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利斌 《农村电工》2005,13(6):36-37
选型。对拟定选用的计量器具,首先应从通过国家和省级计量部门鉴定合格的入围产品中选择,选购的电能计量器具应有制造许可证和出厂检验合格证,并应按照电能计量装置有关检定规程的要求进行检验,检验合格的电能计量器具才能安装使用。  相似文献   

2.
由洪广 《农村电工》2003,11(10):39-39
1防止电能表出现机械故障1.1逐步淘汰老型号电能表,采用新型号电能表,提高电能表的可靠性。1.2电能表的选用应尽量定型定厂,减少品种,有利于维修,有利于校验。1.3重视电能表的检修质量,检修应使用专用工具,避免损伤轴承等重要部件。1.4严格走字试验,保证在安装前电能表无卡字、擦盘、跳字、计数器装错等故障,走字不合格的不使用。2防止过负荷烧毁计量装置2.1合理选择相应容量表计,推广应用宽负荷电能表。2.240A以下的宜采用直接式,40A以上应采用带互感器式1.5(6)A宽负载电能表。3防止电能表因雷击烧损在雷击经常发生的地区,应在安装当位置…  相似文献   

3.
4.
本文以农村供电所低压系统常用的三相四线电能计量装置为例,介绍单相双钳位伏安相位仪带电检查低压电能计量装置的操作方法及错误接线的更正方法.  相似文献   

5.
邓友平 《农村电工》2006,14(7):42-42
电能计量装置的故障包括接线错误有上百种之多。农村用电计量主要是低压计量,比较简单,现就其常见故障及处理谈点意见。  相似文献   

6.
在电费计量中,人们往往只注重有功电量,而忽视无功电量。在计量装置检查中,大多也从有功电量变化入手,再检查二次回路及电能表的正确性,由此判断是否存在窃电行为或计量装置的好坏。但当用户负荷变化较大的时候,单从有功变化的角度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所以应充分考虑无功电量。本文通过分析功率因数变化,判断是否故障或有否窃电行为。无功功率描述的是电路电压、电流由于相位不一致而引起的功率交换,目前无功电能表绝大多数都是正弦电路无功电能表,此类无功电能表按测量方法分主要有跨相法和移相法等。跨相法的基本思想是一般采用有功电能表…  相似文献   

7.
2008年6月6日,某供电所工作人员反映某机砖厂的低压预付费计量装置出现异常,当天购买的2万kW·h电能很快用完,与该厂的实际负荷情况严重不符.  相似文献   

8.
电能计量装置故障及电能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35kV电能计量装置在实际运行中,发生电压互感器缺电压的故障较多,断电流的较少。例如天津市某研究所,从抄收数据上反映出其用电能量明显减小,经测量检查发现其电压少一相,电压互感器W相断线失压,故障期间有功电能表走了120个字,其电流互感器倍率为50/5,功率因数为0.88。[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10.
电能计量装置是计算供电企业与电力客户之间进行电能与货币交换的依据 ,它的准确性关系到供用电双方的利益。怎样使计量误差最小 (误差为零 )是计量工作人员的首要任务。因电流互感器在一般情况下为负误差 ,同时因二次导线电阻率、导线长短、横截面大小 ,联接点电阻 ,电能表的倾斜度等一系列因素影响将使整套计量装置呈现更大综合负误差 ,因而在计量工作中不能忽视每一个小环节。但在一些低压配电屏、低压计量箱生产厂家以及供电部门一部分工作人员在低压计量安装时 ,常采用如下两种计量接线方式。其主导思想是省事、方便 ;还可以节约导线、…  相似文献   

11.
牟民生 《农村电工》2000,(12):34-35
现场测试计量装置的方法很多,可以使用电能表现场校验仪进行测试,没有现场校验设备时,使用简单的“秒瓦法”(利用时间与固定功率的关系)可以快速测试出计量装置的大致误差,从而判断计量装置的运行是否正常.本讲主要介绍“秒瓦法”的现场测试.  相似文献   

12.
1 电量退补的步骤1.1 确认故障差错点。运行中的电能计量装置发生故障或差错后,应由供电企业人员会同用户一起共同查找故障或差错部位,以确认计量装置故障或差错的事实,并画出计量装置故障或差错时的实际接线图及相量图作为原始依据。1.2 明确故障差错责任。针对计量装置故障或差错的实际情况,供用双方应共同分析其原因,以明确责任,并研究落实防范计量装置再次发生类似故障或差错的措施。1.3 办理处理故障差错手续。由供电企业人员登记“电能计量装置故障差错传票”,其内容有表底数、互感器倍率等技术数据和故障差错情况、…  相似文献   

13.
4三相三线计量装置电量的退补   三相三线电能计量装置发生故障或接线错误,一般采用功率比较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以抄见电量为基础计算应退补电量的数额。 4.1计量功率分析及退补电量的计算 4.1.1绘制计量装置实际接线图   分析、判断计量装置差错时所计量的功率,依据现场绘制的计量装置的实际接线图。实际接线图的绘制,一般在现场查清电能表、互感器(TV、TA)一次和二次的接线走向以及电能表和互感器各元件的极性,从互感器的接线端至电能表的进出线,将计量装置的接线依照现场实际情况绘制成图。  相似文献   

14.
3 电量退补的计算3.1 电能表超差 电能表的误差超出允许范围时,退补电量按式(1)计算。式中A0——退补电量,kW·h; A——抄见电量(依据电能表指示的数值及互感器倍率计算得到的电量),kw·h; δ%——实际误差(电能表快,δ%为正值,计算所得A0为应退电量;电能表慢,δ%为负值,计算所得A0为应补电量)。 例 1:某用户电能表快10%,抄见电量为 1000kw·h,退补电量是多少? 解:根据式(1)得: 因此,应退电量为90.9 kw·h。3.2 电能表潜动 确定电能表存在潜动现象的,退补电量可按式…  相似文献   

15.
低压计量装置现场检查四法河南省汤阴县电业局裴成全电能汁量装置是电能销售计量的重要工具。它是否准确可靠.直接关系到供用电双方的经济利益。乡(镇)电管站和农村电工管理着大量低压计量装置.它主要包括:电能表、电流互感器及连接线等设备。但是,绝大部分乡(镇)...  相似文献   

16.
3 确定互感器倍率3.1 电流互感器(TA)倍率的确定 确定TA的倍率,可在用电负荷比较稳定时,使用钳形电流表分别测试TA一次和二次电流各自是多少,将数值代入式(7)即可计算出其倍率。 TA倍率:K=I1/I2(7 )式中I1──TA一次电流,A; I2──TA 二次电流,A。 例6:用钳形电流表确定某用户电流互感器的倍率,现场测得一次侧电流为192 A,二次侧电流为 3.2A,倍率是多少?TA变比应是多少? 解:将测得的数据代入式(7)得 TA倍率K=I1/I2=192/3.2=60 因为二次额定电流为5…  相似文献   

17.
1 读者来信咨询 日前,收到杂志社转来吉林省扶余县高方晓读者的如下咨询: 这是三相四线制台区的计量装置图,由3只电流互感器和3块单相电能表组成,我想就此图对一些问题询问一下。1.1 3只互感器的K1接线柱接电源的一侧导线,接在互感器的上侧(即M、N、P点)与接在下侧(M’、N’、P’)各有何影响?1.2 如果把进表(1)的零线拆除或把由表(1)进表(2),由表(2)进表(3)的零线拆除会产生何后果?1.3 如果把K1、K2的进表线互换,即K1接表的2接线柱水。接表的1接线柱,这样运行又会有何后果?1.…  相似文献   

18.
5 三相四线计量装置电量的追补 由于三相四线电能表 (包括使用 3只单相电能表 )本身采用星形接线,各相各自计量电能互不影响,所以运行中出现的故障、差错除特殊错误接线以外,大多造成计量装置缺相运行。采用分析、判断计量装置缺相的方法计算追补电量,实际应用十分简单、快捷。 5.1 计量装置缺相的查找、判断 检查、判断三相四线电能计量装置是否缺相,可在用电现场以容量适宜的加热圈为负荷,逐相进行测试,通过观察电能表圆盘的转动 (缺相的一组电能表不转 ),能够发现并判断计量装置是否缺相、缺几相、缺哪一相。计量装置误差的大小可用“秒瓦法”计算得出 (参见本讲座第六讲 )。对于电子式电能表,可以查看电能表液晶显示屏上显示的各相电压、电流、功率等参数来判断是否缺相,也可查看显示的总功率是否与实际用电情况一致,如果总功率比实际用电少 1/3左右,即缺少一相,少 2/3左右即缺少两相。计量装置缺相的查找及判断还可以使用电能表现场校验仪,通过校验仪器上显示的电压、电流、功率等数据或者显示的计量装置相量图来分析判断。  相似文献   

19.
由于三相四线电能计量装置(包括高压计量和低压计量)对三相负荷不平衡时的干扰较小,所以在实际应用中被广泛采用。运行中的电能计量装置出现故障后,由于缺相运行可能要导致少计大宗电量,对此,首先应迅速查找故障原因,确定缺相的相数,然后查出抄见电量(故障期间通...  相似文献   

20.
阚新荣 《农村电工》2003,11(9):35-35
在技术上把电能计量装置的电能表、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二次导线压降所引起误差的代数和称为电能计量装置的综合误差。实践证明,使用高精度的电能表和互感器及合理的二次导线连接,有利于减小综合误差。经本人对多个大用户的分析测算,在电能表、互感器、二次导线都满足技术要求下,综合误差在-3%~3%之间,综合误差是计量装置精确度的最终反映,对大用户特别是大工业用户若综合误差超过±1.5%,用户或供电企业将无法接受。因此,计量部门应尽可能减小计量装置的综合误差。对现有装置,在不更换电能表以外的设备下,减小综合误差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