积指数、齐穗后25 d剑叶叶绿素含量和剑叶的光合速率等指标变化趋势相同.  相似文献   

11.
施氮水平与密度对马铃薯会-2产量影响的回归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施氮水平与密度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二因素D饱和最优回归设计的试验方法,建立产量数学模型,并对各因素进行主效应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密度对产量的影响效应大于施氮水平,当施氮水平在212.25~384.90 kg/hm2,密度在36 698.70~84 040.80株/hm2范围时,理论产量可达27 555 kg/hm2左右。[结论]草原类草地的最佳施氮水平为212.25~384.90kg/hm2,栽培密度为36 698.70~84 040.80株/hm2。  相似文献   

12.
华安3号不同密度、施氮量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采用 2因素随机区组设计 ,对华安 3号密度和施氮量的主效和互作效应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密度、施氮量和密度×施氮量对产量的影响均达显著水平。密度 18.0万穴 /hm2 、大田纯氮 187.5kg/hm2 是最理想的处理 ,结合宽行窄株栽植法 ,可以实现高产高效栽培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和密度对杂交中籼两优6326产量及穗粒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量和密度对两优6326产量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而对株高、穗长及千粒重的影响不大.降低密度和提高施氮量有助于产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4.
两优培九直播密度与施氮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裂区试验方法,探索了两优培九在直播条件下施氮量与播种密度的最佳配合.研究结果表明:在中等肥力田块以施纯氮280 kg/hm2、播种量18.75 kg/hm2的处理组合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15.
通豆3号大豆系江苏沿江地区农科所以通豆1号为亲本,经系统选育而育成的淮南夏大豆新品种,2002年2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表现高产、稳产、适应性广、抗性好、商品性优良,适合在淮南地区种植.该试验以播种密度为主区, 施肥量为副区,进行裂区试验.结果表明:合适的播种密度和施肥量是通豆3号实现高产的关键,揭示了二者对通豆3号大豆产量的影响及其最佳组合模式,提出了通豆3号高产栽培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不同密度和施氮量对裸大麦鄂大麦507产量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密度下,鄂大麦507群体最高茎蘖数较高,但成穗率偏低;在低密度下,最高茎蘖数较低,但成穗率较高.施氮量是影响鄂大麦507产量的主要因素,试验最高产量的密肥处理组合为每公顷210万基本苗、施氮水平165kg,单产为5 156.87 kg/hm~2.密肥处理对鄂大麦507不同产量性状的影响效应不一致,有效穗数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密度和施氮量,穗粒数和千粒重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密度.高密高肥易导致植株变高,增加倒伏的危险;在低密高肥条件下,穗长增加、每德小穗数增多;在高密低肥条件下,穗长变短、每穗小穗数变少.在产量构成因素中,有效穗数是影响鄂大麦507产量的主要因素.鄂大麦507生产上实现高产的栽培技术方案为前期促分蘖、中期保成穗、后期利于充分灌浆.  相似文献   

17.
加工番茄长红在“宽垄不翻秧”模式下的高效栽培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四因素(密度、氮肥、磷肥、钾肥)三水平(三个密度水平、三个氮肥水平、三个磷肥水平、三个钾肥水平)的高效栽培技术田间正交试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长红在“宽垄不翻秧”栽培模式下,对其产量作用影响的参试因子按其大小顺序为:氮肥>密度>磷肥>钾肥,并且组合因子在:种植株数为2 500株/667m2,尿素为20~40 kg/667m2,三料磷肥15~30 kg/667m2,硫酸钾肥10~15 kg/667m2时,加工番茄杂交一代品种长红在“宽垄不翻秧”栽培模式下发挥的增产、增效潜力较为理想,在此范围内的具体需肥数量,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陈光蓉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7):105-106
采用三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建立了油菜新品种万油25产量(Y)与播期(X1)、施氮量(X2)和密度(X3)间的数学模型。在本试验条件下,三因素对油菜产量影响的顺序是:施氮量〉密度〉播期;经因子水平选优,得出产量在180.00kg/667m^2以上的优化栽培措施为:播期:9月8-14日;施纯氮量:17.179-20.632kg/667m^2;密度:7632-8800株/667m^2。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田间试验方法,研究氮肥施用量与栽培密度对Ⅱ优航1号作早稻再生稻栽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头季施氮量、栽培密度、施氮量与栽培密度互作对头季稻产量差异极显著,但对再生季产量差异不显著。栽培密度对两季总产量差异显著。头季每公顷施纯N 150kg与栽培密度22.5 ̄30万丛搭配和每公顷施纯N 195 ̄240kg与栽培密度15 ̄30万丛搭配,配套其他高产栽培措施,再生栽培能获得两季高产。再生季有效穗与头季有效穗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施氮和密度对寒地水稻分蘖状况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明寒地水稻肥密因子对水稻分蘖及产量的影响,采用多元二次旋转回归正交组合方法,研究粳稻'垦鉴稻10号'在不同时期的施氮量、调节肥施用时期及穴距对其分蘖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分蘖状况影响最大的因子是前期氮肥用量,其次是穴距和调节肥施用时期,再者是前期用氮量与其他因子的互作;与此同时,对分蘖状况各因子与产量的相关分析表明,有效蘖率>蘖穗率>最高蘖数>有效蘖率与群体成穗率互作>最高茎数与群体成穗率互作.因此,根据生产实际,尤其在低温地凉年份,适当加大前期氮肥用量并配合适当的密度以及其他农艺措施促使分蘖早生快发是提高寒地水稻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