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5.
6.
7.
8.
9.
前言应印度水产养殖基金会(AQUACULTUREFOUNDATIONOFINDIA)的邀请,我曾在印度南部图提克林(Tuticorin)参加了由水科院国际合作处、香港中顺水产集团有限公司与印度SCANETAQUAEXPORTSLTD合作的“活鱼捕捞与暂养(LivFishCatchingandCulturing)”项目。该项目主要是在印度南部以延绳钓钓捕以石斑鱼为主的优质鱼类,经放气处理后,暂养在网箱中,待活鱼数量达到一个活鱼运输船的载运量,香港公司派船运回香港,活鱼上市。现将其中的部分工作情况作一介绍。一、活鱼捕捞方法1.延绳钓钓捕活鱼试验:延绳钓为印度南…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石斑鱼类养殖技术体系的创建和石斑鱼养殖产业持续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石斑鱼是驰名世界的名贵海产鱼类,是中国南方沿海广东、海南、福建、广西等海水养殖业的主要对象,经济价值巨大。中国石斑鱼类养殖兴起于20世纪80、90年代;进入21世纪,中山大学的研究团队围绕石斑鱼苗种繁育和养殖产业化的理论和技术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对其生殖调控、生长发育、营养需求、病害防治、种质分析、养殖技术和养殖模式等方面进行集成创新,建立苗种繁育和成鱼养殖各个环节的技术规范和管理措施,实现了石斑鱼苗种规模化繁育和自养自足,从而带动石斑鱼养殖产业发展到相当的规模。石斑鱼类养殖产业化持续健康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建设资源高效利用、改善生态环境、产品优质安全的现代渔业基本内涵为目标,改革和提升传统养殖技术和养殖模式,转变产业发展方式,不断优化和提升产业链上的各项技术,包括:(1)优化苗种人工繁育技术,提高苗种成活率和苗种质量;(2)培育抗逆、抗病、优质、高产的优良品种;(3)配制高效、优质的人工配合饲料;(4)建立病害检测和防控新技术和研制主要疾病的特异性疫苗;(5)建立高效、低碳、节能的养殖技术,因地制宜地采用先进的养殖模式;(6)加强石斑鱼类的生物学基础研究以及生物科学和工程技术的交叉融合、协同发展,为石斑鱼养殖产业的技术创新和集约化与工程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石斑鱼(Epinephelus spp.)属于鳍科石斑鱼属,其种类约有100余种,分布于红海、印度洋及太平洋西部。我国产于南海和东海。为肉食性、底栖性鱼类,多栖息于热带及温带底质多岩礁的海域中。每年进行深浅洄游,但活动范围甚小。石斑鱼生长快,个体较大,营养丰富,肉质鲜美,深受人们喜爱, 相似文献
15.
人工蓄养巨石斑鱼亲鱼能自然产卵,刚孵化的仔鱼全长为2.75毫米,培育50天,全长达到31.00毫米。在仔鱼发育、变态过程中,观察到两个死亡高峰。第一次死亡高峰出现在孵化后第4天和5第天之间;第二次死亡高峰出现在孵化后第24天和25第天之间。第一次死亡高峰与第一次摄食相一致的,第二次高峰与摄食丰年虫无节幼体不足有关. 相似文献
16.
一、石斑鱼的四种特性
石斑鱼可以说是近几十年来养殖明星鱼种,在这里把它归纳为四种特性.
1、肉质细嫩,适合多种烹调方式.不同地区还有不同的料理方式,了解各地饮食文化差异性有助于石斑鱼销售.
2、石斑鱼是底层鱼,耗氧低,适合高密度规模化养殖和工厂化养殖.目前福建到海南沿海地区都可实现全年稳定生产供货,给销售提供很大便利性. 相似文献
17.
18.
本研究利用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冷冻精子分别与褐石斑鱼(E. bruneus)、云纹石斑鱼(E. moara)卵进行人工授精,对2种杂交子代褐龙石斑鱼(E. bruneus♀×♂E. lanceolatus)和云龙石斑鱼(E. moara♀×♂E. lanceolatus)的变态发育、仔稚幼鱼的生长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显示,2个杂交后代受精率相近,但褐龙石斑鱼畸形率高于云龙石斑鱼,孵化率低于云龙石斑鱼。根据卵黄囊的消长、第2背鳍棘和腹鳍棘长度变化、鳞片及体色的变化,杂交后代的胚后发育划分为仔鱼期、稚鱼期和幼鱼期。在温度为24℃~26℃、盐度为29~31、溶解氧≥10 mg/L的条件下,褐龙石斑鱼与云龙石斑鱼生长发育至5 d时卵黄囊消失;培育至41 d进入稚鱼期,此时第2背鳍棘、腹鳍棘长度分别为(9.74±0.42)、(7.79±0.39) mm和(9.59± 0.46)、(5.81±0.09) mm,达到最长值,之后开始退化缩短;褐龙石斑鱼发育至51 d时,稚鱼完成变态进入幼鱼期,全长为(25.46±1.16) mm,云龙石斑鱼稍晚(56 d),此时,全长为(23.24±1.21) mm;62 d褐龙石斑鱼体表出现4条褐色斑带,云龙石斑鱼体表出现6条褐色斑带;生长至70 d时,褐龙石斑鱼全长是云龙石斑鱼的1.04倍。褐龙石斑鱼全长日生长公式为L=2.6208e0.0465x,R²=0.9603;云龙石斑鱼全长日生长式为L=2.7158e0.0453x,R²=0.9451。褐龙石斑鱼肛前距与日龄关系式为P=1.3371e0.0483x,R²=0.9643;云龙石斑鱼肛前距与日龄的方程式为P=1.4017e0.0467x,R²=0.944。褐龙石斑鱼与云龙石斑鱼全长日增长率均在1日龄时达到最大,分别为27.89%和30.03%;13 d时,褐龙石斑鱼肛前距日增长率达到最大(25.21%),云龙石斑鱼12 d时达到最大(27.01%)。研究表明,褐龙石斑鱼表现出较云龙石斑鱼生长更快的杂种优势,为同父异母石斑鱼杂交后代的生长及进一步育种提供了丰富的生物学数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