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辣椒雄性不育系小孢子发育及脯氨酸等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对辣椒雄性不育系9601-A和保持系9601-B的小孢子发育过程及其脯氨酸、可溶性蛋白、粗蛋白的含量和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进行了观察和测定。结果表明,9601-A的雄性败育发生在减数分裂末期Ⅱ阶段,导致败育的主要原因是花药绒毡层细胞的高度液泡化,致使小孢子在发育过程中得不到正常的营养供给而死亡;不育系花药可溶性蛋白和粗蛋白(总蛋白)含量均显著低于其保持系,而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则高于其保持系。  相似文献   

2.
对小麦D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小孢子发育的超微结构观察发现,D型不育系小孢子在“小液泡期”即表现出败育迹象。花粉败育过程中,小孢子液泡膜和细胞质膜断裂破碎,细胞质解体,线粒体、质体、内质网等细胞器解体或退化,绒毡层持续不解体,并缺少乌氏体的分泌。小孢子细胞解体顺序为:细胞膜首先断裂,细胞质分解变稀薄,然后是核膜断裂,细胞核降解,细胞质及细胞核降解物质充满整个药室,最后核仁解体。  相似文献   

3.
番茄雄性不育突变体小孢子发育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光镜和透射电镜对番茄雄性不育突变体95305的小孢子发育进行了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小孢子的败育发生在小孢子母细胞时期、四分体时期以及单小孢子时期。绒毡层细胞行为异常,表现为小孢子母细胞时期提早被破坏解体,或绒毡层细胞多层径向分化,异常肥厚,挤压单核期的小孢子。此外败育方式还有单核中期小孢子无法进行外壁沉积,或小孢子的细胞质被降解成空壳,以及花药畸形,花药上长出许多附属物等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4.
几种雄性不育玉米小孢子发育的显微荧光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高灵敏度的显微荧光术研究同一背景材料的细胞质不育和细胞核不衣小孢子发育过程,目的在于比较同核异质及同质近等系的小孢子发育过程,从中找出规律性的现象。结果表明,几种不育类型小孢子均表现核物质的降解,只是降解的时期不同。由此认为,雄性不育的细胞学实质就是细胞的自我降解。  相似文献   

5.
从细胞学角度研究番茄雄性不育系JL-2和可育材料小孢子的发育机理,进而研究雄性不育JL-2番茄败育的细胞学机理。结果表明:可育番茄小孢子发育主要包括小孢子母细胞时期、四分体时期、单核小孢子时期和成熟花粉粒时期,期间小孢子发育靠绒毡层不断自我解体而提供营养。番茄雄性不育系JL-2小孢子败育发生在小孢子母细胞时期、四分体时期以及单核小孢子时期。败育原因为绒毡层细胞发育异常,具体表现为在小孢子发育期间绒毡层细胞提前液泡化,不能正常提供营养物质给小孢子,在四分体期和单核小孢子期,绒毡层高度液泡化,径向膨大,挤压小孢子母细胞,从而使小孢子母细胞不能正常发育而导致花粉畸形而败育。  相似文献   

6.
甜椒雄性不育两用系小孢子发育的显微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甜椒雄性不育两用系为试材,对不育株与可育株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花药和小孢子发育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育株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未见异常,败育发生在四分小孢子形成之后。导致小孢子败育的原因与四分体胼胝质壁不适时解体和绒毡层细胞发育异常、延迟解体有关。  相似文献   

7.
冬花椰菜的小孢子胚胎发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花药培养技术在四个冬花椰菜(Brassica oleracea L.ssp.botrytis)基因型中获得小孢子胚胎.培养基中加入硝酸银能明显促进胚胎发生.在含125mg/1硝酸银的培养基上胚产量最高.培养基中加入0.5g/1活性碳,能提高小孢子胚胎发生频率.另外在培养基中用琼脂糖代替琼脂,也能提高胚产量.  相似文献   

8.
采用常规显微制片法,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了美女樱雄性不育系B-58及其可育系的小孢子发生过程和各时期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可育系小孢子发育经历了造孢细胞、小孢子母细胞、四分体等时期,最后发育成花粉,期间小孢子发育靠绒毡层不断自我解体而提供营养。雄性不育系B-58小孢子败育发生在四分体时期,其主要特征是绒毡层细胞提前液泡化,四分体胼胝质壁不能适时降解,致使四分体持续时间较长,四分孢子核质收缩降解,形成形状不规则空瘪的小孢子。  相似文献   

9.
通过花药漂浮培养提高花椰菜小孢子胚胎发生率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花药漂浮培养,成功地诱导两个秋花椰菜基因型的小孢子胚胎发生.在液体培养基与固、液体双层培养基上,小孢子胚胎产量相仿,但后者褐色胚产生较多.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62.5mg/L的硝酸银对诱导小孢子胚胎发生效果较好.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花药漂浮培养方法可以明显提高花椰菜小孢子胚产量.  相似文献   

10.
萝卜雄性不育小孢子发生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萝卜雄性不育花进行形态学观察,发现两种类型的不育花,即花粉败育型和雄蕊萎缩型。比较研究了可育花及花种类型的不育花小孢子发育的细胞形态学特征,发现萝卜小孢子败育是个连续过程,在造孢细胞时期就已出现败育迹象,在小孢子发育过程中,绒毡层细胞出现液泡化、肥大、增生等异常现象。小孢子的败育与绒毡层细胞异常同步发生,小孢子一直信滞在单核期不再进一步发育,最终消失。另外,在正常可育小孢子发育过程中还偶尔观察到了不育花粉粒的存在。  相似文献   

11.
高粱非迈罗型细胞质雄性不育(CMS)系A2V4,具有来源于IS12662C不育细胞质和Chicklett细胞核背景,以A2V4组配的杂交种已用于生产。以A2V4/B2V4为材料,对A2CMS的花药发育及小孢子败育过程进行了细胞学观察研究。结果发现,在A2V4雄性不育系的花药发育过程中有大量异常现象。药室的绒毡层细胞不形成或提前解体;药室内的花粉母细胞不发育或小孢子液泡化;绒毡层细胞发育异常,出现巨型化而挤满整个药室;绒毡层细胞虽发育正常,但花粉母细胞发育异常,在造孢细胞时期即开始出现变形现象,随后发生粘连退化;绝大部分花粉母细胞不能完成正常的减数分裂过程形成四分体,导致小孢子退化。  相似文献   

12.
核不育芝麻小孢子败育机理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鸿善  柳家荣 《作物学报》1992,18(6):425-428
核不育芝麻小孢子败育发生在四分体形成之后的无液泡小孢子期,败育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败育前小孢子大量液泡化,其线粒体异常膨大与质体的基质化可作为小孢子开始败育的标志。败育小孢子缺少花粉外壁上的覆盖层。芝麻花药绒毡层的异常,包括有机物贮量的降低;细胞内含物的异位分布及迅速减少与消失;不能及时或缺乏分泌胼胝质  相似文献   

13.
为揭示洋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小孢子的败育时期,利用石蜡切片技术对洋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8A及其保持系8B的小孢子发育过程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表明:石蜡切片洋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8A和保持系8B造孢组织时期小孢子的生长发育没有明显的差异;洋葱不育系8A花药绒毡层在花粉母细胞时期就与中层完全分离,并逐渐膨大挤压花粉母细胞,最后逐渐降解。其降解后的残余物侵入药室,与小孢子混合粘连在一起,占据药室的一部分空间,并且不能供给小孢子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最终小孢子降解,花药败育。试验明确了洋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8A的小孢子败育时期为花粉母细胞时期。因此,在洋葱雄性不育系8A的不育机理研究中,应重点在花粉母细胞时期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世界上被专家公认的高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有 7种 ,7个不同细胞质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系统间育性反应各不同 ,其败育程度依次为A1→A5→A6→A2 → 9E→A4→A3 逐渐减弱 ,育性恢复按A1→A6→A5→A2 →A4→ 9E→A3 的顺序愈来愈困难。研究认为 ,除目前利用的A1、A2 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外 ,A5、A6、A3 3个细胞质可用于生产。中国高粱恢复系 (A2 恢复系 )对A5、A6仍有较强的恢复力 ,可直接用于A5、A6系统杂交种选育 ;A5细胞质则可开发利用印度种质用于A5不育系、保持系选育 ;A3 细胞质则可开发中国高粱资源用于A3 不育系、保持系选育。A1、A2 、A5、A3 细胞质的利用 ,可最大限度地解除核质互作限制。极大地丰富杂交种选配范围及其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15.
芝麻基因雄性不育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群体改良对芝麻雄性不育原始材料进行基因重组,产生了大量优秀变异。用系内连续姊妹交,回效等手段育在敢综合农艺性状良好,不育度为99%以上,不育株率稳定在50%左右可供可杂交种生产应用的ms86-1不育系。形态学研究证明,所选不育系雄蕊败育彻 底,雌蕊发育正常,具有正常的结籽能力;小孢子败育发生在四分体后的无液泡小孢子期;雄性不育性具有良好的环境稳定性。根据初步的遗传分析推测,不育性可能不是受单隐  相似文献   

16.
野生稻(Oryza rufipogon)新质源雄性不育恢复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王乃元 《作物学报》2006,32(12):1884-1891
发掘野生稻(O. rufipogon)新型雄性不育细胞质源,育成新质源优质米不育系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新质源雄性不育恢复系的育种技术—FA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定向育种。用野生稻(非轮回亲本)与籼稻品种明恢63(轮回亲本)杂交和多次回交,后代再经过自交,将野生稻中的可育基因分离、转移、重组、整合到明恢63遗传背景中,获得农艺性状似明恢63,花粉和小穗全可育不分离的野生稻新质源恢复系金恢1号。用新质源不育系与金恢1号组配两个组合,其花粉和小穗育性都恢复到正常可育水平,产量高,米质优,实现了新质源不育系三系配套应用和大幅度提高杂交稻稻米外观品质的目的。这项育种新技术可以将水稻可育基因(恢复基因)转移到任一水稻品种中育成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突破了新质源恢复系育种的技术瓶颈,极大地提高了恢复系利用稻种资源的育种潜力,为FA型新质源优质米不育系的杂交稻育种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新型(FA)细胞质源杂交稻可能对丰富杂交稻细胞质遗传多样性、提高杂交稻亲本对稻种资源的利用潜力、以及实质性提高杂交稻的稻米品质和产量水平都将产生积极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小麦光敏雄性不育系A31在不同生态地点的育性变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在不同生态点的育性试验,观察光敏小麦雄性不育系A31的育性表现和育性转换特性。A31在7个不同生态点的自交结实率结合各试验点的光温条件分析表明,其雄性育性随日长增加有明显的下降趋势,日长是影响A31育性的主导因素,在日长相近条件下,温度对A31育性也有一定的效应;A31育性转换的临界日长约在14.5h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