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景战蕾 《中国乳业》2023,(9):98-101+107
蹄疣是规模化奶牛场的常见蹄病之一,呈世界性分布,具有传染性,一旦感染,在牛群中传播快速,可引起奶牛蹄部疼痛,跛行,产奶量和乳品质降低,严重时,可导致奶牛瘫痪,提前淘汰等,给规模化奶牛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对蹄疣的危害、病因、临床症状、临床诊断、综合防控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尤其是在蹄疣防控的过程中,采用蹄浴机进行蹄浴,可以完善奶牛蹄浴的标准化操作流程,提高蹄浴效率,降低蹄疣的交叉感染,更加有效地防控蹄疣。  相似文献   

2.
<正>2015年10月,保定市某奶牛场存栏700多头奶牛,其中泌乳牛320头,搬到新牛舍2个月后,发现80头泌乳牛蹄部患病,其中21头奶牛两后蹄都发病,59头奶牛一侧后蹄发病。通过对患病奶牛的临床症状、蹄部病理变化观察,结合实验室诊断,确诊为奶牛疣性皮炎。1临床症状病症较轻的奶牛,运步不自然,蹄部稍变形,趾间皮肤肿胀,站立时蹄尖负重。发病较重的奶牛,趾间隙背侧皮肤长出菜花样的增生物,增生物破  相似文献   

3.
正尽管奶牛蹄对感染抵抗力极强,但是它每天都比牛体其他任何部位接触病原体的几率和浓度高,任何影响蹄及其周围组织结构完整性的状况都能极大增加感染的风险。在各种饲养环境下都存在牛感染蹄病的危险,尤其是潮湿、泥泞的环境下,牛蹄部感染的几率增大。奶牛易患毛样踵部疣、腐蹄病、蹄叶炎等蹄病。1毛样踵部疣毛样踵部疣涉及防疫问题,牛场引入新动物时,应对此予以重视。毛样踵部疣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表现为蹄  相似文献   

4.
<正>蹄是种公牛重要的器官,蹄的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种公牛生产性能的发挥。种公牛蹄病包括蹄变形和蹄病。蹄变形分为长蹄、宽蹄、翻卷蹄,蹄病分为蹄叶炎、趾(指)间皮炎、趾(指)皮炎(毛状疣)和腐蹄病等。1病因1.1遗传性因素蹄病具有一定的遗传性,蹄病的易感性跟牛的品种有关,研究表明,美国、加拿大黑白花牛蹄病发生相对较少,荷兰黑白花牛蹄病发病最多。有些蹄病,如蹄叶炎、指(趾)间增生  相似文献   

5.
<正> 目前还没有既简便又精确的测定牛蹄壳生长和磨损的方法。笔者提出的测定方法如图1、图2。观测开始,在距蹄冠边缘1厘米处的蹄壁前面和侧面上各刻一道1厘米长的横向记号C_1、C_2,C_1、C_2随着生长逐渐向蹄底下降。观测结束,用测量记号C_1、C_2到蹄冠边缘距离的方法计算出蹄壁上n_1、n_2的长度。  相似文献   

6.
正蹄病是奶牛场三大疾病(代谢病、乳房炎和蹄病)之一,直接影响奶牛的泌乳性能和繁殖性能。按照奶牛步态评分统计,部分规模化奶牛蹄病发病率达30%以上,可见蹄病已经给奶牛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蹄疣在奶牛场中发病最为普遍,已被列入奶牛场最主要的五大蹄病之一,蹄疣早期很难发现,患牛没有痛感,急性溃疡阶段患牛痛感强烈,常出现跛行,奶牛不愿起立,严重影响其采食,使产奶量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7.
1 什么是蹄叶炎 蹄叶炎是指蹄部真皮的弥漫性、无败性炎症,分为亚临床性、急性、亚急性和慢性。 据统计,蹄病在牛跛行病中占70%~90%。而蹄叶炎是引起牛跛行的主要疾病。在急性和亚急性阶段,奶牛可表现全身性症状,蹄角质改变不明显,当转为慢性或临床性康复后再复发,主要表现为蹄角质生长异常,蹄形改变,成为芜蹄,蹄壁上出现沟和嵴,使蹄壁呈现波纹状。蹄底真皮尤为严重。蹄底穿孔,溃疡,造成病牛不能行走,甚至爬窝。  相似文献   

8.
蹄裂是马骡的常见病之一,蹄裂轻者影响使役,重者造成废役,几年来应用烘烤法治疗蹄裂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此法简便易行。器材:烙铁一把,长10厘米,宽3厘米,厚1—2厘米。药物:猪油、白凡士林。操作:患畜六柱栏内保定,用清水将患蹄洗擦干净,均匀地涂抹一层猪油,用烧红的烙铁离蹄壁一厘米处进行烘烤,烘烤前用湿抹布将蹄冠部和系部缠住,以免烤伤。烘烤至蹄壁无油时涂一层白凡士林  相似文献   

9.
蹄叶炎是蹄壁真皮的弥漫性无菌性浆液性炎症,多发生于蹄尖壁的真皮,也发生于蹄侧壁和蹄踵壁的真皮.在临床上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相当于中兽医所说的五攒痛和胸膊痛,慢性的相当于败血凝蹄、蹄夹痛.常见于两前蹄同时发病,两后蹄或四蹄同时发病者较少,偶尔也可见一蹄单发的病例.由于本病有四肢聚于腹下,腰曲头低,形似五处攒聚的特征,所以中兽医称之为五攒痛.  相似文献   

10.
随着奶牛养殖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及遗传选育,奶牛产奶量越来越高,乳房变大,牛体重心后移,牛蹄承担的重量越来越重,蹄病也越来越多。蹄病因素使奶牛的淘汰率增加、繁殖水平下降,造成了牧场整体效益降低。笔者主要针对豫西北地区十家牧场进行全群保健性修蹄,根据站立检查、运动检查和修蹄检查综合诊断统计蹄病类型和发病率。结果表明:共修蹄奶牛1 613头,其中蹄病牛548头,发病率高达33.97%,疣性皮炎、蹄底溃疡、变形蹄、白线病和蹄叶炎的发病率分别为17.05%、6.32%、4.65%、3.10%和2.85%。根据奶牛的蹄病情况分析了蹄病的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突出全群保健性修蹄在奶牛养殖中的重要性及对奶牛生产的影响。说明奶牛保健性修蹄是当前完善奶牛福利、降低奶牛蹄病发生率和增加牧场收益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指(趾)间皮炎亦称指(趾)间湿疹,是指没有延伸到皮下组织的指(趾)间皮肤的急性和慢性炎症;蹄底溃疡多为局限于蹄底与蹄球结合部的特殊病变;蹄叶炎是蹄真皮的弥漫性、腐败性炎症过程,临诊特征是疼痛、蹄变形和程度不同的跛行。1指(趾)间皮炎(1)病因蹄部经常潮湿和卫生状况不良,运动场经常泥泞,泥土、牛粪和褥草嵌入指(趾)间而又未能及时清除。  相似文献   

12.
周明洁 《畜牧市场》2010,(10):46-47
奶牛蹄叶炎主要是由于饲喂精料过多或长期站立在坚硬地面上,造成蹄部负重过度以及牛舍阴暗潮湿等原因致使奶牛蹄部充血而引起的一种以蹄部变形、蹄底溃疡等为特征的蹄部弥散性、无败血性炎症,中兽医称之为五攒痛。急性病例表现为患蹄疼痛、步态拘谨、蹄踵肿大、蹄叶坏死等症状,如不及时治疗或治疗方法不当,常转为慢性,恢复慢,不易痊愈。而一般的治疗方法多半是用西药对症治疗,但治疗后易复发,而仅用中药治疗,则疗效较慢,笔者通过多年的兽医临床实践,依据西医治标、中医治本的治病特点,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治疗奶牛蹄叶炎17例,均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就笔者对本病的治疗情况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肢蹄病是荷斯坦奶牛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对荷斯坦奶牛的健康和生产性能影响较大,是制约荷斯坦奶牛养殖和奶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蹄疣病是奶牛蹄部异常疼痛性疾病,发病率为10%~60%,一旦感染,传染性较强,呈群体性爆发。该病季节性较强,夏季为高发季节,密闭牛舍在冬春季节病情会加重。笔者根据荷斯坦奶牛蹄疣病的发病原因和临床症状,结合生产实际,提出了有效的预防办法和治疗方案,以期为  相似文献   

14.
奶牛蹄病泛指奶牛蹄部的病理变化,包括蹄病和蹄变形.蹄变形指蹄的形状发生改变,临床分为长蹄、宽蹄、翻卷蹄三种,长蹄即蹄的两侧支超过了正常蹄支的长度,蹄角质向前过度延伸,其外观呈长形,宽蹄即蹄的两侧支长度和宽度都超过正常蹄支,其外观大而宽,翻卷蹄指蹄的内侧支或外侧支蹄底翻卷.蹄病指蹄发生了病变,临床表现为蹄部红、肿、热、痛和出现功能障碍.奶牛蹄病从病情的发展可分为蹄叶炎、趾(指)间皮炎、趾(指)皮炎和腐蹄病等,从病理表现又可分为蹄底溃疡、白线损伤、蹄底脓肿、趾(指)间皮炎、趾(指)间蜂窝织炎等.  相似文献   

15.
1 乳头疣某单位一匹黑色架辕骡,在上眼睑患一乳头疣.据架车人员反映,该骡在运输途中遇急转弯时常出现蹉跌姿势,是否与左眼睑上的疣有关?经检查:疣的基部至顶端粗细一致,直径0.3cm,疣头2.6cm,疣冠呈较细的分枝状.当即施行手术:在疣基部用缝合线紧紧结扎,将疣体自基部剪除,敷上止血消炎药剂.七天后使役,运输途中不再出现急转弯处蹉跌现象.后经三个月后,原患部又再长出与原来同样大小的疣体.为此试用烧烙术:在二柱栏内牢固保定.将疣体基部彻底剪除,同时将烧红的手术刀片烧烙疣体基部,未见血液流出.后每天在患部涂以碘酊三次.七天后,烧烙部痂皮脱落,从此未再复发而愈.  相似文献   

16.
王惠霞  崔平  李本科 《中国乳业》2024,(2):51-54+59
[目的]为了解山东滨州地区奶牛蹄病流行病学及治疗情况。[方法]于2022年6—9月对山东滨州地区某规模奶牛养殖场5 086头奶牛进行蹄病发病调查,对比复方中草药疗法与抗生素疗法的治疗效果。[结果]调查奶牛中有1 114头奶牛患有蹄病,总发病率为21.90%,发病率占比最高的3种类型是变形蹄、疣性皮炎和腐蹄病。复方中草药治疗组患病奶牛的有效率、治愈率分别为86.67%、73.33%。抗生素治疗组患病奶牛的有效率、治愈率分别为66.67%、53.33%。[结论]山东滨州地区奶牛场奶牛蹄病发病率较高,尤其是变形蹄、疣性皮炎和腐蹄病。养殖户应根据该地区奶牛蹄病的发病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综合防治管理措施,对奶牛蹄病采用复方中草药治疗效果优于抗生素。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广泛地利用兽力,以代替笨重的肩挑和手推车的劳功,为了保护役用家畜,不致在劳役时磨坏蹄底,或因外伤而引起蹄的内部组织疾病,就有必要推行对役用家畜装配蹄铁工作。役用牛的装蹄资料,国内文献中甚感缺乏,也就增加了我们在教学工作中的困难,因此笔者于1956年春季曾赴河南等地,结合学生毕业实习,对民间役用牛装蹄情况,进行了短期的调查,回校后,又结合教学,搜集了苏联,日本等国家有关文献,进行整理,这才开始对役用牛的装蹄术有了初步的体会,现就其一般常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高产奶牛的修蹄技术及护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奶牛业发展迅猛,但随着规模化养殖程度的不断提高,加上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奶牛蹄部会出现增生或病理症状,如变形蹄、腐蹄病、蹄叶炎等。奶牛蹄变形病是指奶牛蹄的形状发生改变,临床上形成长蹄、宽蹄、翻卷蹄。蹄变形病常为慢性经过,不会直接引起患牛死亡,但它确可引起牛只疼痛不安、食欲减退、消瘦、产奶下降、饲料报酬降低等,  相似文献   

19.
蹄叶炎是蹄壁真皮的弥漫性无菌性炎症。本病主要发生于蹄尖壁或蹄侧壁及蹄踵的真皮,多见两前蹄或两后蹄同时发病,有时四蹄同时发病。笔者曾观察治疗蹄叶炎病畜32例,其中肠阻塞继发蹄叶炎25例,肠炎及其它疾病继发的7例。治愈29例,心力衰竭死亡2例,蹄壳脱落淘汰1例。  相似文献   

20.
疣性皮炎是奶牛常见的一种蹄病,患牛生产性能下降,被迫过早淘汰,给奶牛养殖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就奶牛疣性皮炎的病因、症状、治疗和预防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