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华氟污染严重,又是茶叶产地,其茶氟值得关注。调查分析表明,金华现有绿茶的茶氟含量偏高,地氟病病区居民的氟摄入量偏高,平均日摄入量可达4.77 mg。茶氟摄入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2.
3.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水稻对氟的吸收规律及硫酸铝存在对水稻吸氟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单施氟处理下, 施氟量与水稻植株含氟量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说明水稻对氟存在奢侈吸收。随着水稻的生长, 其对氟的吸收达到平衡, 吸氟量逐渐减少, 植株体内氟含量呈下降趋势。各施氟水平下, 水稻植株的生长无明显差异, 但分蘖数却随施氟量的增加呈极显著降低趋势。铝?氟交互条件下, 水稻植株各部位的含氟量顺序为稻壳>米>根>茎叶, 这可能与植物的吸氟部位和氟的吸收形态有关。植株体内氟含量随生长时间的延长也呈下降趋势, 施硫酸铝处理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降低水稻植株各部位的含氟量, 但同一处理在不同时间取样, 降氟效果有较大差别。氟、铝处于何种比例和作用时间才能达到理想的降氟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牛齿氟中毒     
(美国)国家科学院(NAS)制定了以下牛的“齿氟中毒的分类标准”:(1)正常牙齿光滑、半透明,釉质外观白色而有光泽,牙齿形状正常.(2)可疑影响:轻度不正常,准确的原因尚末确定,可能在齿袖质上有斑影,但不成斑状。  相似文献   

5.
土壤中的氟:I.土壤中氟的分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莉英  邢光熹 《土壤》1995,27(4):191-194
本文讨论了我国主要类型土壤中氟的含量及其与成土母质的关系,讨论了氟在土壤部面中的分布,迁移图式及其与土壤化学性质和气候条件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氟的土壤地球化学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焦有  宝德俊  尹川芬 《土壤通报》2000,31(6):251-254
介绍了土壤中氟的来源 ,氟的含量状况 ,氟的迁移、富积及分布规律和氟的反应机制、吸附特性及影响因素 .认为土壤是氟环境化学体系的枢纽  相似文献   

7.
8.
氟病流行区不同土壤类型氟含量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焦有 《农业环境保护》1997,16(3):129-130
对九个土壤类型土壤全氟及水浸氟含量的研究表明:棕壤、粗骨土自然土壤的全氟含量较高,但可给态氟的输出能力较弱。土壤的水浸氟含量以碱性土〉微碱性土〉中性土〉酸性土。潮土中,土壤的水浸氟含量随粘粒及有机质含量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9.
邓家璜  余源盛 《土壤学报》1979,16(3):313-318
氟的测定方法有重量法、容量法、比色法和电极法等。我们对湖泊沉积物中氟的测定,用多种方法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重量法与容量法由于需要蒸馏分离,手续烦琐,而不经蒸馏分离的比色法,则因多种干扰离子不易控制而影响比色效果。电极法虽然也存在干扰的问题,但可以用适当的离子强度络合缓冲液加以控制。经过数百个样品的测定,肯定了电极法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西藏左贡县绕金乡地方性氟中毒区环境氟异常及矫正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邵权 《山地研究》1998,16(3):230-234
  相似文献   

11.
<正> 肥料生产中,来自磷酸盐原料的氟,50—80%残留在磷肥里。所以地里作物所必需的一吨磷里,约含有160公斤氟,因而导致土质恶化,肥力下降,抑制土壤的生物学过程,并使植物的生化过程受阻。氟对植物的光合作用,蛋白质合成产生不良影  相似文献   

12.
砖茶中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邬秀宏 《南方农业》2009,3(6):79-82
综述了砖茶中氟含量情况、氟含量过高问题以及砖茶降氟措施等方面的研究,指出寻找安全的、对茶汤品质影响较小、降氟率较高及成本较低的降氟材料是降低砖茶氟含量的关键和突破方向。  相似文献   

13.
吉林省西部氟病区苏打盐碱土氟的赋存形态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吉林省西部氟病流行区农田土壤的氟形态及其分布特征,采用连续浸提法,对该区域内45个表层土壤和6个剖面土壤的氟含量进行了测定,并与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表层土壤全氟含量变化范围为200~450 mg/kg,平均值为266.17 mg/kg,低于全国土壤氟背景值和对照黑土,但是其生物有效性强,水溶态氟和交换态氟平均含量分别为13.73、8.49 mg/kg,均高于对照黑土。土壤剖面中,残余态氟和全氟含量呈40~60 cm0~20 cm20~40 cm;铁锰结合态氟分布较均匀;其他形态氟则随着土层加深呈降低趋势。交换态氟与其他形态氟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为各形态氟相互转换的过渡形式。pH与水溶态氟、有机束缚态氟、铁锰结合态氟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与交换态氟呈极显著负相关;碳酸钙、CEC分别与水溶态氟和交换态氟呈极显著正相关;另外,有效磷与交换态氟呈显著正相关;有机质与水溶态氟、铁锰结合态氟和有机束缚态氟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游离氧化铁和游离氧化铝分别与交换态氟和铁锰结合态氟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降低苏打盐碱土pH是降低氟生物有效性的首选方法。通过对以上土壤参数进行分析,为今后降低该区域土壤中氟的生物有效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测定植株中氟的方法有多种,要选择简单可靠而又省时的分析方法较为困难。选择样品制备方法也不简单,因为这一步骤的正确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分析结果的可靠性。而现有制备方法往往有缺点,而且未考虑氟化物的化学特性。  相似文献   

15.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施肥(CK)、施氮360 kg?hm?2(T1)、施氮720 kg?hm?2(T2)处理下茶园土壤无机氮、p H、各形态氟含量的动态变化和春、夏、秋茶树新梢一芽四叶、一芽五叶氟含量,探讨茶园施氮对土壤和茶树新梢氟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茶园施氮后短期内(20~30 d)土壤水溶态氟含量显著降低,土壤交换态氟和铁锰结合态氟含量降低;长期(45~50 d)土壤水溶态氟含量的降低作用减弱,土壤交换态氟和铁锰结合态的含量增加;在试验结束时(164 d),与CK处理相比,T1处理0~20 cm土壤各形态氟含量降低,T2处理0~20 cm土壤各形态氟含量增加。2)0~20 cm茶园土壤水溶态氟、铁锰结合态氟与NH4+-N分别呈极显著负、正相关(P0.01),20~40 cm土壤水溶态氟、交换态氟与NO3?-N分别呈极显著正、负相关(P0.01)。土壤p H与土壤水溶态氟含量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其他3种形态氟含量相关性不显著。土壤铁锰结合态氟与交换态氟、有机结合态氟呈显著、极显著正相关,但与土壤水溶态氟均无显著相关性。3)春茶前后施氮可以降低春、夏、秋茶树新梢一芽四叶、一芽五叶氟含量,但未达显著水平。T1处理新梢氟含量的降低值为夏茶(25.15~27.95 mg?kg?1)秋茶(21.06~24.31 mg?kg?1)春茶(18.58~21.03 mg?kg?1),T2处理的降低值为秋茶(18.64~22.34 mg?kg?1)夏茶(7.79~14.14 mg?kg?1)春茶(3.52~7.30 mg?kg?1)。春、夏、秋茶树新梢氟含量主要受0~20 cm土壤无机氮和20~40 cm土壤p H的影响。因此推测施氮通过影响茶树根系氟的吸收和氟在叶片中的累积过程调控茶树新梢氟含量,该研究成果为合理利用施氮技术降低茶园土壤和茶树新梢氟含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氟胁迫对茶树氟吸收累积特性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龙井43茶树为供试材料,采用水培法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氟(F)胁迫对茶树叶片的抗氧化能力、膜脂过氧化以及茶树氟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氟胁迫促使茶树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先升高后保持相对稳定,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氢酶(APX)活性先升高后降低。氟胁迫下茶树的H202、丙二醛(MDA)以及脯氨酸(Pro)含量升高。茶树根部和地上部分氟含量均随着氟胁迫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且各器官的氟含量(Y)与氟添加浓度(X)呈极显著正相关。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均大于1,说明茶树对氟有较强的富集能力。低浓度氟胁迫可以有效刺激茶树体内抗氧化酶活力,而高浓度氟胁迫下茶树叶片的抗氧化防御系统不能清除过多的活性氧化物。  相似文献   

17.
红壤氟保持容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忠翰 《土壤学报》1988,25(3):236-242
为了解土壤保持氟的能力和可溶性氟化物在土中的迁移、变化,选用三种母质(石灰岩、玄武岩、砂岩)上发育的红壤进行等温吸附-解吸实验和土柱淋溶实验。研究结果指出,文献报道的土壤保持氟的能力往往偏高,是因为用吸附量(或最大吸附量)作标准之故。衡量土壤氟保持容量用净吸附量为宜,它受土壤母质、质地和矿物组成等因素的影响。石灰岩、玄武岩、砂岩发育的红壤实测最大净吸附量分别为740,464和244μg F-/g土,表明这三种红壤保持氟的潜力不同,即使母质相同,而因土壤其它性质差异,从全氟量接近的污染土壤中测出的水溶性氟、交换性氟、1% C6H8O7·H2O和0.5N HCl提取的氟均不相同。证明土壤吸附氟的解吸特征极为重要,其能力大小影响土壤氟环境容量。无论从那个角度看,土壤对氟具有很大的保持能力,即使在比现代工业高得多的氟化物沉降条件下,一般也不会造成地下水的污染。  相似文献   

18.
我国茶叶氟含量状况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农业环境保护》2002,21(6):537-539
  相似文献   

19.
大巴山区土壤中的硒和氟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大巴山区典型早古生代地层上发育的自然土壤为对象 ,研究了大巴山区土壤中Se、F等生命元素的含量及分布规律。结果表明 :大巴山区土壤中硒、氟的平均含量分别为 6 65± 14 2 5μgg- 1和 670±451μgg- 1,远高于对照和中国土壤背景值 ;富Zn贫Fe的土壤环境有利于Se、F的富集 ;土壤中硒、氟的含量受地层分布、母岩岩性等因素的控制 ,同时 ,表生地球化学作用、生物作用以及山地剥蚀地貌也影响它们在土壤中的重新分配。  相似文献   

20.
辽宁省柳绕地区的氟状况及磷石膏施用对土壤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绕地区北部为新构造振荡上升的倾斜平原,沉积盖层较薄,地下水垂直排泄强烈,造成土壤盐渍化。潜水在碱性条件下氟的浓度增加,使本区北部成为氟中毒区,局部为重度病害工。酸性物料改良碱性氟中毒区土壤,可以抑制氟的活动性,即使施用含氟的磷石膏也不增加土壤的水溶性氟和速效性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