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黑龙江省大豆灰斑病研究现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马淑梅 《植物保护》1992,18(4):34-36
大豆灰斑病(Cercospora Sojina)是世界性病害,在各主要大豆生产国都有报道。我国在1921年就有对此病的记载。目前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安徽、江苏、福建、四川、云南、广西等都有发生。以黑龙江省最普遍,损失严重。黑龙江省农科院合江农科所  相似文献   

2.
大豆品种感染灰斑病前后氨基酸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植物抗病机制的研究中,经常提到氨基酸的作用,作者对大豆灰斑病的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在接种前后氨基酸的含量进行了比较,结果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抗病品种:东农9674、合丰29、东农8090;感病品种:东农1330、黑农39、合丰27。  相似文献   

3.
大豆灰斑病潜育期的预测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人工接种试验证明,在品种和小种组合一定时,大豆灰斑病的潜育期主要是由温度决定的,用有效积温可以预测潜育期的动态变化。本文供试3个品种的日显证率与有效积温的关系可以用Gompertz模型,并获得了3个品种的显症率预测式。  相似文献   

4.
2004年采用混合生理小种,人工喷雾接种方法,对黑龙江省大豆新品系进行灰斑病鉴定筛选研究,从中鉴定出钢9491-2、九三97-40、绥98-6074等22份抗灰斑病资源材料,并建立了比较全面的抗性调查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5.
大豆灰斑病菌生理小种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豆灰斑病菌生理小种鉴定胡国华,于凤瑶,程显伟,勇健康,栾怀海(黑龙江友谊县农垦科学院红兴隆所155811)大豆灰斑病(CercosporasojinaHara)广泛发生于世界大豆产区。1915年日本首次发现,我国以黑龙江东部地区发生严重,近年向西移...  相似文献   

6.
大豆灰斑病流行因子和预测预报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0—1989年调查结果分析表明,不同年份灰斑病流行程度与大豆生长季节的气象条件有关。6月下旬连续3天以上满足日平均气温≥18℃,日最低温度≥12℃,且相对湿度>80%或降雨量0.1mm以上(气象日)的气象条件,病菌就能侵入大豆叶片,经8—15天后叶片就会有病斑出现,温度越高,病害显症越早。大豆成熟前叶部病害发生程度与7天前气象日累加值呈显著指数相关。籽粒发病程度与大豆开花后20天至35天之间的降雨量、雨日、平均相对湿度和日平均温度≥20℃且日平均相对湿度≥85%的天数呈显著正相关,分别运用 Log-istic 函数和 Fuzzy 函数建立了较为准确的预测叶部和籽粒发病程度经验模型。  相似文献   

7.
植物细胞壁伸展蛋白积累与大豆抗灰斑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郭洋  麻密 《植物病理学报》1991,21(3):217-222
 伸展蛋白(Extensin)作为一种细胞壁蛋白被认为是与植物的抗病性有关。利用胡萝卜愈伤组织伸展蛋白的抗体,借助于免疫学交叉反应,对大豆下胚轴中伸展蛋白的种类及诱导因素差异引起不同伸展蛋白的合成进行了研究。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表明,0.2MCaCl2可以从大豆下胚轴细胞壁中提取得到一种细胞壁蛋白质组分,这个组分不仅在电泳性质及免疫原性质上与胡萝卜愈伤组织伸展蛋白相同,并且在与细胞壁结合的性质上也相同。真菌诱导物处理的大豆下胚轴中总的伸展蛋白的积累高于受伤处理的大豆下胚轴,并且差异主要是由于与胡萝卜伸展蛋白相同电泳性质蛋白质组分造成的。利用Western Blotting分析和斑点-酶联免疫吸附分析观察不同抗灰斑病品系的大豆下胚轴积累伸展蛋白的速度发现,抗性品系(合丰29和丰收10)的大豆下胚轴可以较迅速积累伸展蛋白(在约24-48小时),而感病品系大豆下胚轴(绥农4)则积累伸展蛋白较晚(约在72小时)。这些结果表明细胞壁伸展蛋白的积累快慢可能是造成大豆对灰斑病表现抗性还是感病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东北春大豆灰斑病菌生理小种鉴定结果初报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大豆灰斑病病原菌具有高度的变异性,能分化出许多生理小种,美国的Athow 1952年首次报道了大豆灰斑病病原菌的生理分化现象。  相似文献   

9.
大豆灰斑病菌毒素生物活性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大豆灰斑病菌[Cercosporium sojina(Hara) Liu&Guo]可以产生有毒代谢物。滤液透析及热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该毒素可以穿过半透膜,为较小分子化合物并具有很强的热稳定性。该菌培养物浸提液经浓缩,硅胶柱层析可得粗毒素。生物测定结果表明:该毒素对大豆幼苗及叶片具有致萎作用。针刺叶片可产生类似真菌感染的病斑。浸渍处理后,可使叶组织失绿、萎蔫最后坏死,同时毒素对抗性不同的品种有鉴别作用。  相似文献   

10.
感染灰斑病大豆叶组织的自由基代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以电子自旋共振技术(ESR)为手段对大豆感染灰斑病后叶内自由基代谢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病叶内的自由基浓度均远远高于正常叶片,感病品种显著高于抗病品种。病斑周围绿色组织的自由基浓度基本上与正常组织相同,但近病斑组织自由基浓度却明显高于正常组织。病致黄化组织与自然黄化组织相比,前者自由基浓度更高。因此,自由基浓度的高低与组织的病理状态和品种的抗病性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用RAPD研究我国杨生褐盘二孢菌的群体分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生褐盘二孢菌(Marssonina brunnea)是引起我国杨树黑斑病的最主要病原。病原菌的形态学和致病性分析已经证明这个种有分化现象。本研究从我国不同地区不同寄主上收集了42个杨生褐盘二孢菌菌株,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RAPD)研究了它们之间的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根据80%的相似性把42个菌株分成3个组(A、B和AB组)。A组中包含有4个分离自毛白杨的菌株;B组中含37个自青杨派和黑杨派分离的菌株;AB组中仅含有1个分离自响叶杨的菌株。推断AB组菌株可能是A组菌株向B组菌株进化的一个过渡类型。  相似文献   

12.
应用RAPD方法获得与番茄ToMV抗性基因Tm2nv连锁的分子标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RAPD技术,在番茄ToMV抗性基因Tm2nv的F2代群体中采用混合分组分析法(bulkedse gregant analysis,BSA)进行分子标记研究,找到了一个与Tm2nv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OPD201700,其遗传距离为7.067cM,LOD值为16.768。  相似文献   

13.
应用RAPD方法获得与番茄ToMV抗性基因Tm2nv连锁的分子标记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运用 RAPD技术 ,在番茄 To MV抗性基因 Tm2 nv的 F2 代群体中采用混合分组分析法 ( bulkedsegregant analysis,BSA)进行分子标记研究 ,找到了一个与 Tm2 nv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 OPD2 0 170 0 ,其遗传距离为 7.0 67c M,L OD值为 16.768  相似文献   

14.
我国北方部分稻区稻瘟病菌群体遗传结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本文利用rep-PCR指纹分析方法研究了我国北方部分稻区稻瘟病菌的单元型(haplotype)和谱系(lineage)。根据单元型和谱系组成以及优势单元型和优势谱系的变化,分析了稻瘟病菌的群体结构和遗传变异性,证实了稻瘟病菌在DNA水平上是高度异质和极易变异的。对病原菌群体的时空变化分析发现,稻瘟病菌群体的单元型和谱系因年度和地区而不同。不同年度、不同地区的稻瘟病菌亚群体间几乎无共同的单元型和谱系。对138个供试菌株的致病型分析发现,单元型和谱系与致病型之间不存在规律性的对应关系,这说明用rep-PCR方法揭示的稻瘟病菌的遗传变异很可能与致病性变异不存在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金氏B (KB)培养基是荧光假单胞菌检测中应用最广泛的培养基,但是,其中有些有助荧光色素产生的成分在中国不易买到。我们将用国产蛋白胨、英国产胰蛋白胨和国产琼脂制备的金氏B培养基与用Difco的(月示)蛋白胨3号利琼脂制备的金氏B培养基进行了比较。6株荧光假单胞菌的试验结果表明,二者平板上生长情况没有明显差异,但是用国产蛋白胨(上海生物化学试剂)利琼脂粉(上海生化试剂)制备的金氏B平板上有90-100%的菌落没有荧光出现,而用英国产胰蛋白胨(oxoid)(20g/1)和国产琼脂(深圳)(15g/1)制备的金氏B平板上出现稳定而强烈的荧光,后者与用Difco试剂制备的金氏B培养基相比还能在非荧光菌株与荧光假单胞菌混合涂平板时稍微提高非荧光菌株的回收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