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种群统计对高原鼠兔的生活史特征,如死亡(率)、存活(率)、生命期望、种群增长率、繁殖价等进行了统计学研究,为估计种群生产量动态提供了必要的参数。  相似文献   

2.
高原鼠兔繁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栖息于青藏高原的代表性小哺乳动物——高原鼠兔为实验对象、对其种群繁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原鼠兔总性比接近1:1、雌性性成熟年龄为(4.52±0.48)月、各月的平均胎仔数不一致.最多为8只、最少仅为3只。年平均胎仔数无显著差异。年繁殖指数不同.7月份繁殖指数最大.9月份繁殖指数最小。  相似文献   

3.
采用样线法对三江源地区不同栖息地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对植被盖度、土壤含水量和土壤紧实度及海拔高度、坡度等环境因子变化的响应进行了研究。经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在一定的坡度范围,高原鼠兔种群数量与坡度呈负相关(r=-0.57,P0.05);2植被总盖度不直接影响高原鼠兔的分布,而受嵩草和杂草盖度的影响;3原生草甸0~10、10~20、20~30 cm的土壤含水量对高原鼠兔种群数量均有影响,其中以10~20 cm土壤含水量影响最为显著(r=0.61,P0.05),而剥蚀凸斑地土壤含水量对鼠兔分布无显著影响;4原生草甸10~15 cm土壤紧实度对高原鼠兔种群数量的影响不显著(r=0.50,P0.05),剥蚀凸斑地20~25 cm的土壤紧实度亦对其有显著的影响,以25 cm(r=0.71,P0.05)影响最为显著;5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嵩草盖度、坡度、剥蚀凸斑地土壤紧实度和杂草盖度是影响高原鼠兔分布的重要生态因子。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合欢皂苷颗粒剂对高原鼠兔的抗生育作用,确定最佳用量,为高原鼠兔种群数量的控制提供参考。【方法】用主药量为135,270和540 mg/kg的合欢皂苷水溶液灌胃小鼠,进行抗小鼠生育力试验,确定效果后换算为高原鼠兔的相应剂量,制备成合欢皂苷质量分数分别为0.3%,0.6%和1.2%的颗粒剂,并进行摄食系数研究,筛选出抗生育效果与适口性均良好的剂量,研究该颗粒剂对高原鼠兔怀孕率及生殖器官临床剖检和病理学的影响。【结果】主药含量为540 mg/kg的合欢皂苷抗小鼠生育效果良好,对雄性小鼠的抗生育率可达63%,对雌性小鼠的抗生育率可达70%。通过换算,合欢皂苷质量分数为1.2%的颗粒剂对高原鼠兔的抗生育率达70%,摄食系数可达1.67。经剖检,可见雄性高原鼠兔输精管充血,睾丸肿大;雌性高原鼠兔出现子宫充血、胎儿吸收等现象。【结论】合欢皂苷对雌、雄高原鼠兔均具有良好的抗生育作用,其作用靶点主要为生殖器官。  相似文献   

5.
李文靖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7):96-99,101
探讨在3~4年内完全没有家畜放牧的条件下不同密度高原鼠兔是否会产生不同数量和面积的干扰空地,从而检验高原鼠兔单独存在时会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干扰空地的产生和扩大的产生影响的假设.结果表明,高原鼠兔的密度决定干扰空地的数量和面积,密度越高,干扰空地数量和面积越大.这说明高原鼠兔活动也就是挖掘觅食行为是造成有高原鼠兔地区干扰空地产生或扩大的首要原因.控制高原鼠兔数量及高原鼠兔挖掘觅食行为可能是减少"黑土型"退化草地面积扩大和退化程度增加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6.
刘菊梅  司万童 《南方农业学报》2012,43(12):2083-2086
[目的]调查研究高原鼠兔种群密度与草场植被群落结构间的相互关系,为草原草场保护和鼠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隆宝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高寒草甸区为研究对象,对当地不同鼠兔种群密度区的植被群落结构进行分析,包括毒杂草/牧草比例、植被物种丰富度、生物量、盖度、物种多样性等.[结果]植被生物量和盖度与鼠兔种群密度均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其相关系数(r)分别为0.1933和0.1919,线性方程分别为:y=12.686+0.216x和y=1.130+0.270x.高生物量和盖度的草场植被群落结构对高原鼠兔种群密度增加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适当的鼠兔种群密度对保持草场植被生物多样性和降低毒杂草比例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结论]鼠害并不能直接导致草场退化和荒漠化,只是在过度放牧的草地上加剧了草场的退化速度而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对鼠兔种群密度进行实时监控,采取轮牧等方式适当控制放牧密度,是保护草原草场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红原县是一个以藏族为主的纯牧业县,牧业健康发展是当地社会稳定的基础,而鼠害对草场的破坏会直接影响牧业经济安全。本研究针对当地草场2种优势害鼠种类[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和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于2013年7-9月采用"有效洞口法"和"样方内捕尽法"分别调查了红原县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种群密度。结果表明,当地草场高原鼢鼠有效洞口平均密度为113.3个/hm2,高原鼢鼠种群平均密度为39.7只/hm2;高原鼠兔种群平均密度88只/hm2,危害程度均为Ⅳ级(危害程度严重)。为此,应进一步扩大调查范围,探明草场鼠害现状,深入研究害鼠生物学特性,为主动防控鼠害提供数据参考和理论支持,以维护当地牧业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8.
黄毛鼠种群繁殖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1987-1998年在东莞市稻、果、菜混种区研究了黄毛鼠种群的繁殖动态。结果表明,黄毛鼠在12月和1月很少繁殖,2-11月是正常繁殖期,3-10月为繁殖盛期,每年有2个繁殖高峰期;繁殖指数是衡量害鼠繁殖力强弱的综合指标,其季节变动大而年间变动小,因而导致黄毛鼠种群数量的季节变动很大,而年间数量变动较平稳。  相似文献   

9.
调查研究了林区分布的36种鼠兔类动物的活动情况,结果表明,当前对林业生产造成危害的主要为鼢鼠、长尾黄鼠和草兔3种,灾害种为鼢鼠和长尾黄鼠。大部分鼠兔动物处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中间环节,是许多食肉动物的食料。因此,应遵循生态学原理,充分保护并利用自然界天敌动物调节鼠兔的种群数量,达到长期控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黑腹绒鼠的形态及其种群生态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夹夜法调查逐月捕获率,对2000-2008年贵州省余庆县黑腹绒鼠的形态及其种群生态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黑腹绒鼠主要栖息于旱地耕作区,占总鼠数的5.60%,为当地常见鼠种.黑腹绒鼠两性之间体重、胴体重、体长、尾长无显著性差异,不同季节之间差异亦不显著,不同年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研究期间,平均捕获率为0.24%,种群性比为0.70,平均怀孕率为61.90%,平均胎仔数为2.31只,平均睾丸下降率为73.33%,平均繁殖指数为0.59.全年种群数量在11月出现1个数量高峰,捕获率达0.52%,不同年度、不同季节种群数量存在显著差异.在秋季出现1个繁殖高峰,不同年龄组之间种群繁殖力存在明显差异,随着种群年龄的增长,黑腹绒鼠种群繁殖力不断增加,成年Ⅰ组、成年Ⅱ组、老年组是种群繁殖的主体.比较全国各地黑腹绒鼠种群生态特征认为,黑腹绒鼠不同地区种群组成比例不同;不同地区之间形态特征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差异性,尤其是体重易受食物和环境的影响而变化;种群繁殖和种群数量变化不同地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姚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4,(26):9059-9060
[目的]为今后高原鼠兔在低海拔地区的全面驯化奠定基础.[方法]选取高原鼠兔为研究对象,以SD大鼠为对照,对其血液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和对比.[结果]高原鼠兔的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丙氨酸氨基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均明显低于SD大鼠,且差异极显著(P<0.01);高原鼠兔尿素氮和甘油三酯含量明显高于SD大鼠,差异极显著(P<0.01);高原鼠兔总蛋白和总胆固醇指标与SD大鼠差异不显著(P>0.01).[结论]这种差异的产生可能与高原鼠兔与SD大鼠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2.
对2005—2012年贵州省关岭县黄胸鼠种群数量消长动态和种群繁殖特征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黄胸鼠占总鼠数的60.35%,为当地农区害鼠优势种。稻田、旱地耕作区平均捕获率为1.09%,种群性比为0.98,多年平均怀孕率为44.81%,平均胎仔数为6.16只,平均睾丸下降率为78.52%,平均繁殖指数为1.37。黄胸鼠在当地全年均繁殖,一年中在3—4月和8—9月出现2个繁殖高峰,怀孕率分别为55.10%~75.68%和51.43%~52.50%。种群繁殖特征年际变化差异不显著,不同月份、不同季节种群繁殖特征变化差异显著。每年3月和8月为该鼠的最佳防治时期。  相似文献   

13.
对1994—2016年贵州省安龙县黄胸鼠种群数量消长动态和种群繁殖特征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总平均捕获率为1.66%,其中住宅总平均捕获率为1.57%,稻田、旱地总平均捕获率为1.70%,一年中在6月出现1个种群数量高峰期,平均捕获率为2.66%。黄胸鼠一年四季都可繁殖,3—10月为主要繁殖期,每年在4—5月和8—9月出现2个种群繁殖高峰期,平均怀孕率为56.15%~68.09%和47.15%~57.50%,多年平均怀孕率为47.29%,平均胎仔数为6.07只,平均睾丸下降率为61.17%,平均繁殖指数1.46。种群繁殖特征年际变化差异不显著,不同月份、不同季节种群繁殖特征变化差异显著。每年4月和8月为黄胸鼠的最佳防治时期。  相似文献   

14.
余庆县黑线姬鼠的发生动态及其治理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1996~2000年通过对贵州省余庆县黑线姬鼠种群发生动态的调查,结果表明,黑线姬鼠主要分布于稻田、旱地耕作区,是余庆县农田害鼠优势种,占总鼠数的96.32%。对其雄鼠睾丸下降率、雌鼠怀孕率、胎仔数、繁殖指数的季节变化及种群数量消长动态作了系统分析,5年平均捕获率为5.71%,平均怀孕率为32.50%,平均胎仔数为5.18只,平均繁殖指数为0.81,平均睾丸下降率为62.59%,每年4~5月和8~9月出现两次繁殖高峰,5~6月和10~11月出现两个数量高峰。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及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筛选和优化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适宜的ISSR反应体系,以在对高原鼠兔进行ISSR分析时获得清晰和多态性好的扩增结果。[方法]以高原鼠兔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单因素试验,对体系中的模板浓度、Mg2+浓度、dNTPs浓度、Taq酶用量、引物用量、退火温度进行探讨。[结果]结果表明,高原鼠兔ISSR-PCR扩增的最佳条件为:25μl PCR反应体系,其中4lμDNA模板,1.5 mmol/LMgCl2,0.2 mmol/L dNTPs,1.25 UTaq聚合酶,1.5μmol/L引物,复性温度4560℃(退火温度随引物不同而确定)。用11条引物进行了PCR扩增,筛选出效果较好的6条引物。[结论]该反应体系的建立为鼠兔遗传多样性和分子系统学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三江源区高原鼠兔洞危害区植物群落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三江源区果洛州玛沁县矮嵩草草甸和垂穗披碱草人工草地内高原鼠兔洞周围植被群落的调查和取样,探究了高原鼠兔的活动对栖息地植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原鼠兔对未退化天然草地植物群落无明显危害,对其他草地的地下生物量也无明显影响;综合地上生物量、高度、盖度与裸地面积,高原鼠兔对2龄人工草地危害最明显,高原鼠兔洞周围的裸地面积由大到小为:2龄人工草地>天然矮嵩草草甸>10龄人工草地>12龄人工草地.  相似文献   

17.
为了摸清达乌尔鼠兔在乔川林区的种群密度和繁殖状况,为乔川林区达乌尔鼠兔防治提供参考和思路,2021—2022年在乔川林区布设12个监测样地进行研究。发现达乌尔鼠兔的洞口密度为0.04个/hm2,有效洞口系数为0.51;估算种群密度为80只/hm2,雌雄比约为1.1∶1,平均怀胎仔数为5只,大多数为4只。  相似文献   

18.
关岭县黄胸鼠种群数量及繁殖特征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2005—2012年贵州省关岭县黄胸鼠种群数量消长动态和种群繁殖特征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黄胸鼠占总鼠数的60.35%,为当地农区害鼠优势种。稻田、旱地耕作区平均捕获率为1.09%,种群性比为0.98,多年平均怀孕率为44.81%,平均胎仔数为6.16只,平均睾丸下降率为78.52%,平均繁殖指数为1.37。黄胸鼠在当地全年均繁殖,一年中在3—4月和8—9月出现2个繁殖高峰,怀孕率分别为55.10%75.68%和51.43%75.68%和51.43%52.50%。种群繁殖特征年际变化差异不显著,不同月份、不同季节种群繁殖特征变化差异显著。每年3月和8月为该鼠的最佳防治时期。  相似文献   

19.
针对高原鼠兔图像目标尺寸小、背景复杂、特征不显著、基于活动轮廓的图像分割模型无法有效分割的问题,采用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SegNet语义模型对高原鼠兔图像进行分割:首先将采集的高原鼠兔图像进行预处理,尺度归一化后制作成与Pascal VOC数据集格式一致的数据集;然后将数据集分为训练集与测试集,采用训练集对SegNet模型训练,测试集对模型进行分割测试。对高原鼠兔图像分割的试验结果表明:与基于活动轮廓的Chan_Vese模型相比,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SegNet模型对高原鼠兔图像分割时的交并比、平均像素精度、Dice相似性指数和Jaccard指数分别提高了68.33%、9.35%、30.61%和47.98%,过分割率和欠分割率分别降低了87.20%、16.52%。  相似文献   

20.
在江河源区披碱草(Elymus natans)/星星草(Puccinellia tenuflora)混播人工草地上进行了两个放牧季(2003年6月29日~9月20日和2004年6月29日~9月20日)的牦牛放牧试验,研究了放牧强度对混播草地群落特征和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种群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两个放牧季内,随着放牧强度的提高,草地群落的盖度、地上现存量和优势种植物(披碱草和星星草)的株高降低,且放牧强度与其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对照处理组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最低,中度放牧组最高,该结果支持“中度干扰理论”。随着放牧强度的提高,高原鼠兔的种群密度增加,且放牧强度与其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不同放牧强度下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与高原鼠兔的种群密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