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8 毫秒
1.
<正>纤维素是高等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它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是地球上最大量的可再生性碳源物质。纤维素酶是一种多组分复合酶,一般认为它包括3种成分:内切β-1,4-葡聚糖酶,即内切酶,也称Cx酶;外切β-1,4-葡聚糖酶,也称C1酶、外切酶;β-1,4-葡萄糖酶即纤维二糖酶。纤维素的降解必须依靠3种组分的协同作用才能完成。酶发挥作用主要取决于其活力的大小,而多种因素可影响酶的活力,如温度、pH值、激活剂、抑制剂等。另外,酶制剂生产厂家为提高酶制剂的稳定性,常使用  相似文献   

2.
据Business Communication Inc. 公司调查统计,1998年世界工业酶制剂市场销售额15.6亿美元,其中饲料用酶占9%,为1.4亿美元。饲料用酶销售额1994~1998五年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1%,高于同期工业酶制剂总体增长率5%的一倍。    酶应用于饲料,其作用一为补充畜禽内源酶的不足。猪、禽等单胃动物消化道的内源酶系不全,不分泌NSP酶;幼龄畜禽缺乏淀粉酶、糖化酶和蛋白酶;处于疾病的畜禽,其内源酶(如淀粉酶、蛋白酶)急剧下降。因此,在日粮中添加相对应的外源酶,有助于提高畜禽健康水平和生产性能。另一作用为解除饲料中抗营养因子。所谓抗营养因子,是指饲料中对养分起拮抗作用的一些成分,比如大麦、小麦、次粉、麦麸、米糠、统糠等含有抗营养因子NSP(非淀粉多糖),其中包括纤维素、木聚糖、β-葡聚糖、果胶等,通过添加NSP酶(纤维素酶、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果胶酶等)将其分解,使包裹于籽实细胞中的淀粉、蛋白质、脂肪被释放出来,并降低粘度,利于畜禽消化吸收利用,可提高饲料转化率5%~15%。酶应用于饲料,还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减少环境污染的作用,据报到,英国等西方国家已明文规定配合饲料应添加酶制剂。  相似文献   

3.
大豆皮在饲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饲料工业》2000,21(10):38-40
大豆皮是现代制油工艺中的一个副产品,约占大豆重量的 8%,占大豆体积的 10%。大豆皮的典型成分如表 1: 表 1大豆皮的典型成分 (以干物质计 ) %    由表 1可知,大豆皮的主要成分是细胞壁或植物纤维,除了含有纤维素外,还有半纤维素、木质素等成分。各种畜禽的消化腺均不产生分解它们的酶,只是借助于胃肠道中微生物分泌的酶,把一部分纤维素分解成挥发性脂肪酸来吸收,并作为能量和合成脂肪之用,而木质素不能被消化,因为胃肠道中的微生物也不产生分解它的酶。因此,胃肠道微生物群发达的牛羊及其它一些草食动物对大豆皮的消化…  相似文献   

4.
畜牧水产养殖业一面需要蛋白饲料,一面又在加工产品中扔掉大量的高蛋白废料,如血液、下水等。现代科学已可把这些废料转化为饲用蛋白质,方法是采用酶工艺。按蛋白质的结构来选用酶在从废料中制取某种蛋白质成分时,是选用一种酶还是选用多种酶的组合,要视具体的酶的活性而定。  相似文献   

5.
饲料酶中的主效酶与辅效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饲料工业》2019,(17):1-11
酶制剂应用于动物日粮的复杂性源于饲料原料的复杂性,主要体现在物理特性和化学特性两方面。酶制剂的应用面临饲料原料不同成分的空间结构与嵌合方式和程度,以及同类成分的组成单位的差异与主链长短及支链分布形式等问题。这种复杂性表现在营养成分之间、同一类营养成分内部、以及营养成分与抗营养成分的嵌合与影响,决定了酶制剂在日粮中应用的复杂性。单酶或者普通的复合酶往往受制于这些复杂因素而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为此,提出了组合酶、配合酶、组合型复合酶和组合型配合酶理论。复杂的成分与多样的酶相互作用存在一种主次关系、一种主从关系、主要的辅助关系。因此,有必要探讨各种单酶之间的关系,明确主效应酶,寻找不同来源酶的作用底物的差异性,研究催化作用的位点和结合键合方式的不同对酶的影响,同时,在复合酶、组合酶或者配合酶的研发中兼顾高效性与经济性。  相似文献   

6.
发酵血粉(VEPA—34)是一种优良的动物营养添加剂,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维生素和酶。在日本,70年代以来已广泛应用于畜牧及水产养殖业。过去的工业血粉通常是经高温处理制成的,因此,氨基酸、维生素和酶等大部分成分被破坏,虽然粗蛋白含  相似文献   

7.
李润绚 《饲料与畜牧》1992,(6):16-17,33
饲料中存在有拮抗成分,它包括抗营养素、抗代谢物质以及木质素等。现将主要的拮抗成分概述于下:一、酶的抑制素1.胰蛋白酶抑制素:人们都知道大豆和大豆饼(或大豆粕)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和氨基酸,但生喂则适口性差、难消化,甚至抑制生长。原因是生大豆和大豆饼(包括大豆粕)含有胰蛋白酶抑制素、血球凝结素和皂苷等拮抗成分,因此喂前必须加热处理,破坏其胰蛋白酶抑制素等有害物质,改  相似文献   

8.
加酶饲料具有提高饲料营养利用率和饲料报酬,减少仔畜断奶应激和畜禽发病率等作用,而日益被广泛应用。但在制备加酶配合饲料和用于养殖生产中,需注意以下问题,才能取得较理想的效果。1.由于饲料组分中含有蛋白质、淀粉、脂肪、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等多种成分,因此单一特性的酶用于配合饲料,效果不会理想。饲用酶剂应含复合酶系,以增强对各营养组分的酶解作用,复合酶还有协同和增效作用。2.畜禽的消化生理条件决定了饲用酶系既应在酸性(胃内)也要在近中性环境中(肠内)有较强的酶解力和稳定性。生产的饲用酶系,其酶解催化反…  相似文献   

9.
随着家禽工业的发展,已经有几种新型饲料成分被用于家禽饲料的配制,以使家禽生产更加经济有效。由于饲料成本占到家禽生产成本的60%~70%,因此,禽业生产要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必须降低饲料成本。成本降低的方法之一就是试用新型的饲料成分,来代替日渐昂贵的常规饲料成分。 我国人口众多,饲料资源有限,日益增长的人口必然要跟日益庞大的养禽业产生食物/饲料竞争。所以,我们必须寻找家禽饲料的替代方法。 1 寻找新型饲料原料 1.1 新型动物蛋白质资源 非常规蛋白质资源很多,如昆虫粉、蜗牛粉、蚯蚓粉等。散养条件下,昆虫是家禽的自然蛋白质来源之一。家蝇幼虫粉已被用于部分替代饲料中的鱼粉。蚕蛹粉代替鱼粉的尝试已经获得成功。蚕蛹中含有一些生长促进未知因子,可以提高饲料效率、蛋重、受精率以及孵化率。白蚁对家禽的适口性最好,并且也很容易养殖。活蚯蚓或干燥蚯蚓粉的适口性也很好,可以完全代替鱼粉使用。当然,使用蚯蚓粉也有一定的危险,因为蚯蚓能够富集农业化合物有毒残留物,还有可能传播一些病原微生物。尽管饲喂蚯蚓粉尚未见致病作用,但使用蚯蚓粉还是受到一定的局限,如存在抗营养因子,使用季节性受到制约,加工形式不清晰,农户的心理恐惧因素,使用方法不当,科研研究与实际生产脱节、推广力度不够,在工业生产中作用重要性不被重视等。 1.2 新型能量饲料资源 尽管家禽是杂食性的单胃动物,但是它并不能象反刍动物那样有效地利用高纤维性饲料。然而,用微生物酶对这一类型的饲料成分进行预消化后,就可以将它们使用到家禽饲料中去了。其它饲料成分如燕麦、大麦、向日葵饼和麦麸等都可以通过相似处理加以利用。大麦是优质的禾谷类资源,它的能量含量比黄色玉米低,但是可以通过加大使用量和添加β-葡聚糖酶进行弥补。提高高纤维性饲料的能量利用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①利用纤维素酶或纤维素二糖酶进行预处理,提高高纤维日粮中纤维素的消化率;②采用基因工程提高动物肠道后端发酵能力;③利用商品酶或屠宰废弃物产生的酶对高纤维成分进行处理;④培育能够利用纤维素的家禽品种或品系。  相似文献   

10.
1酶制剂类饲料添加剂的主要种类1.1淀粉酶。淀粉酶主要有α-淀粉酶和糖化酶。α-淀粉酶能将淀粉大分子分解为易被吸收的中、低分子物质。糖化酶能将α-淀粉酶分解的中、低分子物质进一步水分解为葡萄糖,被动物吸收。1.2蛋白酶。蛋白酶是降解蛋白质肽链的水解酶,主要有胃蛋白酶、胰蛋白酶、木瓜酶等。1.3纤维素酶。纤维素酶能破坏纤维素的结晶结构,将纤维素大分子水解为低聚糖片断,和将低聚糖物质分解为葡萄糖。1.4B-葡聚糖酶。β-葡聚糖酶能水解葡聚糖等大分子,降低消化道中物质的黏度,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β-葡聚糖酶是酶制剂饲料添加剂…  相似文献   

11.
饲料中马、驴源性成分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马、驴线粒体DNA中的保守区段设计了一对引物,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可以专一地检测扩增出马、驴源性成分的DNA片段,再经限制性内切酶Sau 3A和Alu Ⅰ的酶切鉴定可以区分马源性成分和驴源性成分.PCR扩增产物的测序结果验证了酶切鉴定结果的正确性。引物灵敏度测试培果表明该方法的检测低限均达0.3%.该对引物可以成为检测马、驴源性成分高效准确的检测工具。  相似文献   

12.
目前饲料中常用的酶种主要有淀粉酶、果胶酶、蛋白质酶、纤维素酶、木聚糖酶、植酸酶、β-葡聚糖酶、甘露聚糖酶和糖化酶等。(一)饲料酶制剂的主要作用1.消除日粮中的抗营养因子。植物性原料存在一些非淀粉多糖、果胶、植酸纤维素聚合物,使动物消化道中内容物和黏度增加,影响动物对有效营养成分的消化和吸收,酶制剂中的多种酶特别是β-葡聚糖酶、果胶酶、植酸酶和纤维素酶,能将这些物质分解为小分子物质,而降低了消化道中物质的黏度,有效消除这些抗营养因子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前,许多饲料厂商竞相在猪禽饲料中添加饲料级酶制剂,以期提高饲料的消化率和利用率。酶还能降低家禽肠液的粘性,而减少污损蛋。酶制剂成本也是用户所能接受的。 添加酶制剂的厂家都声称自己的产品是最好的,各厂家还用各自不同的方法表示酶的活性,因而难于比较不同酶制剂的质量。另外,酶制剂在销售时,为保证其活性,需将浓缩的酶用无活性的成分如蔗糖、淀粉等加以稀释。这样,若用不同的单位表示酶活性,就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饲料所含的许多营养物质必须借助动物消化道内所分泌的各种酶水解成简单组分物质方能被机体吸收、利用。当然,新加工饲料里含存的植物酶,也能在分解中起一定作用。动物消化道所分泌的消化酶均属水解酶类。包括:水解肽键的酶类(胃蛋白酶、凝乳酶、胰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按肽酶、弹性蛋白酶。氨基肽酶、二肽酶);水解酯键的酶类(胃脂肪酶、胰腺脂肪酶)和水解着键的酶类(α-淀粉酶、蔗糖酶、麦芽糖酶、乳糖酶、海藻糖酶、低-1,6-葡萄糖音酶)。但是,在单胃动物的消化道里却不含能水解纤维素。木质素、果胶、植酸钙镁等…  相似文献   

15.
蜂胶的主要成分是黄酮类化合物、酚类、内酯、香豆精类、醛酮、酯类化合物,少量的铁、钙、硅、锰、铅、镍、铝、铜、锌等微量元素及B族维生素、维生素A以及多种氨基酸、酶、多糖类及丰富的阿散酸等。蜂胶具有抗菌性、抗霉性、抗病毒性及促进机体免疫和组织再生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纤维素酶(cellulase)是降解纤维素生成葡萄糖的一组酶的总称,它不是单成分酶,而是起协同作用的多组分酶系。本拟对纤维素酶的研制及其在饲料中的应用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7.
酶是由活细胞生成的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也称生物催化剂,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极高的催化效率,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将酶提取加工后的产品,即称为酶制剂。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是各种酶制剂的主要来源。酶制剂无毒、无残留、无副作用,属于绿色饲料添加剂。1常用酶制剂的种类目前已发现的酶种类很多,生产上可以应用的酶已达到300种,用于饲料的也有20余种。常用的饲用酶制剂有:酸性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果胶酶、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植酸酶等。根据产品形式的不同,饲用酶制剂可分为单体酶和复合酶两大类。1.1单体酶根据来源的不同,单体酶…  相似文献   

18.
<正> 试验共进行58天,用22~24日龄断奶的小母猪和去势小公猪(德国长白猪)各72头,随机划分5组。前30天仔猪饲喂的主要是全价乳或脱脂乳清,然后饲喂生长期的配合饲料(28天),其中不含乳和脱脂乳清。在配合饲料中补充不同量的酶剂处理:750毫克/公斤酶剂,Fc_1、或 Fc_2,其酶剂成分为中性蛋白酶、α-直链淀粉酶和β-解糖酶。补充 Fc_2酶剂促进了仔猪获得最大的日平均增重(408克)和最好的饲料报酬1.77(1:1.77)。  相似文献   

19.
生物技术饲料添加剂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酶制剂、微生物添加剂、功能性寡糖、生物活性肽、核苷酸、有机微量元素和卵黄抗体等一些饲料添加剂的开发和推广越来越多,其在促进动物生产性能和提高其健康方面有一定的效果。本文将着重介绍一些生物技术饲料添加剂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1饲用酶制剂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饲料工业中使用的酶都是直接用作饲料添加剂的水解酶。在饲料中使用酶制剂的目的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对动物内源酶的补充,包括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2)消除某些饲料中抗营养因子,如β-葡聚糖酶、木聚糖酶和植酸酶等;(3)使某些营养物质更…  相似文献   

20.
饲料酶应用及其酶活测定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很久以前,人们就利用酶能够催化生物反应的特性,如酿酒、面包和抗生素合成。酶制剂在纺织、皮革、食品和饮料工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饲料酶是工业酶应用的一个方面,饲料酶的使用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但对酶的作用机制的了解只是在最近的10~15年时间。饲料中添加酶最普遍的领域是肉仔鸡的饲料中。其它的领域如猪饲料也涉及。饲料工业中所使用的酶最主要是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和植酸酶。其它酶(α-淀粉酶、α-半乳糖苷酶、纤维二糖酶、纤维素酶、果胶酶、脂肪酶和蛋白酶)使用较少。1酶的催化特性酶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分子,能够加快或催化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