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野山药的驯化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山药别名怀山药、白山药、薯蓣、钻地龙等,是药食兼用的植物。近几年来华宁县进行人工驯化栽培试验示范,平均亩产1500~2000kg,产值7500-10000元,种植效益良好。  相似文献   

2.
观察了野蒜的植物学特征、生活史以及不同驯化栽培条件下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一年生野蒜大棚栽培条件下其生物学产量最高,但鳞茎较小;二年生野蒜在露地栽培条件下鳞茎发育最好,生物学产量较高。人工栽培较野生状态下可明显提高野蒜的生物学产量,但对鳞茎发育的影响不同,可根据采收器官的需要,运用合理的驯化栽培技术提高野蒜经济产量。  相似文献   

3.
传统栽培怀山药播种前需深翻土地1米左右,一名壮劳力翻667m^2需用工30个左右,收获时挖667m^2山药需用工140个左右,两项合计用工70个左右,人工费用高达1400元左右,占整个怀山药生产投资的80%以上,劳务成本很高。为了帮助怀山药种植户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品质、产量和效益,现简要介绍几种怀山药省工高效栽培新技术,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怀山药为药食兼用作物。作为中药材,它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是闻名中外的"四大怀药"之一;作为食物,它细腻滑爽,味甘气香,口感好,营养价值高,可作粮度荒。怀山药因其"药食兼用"的特点倍受消费者尤其是港澳台及东南亚各国消费者青睐,年出口量近百万公斤,远销世界各地,但由于传统栽培怀山药费工费时而严重制约其发展。传统栽培怀山药播种前需深翻土地1m左右,1名壮劳力翻1亩需用工30个左右,收获时挖1亩山药需用工40个左右,两项合计用工70个左右,人工费用高达2000元左右,占整个怀山药生产投资的80%以上,劳务成本很高。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本文着重简要介绍了怀山药开沟栽培、打洞栽培、窖式栽培等省工增效栽培新技术。  相似文献   

5.
《新农业》2006,(1):32-32
云南特有的珍稀药用兼食用菌——白参菌的人工驯化栽培日前在腾冲县获得成功,该项技术填补了我国野生食用菌驯化栽培的一项空白。  相似文献   

6.
在亚热带鄂中丘陵区对几种野生牧草和栽培种牧草进行了试种、驯化工作.野生草种在管理粗放和土壤肥力低的条件下,生产良好,结籽较多,其中野大豆青草产量为700~1300公斤/亩,纤毛鹅冠草883公斤/亩.人工栽培种冬牧70青草产量为1 354公斤/亩,是比较好的青贮作物.  相似文献   

7.
野山药营养丰富,可药菜兼用,具有健脾胃、助消化、滋肾益精、益肺止咳、降低血糖、延年益寿的作用,是很好的营养滋补品。其作为蔬菜口感好、食味佳,也是多数人们喜食的上等菜肴。为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保护野生资源,增加农民收入,云南省永胜县充分利用当地野山药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开展野山药人工驯化栽培研究,通过近几年来的栽培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实现了高产、优质、高效,野山药人工栽培一般亩产都在3000~4000kg,按照2008年野山药市场价格计算,亩收益11000~13000元,种植野山药成为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野生鱼腥草及人工驯化栽培不同代种茎与产量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鱼腥草生产中,种茎多以采集野生鱼腥草进行人工驯化栽培,逐年扩大繁殖提供生产用种。本试验研究了野生鱼腥草种茎及人工驯化栽培不同代种茎对鱼腥草产量和抗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野生鱼腥草种茎及人工驯化栽培不同代种茎对鱼腥草的产量和抗病性影响较大,野生鱼腥草种茎产量不高,但抗病性最好;以人工驯化栽培第3代种群长势最好、产量最高,产量达35607.2kg/hm^2。人工驯化栽培5代以后,群体长势渐弱,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产量降低。  相似文献   

9.
薛晓红 《福建农业》2013,(10):18-19
福安刺葡萄是由野生刺葡萄经人工栽培驯化而来,种植历史悠久,在长期栽培驯化和风土适应过程中产生的栽培种,具有含酸低、风味甜、香气浓、耐贮运、可观赏、抗病虫、长势健壮、耐粗放管理、耐高温高湿等特点,是无公害绿色食品中的佳品,得到消费者的喜爱。  相似文献   

10.
冯国宣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5):11486-11487
[目的]观察隔山消生物学特征特性,探讨人工驯化的可能性。[方法]低海拔地区人工栽培研究。[结果]掌握了隔山消的生物学特征特性、主要病虫害及防治与栽培技术。[结论]隔山消野生变家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科技短波     
《新农村》2014,(3):56
西藏野生灵芝人工驯化栽培首获成功从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了解到,由该院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拉萨综合试验站课题组所驯化栽培的第一潮西藏野生灵芝在拉萨已全部采摘完成,标志着西藏野生灵芝人工驯化栽培在拉  相似文献   

12.
福安市栽培的刺葡萄属经人工栽培驯化的野生刺葡萄,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的穆云、康厝、坂中3个畲族乡和穆阳镇等地,以房前屋后、庭院式栽培或利用河边路旁等隙地零星种植为主,栽培面积较小。近年来,受市场需求的影响开始集中连片栽培,面积逐渐扩大,种植范围也由庭院、河边扩展到园地、水田,但绝大部分果农管理极其粗放,缺乏栽培化的栽培技术等问题。本文主要就  相似文献   

13.
羊肚菌为珍稀食用菌品种,商品羊肚菌主要来源于人工栽培。介绍了羊肚菌人工栽培的菌种种质资源情况及国内外羊肚菌室内外栽培技术,认为在菌种种质资源方面,多以当地野生菌种为母体,经分离驯化作为待选种质资源。在人工栽培方面,室外栽培技术水平已有较大提升,在地势开阔地区可实现大田栽培的迁移应用,但仍受季节限制;室内栽培虽可打破季节限制,快速满足市场需求,但其可迁移性小,投资过大。通过对近年来有关羊肚菌种质资源及人工栽培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羊肚菌人工栽培以及菌种选育技术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从育苗、移栽、病虫害防治、收获与加工等方面总结了羌活野药家种驯化栽培技术,并从双重休眠、反常现象、发芽抑制物、萌发条件方面分析了羌活的驯化难点。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自豫南山区引种野生百合,进行人工栽培试验,经过10年3个栽培周期的试验与观察证明,野生百合的人工栽培是可行的,并且家种百合株形高、片形大、色质好、产量高。本项试验为开展百合的规模化种植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广泛开发豫南山区药用植物资源创出了一条新路。栽培  相似文献   

16.
自豫南山区引种野生百合,经过10年3个周期的人工栽培试验证明,家种百合株形高、片形大、色质好、产量高。  相似文献   

17.
关玉竹栽培     
关玉竹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干燥的根茎为药、食原料。野生关玉竹主要分布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地区。目前,辽宁东部山区开始人工栽培,其他地区仍处于试验性生产和采挖野生资源阶段。经多年栽培驯化、种根茎筛选,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并适应人工栽培的技术,为山区农民拓宽了产业项目的空间。  相似文献   

18.
黄伞,别名多脂鳞伞、黄蘑、柳蘑,分布广泛。民间历来就有食用此菌的习惯。但野生状态下的黄伞因受自然条件影响产量有限。笔经几年的人工驯化栽培研究,探索出黄伞高产栽培新工艺,现将这个菌株定名为Ph-1。  相似文献   

19.
对长白山野生多脂鳞伞进行驯化栽培,选用多种袋料进行对比,筛选出人工代料栽培多脂鳞伞的优势培养料配方。  相似文献   

20.
毕节野荞兰人工栽培驯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掘我国野生牧草资源进行人工栽培驯化有着特殊的意义,我们将毕节市的优良野生牧草——野荞兰进行人工栽培驯化,在人工栽培的条件下其生长繁茂,分枝多而茎杆细软,不倒伏,产量高,适口性强,各类家畜均喜食,青刈后晒干制成青干草贮备,可作为冬季补饲家畜的优质饲草,也是粮草轮作的优良牧草品种。试验表明:野荞兰可在本区喀斯特山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