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本文测计了50个树种木材在射频下的介电常数,其中着重测试华山松、油松、木荷、青冈和栓皮栎等5个树种木材的介电常数,分径向、弦向及轴向在频率100KH_2—26MH_2,含水率为0~100%左右以及温度为0~100℃的范围内进行测计。结果表明:木材介电常数随含水率和温度的增加而增大;随频率增大而减小;轴向介电常数大于横向介电常数,横向上,径向与弦向的介电常数相近或略大;木材介电常数与密度呈紧密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93。  相似文献   

2.
在频率100 kHZ-26MHz,含水率0-100%,温度0-100℃范围内,对50个树种木材的介质损耗参数进行了测计,并着重对华山松、油松、木荷、青岗栎、栓皮栎等5个树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木材介质损耗正切角和损耗因子随含水率增大而增大,随温度升高而降低。一般轴向大于横向;损耗因子与密度呈正相关(r=0.42)。木材并联等效交流。电阻率γ随频率、含水率升高而降低,并与密度呈负相关γ=-O.59);轴向r值小于横向r值,方差分析表明,频率、含水率、温度、纹理方向和密度对木材介质损耗参数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黄土高原50个主要树种热值和化学成分的测定,发现树种间热值的差异主要与树木体内所含的苯-乙醇抽出物和木质素的含量呈二元线性相关.50个树种的苯-乙醇抽出物和木质素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6.59和27.41%,针叶树的苯-乙醇抽出物含量(17.95%)明显高于阔叶树(5.87%),木质素含量则差异极小.苯-乙醇抽出物和木质素含量对树木热值的显著影响主要是因为它们具有极高的发热量.两种化学成分的总发热量与树木热值之间具有紧密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4.
对5个柳树树种的叶组织蒸腾强度、离体叶片水分散失速度、叶组织含水率、水分损失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苏柳在正常生长情况下较青刚柳和准噶尔柳节约水资源;由水分散失速度得出这5个树种在极端干旱条件下的抗性顺序为:J194柳>J172柳>J369柳>青刚柳>准噶尔柳;苏柳叶组织对其含水量变化反应敏感,出现水分胁迫后,组织含水率呈缓慢下降趋势,在组织含水率下降至50%时,仍具活叶特征,表明苏柳叶组织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抗干旱能力;J194柳的叶组织抗逆性最强,其次为J172柳和J369柳,青刚柳和准噶尔柳的叶组织抗逆性最弱。  相似文献   

5.
通过育苗对比试验, 对奥地利黑松Pinus nigra var .austriaca 和油松P .tabulaeformis 1年生苗生长量和生物量进行了调查测定。结果表明, 奥地利黑松1 年生苗地径生长量显著大于油松, 且主、侧根发达, 而油松高生长量显著大于奥地利黑松。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2 个树种的高生长量、径生长量与侧根鲜质量、根系鲜质量呈极显著相关, 并且高生长量与侧根鲜质量、径生长与根系鲜质量关系最为密切。表2 参5  相似文献   

6.
木材介质损耗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60 kHz—100 MHz频率范围,对绝干至水分饱和的我国东北八种常用木材的介质损耗参数tgδ和e″进行了测量,结果如下:①tgδ和ε″随频率而变化,而且含水率不同,色散曲线的变化形式和程度也不同;②在给定频率下,tgδ因含水率W的升高而增大,并且tgδ—W曲线在单层吸附水、多层吸附水和自由水三个含水率范围的变化形式和程度不同;③木材介质损耗参数随木村密度(ρ)而增大,ε″与ρ呈紧密的线性正相关,tgδ与ρ呈微弱的正相关;④通常,木材的轴向介质损耗参数大于径向和弦向者,径向与弦向之间略有差异。在实验的基础上,分析了频率、含水率、密度和纹理方向对木材介质损耗参数的影响机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不同影响因子对木材密度的影响,为木材密度的良种选育和碳汇计量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撑。【方法】在康禾自然保护区样地中,通过群落分析筛选出6个优势树种,测定其木材密度(包括生材密度和基本木材密度),通过多种统计软件分析不同树种、不同径阶和不同坡向对木材密度的影响,以及树木性状因子与木材密度的相关关系。【结果】木材密度在树种间的差异性极显著,生材密度、基本木材密度和含水率平均值最大的分别是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红锥C.hystrix和米槠,其数值分别为1.10 g·cm~(-3)、0.53 g·cm~(-3)和122.84%。木材密度的径阶差异性分析结果显示,除了栲C.fargesii以外,其他树种的木材密度在径阶间变化并不显著。木材密度在坡向上的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6个树种的木材密度在坡向间的差异均不显著。非参数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胸径、树高与生材密度的相关性强,而与基本木材密度的相关性弱。【结论】红锥含水率低,基本木材密度高,具备优质木材的条件。木材密度随着径阶的增加有上升的趋势,但在坡向上没有规律性变化。生材密度、基本木材密度与胸径、树高的关系并不一致,可能是因为生材密度受到含水率增加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奥地利黑松与油松1年生苗生长和生物量对比分析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通过育苗对比试验,对奥地利黑松Pinus nigra vat.austriaca和油松P.tabulaeformis 1年生苗生长量和生物量进行了调查测定。结果表明,奥地利黑松1年生苗地径生长量显著大于油松,且主、侧根发达,而油松高生长量显著大于奥地利黑松。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2个树种的高生长量、径生长量与侧根鲜质量、根系鲜质量呈极显著相关,并且高生长量与侧根鲜质量、径生长与根系鲜质量关系最为密切。表2参5  相似文献   

9.
远红外木材干燥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福建22种常见树种木材远红外吸收光谱相似,在波数1840cm~(-1)附近均有个最强的透射峰。对22种木材进行远红外穿透深度测定,最大的是山槐弦向0.71mm;最小的是罗木石楠径向,0.135mm。弦向大于径向,且与木材密度、含水率等有关。木材对远红外吸收遵守朗伯定律,但吸收系数径向比弦向大。本文根据木材的远红外光谱图分析,提出木材纤维素、木素对远红外吸收,主要是分子含氧基团等键链间的振动吸收。根据远红外对木材的穿透深度,并通过热导方程分析、计算,认为厚度2mm以下薄板内部形成“正热源”是可能的。这为远红外木材干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区域尺度下不同树种木材含碳率测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文龙  许民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4):1571-1572
木材含碳率是木材碳储量估算的重要因子之一,准确测定木材含碳率对于木材碳储量结果有着重要的意义。该研究在木材含碳率测定过程中,提出了利用生长锥取样的新方法,避免了以往取样过程中对树木和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选择小区域尺度帽儿山实验林场4种不同树种木材为试样进行含碳率的测定,共选择相同直径、不同生长环境和光照方向的160个样品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针叶材整体含碳率高于阔叶材,生长环境和遗传因素对木材含碳率也存在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木材干燥应力数学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切片法对木荷的干燥应力进行测试。用回归分析和聚类分析建立了干燥应力的数学模型。通过分析得出;木材弹性模量在干燥过程中不是常数,随含水率下降而增加;木材弹性应力和残余应力在厚度方向上的分布分别近似为四次多项式和二次多项式。应力的极值点发生在木材的表层和中心层,含水率应力与含水率之间近似为线性或二次多项式关系;木材干燥应力变化过程可分类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2.
白蜡木干缩和湿胀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蜡木是一种坚硬有弹性的木材,可应用于制作家具、工具柄、运动器材等.本研究采用干燥及吸湿的方法对其干缩和湿胀性能进行分析,初步探讨了这种木材在3个方向的尺寸及体积上随着木材含水率的变化而变化的特性,并且将这个特性与其他树种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白蜡树的基本密度是0.73 g.cm-3,其干缩和湿胀性表现为:弦向>径向>纵向,当白蜡树木材的含水率小于FSP时,其干缩和湿胀性能非常明显,而当其含水率大于FSP时,其干缩和湿胀性趋于0.当木材含水率小于FSP时,在相同的含水率下,白蜡树木材比白松有更大的干缩和湿胀性.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商丘市夏玉米不同性状对籽粒机收获质量的影响,研究3个玉米新品种(科育186、辽单575、新单65)的籽粒含水率、株高、穗位高、茎粗对玉米籽粒收获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科育186的籽粒含水率、产量损失率、籽粒破损率、杂质率显著低于辽单575和新单65;籽粒含水率与产量损失率、籽粒破损率呈显著正相关,与杂质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3个玉米品种的株高、穗位高、茎粗对玉米籽粒直接机械化收获时的产量损失率、籽粒破损率、杂质率影响较小,相关关系不显著。研究结果可为商丘地区选育和推广适宜籽粒机收的玉米新品种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以落叶松为试验对象,初步分析了含水率对木材阻力检测值及应力波速度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木材阻力检测值与含水率呈负相关性,且含水率对其总样本的影响程度要大于独立样本;应力波速度检测结果随着含水率增加波动幅度不大,且含水率对其总样本的影响程度小于各独立样本;含水率对阻力值检测结果的影响比较明显,对应力波速度检测影响一般。  相似文献   

15.
干燥锯材最终含水率与木材平衡含水率的初步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燥锯材最终含水率是木材干燥技术中一项重要的质量指标,它直接关系到木制品的加工和使用质量。干燥锯材最终含水率的确定,似应以使用环境下的木材平衡含水率为主要依据。木材平衡含水率的实际测定,须要成年累月,旷日持久,并非短期所能奏效。我国自四十年代初近半个世纪以来,仅对成都,乐山,安庆、芜湖、北京、雅安、合肥、哈尔滨、从化、呼和浩特、福州、武功、乌鲁木齐、海口、泉州、十堰等廿个左右地区的木材平衡含水率进行了实际测定。但我国幅员辽阔,气候殊异,加之测定的场所与期限,试材的树种、尺寸及材种(心边材,径弦向)等不尽相同,对数据不无影响,有些问题,尚须探讨。因此,据此得出全国范围的木材平衡含水率的变化规律,借以指导生产实践,尚嫌地区太少,数据不足。而目前在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中又急需全国木材平衡含水率变化规律的数据资料,是个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6.
陕西省生物防火林带树种选择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以燃烧热值、含水率、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和经济价值5个类目17个项目为指标,对陕西省41个预选树种进行排序和分类,选择出了34个防火树种,其中优良防火树种4个,一般防火树种30个;不适于作防火林带的易燃树种7个。  相似文献   

17.
稻谷摩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稻谷的摩擦特性,以3个稻种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在各种含水率下的三轴尺寸(长径、宽径、高径)、谷粒和谷粒碎末的最大静摩擦角,为水分在线检测装置采样器设计提供参数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稻谷的三轴尺寸随着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大,其中长径变化最小,宽径次之,高径变化最大;同一品种同一含水率的稻谷的三轴尺寸无显著性差异,不同稻种之间则均有显著性差异;稻谷、稻谷碎末与塑料板(ABS)、铁板的摩擦因数均受含水率显著影响,且其摩擦因数随着含水率的增大均呈线性增加,稻谷与铁板的摩擦因数大于与塑料板的摩擦因数。  相似文献   

18.
探讨利用猪粪有机元素含量预测猪粪热值的可行性,建立基于C、H、N、S、O等5种有机元素含量的高、低位热值预测模型.采集了160个猪粪样品,利用EA3000型元素分析仪和IKA-C2000型氧弹量热仪分别测定其C、H、N、S、O元素的含量和高、低位热值.相关分析表明,C、H、N这3种元素的含量与热值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而S、O这2种元素含量与热值之间的相关不显著;利用120个猪粪样品的测定结果,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的基于C、H、N含量的热值预测模型可以较准确地利用碳、氢、氮预测猪粪热值,高位热值和低位热值预测模型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836和0.785.用40个样品对热值模型进行外部验证,高位热值和低位热值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621.31、620.85 J/g,相对均方根误差RRMSE分别为3.74%和4.06%.结果表明,多元线性回归法建立的基于有机元素含量的猪粪热值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较准确,利用猪粪的元素含量预测其热值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含水率和密度对木材应力波传播速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用应力波检测木材含水率,采用ARBOTOM 应力波测试仪测量了木材径向不同位置上的试件在不同含 水率(0 ~65%范围内)条件下的应力波纵向传播速度。结果表明:木材中应力波传播速度随含水率的下降而增加; 当含水率低于纤维饱和点时,传播速度随含水率下降增加较大,其中山毛榉的增幅为17.4% ~19.5%,落叶松的增 幅为18.2% ~20.8%;当含水率高于纤维饱和点时,传播速度随含水率下降增加较小,其中山毛榉的增幅为6.0% ~ 7.9%,落叶松的增幅为8.0% ~10.6%。当含水率相同时,应力波在同一树种木材不同位置上的传播速度不同,这 与木材不同位置的基本密度差异有关。应力波传播速度随木材基本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其中山毛榉木材的增幅为 17.5% ~20.8%,落叶松木材的增幅为12.7% ~ 14.5%。同一树种内的任意含水率下,基本密度不同时应力波传 播速度之间差异显著,传播速度和基本密度之间存在较好的正相关线性关系。不同树种之间,传播速度和基本密 度之间没有明显关系,这可能与不同树种之间的成分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5个杨树无性系木材的抗腐朽菌能力,并以腐朽后各阶段木材材色的变化为依据,定量预判木材腐朽程度,为无损检测技术在木材保护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欧美杨107杨(以下简称107)、中汉22杨(以下简称H22)、皖林1号杨(以下简称Z3)、B3和Z9 5个无性系杨树木材为研究对象,就其接种白腐菌后的质量损失率、不同时段木材基本密度及材色的变化为评判指标,比较各无性系杨树木材抗腐朽菌的能力,并通过材色变化来预判木材腐朽程度。【结果】在白腐菌侵染60d后,各无性系杨树木材的质量损失率均大于45%,腐朽等级均属于第Ⅳ级,是不耐腐树种,并且杨树木材极易受心腐。腐朽后杨树木材的基本密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在腐朽40d时,107杨、H22、Z3、B3和Z9分别较正常材下降4.81%,9.88%,2.24%,14.21%和1.60%。腐朽后,材色变化曲线与木材腐朽过程相对应,可以用来定性判断木材腐朽程度;杨树心材由正常到腐朽,材色变化的临界值是:明度63~66,色调5~15,色饱和度17~29;杨树边材相应的临界值是:明度62~69,色调6~14,色饱和度17~30。【结论】受白腐菌侵染120d后,5个杨树无性系的质量损失率依次为H22B3Z9107Z3,说明H22在这5个无性系中最不耐腐,Z3相对而言耐腐性较强。木材腐朽后,可以参考明度、色调和色饱和度3个材色指标预测杨树无性系的腐朽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