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对杂交水稻播种与机插存在的问题,研究杂交水稻定位定量播种技术。以杂交水稻品种中浙优1号和甬优1540为供试材料,定位定量穴播规格为476穴和544穴,设置每穴5粒、3粒和2粒的播种量,同时以相同播种量的撒播为对照。研究定位定量穴播的种子分布、机插漏秧率及机插苗均匀性。结果表明,中浙优1号和甬优1540的476穴穴播种子分布均匀度比撒播分别高63.7%、55.4%(P0.05),544穴穴播种子分布均匀度比撒播分别高49.8%、56.2%(P0.05);定位定量穴播能够显著降低杂交水稻在低播种量下的漏秧率,中浙优1号和甬优1540的476穴穴播机插漏秧率比撒播分别降低86.1%、92.2%(P0.05),544穴穴播机插漏秧率比撒播分别降低74.4%、86.0%(P0.05);定量定位播种提高机插苗数均匀度,中浙优1号和甬优1540的476穴穴播机插苗数均匀度比撒播分别增加69.9%、100.3%(P0.05),544穴穴播机插苗数均匀度比撒播分别增加146.4%、121.2%(P0.05)。试验明确,采用杂交水稻机插定位定量精量播种技术,机插秧盘播种的种子分布均匀,能够显著降低机插漏秧率,提高机插苗数均匀度。  相似文献   

2.
机械覆膜穴播啤麦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害少质淡灰钙土地区生态条件,以多年试验研究结果为依据,总结完善配套机械覆膜穴播啤麦栽培技术:①机械覆膜穴揪啤麦适宜条件;②机械覆膜穴播啤麦适宜机型及配套动力、微膜;③机械覆膜穴播啤麦的优势;④机械覆膜穴播啤麦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水稻精量机械穴直播技术研究与示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促进直播技术在浙江省水稻生产上的应用,进行精量机穴播、撒直播、手插秧等不同种植方式的比较试验,同时进行水稻机穴播的生产示范。研究结果表明,在机穴播密度为23.5万hm2时,杂交籼稻内2优6号、杂交粳稻甬优9号和甬优12的产量和手插秧相近,都显著高于撒直播;机穴播的优势在于分蘖发生早且多,与手插秧相比,内2优6号、甬优9号和甬优12机穴播的每穗粒数分别降低7.92%、24.88%和15.68%,但有效穗数分别增加11.75%、21.92%和31.11%。2012年和2013年进行水稻机穴播生产示范,内2优6号、甬优9号和甬优12的平均产量分别达到9 667.6 kg/hm2、12 285.0 kg/hm2和12 294.8 kg/hm2,进一步说明水稻机穴播高产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播种方式对夏大豆产量效应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豆等距穴播可有效改善植株群体的通风透光性,有利于发挥品种的增产潜力。其中以穴距10cm,每穴2株和穴距15cm,每穴2株的增产效果最明显,分别增产27.6%和20.8%。在宽窄行栽培条件下,密度以1.7万株/667m^2增产最明显,比传统的宽窄行1.5万株/667m^2稀植栽培增产29.3%。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青稞品种康青3号、87-9-5进行覆膜穴播、露地穴播、露地机播试验研究得出,87-9-5覆膜穴播后穗长、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明显增加,每公顷产量比露地穴播、机播分别增加1015.5kg、1332.0kg,增产25.9%、36.9%:每公顷收入分别增加889.5元,1621.5元.增产增收效果显著。康青3号覆膜穴播后表现增产不增收。  相似文献   

6.
机械穴播种植方式对华南双季稻的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交水稻》2016,(4):34-36
为了研究机械穴播技术对华南双季水稻的适应性,分析机械穴播种植方式产量的稳定性,2010—2011年,在华南农业大学试验基地进行了大田试验研究,采用玉香油占和培杂泰丰为研究材料,比较研究了人工插秧、机械插秧、人工撒播和机械穴播4种种植方式的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表明:采用机械穴播的水稻产量与机械插秧和人工插秧相当或增产,且明显高于人工撒播方式;机械穴播方式的收获指数最高;机械穴播方式下水稻的干物质积累量有一定优势。通过不同季别和不同品种开展的不同种植方式比较研究,表明机械化穴播种植方式高产稳产,在华南双季稻生产中有较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7.
根据宁夏沙质淡灰钙土地区生态条件 ,以多年试验研究结果为依据 ,总结完善配套机械覆膜穴播啤麦栽培技术 :①机械覆膜穴播啤麦适宜条件 ;②机械覆膜穴播啤麦适宜机型及配套动力、微膜 ;③机械覆膜穴播啤麦的优势 ;④机械覆膜穴播啤麦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杂交稻70 g以下低播量精量穴播和条播对育秧效果及机插特性的影响,突破生产中杂交稻机插的技术瓶颈。【方法】以中浙优1号和甬优1540两个杂交稻品种为材料,利用机插标准9寸盘,设置机械穴播和条播两个精量播种方式,并以机械流水线撒播为对照,穴播规格为16(纵向)×34(横向)穴,条播为纵向16条,以穴播5粒、3粒及2粒的播种量进行播种试验。考查了低播量下不同播种方式对秧苗生长影响及配套取秧效果【结果】1)低播量下不同播种方式对秧苗成苗率的影响不大。2)降低播种量提高秧苗生长一致性,且穴播和条播秧苗生长一致性好于撒播。3)与撒播相比,精量穴播和条播能够在低播量下提高秧苗根系盘结力和成毯性,中浙优1号和甬优1540根系盘结力比撒播平均高75.4%和81.0%,播量每穴3粒时即能有效成毯,穴播和条播差异不大。4)精量穴播和条播能够显著降低低播量下机插漏秧率,中浙优1号和甬优1540机插漏秧率平均分别比撒播低76.3%和74.6%,穴播和条播下,两个品种每穴播量3粒的漏秧率均在1%以下,与撒播相比降幅在10个百分点以上。5)精量穴播和条播机插取秧苗数均匀度比撒播要好,两个品种预期取秧2~5苗(5粒)、1~3苗(3粒)和1~2苗(2粒)比例均达80%以上,中浙优1号和甬优1540机插苗数均匀度平均比撒播高121.2%和67.0%,其中,穴播机插取秧苗数均匀度及预期取秧苗数比例高于条播。【结论】精量穴播和条播可以解决目前杂交稻机插用种量大、漏秧率高和机插取秧苗数均匀度差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郑单958的穴播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比较了郑单958不同穴播密度条件下的生长特性、群体结构、光合指标以及产量变化。结果表明:增加穴播密度抑制了植株个体发育,使株高降低、茎粗变小、单株叶面积减少,群体结构变差,气孔导度、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等指标也有所降低。在穴播密度增幅小于30%的范围内,这种负面作用效果基本不显著;当穴播密度达到12万株/hm2时,穴播群体的生长指标、群体结构及光合指标显著降低。郑单958的单位面积产量随密度增加先增后减,当穴播密度为10万株/hm2时,鲜物质产量最高,为69.61 t/hm2。  相似文献   

10.
延安旱地冬小麦地膜穴播栽培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艾静  雷彩碧 《麦类作物》1999,19(1):60-62
为了提高延安市旱地小麦降水有效利用率,进而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采用冬小麦全生育期地膜覆盖穴播栽培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覆膜穴播比同期露增产30.5%,比常规露播增产20.5%,说明地膜小麦具有保水,抗旱,增产的全程优势作用,因此,旱地小麦覆膜穴播栽培技术在该市干旱干旱农业我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大豆等距穴播栽培技术示范田调查分析,其增产原因主要为:可明显增加保苗株数,有利于基肥种肥施入,降低结英部位,节省田间作业工时。  相似文献   

12.
大豆大垄双行穴播覆膜栽培技术试验初报黑龙江省饶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董广林白文丽饶河县位于乌苏里江畔,属大陆性季风气候。除低温寒冷外,五、六月份干旱,七、八月份涝是本地区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本试验采用97.5厘米大垄,垄上两行穴播覆膜栽培法。通过选用生...  相似文献   

13.
播种方式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选用大穗型陕253和多穗型长武112两个品种,进行地膜穴播、露地穴播和露地条播,结果表明,地膜穴播对照露地条播的小麦生长发育显著加快,成穗率提高12-22个百分点,在穗数增加103-258万/hm^2,增产1350.0-1600.5mg/hm^2,增产幅度达27.5%-35.2%,增收906-1293元/hm^2;露地穴播的小麦前期比对照生长慢,拔节后生长速度猛增,干物质积累增加1.3-1.4倍,成穗率提高7-9个百分点,增产5.5%-15.1%,增收346-842元/hm^2。  相似文献   

14.
崔欢虎  池宝亮 《麦类作物》1999,19(6):56-57,60
1997~1998年在山西临汾就地膜穴播小麦集水有限补灌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地膜穴播条件下,不同时期、不同补灌量的小麦产量存在显著差异。拔节、扬花期每公各补灌300m^3〉拔节顷灌150m^3〉扬花期补灌150m^3〉CK(未补灌),表明地穴播小麦和露地条播小麦相同,水分补给是共提高单产的生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15.
覆膜穴播啤麦追施氮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沙质淡灰钙土地区种植覆膜穴播啤酒大麦,在基施尿素11.8kg/亩,五氧化二磷10kg/亩,有机精肥300kg/亩基础上,追施氮肥原则“少吃多餐”分次施肥,追施氮肥种类以碳铵为主,分3次追施,分别追施纯氮7.6kg/亩的40%碳铵,10.5kg/亩的40%碳铵,10.5kg/亩的20%尿素。  相似文献   

16.
1997~1998 年在山西临汾就地膜穴播小麦集水有限补灌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地膜穴播条件下,不同时期、不同补灌量的小麦产量存在显著差异。拔节、扬花期每公顷各补灌300 m 3> 拔节期每公顷补灌300 m 3> 拔节和扬花期每公顷各补灌150 m 3> 扬花期每公顷补灌 300 m 3> 拔节期每公顷补灌150 m 3> 扬花期补灌150 m 3> CK(未补灌)。表明地膜穴播小麦和露地条播小麦相同,水分补给是其提高单产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方式下旱地小麦土壤氮素的转化规律,采用比色法测定了全膜覆土穴播、传统地膜穴播和露地穴播冬、春小麦苗期、拔节期和收获期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含量。结果表明,在一次性基施氮肥后的第3年,0~60cm土层硝态氮累积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逐渐降低趋势,硝态氮大部分累积在土壤中下层(80~160cm)。随着春(冬)小麦的生长发育,各处理土壤硝态氮含量均呈"S"型变化,在120~160cm土层会出现一高峰值。相比露地穴播,全膜覆土穴播和传统地膜穴播能更好地利用0~80cm土层硝态氮。铵态氮含量在耕层土壤中较高,且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全膜覆土穴播和传统地膜穴播减少了春(冬)小麦各生育时期0~60cm土层的铵态氮含量。  相似文献   

18.
旱地周年覆膜冬小麦籽粒灌浆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勇  樊廷录 《麦类作物》1999,19(4):35-37
旱地冬小麦周年覆膜穴播栽培技术在灌浆特性及干物质运转方面主要表现是:灌浆持续天数延长3 ̄5d,单茎总绿叶面积及生产产量提高,合成源扩大,同时表现出了较高的移动量和转换率。  相似文献   

19.
关于甜菜铺膜穴播机械化种植技术问题探讨王竹瑛(内蒙古农牧学院)甜菜是我国北方地区制糖工业的主要原料,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糖需求量的不断增多,提高甜菜的单位面积产量及扩大种植面积便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但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单位面积产量逐...  相似文献   

20.
1998~2000年对江苏晚播冬小麦覆膜穴播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地膜覆盖穴播栽培起到了提高生育前期积温及保墒蓄水的作用,使晚播小麦的出苗提前,加快了生育前期的出叶速度。与露地高产群体相比,其表现为茎蘖数急增速减、叶面积指数前高后低、干物质积累前多后少、籽粒灌浆强度前低后高、植株氮素吸收前多后少的趋势;花后叶绿素含量及光合速率较低,产量潜力大,但籽粒蛋白质、干湿面筋含量、容重、降落值、沉淀值低,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短,评价值低。因此,在江苏淮北地区,小麦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可以因地制宜地推广应用,而在淮南多雨地区,推广应用需慎重对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