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题内容、目标: 从三个层面设计主要研究内容,即水稻聚合分子育种技术体系研究,生物技术、常规育种技术和分子辅助选择技术相结合创制新种质,聚合多个优良目标性状培育出优质、高产、广适应性水稻新品种。具体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水稻优良基因的精细定位与高通量分子标记;水稻分子育种技术与常规育种的比较研究,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聚合优良基因,创制水稻新种质;优质超高产广适应性水稻新品种(组合)选育。  相似文献   

2.
梳理2005—2016年间我国审定的629个水稻品种信息,分析其育种方法、品种特性与适宜区域等特性;预测水稻种质创新与品种选育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水稻品种选育政策建议,既改进法规制度、加强转基因育种技术储备、强化品质育种、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  相似文献   

3.
三系两系杂交水稻是提高水稻产量最有效的技术。比较三系两系不育系遗传、选育,恢复系选育以及杂交水稻组合选育,对于正确认识三系两系杂种优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三系两系不育系遗传和选育、三系两系恢复系选育、三系两系杂交水稻组合的选育理论与实践等方面进展,并比较了中国水稻数据中心三系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产量差异。笔者认为三系两系杂交水稻育种技术不同,但两系三系杂交水稻不存在优劣之分。讨论了存在的问题,包括杂交水稻杂种优势机理、三系两系杂交水稻材料创新与育种技术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建议进一步研究杂交水稻杂种优势机理;加强三系两系亲本改良,聚合更多的优良基因,有更强的配合力;采用常规育种技术结合分子育种,提高三系两系亲本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4.
新疆农业科学院著名水稻育种专家林志清研究员,几十年来一直埋首于粳型杂交水稻、常规水稻和水稻"膜下滴灌"旱作栽培的育种,以及水稻的优质、高产栽培研究工作,为新疆水稻育种、栽培研究和生产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林志清研究员主持和参加了十多项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潜心倾力研究新疆粳型杂交水稻,先后承担了国家863计划项目中的"西北稻区杂交粳稻配套应用技术研究";国家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新疆粳型杂交水稻新品种选育";科技部支撑计划"杂交粳稻育种技术研究及新品种的选育";承担中国农科院作物研究所水稻转基因田间抗旱鉴定研究;连续26年承担国家北方稻区联合区域试验、"秋光组"在新疆米泉稻区的区试及生产试验;自治区科技厅的"水稻高产、优质、多抗新品种选育"及"特种稻米选育开发利用研究项目;自治区科技厅的"水稻优质、高产杂种优势利用"研究项目;水稻优质、高产杂交组合的选育.主持自治区科技攻关重大专项,优质、高产粳稻新品种选育;自治区科技厅抗旱节水项目的"水稻膜下滴灌"品种筛选;新疆农科院"水稻优质、高产杂种优势利用"一期研究项目;杂交稻的优质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的选育;新疆农科院"水稻优质、高产杂种优势利用"二期研究项目;水稻优质、高产的杂交组合选育;新疆农科院"新疆‘野败型'杂交水稻优势利用研究"等多项课题.  相似文献   

5.
以农业部公开发布的权威文件数据为依据,从国审水稻品种选育、超级稻品种选育和水稻推广主导品种育种3个层面,对我国“十一五”水稻育种态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水稻育种以杂交稻、籼稻为主的格局进一步加强,国审水稻品种中杂交稻品种数占总数的77.43%,其中又以三系杂交稻占统治地位,籼型水稻品种占66.32%;水稻育种优势...  相似文献   

6.
水稻品种稻米品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十多年来,世界各主要产稻国对水稻品质的改良十分重视,都列为主要育种目标之一。我国的水稻育种工作,过去偏重于高产品种的选育,对品质的改良重视不够。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品质的要求已越来越迫切。因此,选育既高产、多抗又优质的水稻品种。就成为当前我国水稻育种的重点攻关课题。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农作物育种攻关2006年主要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一五"四川省农作物育种攻关在"十五"基础上增加了花卉和中药材新品种选育,前启动项目按研究内容设置水稻、麦类、玉米、薯类、油料、蔬菜、果树、茶树、花卉、林竹、饲草、药材、蚕桑、棉麻等14个课题;按服务内容设置品种资源、抗性鉴定、信息服务、区域试验、栽培技术等5个课题。  相似文献   

8.
正项目成果:牛、猪全基因组选择技术平台创建与应用课题单位:中国农业大学"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基于高密度SNP芯片的牛、猪基因组选择技术研究",针对家畜产奶、生长和肉质等性状难以选育的技术难题,本课题成功创建了牛、猪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平台,实现低成本的早期选育,提高了遗传评定准确性。猪基因组选择技术已在广东温氏食品集团得以初步应用;牛基因组选择技术已被农业部指定为我国荷斯坦青年公牛遗传评估的唯一方法,并入选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课题研究成  相似文献   

9.
我校“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获重大进展──采用生物技术育成2个籼稻光敏不育系通过国家科委成果鉴定两系法杂交水稻是继三系法杂交水稻之后又一次育种变革,被列为国家“863”计划重大课题.1991年以来,我校作物遗传育种研究所李维明副研究员、陈启锋教授、祁建...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全国和湖北省水稻产业存在的问题,针对湖北省水稻育种指出高产、优质、环保、安全的水稻新品种选育、高档优质稻的新品种选育、适合全程机械化的水稻新品种选育的三个发展方向,并提出充分利用籼粳杂种优势、提升水稻育种技术手段、发掘和创制优异种质资源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1.
简要介绍了临沧市水稻栽培历史、分布区域及种植区划;回顾了水稻品种选育工作取得的成就,分析了当前临沧市水稻育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开展水稻育种的条件和优势.提出加强优质香软米品种、加工型品种和糯稻品种的选育,加快高寒冷凉山区水稻品种的育种速度是临沧市今后水稻品种的选育方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12.
水稻育种是玉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的传统强项,该所从20世纪60、70年代以来育成了感光型品种“包胎矮”和“包选二号”在华南稻作区大面积推广应用,特别是“十五”以来,该所更加重视广泛收集、利用优异种质资源、采用系统选育、有性杂交和太空诱变等育种手段,选育出的水稻新品种在产量、抗性和米质上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和改善,共选育出优质水稻新品种15个,并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综合多年从事水稻育种工作的体会,分析了广西区优质育种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今后水稻优质育种的展望。  相似文献   

13.
高产量、高品质水稻育种一直是我国农业科研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为给相关从业者提供参考借鉴,简要介绍了武进水稻品种的更替种植情况和武进水稻良种选育的发展情况,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荣昌猪选育试验的数据验证模块的功能和运算的结果,获得了荣昌猪59个性状的遗传力、遗传相关、重复力等遗传参数及8头荣昌种公猪不同性状的育种值等育种参数。这些结果为荣昌猪的选择育种提供了大量的基础参数。  相似文献   

15.
品种来源:鲁农Ⅰ号猪配套系为3系配套,其中,ZFY系和ZFD系是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以法系大约克和丹系杜洛克猪为主要育种素材,经5个世代选育而成的2个专门化父系;ZML(母系)是莱芜市畜牧办公室以山东省地方品种莱芜猪和大约克猪为主要育种素材,经6个世代选育而成的专门化母系.  相似文献   

16.
水稻研究室     
水稻研究室于1985年成立,包含水稻育种和水稻栽培2个研究方向。现有在编兼职研究人员6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2人,讲师2人,另有技术工1人,由任昌福教授任研究室主任。研究室成立以来,本着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方针开展工作,先后完成部、省、市级重点攻关科研项目10项,多次获得国家、部、省、市级奖励。目前正在进行的有6项;承担研究生课程3门、本专科课程7门,培养硕士研究生14名(含在积),已毕业获硕士学位8名。1988年水稻研究室被评为重庆市先进集体。育种方向:近年承担有四川省水稻育种攻关《水稻高产优质新品种(组合)选育——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中国超级杂交稻育种的目标,技术路线和育种理论,综述了中国超级杂交稻育种研究的概况,以及在亲本选育,品种选育和分子育种技术等方面取得的进展,阐述了通过加强水稻种质资源的创新与利用,扩大亲本遗传差异,提高水稻生物学产量,改善水稻生理机能等技术策略,选育出综合性状优良的超级杂交稻新组合,进一步提高中国超级杂交稻产量水平。  相似文献   

18.
<正>今年70岁的颜龙安院士,从事水稻育种研究工作40余年,他选育的不育系"珍汕97A"是中国应用时间最长、选配组合最多、推广面积最大、效益最好的不育系水稻。杂交水稻研究,是世界公认的农业科学领域的"哥德巴赫猜想"。为了实现让"人人吃饱饭"的理想,颜龙安和全国各地的水稻育种专家走到一起,立志攻下这个对全世界反饥饿具有战略意义的农业科研课题。  相似文献   

19.
雪容 《北京农业》2008,(7):43-43
<正>今年70岁的颜龙安院士,从事水稻育种研究工作40余年,他选育的不育系"珍汕97A"是中国应用时间最长、选配组合最多、推广面积最大、效益最好的不育系水稻。杂交水稻研究,是世界公认的农业科学领域的"哥德巴赫猜想"。为了实现让"人人吃饱饭"的理想,颜龙安和全国各地的水稻育种专家走到一起,立志攻下这个对全世界反饥饿具有战略意义的农业科研课题。  相似文献   

20.
水稻是日本最重要的粮食作物.笔者简要回顾了日本水稻育种的发展历史,介绍了日本在水稻种质资源保存与利用、功能性水稻品种选育、转基因水稻研究和饲料稻育种研究等方面的主要进展,提出了日本水稻育种研究对江苏省水稻育种工作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