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赵玉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20285-20287,20292
阐述了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的内在思路,分析认为梁漱溟所揭示的传统文化在乡村建设中的地位,对当今中国新农村建设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梁漱溟提出的乡村建设思想,肯定了农村和农民对国家复兴的作用,强调通过社会组织再造、文化教育和多主体合作等途径解决乡村问题,对我国当前数字乡村建设具有巨大的价值。A省D县在数字乡村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同时也面临着主体关系异化的问题。乡村建设思想的部分主张对整改现实问题、推进建设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国家提出要"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既是实施数字乡村建设行动的三大路径,也是对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的当代价值的继承和印证。  相似文献   

3.
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在中国有着深远影响,把乡学村学作为建设农村的中心措施,有着历史必然性。传统的乡约思想、流行的村治思想、定县思想、合作思想以及其他人的实践都成为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的源头。  相似文献   

4.
梁漱溟是中国20世纪前半期著名的乡村建设运动的发起人和领导者,其农业思想系统地阐述当时代乡村建设的理念与措施。梁漱溟将促使乡村建设的要素称为"积极功夫"。充分领悟梁漱溟关于乡村建设的见解和设想,结合当下乡村振兴战略实际,有选择性地借鉴其有益经验,可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提供有益的价值遵循和经验指导。  相似文献   

5.
民国乡村建设派思想及其实践对现代农技推广工作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30年代,在以晏阳初、梁漱溟、杨开道等为代表的乡村建设派的带领下,在中国广大的农村大地上掀起一场以改良农村、建设农村为宗旨的乡村建设运动。其关于农技推广的思想和实践不仅对新中国成立后几十年的农技推广工作发生了重要影响,而且对今天的农技推广工作和体系建设仍  相似文献   

6.
旧中国的“乡村建设实验”到1935年左右达一百多处,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运动”,晏阳初的“定县实验”,和所谓合作运动;还有阎锡山的“土地村公有方案”。作者加以研究,认为这些“实验”尽管具有许多差异和矛盾,而一般带有爱国主义的精神;但其实质是推销改良主义,反对土地革命,反对对帝国主义进行斗争。他们企图在原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生产关系下,用“和平”的方式来改变中国农业经济的面貌。实践证明,旧中国的农村走这种道路是行不通的;只有发动群众,推翻三座大山,进行土地改革,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才是对头的。在1927—1949年的斗争中,这种“乡村建设实验”不过是当时政府统治的点缀品而已。  相似文献   

7.
梁漱溟的乡村合作组织理论及其现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漱溟,中国近现代乡村建设派的领军人物,其乡村合作组织理论在当时独树一帜。非比寻常。本文拟从乡村合作组识建立的必要性、条件、类型、目标四大方面客观地论述其乡村合作组织理论。本文并不否认梁漱溟的乡村合作组织理论中有某些消极因素.但求从其合理性成分中获取重要启示。对当前“三农”同意的解决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梁漱溟投身山东乡村建设既和当时农村凋敝,全国出现社会性的农村救亡运动的大势相符应,更和其间的社会政治情状以及孙中山、梁济、王鸿一等人的影响有关,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在近代中国国家政权建设进程中,如何有效地监督乡村权力成为一个重要问题。梁漱溟指出,国民政府依西方"箝制与均衡原理",试图增设监察委员会以监督乡村权力的路只会"越走越窄",而邹平实验则是本民族精神通过"中西具体事实之沟通调和",完成重建新社会组织构造的乡村建设任务。借助于村学和乡学这一独特的组织体系,梁漱溟主张,以学长直接发挥监督教训作用,确立乡村民众作为乡村权力监督主体,并循"义"、遵"礼"实施监督教训,最终由新型乡村组织的构造与运转,实现对乡村权力的有效监督。当前,在国家资源的大量下乡同时伴随着监督下乡,然监督下乡常使上下级政府陷入"互相卸责"的怪圈,梁漱溟的方案至少能够在审思监督目的、发挥民众及"新乡贤"监督和盘活乡村组织等方面继续予我们以启示。  相似文献   

10.
汪海霞  李仙玲  陈利琼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7):8706-8706,8709
梁漱溟在70多年前就曾谈论过知识分子在乡村中的作用,通过梁漱溟的观点结合实际情况引申出作为当代知识分子的大学生对现在农村发展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现代化的模式选择上,梁漱溟立足民族文化之根基,反驳了西化的不可能性,论证了中国化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并指明了中国化的具体途径是进行乡村建没,以农业化带动工业化最终臻至现代化。他的现代化理论虽有缺陷,但对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却仍然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2.
从对民族与文化双重危机的体认中,梁漱溟衍生出对民族与文化前途的深切关怀.由于国内外情势和自身认识的变化,梁漱溟救国救民的思想也随之发生相应的改变,从诉诸政治到入佛沉潜,再转向文化上寻求安顿,清晰地映现了他民族主义思想的衍变理路.在某种意义上,民族主义成为理解梁漱溟全部思想的基本点.  相似文献   

13.
董桥锋  林育敏  郑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10500-10503
介绍了新农村建设的概念特征及研究现状,解读了新农村建设的跨越式发展的含义,认为新农村建设是当前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而如何在城市化的大背景下进行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在就当前新农村建设的有利条件以及发展模式进行探讨的基础上,结合武汉市江夏区海洋村新农村建设的案例,从新农村建设在传统农业、农民生活质量、农村观念等的跨越发展方面,以及文化、乡村风貌的传承方面进行了分析,以期对今后的新农村建设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李宁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764-19766,19824
分析了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性:一是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理论根源在于"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二是农业持续弱质和近年"农村金融市场失灵"成为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客观依据和历史使命;三是农业政策性金融与新农村建设的结合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和促进农业政策性金融自身改革发展,具有特殊而重要的现实意义。剖析了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可行性:一是农业政策性金融在新农村建设中具备"第一推动力"的地位与优势;二是国家不断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政策性银行改革,持续增强农发行职能作用,为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政策条件;三是农发行14年来的改革发展实践及其"十一五"远景规划的推出,为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实践基础。基于必要性与可行性,着重从以下6个方面,发挥其支持新农村建设"第一推动力"的作用:一是加强对流通领域粮、棉等主要农产品体系建设的信贷支持;二是加强对加工领域农业产业化的信贷支持;三是加强对生产领域农业综合开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应用推广、农业生产资料及农业生态建设等的信贷支持;四是加强对农村特定群体和区域发展的信贷支持;五是加强对农业和农村应急体系与保险体系建设的信贷支持;六是加强对农业和农村金融服务中介建设的信贷支持。  相似文献   

15.
作为"乡贤研究会"首创之地和"新乡贤"概念诞生之地,绍兴市自然也是新乡贤队伍建设的先行之地,已经成为全国乡贤文化之乡和新乡贤队伍建设的标杆。绍兴市的新乡贤队伍建设,肇始于2001年上虞乡贤研究会的成立,在2015年的乡贤政策年臻于高峰。经过多年培育和发展,定位为"村民自治的有益补充"、起"补位和辅助作用"的近2万新乡贤队伍,在乡村经济、文化、公益、自治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但与此同时也显现了新乡贤队伍建设流于形式、结构相对失衡,以及党政介入过度、党政机构与新乡贤组织职责和权力边界不清晰等问题。解剖这一领先全国的典型个案,对于其他地区的新乡贤队伍建设和现代乡村振兴,无疑具有较好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6.
董桥峰  郑斌  林育敏  何中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607-6609,6649
以麻城市为研究区域,利用对农户的问卷调查资料,对该区30年来农村住房建设变化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①该区农村老旧房居多,农村改善居住条件的潜在需求很大;②农村建房出现两次高潮,并呈现出"N"型变化特征;③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发现:该调查区域农户宅基地面积大小的主要显著影响因素主要为:农户家庭年纯收入、宅基地用地来源、农村税费改革、交通条件、攀比心理5个因素。对农村住房建设变化及其驱动机制的研究为广大农民的消费性投资提供了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天津市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村村通”工程为例,阐述了“村村通”工程对我市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介绍了天津“村村通”的特点、现状、应用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