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首次从进口画眉草中检出剪股颖粒线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燕群  叶为民 《植物检疫》1998,12(2):101-103
首次从进口画眉草中检出剪股颖粒线虫陈燕群叶为民罗辉郑文华谢伟宏薛梅周立新廖宝安(深圳动植物检疫局518010)1997年4月3日和5月5日,珠海和深圳两公司经盐田港先后从美国进口画眉草Eragrostiscurvula(Schrad.)Nees种子2...  相似文献   

2.
剪股颖粒线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培垠  李红梅 《植物检疫》1994,8(6):349-352
剪股颖粒线虫沈培垠,李红梅,陈品三(南京动植物检疫局210009)(南京农业大学植保系)(中国农业科学院植保所)剪股颖粒线虫是牧草及草坪生产上的一种严重或具严重潜在威胁的病原线虫,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德国以及美国西部等地,该病害是牧草生长的最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剪股颖粒线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剪股颖粒线虫葛建军(农业部植物检疫实验所10029)一、名称学名Anguinaagrostis(Steinbuch)Filip'ev异名AfrinawveliVandenBergAnguilulaagrostis(Steinbuch)Enrenber...  相似文献   

4.
剪股颖粒线虫(Anguina agrostis)是牧草、草坪上的重要线虫,该线虫在进口草籽中常以幼虫形态出现,与其它粒线虫属幼虫形态相似,很难快速鉴定到种.本实验通过对单条幼虫DNA进行提取和PCR扩增,获得其rDNA的ITS区域,测序后与基因库中的剪股颖粒线虫的rDNA的ITS区域序列进行比较,其结果与基因库中编码为AF396343.1的核酸序列吻合,从而鉴定为剪股颖粒线虫.此外,还使用5种限制性内切酶对PCR产物进行了酶切,获得了剪股颖粒线虫的ITS-RFLP指纹图谱.  相似文献   

5.
天津局从进境草籽中截获剪股颖粒线虫●高崇省马以桂1997年7月24日和31日,我们在对从美国进口的两批剪股颖草籽实施室内线虫检验时,检出了国家局明令规定禁止进境的危险性线虫———剪股颖粒线虫(Anguinaagrostis)。这是继深圳局今年4月份截...  相似文献   

6.
 剪股颖粒线虫[Anguina agrostis (Steinbuch,1799) Filipjev,1936]、小麦粒线虫[Anguina tritici (Steinbuch,1799) Filipjev,1936]和维氏粒线虫[Anguina wevelli (Van den Berg,1985) Siddiqi,2000]都是重要的植物病原线虫,它们在成熟种子和虫瘿中的虫态通常是幼虫,而这3种线虫的幼虫形态非常相似,难以根据其特征对它们进行快速准确的种类鉴定。本研究根据这3种线虫的rDNA-ITS区域序列,分别设计筛选了特异性引物AgrF1/AgrR1、TriF1/TriR1、WevF1/WevR1,构建了这3种线虫单条幼虫多重PCR检测体系,获得3个大小差异明显的片段,表明这些引物设计合理,适合这3种线虫的快速准确检测。  相似文献   

7.
进境剪股颖草种中腥黑粉菌的检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侵染剪股颖的腥黑粉菌是我国尚未发生的一种真菌病害,也是小麦矮腥黑穗病菌(TCK)的近似种。本文介绍了该病菌的检验鉴定情况,并从冬孢子形态、自发荧光现象及萌发生理特性几方面比较了两种病菌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稻田匍茎剪股颖的生物学特性与防除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我国现有资料介绍 ,匍茎剪股颖 (A grostisstoloniferaLinn)多发生在湿地 ,农田中少见。黑龙江省过去只有个别老稻田的池埂和田边地头有少量发生 ,根本没有引起重视。由于栽培技术和耕作制度的改进 ,特别是节水灌溉技术的大力推广 ,水田常呈湿润状态 ,同时水田中稗草、眼子菜等杂草种群密度大幅度下降 ,为匍茎剪股颖侵入水田创造了条件。 1 993年开始 ,黑龙江省多处稻区稻田中发现了匍茎剪股颖 ,近几年发生密度和面积迅速增加 ,已成为黑龙江省稻田发生面积较大 ,且危害严重、难以防除的恶性杂草之一。据初步调查 ,…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葡茎剪股颖的生物学特性和生长规律,并着重介绍防除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匍茎剪股颖的生物学特性和生长规律 ,并着重介绍防除措施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玉米小斑病菌的生理小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当前我国玉米生产中大面积种植的是以正常细胞质自交系配制的杂交种为主,和各地正在加速研究和发展雄性不育细胞质利用的实际情况,三年来我们用来自国内16个省、市、自治区的181个小斑病菌的标样,通过接种试验,从77个包括T、C、S型细胞质的雄性不育系和正常细胞质的自交系中,初步选出8个自交系建议作为我国玉米小斑病菌生理小种试用的鉴别寄主:T单412-2,TC103,CVa35,C二南二四,MS344,MS05,辽马43,二南二四,应用这套鉴别寄主,可以区分16个生理小种。目前用这套鉴别寄主测试来自国内不同地区的98个标样的结果,已出现12个生理小种。  相似文献   

12.
广州、深圳地区小菜蛾对定虫隆、Bt的抗性监测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 Potter's 喷雾塔喷雾的方法测定广州和深圳菜区小菜蛾对儿丁质合成抑制剂定虫隆、氟虫脲、伏虫隆、氟铃脲的抗药性。结果表明,深圳菜区小菜蛾对定虫隆产生明显抗性,1990年11月测定抗性倍数为15.0,1991年12月为70.9,对氟虫脲、伏虫隆、氟铃脲具有不同程度交互抗性,抗性倍数分别为26.7,15.5 和5.8。广州菜区小菜蛾对以上药剂均未产生抗性(抗性倍数最高为2.8)。采用浸渍法测定小菜蛾对苏云金杆菌 Bt 抗性的结果表明,深圳菜区小菜蛾对 Bt 的抗性逐年提高,1990年12月测定的抗性倍数为21.1,1991年12月为26.9,1992年3月为35.0,广州菜区小菜蛾具有强的耐药性或低抗药性,抗性倍数8—9。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在黑龙江省东部东北农垦总局所属国营农場,新发现几种玉米苗期蛀茎害虫,其为害日趋严重,在某些农場造成严重的缺苗、断壠现象。经作者初步调查,已发现有夜蛾三种,一种系玉米枯心夜蛾 (Helotropha leucostigma laevis(Butler)),另两种经杨集昆先生鑑定,学名是Amphipoea burrowsi。Chapman和Gortyna Basalipunctata Graeser。这两种害虫国内尚未有报导,亦未定中名。作者建议将前者定名为白腎纹夜蛾,后者为斑纹黄夜蛾。现将其形态特征和发生为害情况作简要报导。  相似文献   

14.
新侵入害虫蔗扁蛾的寄主范围正在扩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蔗扁蛾Opogona sacchari (Bojer)是一种新传入我国的重要检疫害虫,给花卉生产、园林绿化和华南的经济作物生产造成严重威胁。该虫属鳞翅目Lepidoptera,辉蛾科Hieroxestidae,扁蛾属Opogona,广谱钻蛀性贪食者,已记载的寄主植物达22科49种,其中主要包括一些名贵观赏植物如巴西木[香龙血树Dracena fragrans(L.)]、发财树和经济作物如甘蔗、香蕉等。该虫在南美巴巴多斯为害甘蔗的程度超过蔗螟Diatraea saccharalis,在非洲加那利群岛对香蕉造成毁灭性为害。因此,许多国家将其列为重要的检疫对象。我国1997年正式报道在北京发现此虫,虫源是广州北运的巴西木。笔者在广州及其附近县市的初步调查表明,该虫除主要为害巴西木和发财树外,其寄主范围已扩大至  相似文献   

15.
龙眼树的病毒病害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眼(Euphoria longana)是无患子科四种重要果树之一,原产我国。我国东南诸省是地球上主要产区。龙眼树的经济价值很高。  相似文献   

16.
深圳郊区寄生小菜蛾的赤眼蜂种类及消长动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深圳郊区龙岗示范生态农场,寄生于小菜蛾的赤眼蜂为拟澳洲赤眼蜂Trichogramma confusum和赤眼蜂一新种Trichogramma sp.,其中拟澳洲赤眼蜂稍占优势。其寄生率受季节和化学农药的影响,全年中以秋季为最高,在收获期的菜芯地可高达30—35%;夏季降雨是寄生率低于5%的主要原因;在经常施用化学农药的菜地,寄生率始终维持在10%以下。小菜蛾卵不孵率随寄生率增加而升高,使小菜蛾卵总死亡率增加。  相似文献   

17.
利用腹管食螨瓢虫控制柑桔全爪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道分布于中国东南部的腹管食螨瓢虫Stethorus siphonulus Kapur大面积控制柑桔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McGregor)首获成功;试验示范面积2000多亩,证明保护食螨瓢虫,一般株有瓢虫20—40只者,可无需用药。在春季移殖散放食螨瓢虫,除能控制春季桔全爪螨外,尚可继续控制桔全爪螨的秋季种群,全年无需喷药防治。倘若单独在秋梢期散放食螨瓢虫,秋梢害螨亦可得到显著的控制。移殖散放食螨瓢虫的指标为叶平均有桔全爪螨(包含卵在内各虫态)10只以上,方能建立起瓢虫群落。一般30—40亩果园,只需集中在10株桔树上散放食螨瓢虫200只左右(每株20只),短期内即可繁殖扩散至全园。在大面积桔园,适时进行瓢虫转株再移殖,可以迅速扩大控制范围。  相似文献   

18.
 用国际鉴别寄主及中国鉴别寄主分别在华南及菲律宾两地,同时多次重复研究、比较、分析两地的稻白叶枯病病原菌株的致病力。用人工剪接法测定明确了中国及菲律宾的病情分级调查记载标准呈显著相关,均能反映华南与菲律宾的病情调查实际结果。对4个菲律宾和5个华南菌群而言,"金南风"及"脱脱普"全感,而"早生爱国3号"和"爪哇14号"则全抗。"黄玉"对华南菌群Ⅰ及Ⅱ抵抗,但对Ⅲ及Ⅳ群与4个菲律宾菌群则全感。"IR8"及"Cas209"对5个华南菌群全感,而"DV85"则全抗。"IR20"及"IR1545-339"抗华南菌群Ⅰ、Ⅱ、Ⅲ及Ⅳ,但感染Ⅴ群。"TN1"及"金刚30"等品种全部感染华南及菲律宾菌群。"IR26"抗华南菌群Ⅰ、Ⅱ、Ⅲ、Ⅳ和菲律宾菌群Ⅰ,但感染华南菌群Ⅴ和菲律宾菌群Ⅱ、Ⅲ、Ⅳ。试验结果指出:华南菌群Ⅲ、Ⅳ的,致病力与菲律宾菌群Ⅰ相仿,而华南菌群Ⅴ则与菲律宾菌群Ⅳ相类似。此外,还研究比较分析了华南菌株与东南亚菲律宾、泰国和印度尼西亚诸国菌株间的致病力的异同情况。  相似文献   

19.
一九九○年全国小麦秆锈菌小种动态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0年在我国17个省、市、自治区的42个县采集到小麦秆锈病(Puccinia graminis f.sp.tritici)标样129份,从中分离鉴定了183个菌株。小种命名中同时采用了原半开放式鉴别寄主系统和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禾谷类锈病室代码(Pgt-code)系统构成的复合命名法,共鉴定出21C3和34C2两个小种类群,21C3-CHK,21C3-CFH,21C3-CKK,34C2-MFK,34C2-MKK 和34C2-MKR 等6个小种,其出现频率依次为61.20%、12.6%、7.7%、1.1%、1.1%和0.5%。21C3-CKH 为当前流行小种,21C3小种群的出现频率为97.3%,34C2类群为2.7%。在利用89个菌株对41个 Sr 单基因系的毒力频率测定中,没有发现对 Sr 9e、11和38有毒力的菌株,对Sr25,26,31,35,GT 和 Wld-1的毒力频率均在9%以下。  相似文献   

20.
人参黑斑病的综合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