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昆山地区典型池塘虾蟹混养模式对水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虾蟹混养是昆山地区主要的池塘养殖模式。为深入研究虾蟹混养式养殖尾水对水环境的影响,对典型养殖区锦溪镇南前村的600×667 m~2虾蟹养殖基地的水源、池水和尾水在2012—2014年养殖期间的水质指标pH、亚硝酸盐、氨氮、总氮、总磷、COD监测。结果表明:在不同季节水源、池水和尾水的pH变化较大,变动范围在7.08~9.26之间;亚硝酸盐和氨氮浓度均处于很低的水平,优于地表水环境标准Ⅲ类水质标准,养殖尾水的氨氮浓度通常较水源和池水更低;除总氮和COD在2014春季高于水源外,其余年份各季节总氮、总磷和COD均接近或低于水源水指标值。除COD外,各项水质指标均符合太湖流域池塘养殖水排放一级标准,且呈现为低于或接近养殖用水源水的水质指标,可以认为池塘虾蟹混养模式对外部水环境影响很小。尾水排放前应加强对COD的控制。  相似文献   

2.
通过每日测定两个平行循环水养殖系统水体中氨氮、亚硝氮、COD含量的变化,研究了不同日投饵量与投喂频率(3次/日与6次/日)对大西洋鲑养殖水质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相同投喂频率、不同日投饵量下,氨氮水平与日投饵量大致呈显著的同步正相关关系(P<0.05),亚硝氮、COD水平与日投饵量也呈正相关关系,但相对于氨氮变化约滞后一天。由于两套系统滞后性有所差别,导致系统I相关性显著(P<0.05),系统Ⅱ相关性并不显著(P>0.05)。相同投饵量、不同投喂频率下,养殖系统中各水质指标水平与日变化幅度不同,投喂6次/日时,各水质指标均低于投喂3次/日的水平,且每日变化幅度较小,鱼体产生的应激较小。因此,日投饵量与投喂频率对大西洋鲑循环水养殖水质有显著影响,适当的日投饵量与较高的投喂频率有利于保持养殖水质指标的稳定和充分利用饵料。  相似文献   

3.
王小龙  宋青  王志勇  韩芳 《水产学报》2019,43(4):820-832
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是一种含金属辅基的抗氧化酶,广泛存在于各种需氧生物中,能将氧自由基快速歧化为分子氧(O_2)和过氧化氢(H_2O_2)。本研究首次获得了黄姑鱼MnSOD基因的cDNA序列,其全长958 bp,包括47 bp的5′端非编码区(untranslated region,UTR)、233 bp的3′UTR和678 bp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编码225个氨基酸残基(aa)。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MnSOD含有一条信号肽序列(1~27 aa),4个Mn结合位点(His 53、101、190和Asp 186)和一条保守的锰/铁SOD特征序列(186~193 aa)。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黄姑鱼MnSOD在进化上与大黄鱼最近,并与其他鱼类(斜带石斑鱼、暗纹东方鲀、牙鲆、斑马鱼和日本鳗鲡)聚为一支。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MnSOD基因在所检测的11个黄姑鱼组织/器官中均有表达,其中心脏中表达量最高,其次为脑、肝脏、鳃、中肾、肠、胃、头肾、肌肉和鳔,在脾脏中表达量最低。氨氮和亚硝态氮对黄姑鱼的急性毒性实验显示,黄姑鱼对氨氮胁迫更为敏感,其氨氮和亚硝态氮的96 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20.23 mg/L (换算成非离子氨0.57 mg/L)和99.08 mg/L,安全浓度分别为2.02 mg/L (换算成非离子氨0.06 mg/L)和9.91 mg/L。此外,黄姑鱼经氨氮和亚硝态氮急性攻毒后,其肝脏、鳃和头肾中MnSOD基因的表达水平均不同程度上调,推测MnSOD的上调是为了及时清除由氨氮和亚硝态氮刺激产生的氧自由基,或可用作水体污染检测的早期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通过在相邻两个池塘分别设置固定采样点,作为对照区(非养殖区)和实验区(海蜇养殖区),并在5月的中旬、7月中旬以及9月中旬(即海蜇放养前期、海蜇养殖期间(6月初至8月下旬)以及海蜇采收后),分别采样水样后测定溶解氧DO、氨氮NH_4~+-N、硝氮NO_3~--N以及叶绿素Chl a含量的变化情况,探讨海蜇养殖对池塘水体中溶解氧和营养盐的影响。结果表明,池塘实验点表层和中层DO在不同月份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7月份DO显著低于其他月份,这与水温升高、浮游生物耗氧及有机质分解加速有关。由于海蜇的扰动作用,7月份实验点底层DO显著高于对照点的(P0.05),而实验点表层和中层略低于对照点的(P0.05)。池塘实验点和对照点NH_4~+-N、Chl a含量在不同月份和不同水层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由于海蜇对浮游生物的捕食作用,水体中藻类含量升高,因此7月份实验点表层和中层水体中Chl 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点的(P0.05)。7月份和9月份池塘中NH_4~+-N显著高于5月份的,并且7月份实验点的NH_4~+-N显著高于对照点的(P0.05),均与海蜇扰动作用相关。夏秋季节水温上升,浮游植物大量繁殖生长,消耗大量的NO_3~--N,因而7月份和9月份NO_3~--N显著低于5月份的(P0.05),并且7月份实验点中层NO_3~--N显著低于对照点的(P0.05)。  相似文献   

5.
采用海藻酸钠和聚乙烯醇进行益生菌固定化实验,对固定化小球进行性能评价,并对其净化养殖水的能力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海藻酸钠具有机械强度高、传质性能较好、生物毒性较低和固定操作容易的优点;l司定化沼泽红假单胞菌对氨氮去除率可达43.8%、亚硝氮去除率可达39.4%,对养殖水的净化能力优于悬浮态菌。  相似文献   

6.
鲟鱼作为具有重要生态和经济价值的水生生物,在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其自然繁育面临巨大威胁。为了探究环境因子对鲟鱼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本研究采用3因子3水平的Box-Behnken设计和响应曲面分析法,开展了温度(14-22 ℃)、氨氮(0.05-0.15 mg/L)和亚硝氮(0.05-0.25 mg/L)对西伯利亚鲟鱼(Acipenser baerii)早期胚胎发育的联合影响效应研究,旨在建立温度、氨氮和亚硝氮对西伯利亚鲟鱼胚胎孵化率的定量关系,并通过多元回归得出温度,氨氮和亚硝氮的最佳组合。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西伯利亚鲟鱼胚胎的孵化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随着氨氮和亚硝氮浓度的降低,西伯利亚鲟鱼胚胎孵化率逐渐升高。水温与氨氮的联合效应对鲟鱼胚胎孵化率的影响呈显著水平(p < 0.05),而水温与亚硝氮的联合效应以及氨氮与亚硝氮的联合效应对鲟鱼胚胎孵化率的影响不显著(p > 0.05)。建立的西伯利亚鲟鱼胚胎孵化率模型方程的相关系数为0.9832,校正相关系数为0.9616。通过模型优化得出西伯利亚鲟鱼的胚胎在温度18 ℃,氨氮浓度低于0.08 mg/L和亚硝氮浓度低于0.13 mg/L条件下西伯利亚鲟鱼胚胎的孵化率最高,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7.
光照条件对养殖虾蟹类幼体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光照条件对养殖虾蟹类幼体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包括虾蟹类幼体感光器官的超微结构;光照周期、光照强度和光谱等光照条件对虾蟹类幼体生长发育、摄食、存活等方面影响和从能量收支角度研究光照对虾蟹类幼体生长影响的方法。以期为我国进行该领域的研究和养殖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采用珊瑚骨作为生物膜载体,利用海水素配制人工海水,构建盐度为15‰(海水)和5‰(淡水)的两个凡纳滨对虾内循环养殖系统,通过添加硝化细菌菌剂和氮源,分别用8 d和13 d建立硝化功能。按照500尾/m~3密度投入虾苗后,海水系统和淡水系统分别运行97 d和83 d。在运行期间淡水和海水系统养殖水体氨氮浓度始终维持在较低水平,平均浓度分别为(0.015±0.008) mg/L和(0.014±0.008) mg/L;在海水系统运行前60 d,亚硝氮浓度维持在较低水平,在60~90 d,亚硝氮浓度呈缓慢上升趋势,在90 d后,海水系统亚硝氮浓度开始快速增加,最终达到3.43 mg/L;淡水系统在运行前40 d亚硝氮浓度维持在较低水平,40 d后开始小幅上升,运行至70 d后,亚硝氮浓度开始快速增加,最终达到0.52 mg/L。最终海水系统和淡水系统凡纳滨对虾存活率分别为51.5%和48.5%。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采用双层平板涂布法和划线法,从不同地区的海洋环境样品中分离纯化光合细菌,以副溶血弧菌 (Vibrio parahemolyticus)、创伤弧菌 (V. vulnificus)、鳗弧菌 (V. anguillarum) 为指示菌,采用牛津杯法测定海洋光合细菌菌株的抑菌作用,采用靛酚蓝分光光度法和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菌株对氨氮 (NH4 +-N) 和亚硝态氮 (NO2 -N) 的降解作用,筛选出具有抗弧菌并高效降解NH4 +-N和NO2 -N复合功能的优良菌株。结果显示,从30个海水、海泥等样品中分离得到3株光合细菌,分离自连云港车牛山岛海水样品的菌株P-3,对3种弧菌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中对鳗弧菌的作用最强,抑菌圈直径为5.3 mm。3株光合细菌均具有一定的降解NH4 +-N和NO2 -N作用,菌株P-3的降解作用最强,在含有50 mg·L−1 NH4 +-N和NO2 -N的培养基中培养4 d,降解率分别为89.68%和94.98%。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确定P-3为沼泽红假单胞菌 (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  相似文献   

10.
鱼类是水生低等变温脊椎动物,容易受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很多专家学者的研究都表明,鱼类疾病的发生与环境条件息息相关。外界环境的恶化会对鱼类产生胁迫作用,使鱼类机体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防御体系的功能受到抑制,导致鱼体对各类病原敏感性升高。在工厂化养殖生产过程中,温度、溶解氧、酸碱度、氨氮和亚硝酸氮都是影响鱼类健康重要因子,本文主要从这几方面做一综述,以期能为健康养殖和疾病的预报预测提供一点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1.
沼虾、河蟹对栖息隐蔽物的选择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nipponense)、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rosenbergii)和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为实验对象,在水族箱内设置不同颜色、不同质地、不同形状的多种栖息隐蔽物(真假水草、网片、人工巢穴、蚌壳、细竹技、塑料管、礁石等),于一定时间内观察统计虾蟹的攀附率。实验显示,沼虾对颜色的选择无明显的倾向性,真假水草上或其他生物性和非生物性栖息隐蔽物上的攀附率也没有明显差异;而在多种水生植物的比较中,以凤眼莲和水蕹菜上的攀附效果最好,显然与其水下根系发达有关。在非生物性的栖息隐蔽物中,多层式人工虾巢和双层水平网片的栖息隐蔽效果较好。平均攀附率与栖息隐蔽物所处的水层有关(一般以底层较中层、表层为高),而昼夜间比较无显著差异。与虾相似,幼蟹喜在浮生植物和多层式人工蟹巢中栖息隐蔽,平均攀附率亦无明显的昼夜变化。作者通过实验观察认为,采用水蕹菜等浮生植物结合设置多层式人工巢穴可充分利用立体水层,增大放养密度,提高虾(或蟹)的成活率、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2.
依据实践经验及相关研究结果,对影响土池蟹苗质量的三大因素——苗池环境、后期营养和淡化进程进行了剖析;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实用措施,为提高土池蟹苗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比较虾蟹池塘中微齿眼子菜、线叶眼子菜、菹草、空心莲子草和穗花狐尾藻5种水草的常规营养成分、总类胡萝卜素、脂肪酸和氨基酸含量,并结合5种水草的生长特性和对底泥再悬浮的抑制作用,综合评估这5种水草在淡水虾蟹养殖中的应用价值.试验结果显示:(1)菹草水分含量显著高于其他4种水草,微齿眼子菜、线叶眼子菜和空心莲子草的粗蛋白和粗...  相似文献   

14.
海洋生态安全对于海洋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使海洋生态系统不断遭到破坏,制约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海洋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我国海洋生态安全总体形势严峻,本文在分析影响海洋生态安全因素的基础上,从加强海洋生态道德建设、加强海洋环境监测、建立防灾减灾体系、国际协作等七个方面提出加强海洋生态保护、保障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稳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温度变化对锯缘青蟹免疫因子的胁迫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结果表明,温度变化对养殖锯缘青蟹免疫能力的影响显著。20℃时血细胞密度最高,远离20℃后,其血细胞密度随温度的上升或下降而逐渐降低,在10℃和30℃时降至最低;血细胞吞噬百分比在不同试验温度下无显著差异,但血细胞吞噬指数在25~27℃时极显著高于其他温度。血清溶菌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皆在25℃时最高,并随温度的升高或降低而下降;酸性磷酸酶活力在20℃时最高,并随温度的升高或降低而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在不同试验温度下无显著差异;过氧化物酶在30℃时活性最低,其他各试验组间没有显著差异;酚氧化酶活性在30℃和27℃最高,其他各试验组间没有显著差异。试验结果表明,水温为20~25℃,锯缘青蟹相关免疫因子的各项指标较好,反映此时锯缘青蟹的抗病能力较强,而偏离该温度区间明显影响锯缘青蟹的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16.
河蟹性早熟发生的相关内在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河蟹(Eriocheirsinensis)是我国特有的水产珍品。但在各地养殖过程中普遍发生一龄蟹性早熟现象。性早熟直接导致河蟹生长缓慢甚至停滞,个体小,死亡率高,严重制约了河蟹养殖业的发展,给生产带来了巨大损失[1]。导致河蟹性早熟发生的机制非常复杂,其真正的机理还不清楚。通常认为导致性早熟是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综合作用的具体表现。外在因素主要包括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内在因素就是其适应长期生存的环境下所形成的遗传特性,主要是生殖内分泌调控。多数学者着重研究和分析了河蟹发生性早熟的外在因素,如环境温度、水质(pH值、盐度),水…  相似文献   

17.
对虾病害综合防治的几项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对虾养殖业几经周折 ,近年又出现增产增收的良好局面。前两年 ,出现了一个新亮点 ,即发展南美白对虾的半咸水及淡水养殖 ,病毒病大为减轻 ,亩产超百斤实属平常事 ,亩产超千斤的高产例子也频频出现。我国对虾养殖能有现在的较好局面 ,科学技术可谓功不可没。回顾几年来的科学试验和生产实践 ,笔者以为以下几个方面仍是对虾病害综合防治成败的关键。一、选购健康苗种生产不带病毒的虾苗是对虾生产中的一项紧迫任务。作为养殖户 ,应该明白 ,宁可花高出一倍价格的钱去买不带病毒的虾苗 ,也不能去买低质量的廉价苗。在美国 ,以南美白对虾为…  相似文献   

18.
水产养殖主体生产影响因素判别及其作用机理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条件下,水产养殖主体的生产行为是其自身养殖技术水平、水产养殖物资性价比、所处区域自然气候条件、养殖水域环境状况、养殖水产品商品化程度和水产市场价格体系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为保障我国水产品的安全供给,现阶段应增加财政支渔科技投入,鼓励和支持水产养殖物资科技创新,完善水产养殖自然风险防范系统建设,大力发展人工可控性水产养殖,保护养殖水域生态环境,完善水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和水产养殖财政补贴制度,发展高端特色品牌水产品养殖和订单渔业,加快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引导和支持水产养殖主体经营模式多样化等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上海市郊沿海地区的对虾养殖业有一段时间曾经不错 ,但自 1 993年以来 ,像国内其它养虾集中区一样 ,因虾病肆疟 ,生产一直处于徘徊状态。为攻克对虾病毒病和探索对虾养殖新路子 ,水产养殖工作者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取得了防病治病上的一定成绩。但就总体而言尚未达到有效控制 ,养殖产量不稳定 ,区间发展不平衡 ,虾病发生率居高不下。多年来 ,沿海地区养殖环境的恶化和传统养虾模式使养虾业未能摆脱困境。在农业部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上海市水产办公室和上海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的关心、支持下 ,奉贤县柘林镇于1 999~ 2 0 0 0年建立了全国对…  相似文献   

20.
李卢 《水产科技情报》2005,32(6):269-271
三疣梭子蟹是我国重要的经济蟹类,因其食用价值高、生长快,1981年就已被列为我国海洋水产养殖对象,目前已成为我国沿海主要的养殖品种之一。由于三疣梭子蟹的养殖规模迅速扩大,养殖的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且受到环境污染、自身污染、养殖技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病害的发生率正在逐年上升,已成为三疣梭子蟹养殖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制约因子。笔者在近几年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三疣梭子蟹养殖中常见疾病的流行情况、疾病的主要症状及其防治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