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症状 苗枯:是由种子带菌或土壤中病残体带菌侵染所致,造成幼苗枯黄弱小,发病严重的引起死苗,当田间湿度较大时,枯死苗上可见粉红色霉状物.茎基腐:幼苗出土到小麦成熟均可发病,发病株茎基部组织受害,变褐、腐烂,进而整株枯死.秆腐:一般在穗下第一、二节发病,叶鞘上初出现水浸状褪绿斑,后扩展为淡褐色至红褐色不规则形病斑,病部以上枯黄,甚至不能正常抽穗.穗腐:病菌在小麦抽齐穗至扬花侵染发病,感病后小穗和颖壳上出现淡褐色水浸状病斑,后扩展至穗轴,造成局部小穗枯死或穗轴感病点以上部位枯死,籽粒干瘪,形成白穗,田间湿度大时病部表面出现粉红色霉层.  相似文献   

2.
<正>1小麦赤霉病症状主要引起苗枯、茎基腐、秆腐和穗腐,从幼苗到抽穗都可受害,其中影响最严重是穗腐。穗腐发生在扬花时,初在小穗和颖片上产生水浸状浅褐色病斑,渐扩大至整个小穗,导致小穗枯黄。湿度大时,病斑处产生粉红色胶状霉层,后期其上产生密集的蓝黑色小颗粒(病菌子囊壳),用手触摸,有突起感觉,不能抹去,籽粒干瘪并伴有白色至粉红色霉。小穗发病后扩展至穗轴,病部枯褐,使被害部以上小  相似文献   

3.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赤霉病又称麦穗枯,红麦头、烂麦头,主要发生在春季湿润多雨、少日照和潮湿的麦区。 1发病症状 小麦赤霉病是真菌性病害。自麦类苗期到穗期都有发生,可引起苗腐、茎基腐、秆腐、穗腐等症状,其中以穗腐的危害最大。穗腐症状一般在灌浆后期到乳熟期大量出现。发病初期,首先在个别小穗的颖壳上出现淡褐色水渍状斑点,后逐渐扩展到整个小穗上,严重时可蔓延到全穗。病穗呈枯黄色,并在病部出现一层粉红色的霉状物,至后期病部还会出现黑色小颗粒。受害麦粒皱缩、干秕,并含有毒素,不能食用。  相似文献   

4.
玉米穗腐病发生规律及其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穗腐病是玉米上的主要病害.研究表明,病原菌自玉米苗期至种子脱粒期均可侵染,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或子囊孢子附着在种子、玉米根茬、茎秆、穗轴等植物病残体上越冬,翌年在多雨潮湿的条件下,子囊孢子成熟飞散,落在玉米花丝上兼性寄生,然后经花丝侵染穗轴及籽粒引起穗腐.穗腐的发病程度受气候、品种、玉米螟为害、农艺活动、果穗(原粮、种子)贮藏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总结提出的综防措施是:选用抗病亲本或品种;地膜覆盖,适期早播;及时剥苞叶,防雨淋防潮;折掉病果穗霉烂顶端,防止穗腐扩展;早脱粒,防霉变;处理玉米秸秆,压低初侵染源;种子精选包衣;化学药剂防治.  相似文献   

5.
对江苏盐城、淮阴、扬州等地区9个县市及农场近年发生的小麦“酱油秆”病进行了症状、病原菌种类及致病力等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镰孢霉(主要为Fusariumnivale(Fr.)Ces.)、交链孢(Alternariaspp.)和麦斑点附球孢(EpicocumtriticiP.Henn.)均可侵染小麦形成“酱油秆”症状,但以雪腐镰孢为主,交链孢次之,麦斑点附球抱作用较小。雪腐镰孢在苗期即可造成叶鞘褐枯,成株期可侵染基部茎秆造成褐腐,而交链抱和麦斑点附球抱主要在成株期造成茎基褐腐,沿海垦区农场多以雪腐镰孢为主要病原菌,其他地区交链孢为主。小麦“酱油秆”暂定名为小麦茎基褐腐病。  相似文献   

6.
赤霉病从苗期到穗期均可发生,主要引起苗枯、基腐、秆腐和穗腐,其中以穗腐发生最为普遍和严重。  相似文献   

7.
正上蔡县是一个平原农业大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隶属驻马店市管辖,常年小麦种植面积9.3万公顷左右。随着耕作制度的变化,小麦根腐病的危害朝严重方向发展,特别是苗期感病程度逐年加重,已成为影响小麦高产的一个重要因素。一、病害症状小麦各生育期均可发病,苗期形成苗枯,成株期形成茎基枯死、叶枯和穗枯。幼苗。黑胚严重的种子不能发芽或发芽后尚未出土,芽鞘即变褐腐烂。轻者幼苗虽可出土,但茎基部、叶鞘以及根部产生褐色病斑、幼苗瘦弱、叶色黄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蚕豆根病田间调查和鉴定,分析了苗期和成株期发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苗期病原以尖孢镰刀菌为优势种,症状以基腐型为主。成株期病原以燕麦镰刀菌为优势种,症状以基腐萎蔫型为主。两期病情没有相关性。时间对病情影响不大。苗期病情并不能预测成株期病情;防治上宜用改善栽培条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小麦赤霉病暴发原因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赤霉病又称麦穗枯、烂麦头、红麦头等。在小麦的各生育阶段均能为害,主要引起苗枯、茎基腐、秆腐和穗腐,在田间以穗腐最为常见。穗腐通常在小麦扬花期发生,最初在小穗颖片基部出现水渍状淡褐色斑点,条件适宜时,病情扩展可达整个小穗或多个小  相似文献   

10.
小麦全蚀病是一种典型的根部病害,是小麦上的毁灭性病害,发生后能引起植株成簇或大片枯死,从而降低有效穗数、穗粒数及千粒重,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1发病症状小麦苗期及成株期均可发病,以近成熟时病株症状最为明显。幼苗期病原菌主要侵染种子根、地下茎,使之变黑腐  相似文献   

11.
普通小麦穗轴节数发育遗传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多穗轴节类(MRN)小麦系指通过增加小穗着生部位(穗轴节)来提高每穗小穗数的遗传类型。通过MRN、普通穗类(CS)、(MRN*CS)F1及MRN衍生品系穗轴节发育特征比较,探讨穗轴节发育遗传及其与生育期长的不利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MRN的初始穗轴节数目多、多化期长,部分基因型初始穗轴节分化速率也高于CS;多穗轴节类的穗轴节数多可能源于初始穗轴节数和后生穗轴节数增加,其中初始穗轴节数增加是主要的因素;抽穗晚的主要原因是初始穗轴节分化期长;由于初始穗轴节数和初始穗轴节分化期受不同的遗传控制,因此在育种工作中要克服多穗轴节类生育期长的不利性状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2.
杨荣明 《农家致富》2013,(18):34-35
1.发生规律病菌以菌丝体潜伏在稻桩、麦秆等多种作物残体上越冬。翌年春季产生子囊壳和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借风雨传播侵染小麦植株.小麦扬花至灌浆期最易侵染危害.其中最易从残留的花药上侵入.或直接从颖片上的自然孔口侵入.然后扩展到整个花器或小穗、穗轴、穗颈而形成穗腐,因此.扬花期是小麦最易感病的生育期。江苏省小麦主栽品种大多不抗赤霉病.  相似文献   

13.
一、危害症状及发生规律(一)茎腐病茎腐病又称烂腰病、倒秧病,是一种暴发性病害。花生苗期病菌先侵染子叶使其腐烂,而后侵染茎基部,产生水渍状黄褐色斑,后扩展成黑褐色大型斑块,形成绕茎环形病斑,地上部失水萎蔫枯死。成株期发病时,主茎和侧枝均可感病枯死。(二)根腐病根腐病在花生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主要为害根部。感病植株生长矮小,叶片自下而上依次变黄,叶柄下垂,干枯脱落,主根外皮变黑腐烂,直到整株死亡。该病主要靠雨水和田间传播。花生连作、田间积水、长期干旱无雨或雨后骤晴时发病重。  相似文献   

14.
对包括多穗轴节在内的23个基因型穗轴节育特征及其与穗部性状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与典型分析,结果表明:(1)初始穗轴节数和后生穗轴节数增加均可导致穗轴节数增加,初始穗轴节数的增加主要源于分化期延长,而后小穗轴节数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分化速度提高;(2)影响穗部性状的主要发育特征是后生穗轴节数、初始穗轴节数、初始穗轴节分化速率和初始穗轴节分化期,而穗轴节的发育特征对千粒重并无必须不利作用,但对小穗结实率有不利影响,要获得小穗数多且结实率高的基因型需要引入新的遗传变异资源。  相似文献   

15.
1.赤霉病苗 1.1.形态特征 赤霉病从幼苗出土到成熟都能发生。苗期.得病引起苗腐、茎腐。后期得病引起秆腐、穗腐,特别是穗腐最为人们所熟知,危害也最严重。在一个病穗上,有1-2个小穗发病的,也有大部分或全部小穗发病的。开始发病时,先在个别小穗的基部或颖壳边缘出现淡褐色水渍状病斑,以后逐渐扩展蔓延到其他小穗。当空气潮湿时,得病小穗颖壳合缝处,生出一层粘结的粉红色霉,这就是病菌的分生孢子,这些病菌藉助风雨扩散,侵害健康麦穗,蔓延成灾。小麦生了赤霉病后,秕粒增加,粒重下降,不仅产量降低,而且还影响籽粒的质量。人畜吃了病麦,能引起中毒,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头晕等症状。  相似文献   

16.
根据不同接种方法、温度、苗龄及接种物浓度对甘蓝苗期抗病性表现的影响,并与成株期抗病性比较,筛选出一套在甘蓝3~4叶期,保温24小时,用每毫升含10~8个细菌的悬浮液,喷雾接种,再保湿24小时,在25℃条件下培养12天,调查发病程度的快速、准确反映成株期抗病性的甘蓝黑腐病苗期抗病性鉴定方法。用此方法对4个单位11份甘蓝材料鉴定结果,75—01具有对黑腐病的高度抗病性。  相似文献   

17.
花生茎腐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仁 《河南农业》2008,(15):20-20
一、为害症状 花生全生育期均可发生茎腐病,以结果期最重。为害子叶、根和茎秆等部位,主要集中在主茎的基部和根茎的中上部。病菌从子叶或幼根侵入,子叶受害后呈黑褐色;根茎部受染后。先产生黄褐色,后变黑褐色不规则的病斑;病斑纵横发展形成环状病斑。输导组织被破坏,引起茎基部组织腐烂,土壤湿度大时形成软腐,土壤干燥则形成干腐。苗期发病后4-5天即可死亡.成株期发病后,约需30天全株枯死。  相似文献   

18.
1危害及症状。大豆根腐病主要是苗期发生,病苗的主根和靠地面的茎基部形成红褐色,略凹陷的病斑,皮层开裂呈溃疡状。幼苗被害严重时,茎基部变褐细缩折倒枯死,幼株被害严重时,植株变黄,生长迟缓矮小。大豆根腐病菌在土壤中越冬,当苗期多雨、地温低、土壤湿度大或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壤黏重发病重。重迎茬地发病重,高粱茬地种大豆也发病重。  相似文献   

19.
<正> 1 玉米 1.1 干腐病。病粒外部呈深褐色或黑色,病粒缩小,发芽时有白色霉状物包围。 1.2 赤霉病。病粒表皮呈红色或粉红色,种粒发芽时长出微黄色及粉红色菌丝体。 1.3 穗腐病。病粒无光泽,上面密生黑色小点。 1.4 圆斑病。被害果穗的籽粒和穗轴变黑色,形成穗病,最后籽粒黑腐、干缩。 2 高粱 2.1 北方炭疽病。感病籽粒产生微小的紫色或红色小斑点。  相似文献   

20.
1.危害及症状 大豆根腐病主要是苗期发生,病苗的主根和靠地面的茎基部形成红褐色,略凹陷的病斑,皮层开裂呈溃疡状。幼苗被害严重时,茎基部变褐细缩折倒枯死,幼株被害严重时,植株变黄,生长迟缓矮小。大豆根腐病菌在土壤中越冬,当苗期多雨、地温低、土壤湿度大或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壤黏重发病重。重迎茬地发病重,高梁茬地种大豆也发病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