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干旱胁迫对芦竹茎秆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强  曹昀  胡红 《水土保持研究》2012,19(2):213-217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土壤水分条件对芦竹茎秆萌发、幼苗形态特征、生物量及叶绿素的影响。结果表明:芦竹幼苗高度、生长速率、叶片面积、生物量、叶绿素随着土壤水分的减少而减小。土壤水分含量对芦竹存活时间具有明显影响,当土壤水分含量小于或等于27.8%时,芦竹陆续出现死亡。试验结果还表明土壤水分含量大于或等于33.3%时茎秆有腋芽萌发。淹水土壤不是芦竹生长的最佳土壤水分条件,当土壤水分含量等于38.9%时,幼苗各指标达到最优,是芦竹生长的最佳水分条件。当土壤水分含量为38.9%~44.4%时,芦竹幼苗各指标都可达到较高水平,是适宜芦竹生长的理想水分条件。  相似文献   

2.
甘蔗茎秆切割力试验   总被引:5,自引:14,他引:5  
切割力试验是研究甘蔗茎秆切割机理的重要手段。该文在自制的单刀切割试验台上,通过对滑切角、刀盘倾角和切割速度进行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研究各因素对单位切割力和最大切割力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行切割速度单因素试验。试验表明:对单位切割力影响的主次顺序为切割速度-滑切角-刀盘倾角;对最大切割力影响的主次顺序为切割速度、刀盘倾角、滑切角。刀盘倾角对最大切割力影响较显著,而对单位切割力影响不显著。进行作物粗茎秆切割力试验时,以单位切割力为试验指标比较合理。单位切割力与切割速度之间呈线性关系,切割速度越大,单位切割力也越大。  相似文献   

3.
油菜茎秆切割力影响因素试验   总被引:3,自引:12,他引:3  
为了减少油菜联合收割机割台切割力,降低油菜切割损失,该文针对切割油菜茎秆切割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切割方式、茎秆切割位置、切割刀片形式和切割速度在自制切割试验台上进行了单因素和多因素切割力测试试验。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锯齿形刀的切割力比光刀的切割力要小;切割方式以滑切最省力;切割速度和切割位置对切割力影响最大,表现为切割速度越大,茎秆位置离地面高度越高,其切割力越小。多因素试验表明:在油菜茎秆离地高度400 mm处,采用锯齿形刀片滑切时切割力最小。研究结果为设计工作效益高、性能可靠的切割机构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玉米茎秆往复切割力学特性试验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15,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玉米切割器切割茎秆的切割力与切割功耗,提高切割性能,研制了摆切式茎秆切割试验台。采用悬臂梁称重传感器、高频数据采集卡和LabVIEW软件组成的测试系统进行切割力学性能影响因素试验研究。根据测得的切割力连续变化曲线求得切割功耗,并分析了削切角、切割速度、切割位置、茎秆外皮与节点等因素对切割力及功耗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峰值切割力和切割功耗随着切割速度的增大和切割位置的增高而逐渐减小,且在削切角为20°左右时较小,切割性能较好;峰值切割力和切割功耗在节点处比节间增加56%,外皮所需切割力占63%~83%。该研究为提高切割器的切割性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甘薯收获期藤蔓茎秆的机械特性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为探明甘薯收获期藤蔓茎秆机械特性,以便提高甘薯藤蔓机械粉碎还田作业质量,该文农机农艺结合,以江苏南京地区鲜食紫甘薯宁紫1号、宁紫2号为试验对象,应用电子万能试验机、甘薯藤蔓粉碎还田试验机等仪器设备,研究了收获期甘薯藤蔓茎秆含水率和剪切强度的变化,揭示了茎秆含水率、剪切强度和机械碎蔓作业质量的内在关系,获得了含水率在86.92%~70.08%时,2个紫甘薯品种藤蔓茎秆剪切力与含水率之间变化的二次函数回归方程;明确了经验收获期开始时藤蔓茎秆含水率分别为81.5%和78.1%、剪切力分别为90.1和94.8 N;从提高机械作业质量角度出发,提出了收获期内最宜机械碎蔓作业时间约为6~8 d。研究结果为新型甘薯藤蔓粉碎还田机转速、切刀线速度等参数设计提供了直接依据,并为适宜的甘薯收获期选择和适宜机械作业的栽培农艺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甘蔗茎秆在扭转、压缩、拉伸荷载下的破坏试验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甘蔗茎秆物理力学特性是建立甘蔗茎秆材料模型和茎秆在各种荷载下本构关系的基础。该文以“桂林—1号”甘蔗的茎秆为试验材料,采用自制的夹具,在扭转试验机上进行扭转试验,在材料力学万能试验机上进行拉伸、压缩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扭转荷载下,甘蔗茎秆的破坏形式为产生轴向裂纹;在压缩荷载下的破坏形式为屈曲,并产生轴向裂纹;在拉伸荷载作用下,蔗皮、蔗芯的破坏形式为断裂。对试验用 “桂林-1号”甘蔗茎秆的基部,切变模量的平均值为10.82 MPa,最大剪切应力的平均值为0.45 MPa;基部第一、二、三节的抗压强度平均值分别为14.47 MPa、9.93 MPa和8.24 MPa。基部蔗皮轴向、径向拉伸强度平均值分别为47.02 MPa和2.57 MPa,蔗芯轴向、径向拉伸强度平均值分别为6.71 MPa和1.34 MPa。  相似文献   

7.
豆禾牧草茎秆的力学特性试验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9  
为了应用力学性能指标对豆禾牧草茎杆进行评价,以多年生豆科牧草紫花苜蓿、绿宝石小冠花和禾本科牧草扁穗冰草、无芒雀麦4个品种刈割期茎秆为试验对象,在500 N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上进行拉伸和剪切试验,测得4个品种拉伸和剪切(砍切、斜切和滑切)的最大载荷、应力、应变和弹性模量等力学指标。用统计软件对牧草茎秆力学特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豆禾牧草的抗拉强度与其直径之间呈幂函数负相关关系;刈割期茎秆外径差异不大,豆科略大于禾本科牧草,但禾本科牧草抗拉强度是豆禾牧草的3~4倍;茎秆抗剪切强度均随直径增大有减小的趋势;加载速度为100 mm/min时,砍切的切割阻力最大,斜切的切割阻力比砍切低30%~40%;当滑切角为30°时,滑切阻力比砍切阻力降低50%~60%。试验结果为设计牧草收获机、打捆机及深加工等机具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苎麻茎秆台架切割试验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7,他引:2  
为了给苎麻收割机的研制提供切割理论基础,该文进行了苎麻茎秆切割参数的试验研究。该文利用自行设计的试验台架进行苎麻茎秆的切割试验,研究往复式单动刀及双动刀切割器不同刀片几何参数(刀片长度、刀刃类型)、不同切割线速度和不同茎秆喂入速度对切割性能(切割功耗、切割质量和综合评分值)的影响。根据各个因素特点,论文采用多因素正交试验的方法确立两水平因素(刀刃类型、刀片长度和动刀组数)的最优水平组合,然后固定两水平因素的最优水平组合,以切割线速度和茎秆喂入速度为试验因素进行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设计试验来获得因素的最佳参数。根据多因素正交试验结果,采用往复式双动刀切割器,选用锯齿刃长刀片(120 mm)为最优水平组合。根据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设计试验结果,当切割线速度为0.878 9 m/s、茎秆喂入速度为0.862 4 m/s时,单位长度割幅切割功率最小,为281.408 4 W;当切割线速度为1.161 4 m/s、茎秆喂入速度为0.711 7 m/s时,单位面积切割失败株数最少,为5.691 1株;当切割线速度为1.092 0 m/s、茎秆喂入速度为0.722 9 m/s时,评分值最高,为86.7180分。综合试验结果,苎麻切割试验理论最佳水平组合为:切割线速度1.092 0 m/s、茎秆喂入速度0.722 9 m/s,采用往复式双动刀切割器,选用锯齿刃长刀片(120 mm),此时单位长度割幅切割功率为318.814 5 W,单位面积切割失败株数为6.006 4株。研究结果为后续苎麻收割机切割部件的研制以及切割行走速比的选择提供了基础理论数据。  相似文献   

9.
新育牧草茎秆收获期力学特性与显微结构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为分析缠结牧草茎秆力学性能与显微结构的相互关系,进而指导牧草品种优育和设计开发新机具、新工艺提供理论依据,该文以2种新育品系低纤维苜蓿、直立型小冠花和对照品种甘农三号苜蓿、匍匐型小冠花结荚期底部茎秆为研究对象,在500 N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上测试了茎秆的拉伸和剪切应力-应变规律;试验观察了茎秆的微观组织结构,得到了茎秆扫描电镜下的解剖构造图像。研究表明:牧草茎秆是一种典型的多相、筛状、不连续、不均匀和各向异性的复合材料;同一品系不同品种牧草茎秆生物力学特性不同,其强度和刚度主要取决于各自机械组织的厚度、维管束的数量以及各组织及其细胞之间的连接形式和连接强度。4种牧草结荚期拉伸试验测得平均弹性模量分别是1427.3、673.0、1377.5、441.7 Mpa;30°滑切试验测得平均最大剪切力分别是96.24、60.9、124.1、84.4 N,2种新品系牧草结荚期茎秆均比对照品种刚度大,柔韧性小,需剪切力小,更易机械化收获。  相似文献   

10.
甘蔗茎秆在光刃刀片切割下根茬破坏试验   总被引:4,自引:13,他引:4  
甘蔗根茬破坏情况影响到宿根质量。该文在自制的单圆盘根切器试验台上采用光刃刀片,对影响根茬破坏的因素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根茬破坏程度可分为无破损、轻微蔗皮破损、严重蔗皮破损、轻微劈裂、劈裂和爆裂等6个等级,将轻微劈裂、劈裂和爆裂定义为严重破损。在该文的试验条件下,轻微蔗皮破损和严重蔗皮破损是不可避免的。切割速度对根茬破坏影响最大,速度越高,根茬严重破损率越低。其次是根切器与甘蔗相对位置和前进速度对严重破损率的影响。最优的参数组合是:切割速度26.39 m/s,甘蔗处于上位,前进速度0.546 m/s。在该参数下严重破损率为0,严重蔗皮破损率为55%,轻微蔗皮破损率为20%,无破损率为25%。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揭示Pb胁迫对间作和单作的超累积植物和作物根系分泌低分子有机酸的影响,研究设置400 mg·L?1Pb胁迫,采用水培曝气法试验,以玉米和小花南芥单作为对照处理,研究Pb胁迫下玉米和小花南芥间作对植物根系形态、根系分泌有机酸及Pb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作相比,间作小花南芥情况下,玉米根系分泌物检测到乳酸;玉米分根条数、根表面积和根密度与单作相比分别增加60%、15%和42%,地下部和地上部干重生物量分别增加108%和75%,玉米地下部Pb含量下降44%;与单作相比,间作玉米条件下,小花南芥根系分泌物检测到乙酸和乳酸,小花南芥根系分泌物量与单作相比增加103%~1 700%,小花南芥地下部和地上部Pb累积量分别比单作增加49%和75%,转运系数增加22%。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单作小花南芥只有地上部Pb累积量与草酸显著相关,而间作小花南芥地下部和地上部Pb累积量与草酸、柠檬酸和苹果酸显著相关。研究表明超富集植物小花南芥与玉米间作体系,根系分泌的有机酸改变了Pb在小花南芥和玉米体内的累积特征,促进超累积植物小花南芥累积Pb,减少农作物玉米植株体内Pb含量。Pb胁迫下超累积植物小花南芥与玉米间作是一种可行的修复模式。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生长季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枸杞生长的影响,为决策部门有效利用气候资源提供数据支撑,本文基于1961-2017年宁夏17个气象站点的观测数据,采用数理统计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测、气候倾向率和相关性检验等方法,分析了宁夏枸杞生育期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影响。结果表明:气候暖干化是宁夏枸杞生育期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近57 a来,气候变暖使宁夏枸杞生育期平均气温、≥ 10℃积温及日照时数增加,其线性趋势通过了0.001显著性水平检验。平均气温在1990年左右发生突变,1991-2017年平均气温比1961-1990年上升了0.7℃。≥ 10℃积温在20世纪90年代增加速率最大,2003年发生突变,比突变前年平均增加370.6℃。日照时数在2005年前后发生突变,突变后平均年日照时数增加93.9 h。降水量整体呈弱的减少趋势。气候变化对枸杞生长发育的影响利多弊少。气温升高,春季气温回升快,积温增多,整个生育期热量条件充足,使枸杞树萌芽期提前,总生育期延长,单产提高;果熟期、采摘期降水量减少,使枸杞炭疽病、黑果病发生机率减少,有利于品质提高。研究发现,中宁枸杞产量与稳定通过5℃到枸杞萌芽期的积温、≥ 10℃积温均显著正相关。同时,气候变暖增加了冬季农田土壤水分蒸发,病虫害发生有增加趋势。如何充分利用有利的气候资源,减轻或避免气候变化对枸杞生产的不利影响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间作作物根系分泌低分子量有机酸对土壤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影响,采用矿区周边农田土壤进行室内盆栽试验,研究了云南本土超累积植物续断菊(Sonchus asper L. Hill)和玉米(Zea mays L.)间作下,植物生长、根系低分子量有机酸分泌量、根际土壤Pb提取形态以及植物Pb积累特点。结果表明:与单作相比,间作续断菊地上部和根部生物量、根长、根内径和根系体积均显著增加(P0.05);间作玉米根部生物量、根长、根内径和根系体积显著增加(P0.05)。柠檬酸、草酸是续断菊和玉米根系分泌的主要低分子量有机酸,间作导致续断菊根系低分子量有机酸的分泌量增加,玉米根系低分子量有机酸的分泌量降低。续断菊根际土壤生物有效态Pb含量增加85.2%(P0.05),而玉米根际土壤生物有效态Pb含量降低26.1%(P0.05)。续断菊体内Pb含量显著增加18.0%~43.2%(P0.05),富集系数提高26.0%,而转运系数降低42.0%;玉米地上部Pb含量显著降低24.3%(P0.05),转运系数降低43.1%。续断菊根系分泌的柠檬酸和草酸数量,均与土壤生物有效态Pb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且土壤有效态Pb含量分别与续断菊地上部和根部的Pb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表明间作增加了续断菊对Pb的吸收积累量,与间作体系植物根系分泌的低分子有机酸介导下的土壤有效态Pb含量增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为阐明低温胁迫下激素含量对冬油菜枯叶期的调控和对抗寒性的响应,为冬油菜抗寒性研究提供依据,以8份不同抗寒等级的白菜型和甘蓝型冬油菜为材料,利用盆栽试验,待幼苗长至5~6片真叶时在人工气候箱中进行低温处理(25℃、10℃、2℃、?5℃),分析低温胁迫后冬油菜内源ABA、GA含量和叶绿素的变化。回归分析表明温度与ABA含量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回归方程符合y=?ax+b,随着温度的降低,内源ABA含量呈先缓慢(10℃)后迅速上升(2℃、?5℃)的趋势,且温度处理间、温度与品种互作间差异极显著;由于激素间的拮抗作用GA含量变化则恰好相反。当在0℃以上低温时,品种间ABA含量无明显差异,当温度降到?5℃,白菜型冬油菜ABA含量明显高于甘蓝型,抗寒性强的品种高于抗寒性弱的品种。ABA含量的升高导致叶绿素含量的变化,随着温度降低,叶绿素含量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但总体呈下降趋势,且白菜型冬油菜和甘蓝型冬油菜之间存在不同的响应机制,这种作用使白菜型冬油菜叶绿素含量低于甘蓝型冬油菜,导致白菜型冬油菜枯叶期提前,提早进入越冬期,增加了对低温冻害的御性和避性。因此,随着温度的降低冬油菜叶片ABA含量上升,叶绿素降解,白菜型冬油菜更早进入枯叶期,枯叶期较早和降温后ABA含量高是白菜型冬油菜抗寒性较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以新疆阿拉尔垦区不同龄级新疆杨防护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龄级新疆杨叶—枝—凋落物—土壤的C,N,P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进行分析比较,为新疆南部农田防护林后期保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数据。[结果] C,N,P含量与化学计算学特征为: ①C含量为凋落物(395.14 g/kg)>叶(365.29 g/kg)>枝(363.84 g/kg)>土壤(9.47 g/kg),N含量为叶(13.37 g/kg)>凋落物(9.10 g/kg)>枝(7.31 g/kg)>土壤(0.72 g/kg),P含量为叶(0.46 g/kg)>枝(0.43 g/kg)>土壤(0.37 g/kg)>凋落物(0.27 g/kg)。②叶—土壤与全国平均值相比呈现出低C,低N,低P的格局。土壤C含量随龄级的增加呈“升—降—升”趋势,除第Ⅲ龄级外,其他龄级土壤N含量均表现出随土层加深而逐渐降低的趋势。土壤P含量随龄级的增加整体呈上升趋势,且同一土层不同龄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③土壤C∶N (13.05)高于中国土壤均值(C∶N 11.90),C∶P,N∶P (24.04,1.83)均值低于中国土壤均值(C∶P=60.0,N∶P=5.20)。④新疆杨0—80 cm土层N,P含量与叶N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叶P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凋落物N含量与表层土壤N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凋落物P含量与20—40 cm土壤P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结论] 由于缺乏对新疆杨防护林后期的管护,导致阿拉尔垦区新疆杨防护林在生长过程中受N,P元素的限制。因此,需适当增添N,P肥,以此来改善土壤肥力,提高林分质量。  相似文献   

16.
再植枸杞根际真菌群落对长期连作的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枸杞自身种植特点和道地产区土地资源限制,连作障碍已成为制约宁夏枸杞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生态问题。前期研究表明,连作能够显著影响再植枸杞根际土壤细菌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但就连作对真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目前仍不清楚。本文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连作对再植枸杞根际真菌群落丰度及多样性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与对照样地相比,连作显著促进再植枸杞根际及非根际土壤中细菌和真菌的丰度。但连作对真菌的促进作用明显高于细菌,导致细菌/真菌比例失衡,使再植枸杞根际及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环境偏向于真菌型。对测序结果的分析发现,所测定样地中枸杞根际及非根际土壤中的优势真菌门分别为子囊菌门、担子菌门、接合菌门、壶菌门及球囊菌门,其中连作地再植枸杞根际子囊菌门的相对丰度较对照样地显著降低,而接合菌门的相对丰度则显著增加(P0.05)。FUNGuild真菌功能预测也证实连作显著抑制再植枸杞根际土壤丛枝菌根真菌的相对丰度(P0.05)。基于距离的冗余分析(db-RDA)结果表明,土壤pH、电导率、硝态氮和有效磷含量是影响枸杞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变化的主要因子(P0.05),而土壤硝态氮和有效磷含量则是解释非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变化的主要因子(P0.05)。这些结果说明长期施用化肥可能是改变连作地再植枸杞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及枸杞-真菌互作关系的主要因素之一。这一研究结果为理解枸杞连作障碍的形成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Cultivated Solanum tuberosum L. subsp. andigena is well known as a rich source of valuable traits for potato breeding, especially for resistance to diseases and pests. The golden potato cyst nematode, Globodera rostochiensis Woll., is considered to be one of todays most serious hindrances to potato production in Europe and North America. Thus, the breeding of new cultivars that have resistance to PCN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he USPG (USA) and VIR (Russian) potato genebanks, as well as others, maintain many samples of primitive cultivated and wild potato species originating from Latin America. Many of these samples are assumed to be genetically duplicated because the material in both genebanks came from the same original source. A joint investigation of new genotypes of subsp. andigena forms resistant to potato cyst nematode (PCN) was carried out on samples of subsp. andigena at VIR with reputed duplicate samples at USPG. After careful screening, 14 samples which possessed resistance to PCN were identified. A high level of this resistance was transmitted to sexual progeny at a high frequency for all of the selections. Eleven of the accessions found to be resistant have reputed duplicates in USPG that were not previously known to be resistant. Thus, this research not only broadens the choice of parents available for resistance breeding, but identifies model materials for future research to test the parity of PCN resistance among reputed duplicate samples in the two genebanks.  相似文献   

18.
苜蓿生物覆盖对幼龄茶园生理生态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试验研究了不同带型苜蓿生物覆盖对幼龄茶园生态系统的生理生态效应,结果表明:在盛夏季节,随苜蓿种植比例的增加,系统郁闭度提高,茶园光照强度、气温、土壤温度渐次降低,而湿度增加;苜蓿种植比例的增加,可明显改善盛夏季节茶树叶片的“午休”现象,茶树的净光合速率(Pn)提高,2:1带型、2:3带型和2:5带型的Pn分别比纯茶树处理(BS1)增加29.17%、57.29%和80.73%。幼龄茶树与苜蓿间作可改善茶园生态环境,有利于幼龄茶树生长,但带型差异对幼龄茶树生长速率、新稍数量影响规律性不强;幼龄茶园苜蓿生物覆盖可以获得可观的优质牧草,不同带型与纯紫花苜蓿(BS2)之间以及2:1带型、2:3带型、2:5带型之间的苜蓿干草、鲜草产量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2:5带型的间作模式效果最好,在改善幼龄茶园生态环境的同时,可收获可观的优质紫花苜蓿。构建茶树、苜蓿人工复合生态系统,不仅能够为幼龄茶树生长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而且可为南方丘陵山区畜牧业发展提供优质饲料。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在水分和铅双重胁迫条件下,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 L.)苗木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采用旱棚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水分胁迫处理(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100%,80%,60%和40%)和铅胁迫处理(土壤中铅含量分别为0,1 000,2 000,4 000和6 000mg/kg)及其双重作用对紫穗槐苗木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一的铅胁迫处理下,随着胁迫的加剧,紫穗槐苗木叶片的SOD和CAT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POD活性一直呈升高趋势;在单一的水分胁迫处理下,随着胁迫的加剧,SOD和POD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CAT活性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水分和铅双重胁迫对SOD和POD活性有显著的激活作用,对低铅含量(≤2 000mg/kg)处理的CAT活性有激活作用;适度的双重胁迫(铅含量≤2 000mg/kg,土壤相对含水量≥40%)有利于提高紫穗槐苗木对水分和铅双重胁迫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20.
不同种植年限宁夏枸杞根际微生物多样性变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为了解长期人工种植枸杞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种群结构变化特征,利用Illumina Mi Seq测序平台分别对种植5 a、10 a和15 a宁夏枸杞根际土壤微生物基因组总DNA中16S和18S r DNA基因的部分区域进行测序,经UPARSE pipeline和RDP classifier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和物种注释。结果表明,长期种植宁夏枸杞不会改变其根际土壤p H,但会导致根际土壤全磷、有效磷、全盐含量和电导率升高。测序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年限枸杞根际土壤细菌群落α多样性无显著变化,但真菌群落多样性在种植10 a枸杞中较种植5 a时显著降低(p0.05),表明根际细菌群落多样性受种植年限影响较小。从门的分类水平看,酸杆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厚壁菌门、绿弯菌门、泉古菌门、蓝菌门、芽单胞菌门、变形菌门以及真菌子囊菌门、担子菌门、接合菌门的比例在不同种植年限的枸杞根际土壤中显著改变(p0.05)。属水平的分析也表明,共有27个细菌属和16个真菌属的比例发生改变(p0.05),这些结果表明枸杞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受种植年限的影响更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种植年限、土壤全磷及有效磷含量是影响枸杞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