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与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土资源是人类发展与文明的根基,如何整治日趋恶化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恢复和重建受损的生态系统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是一个费省效宏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办法,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是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也是建设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目标实现的重要载体.在分析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与生态文明建设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概括我国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的成效与经验,明确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工作需要亟待加强的几个领域,提出未来实施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工作的若干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
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是源于生态补偿的一种激励机制,是解决目前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与水土流失矛盾,拓宽水土保持投资渠道,推动水土保持工作全面开展的有效方法。通过对水土资源利用的不可逆性及生态系统自组织演化机理的分析,从生态学角度论证了实施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的必要性。同时,引入"熵"的概念,分析了复合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结合小流域综合治理,从系统学角度对实行水土保持生态补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我国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是国家生态补偿的主要内容。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归根结底是人类社会系统为控制水土流失、维护水土保持功能、保障水土资源的持续利用对生态系统进行的物质和能量输入。如何使这种物质和能量自觉地、及时地、恰当地输入自然生态系统,有必要在社会系统建立水土保持补偿机制。在分析水土保持现状、总结国内外生态补偿成功经验、深入探讨水土保持补偿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补偿额度的测算方法、补偿实现途径以及相关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4.
纵观历史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揭示了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无不与水土流失程度和生态环境的优劣息息相关。严重的水土流失,破坏土壤,损失地力,限制了农业的发展;抬高河床,淤积塘库,破坏了水利设施;阻塞路涵,冲毁道路,破坏了运输业的正常秩序;城市失落,文明衰败,限制了社会进步;环境恶化,生态失调,构成了人类发展的极大障碍。水土资源是人类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资源。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有力地改善了农业生产基本条件,是加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必须讲求科学,遵循自然规律,否则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与山川秀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川秀美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水土保持是实现山川秀美的基础 ,因地制宜采用适宜的水土流失治理模式、实施综合治理是山川秀美的基本内涵。在分析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现状和危害的基础上 ,进一步阐明了水土资源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关系。实践证明水土保持是实现黄土高原地区山川秀美、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减少入黄泥沙的根本性战略措施。针对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了近期水土保持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6.
水土保持与持续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持续发展理论已被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确立为全世界所有国家的共同发展战略。其核心思想是:当今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他们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古今中外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水土流失严重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水土资源,搞好水土保持是实现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水土保持不仅要控制土壤侵蚀,还要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和补充土中的养分,以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生产。水土保持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相互依存,在工作中不可片面强调某一效益而顾此失彼。  相似文献   

7.
平原地区的城市化水土保持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平原地区的城市化建设产生的水土流失与人类生存环境,要以全新的观点认识。水土流失是世界性的生态灾害,保护水土资源,搞好平原地区的城市化水土保持,亦是当今世界一项有关人类生存发展的大事。  相似文献   

8.
21世纪中国水土保持科学的创新与发展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我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实践以及当今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技术需求和目标,对我国水土保持科学研究进展与研究思路进行了剖析和反思。认为急待创新我国水土保持科学研究,调整研究工作思路,将水土保持科学的研究重点从土壤保持转变为水土资源的保护与安全高效利用,并尽快建立以地表径流调控与水土资源同步高效利用理论为核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水土保持科学与技术创新体系;同时,强调以地表径流调控为手段,同步实现水土资源高效利用为核心的现代水土保持科学技术体系将是21世纪中国水土保持科学的创新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城市水土流失的产生主要是因为人类不合理利用、开发水土资源所造成,城市水土流失的主要特点是干扰城市水系、严重影响下游水土保持、治理难、投资大等;同时对城市的生态环境、人民生活、城市投资环境有严重的影响。城市水土流失的预防应抓好监督执法,实行统管分治,使城市化进程与水土保持工作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水土流失和湿地消亡已成为长江流域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造成山穷水害、湿地衰减、水旱灾害等生态危机。分析研究湿地消亡和水土流失的概况及成因;提出湿地保护与水土保持的措施,以及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策略。水土保持与湿地保护是密切关联的统一体。探讨其自然关系及维护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水土保持应与湿地保护有机的结合,协调发展,积极倡导21世纪可持续发展水利,以达到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