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大豆种子活力与贮藏蛋白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不同基因型的6个大豆品种(系)为材料,通过研究种子萌发过程中贮藏蛋白(主要是球蛋白)的含量变化及降解规律,探讨大豆种子活力的生化机理。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的大豆种子大小和贮藏蛋白含量与种子活力相关均不显著。而不同基因型的不同活力水平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高活力种子的贮藏蛋白利用效率远高于低活力种子,且随着萌发天数的增加,高活力种子贮藏蛋白7S组分的降解远快于低活力种子。  相似文献   

2.
Ca/GA对渗透胁迫下小麦种子萌发中蛋白质变化的调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路苹  山仑 《作物学报》1998,24(4):437-446
小麦萌发时,种子胚乳总蛋白含量逐渐下降,其中由于提供萌发所需氮化物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逐渐减少,合成数种启动种子萌发所需酶蛋白等的清蛋白逐渐增加,胚中蛋白质各组分随种子萌发过程垃逐渐增加,渗透胁迫下,萌发种子胚乳清蛋白和胚中蛋白质中组分的增加,以及胚乳中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的降解均受抑制,因此,种子萌发与其基因蛋白质密切相关,Ca处理在萌发后期才对种子蛋白质变化起促进作用,GA和Ca+GA  相似文献   

3.
芸豆种子蛋白组分及其在种子萌发过程中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4个具有明显差异的芸豆品种为材料,采用SDS-PAGE方法研究芸豆种子萌发过程中水溶、盐溶和总蛋白组分变化及种子胚和子叶变化过程中蛋白组分变化.试验结果表明,芸豆种子的子叶、胚含有丰富的蛋白亚基,其中,同一品种子叶和胚贮藏蛋白亚基差异明显,子叶、胚的水溶蛋白、盐溶蛋白和总蛋白相差不大、条带丰富;不同品种之间条带存在差异;在发芽过程中,高分子量蛋白亚基的降解速度快于低分子量蛋白亚基,子叶亚基的降解速度明显慢于胚的亚基降解速度;不同品种间子叶、胚条带差异明显,种子活力高的品种(Y05,Y06)降解速度快于种子活力低的品种(Y09,Y1 1),而蛋白含量高的品种(Y1 1,Y05)与蛋白含量低的品种(Y06,Y09)差异不明显.研究结果为芸豆品种鉴定、品种改良、优质栽培及发芽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试用ISTA推荐的种子醇溶蛋白电泳方法鉴定大麦和小麦品种   总被引:62,自引:2,他引:62  
试用国际种子检验协会(ISTA)推荐的电泳方法,以单粒种子的醇溶蛋白对41个大麦品种和47个小麦品种进行了电泳分析。结果看到,所有品种的醇溶蛋白的电泳图谱都各有差异,且品种内个体间的图谱表现一致。这表明,品种的醇溶蛋白电泳图谱与遗传因子有关,是鉴定品种的可靠特性。因此,单粒种子醇溶蛋白的电泳技术可用于大麦和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5.
辣椒种子贮藏蛋白的含量测定和电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志辉  陈禅友  雷刚 《种子》2007,26(1):18-21
对12个辣椒品种种子内4种贮藏蛋白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进行了含量测定和SDS,PAGE电泳分析。结果表明:辣椒种子贮藏蛋白含量以清蛋白和谷蛋白含量最高,其次是球蛋白,醇溶蛋白的含量最低。品种间蛋白质含量差异不明显。各品种都能通过清蛋白、球蛋白和谷蛋白的蛋白质亚基组成信息区别出其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人工老化对小麦种子活力及醇溶蛋白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揭示种子活力与醇溶蛋白组成变化的关系,以小麦品种百农矮抗58、周麦18、新麦208、郑麦9023和杂交小麦(BNS/05525)为材料,高温(43±1)℃、高湿(95%相对湿度)老化处理0,4,6,9,12,15d和20 d,对老化处理种子的活力及醇溶蛋白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小麦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逐渐降低,老化20 d的小麦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降为0,种子活力丧失.在同一老化程度下,杂交小麦种子的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均高于百农矮抗58、周麦18、新麦208、郑麦9023,说明杂交小麦的抗老化能力较强;电导率在种子老化的0~12 d内变化较小,种子老化到15d时电导率迅速升高;5个小麦品种种子老化20 d后,发芽率从100%下降到0,醇溶蛋白的表达均出现了带型的变化,ω区醇溶蛋白出现了谱带的丢失、新蛋白的增加及蛋白表达量的上升和下降.种子活力丧失与蛋白的丢失、新谱带的产生都是在同一时间(种子老化20 d),说明种子活力的丧失与ω区域醇溶蛋白的消失和新增加的蛋白质有关;种子老化程度的加剧,导致了某些存活能力差的基因型消失,消失的基因可能与种子活力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7.
小麦醇溶蛋白电泳技术及应用张玉良,张晓芳,舒卫国(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81)小麦醇溶蛋白是小麦种子胚乳中的主要贮藏蛋白。在成熟种子中,它约占总蛋白含量的40%。双向电泳表明,每个小麦品种大约包括45个麦醇溶蛋白组分,这些组分...  相似文献   

8.
以14个绵阳系列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不同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蛋白组分和SDS-沉降值的变化规律,以及籽粒蛋白质含量及其组分与SDS-沉降值的关系,为绵阳系列小麦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不同,变幅为7.30%~13.09%,多数品种属于低蛋白质含量类型。多数品种的SDS-沉降值分布在20~30 mL范围内。不同品种籽粒蛋白组分各异。籽粒蛋白质含量、贮藏蛋白含量、谷蛋白和醇溶蛋白含量都与SDS-沉淀值成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高的籽粒蛋白质含量和谷蛋白与醇溶蛋白含量是绵阳系列小麦品种获得较好烘烤品质的前提。  相似文献   

9.
庄炳昌  徐豹 《作物学报》1988,14(3):232-235
采用 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分析了萌发过程中大豆种子蛋白组分的变化。结果表明:(1)萌发过程中大豆种子贮藏蛋白各种组分的降解时间不同,其中7S 的付大豆球蛋白的降解早于11S 的大豆球蛋白;(2)萌发过程中大豆种子贮藏蛋白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在萌发初期以大分子蛋白为主,随着萌发天数的增加,以小分子蛋白为主;(3)7S 付大  相似文献   

10.
研究表明.小麦蛋白质的品质与小麦烘焙质量密切相关,尤其是贮藏蛋白的组成和结构是影响小麦砸团黏弹性和烘焙质量的主要因素。贮藏蛋白包括醇溶蛋白和麦谷蛋白,其中,醇溶蛋白为单体蛋白,主要为面团提供延伸性;麦谷蛋白是一种非均质的大分子聚合体.赋予面团以弹性,麦谷蛋白对小麦食用品质起着决定性影响。根据麦谷蛋白在质量分数为1.5%的SDS溶液中的溶解性,  相似文献   

11.
为发掘利用高活力小麦种质材料,揭示不同小麦品种间(系)的种子活力差异及其内在生理原因,本研究以置于常温种子库老化6年的180个小麦品种(系)的种子为材料进行了种子活力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系)间发芽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35个小麦品种(系)的种子完全失活、不能发芽,种子活力最高的3个品种分别为豫麦18(92%),西农3517(76%)和浏虎98(72%);测定了种子浸出液电导率、种子含水量和籽粒品质性状并与发芽率进行了相关分析,发现发芽率与电导率和籽粒淀粉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但与籽粒总蛋白质含量相关不显著;进一步对种子活力高低差异显著的6个品种(系)进行了种子萌发关键激素赤霉素(GA3)和脱落酸(ABA)的测定,发现3个高活力小麦品种(系)(豫麦18、西农3517、浏虎98)种子中GA3/ABA的比值均显著高于3个低活力品种(系)(西农2003、洛麦21和陕麦107)。本研究表明,种子活力性状在小麦种质资源中存在广泛变异,植物内源激素GA3和ABA的相对含量是影响种子活力高低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不同灌浆期小麦种子发芽能力与活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不同灌浆时期小麦种子的发芽能力及活力,以4个小麦基因型为试验材料,对不同灌浆时期种子的发芽能力等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着灌浆期的推进发芽势和发芽率不断增强,4个基因型6个不同灌浆期处理中以5月8日发芽势和发芽率为最低,平均发芽率为85%,此后各期均超过93%以上,说明小麦种子在灌浆初期就已经具备较强的发芽能力。各灌浆期蛋白质含量测定结果表明,4个基因型6个灌浆期处理的千粒种子蛋白质含量在各处理间差异极显著,5月8日测定结果平均值为0.76 g,6月1日为3.1 g,前者为后者的23.5%,说明蛋白质含量达到种子总含量的1/4左右时,种子就具备了较强的发芽能力和较高的活力。  相似文献   

13.
为了准确评价谷子的种子活力,探索紫外分光光度计法用于谷子种子活力检测的可行性,提供一种快速、无损检测谷子种子活力的新方法。分别以2012、2013、2014、2015年收获,经自然风干后的‘豫谷18’的种子为材料,对谷子种子进行不同时间浸泡,根据浸出液的吸光值评价种子活力。结果表明,在28℃条件下,种子的发芽势与发芽率随着储藏年份的延长而降低,储藏年份越短,发芽率越高;清水浸泡相同储藏年份的谷子种子,其种子浸出液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OD值增大;不同储藏年份种子,OD值均随储藏年份的延长而增加;在220 nm波长下紫外吸光值与谷子标准发芽率存在极显著负相关。综合分析表明,在种子浸泡8 h后,在220 nm波长下OD值能客观评价谷子种子活力,为谷子种子活力的快速无损检测提供简便可操作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以水培的方法,研究了重金属Pb、Hg污染对农麦2号、农麦3号和新春23号3种小麦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芽长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b2+污染对3种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芽长以及幼苗的抗氧化活性均表现出抑制作用,且随着Pb2+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逐渐增强;Hg+污染对农麦3号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以及芽长均表现出抑制作用,浓度越大抑制作用越强,而对农麦2号和新春23号种子,浓度小于50 mg/L时,对发芽势有促进作用,发芽率和芽长影响不显著,浓度大于100 mg/L时,发芽势、发芽率和芽长都受抑制,且浓度越大,抑制作用越强。3种小麦幼苗的抗氧化活性在不同浓度的汞污染下均降低,且浓度越大幼苗的抗氧化活性越低;当Hg+浓度达300 mg/L时,Pb2+浓度达到500 mg/L时,就会严重影响3种小麦种子的萌发情况。  相似文献   

15.
为优化解除菜豆种子硬实的条件,本试验以盛冠硬实种子为材料,通过比较不同温度的温水浸种、热水浸种和低温贮藏处理不同时间对解除种子硬实的影响,筛选出最佳的硬实破除条件。结果表明,盛冠菜豆种子含水量为14.28%时,种子硬实率为38%;未处理的硬实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活力指数分别为26.5%,17%和23.17;经温水浸种、热水浸种和低温贮藏处理后的硬实种子均能一定程度解除种子硬实进而促进种子萌发,其中,各自处理的最佳条件分别是:60℃恒温浸种30 min,80℃恒温浸种 2 min以及-20℃贮藏7天。最后,比较3个处理间最佳的硬实破除条件,同时,考虑到菜豆种植的实际情况和硬实破除的最佳效果,对硬实率较高的盛冠菜豆种子用60℃恒温浸种30 min较适宜。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将通过低温(3℃~5℃)干燥处理花椰菜完全开放的花和不同大小的蕾,利用花粉活力测定、花粉萌发观察和杂交结籽率检测等手段分析了低温保存对其花粉活力及授粉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天开放花的花粉活力和萌发率最高,分别达到91.3%和45.6%,授粉效果也最好,每角果平均可收获11.3粒种子。3℃~5℃干燥储存8 d后花粉活力和萌发率显著降低,储存16 d后花粉杂交结籽率显著降低,不适合作为花粉供体;开花前1 d和2 d的蕾,3℃~5℃干燥储存8 d的花粉活力分别为88.3%和85.2%,萌发率均为32.4%左右,授粉杂交结籽率分别达到9.8和8.3粒种子/角果。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花粉活力及萌发率逐渐降低。3℃~5℃干燥储存32 d的花粉杂交结籽率仍可达到8粒种子/角果。本研究结果为花椰菜杂交一代制种和组合测配的花粉保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转反义TRX s基因对小麦萌发过程中储藏蛋白降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红祥  尹钧 《作物学报》2007,33(6):885-890
以转反义TRX s基因豫麦18和对照(豫麦18)为试材,测定了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胚乳内thiocalsin、苹果酸脱氢酶、谷丙转氨酶的活性以及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反义TRX s基因的导入能够增加对thiocalsin和苹果酸脱氢酶的抑制,降低其活性,使储存蛋白更难于被降解,谷丙转氨酶增高的速度减慢,种子氨基酸代谢减弱。说明蛋白质代谢缓慢是转反义TRX s基因小麦抗穗发芽的一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通过利用产地和保存时间双因素对缅甸树萝卜种子进行萌发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缅甸树萝卜种子不存在休眠现象,刚收集1周的种子发芽率最高,随着保存时间的推移,发芽率逐渐降低.3个产地在保存时间较短时发芽率基本一致,但随着保存时间的增加,勐腊的缅甸树萝卜种子的发芽率比景洪和盈江更高,说明勐腊的缅甸树萝卜种子活力较高,可以保存更长时间.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外源亚精胺对低温条件下菜豆种子萌发与种子耐低温性的影响。本研究以菜豆品种‘热那亚’为试验材料,设置常温对照(CK)、4℃低温(LT)以及4℃低温条件下添加1 mmol/L Spd (LT+Spd)三个处理组,对其发芽率、发芽指数、种子活力及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显示:4℃低温条件下,添加1 mmol/L的Spd后菜豆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和种子活力分别提高了95.69%、136.10%和217.12%;电解质外渗率降低;抗氧化酶SOD、POD、CAT的活性升高;H2O2、O2-、MDA、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降低。由此可见,施用外源亚精胺能够缓解低温胁迫对菜豆种子造成的伤害,提高菜豆种子的耐低温性,从而提高菜豆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种子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