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对不同贮藏时期苹果中Vc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苹果在储藏过程中,苹果中Vc的含量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而缓慢减少,大致每周会减少0.25mg/100g。引起这种缓慢变化的原因是苹果在贮藏过程中会因为苹果中细胞呼吸作用的影响而使Vc受到破坏。通过对苹果中的Vc含量进行连续地测定,了解这种变化程度的大小,为人们更好地获取苹果中的Vc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酚类物质作为抑制剂,可直接或间接参与泥炭地碳循环。为了解泥炭地碳输出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以若尔盖高原的红原县日干乔国家湿地公园附近3处不同地下水位[–1.9 cm(S1)、–10 cm(S2)、–19 cm(S3)]泥炭地为研究对象,在5、15和25℃下进行恒温培养,研究不同地下水位泥炭地土壤酚类物质与温度的复合响应格局。结果表明:随着水位下降,总酚、水溶性酚和简单酚含量均显著增加(P <0.05)。增温使S1、S2、S3总酚含量变化不一,但其增温后与增温前的比值均接近1;增温使S1水溶性酚显著增加约172%(P <0.05),且温度越高增幅越大,使S2略微增加、S3略微减少;增温使不同水位泥炭地简单酚含量均显著增加约312%(P <0.05),其中不同水位泥炭地增幅为S1> S2> S3,不同温度增幅为15℃> 25℃> 5℃。本研究发现增温使泥炭地简单酚和水溶性酚增加,且地下水位越低增量越小,而增温对总酚无明显影响,说明温度主要通过改变简单酚和水溶性酚含量来影响泥炭地酚类物质组成,且泥炭地水位下降减弱了简单酚和水溶性酚对温度的响应。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金柑在留树贮藏过程中品质变化规律以及树冠覆膜对金柑果实品质的影响。本研究对经树冠覆膜和未覆膜的金柑进行了色泽、可溶性固形物、糖、可滴定酸以及Vc等含量的连续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在留树贮藏过程中金柑果皮亮度(L)、着色强度(C)降低,色差指数a、b和H较稳定,全糖、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上升,Vc含量在留树贮藏后期略有下降,固酸比和糖酸比在贮藏前期下降明显后期趋于稳定。与对照相比,树冠覆膜可增加果皮色差指数a值和C值,可提高果实全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和Vc含量,提高固酸比和糖酸比。  相似文献   

4.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硝氯酚片含量刘同民(吉林省兽药饲料监察所)硝氯酚片为兽用常用驱虫药,其含量测定《中国兽药典》(一部90年版)方法为定氮法,操作费时、繁琐,易致误差。根据硝氯酚分子结构,采用分光光度法,可较好地测定其含量。一、试剂与仪器硝氯酚对照品:...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苹果渣中苹果多酚在处理过程中的稳定性,试验以苹果渣为原料分别进行青贮和不同温度及时间的烘干处理,采用改进的微波提取和福林-酚法测定苹果渣中总酚、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结果表明:青贮方法对苹果多酚的含量影响较小,可以最大限度地保存果渣中的苹果多酚;烘干处理对苹果多酚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烘干温度的升高,苹果多酚的含量先降低后升高,65℃时含量最低;烘干时间对苹果多酚的含量也有较大影响,随着时间的延长,苹果多酚的含量也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特点,24h苹果多酚的含量最低。加热温度及时间对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也有一定影响。研究发现了不同条件下苹果多酚的变化规律,为苹果渣的适当处理和贮存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运用间苯三酚法对南疆地区棉籽副产品中游离棉酚(FG)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棉籽副产品中棉籽饼,棉籽粕中的FG含量,和田地区与阿克苏地区、巴州地区、喀什地区有明显的差异。在加工方法上(土法加工与机械加工法)FG含量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1 病因 棉籽和棉叶含有有毒的棉酚,当长期大量地用棉籽、饼、皮作饲料时,可引起畜禽棉酚中毒。 棉酚的中毒量与日粮中蛋白质的含量有密切关系,当蛋白质含量高时,可增强对棉酚的耐受性。家禽如缺乏维生素A、B和钙、铁则棉酚中毒的的可能性会增大。 棉籽饼含毒量与气候、土壤、耕作情况有关。榨油工艺不同,其饼中含毒量也不同,如经过高温处理、机榨的棉籽饼含棉酚量很低(约0.2%~0.4%),而土榨的棉籽饼中的游离棉酚含量则较高(为0.7%~0.8%左右)。2 症状 畜禽中毒后呈慢性经过,病程一般为3~15d。病畜中毒后精神沉郁,行…  相似文献   

8.
复合发酵对棉籽饼混合底物中FG和BG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通过测定棉籽饼混合底物在微生物固体发酵过程中棉酚含量的变化,以研究复合发酵对棉籽饼混合底物中棉酚含量的影响。试验采用添加不同比例的ZD-3与ZD-5和ZD-3与ZD-8对棉籽饼混合底物进行二元复合发酵,然后测定发酵产物中TG、FG、BG含量。试验结果表明:棉籽饼混合底物经复合发酵处理后,均可极显著降低发酵底物中TGF、G和BG含量(P<0.01),并且FG和BG的减少部分均被降解消除;同时发现,ZD-3与ZD-5的复合发酵效果优于ZD-3与ZD-8的发酵效果,并且菌种比例对发酵结果有显著影响。当ZD-3与ZD-5的比例为3:1时,脱毒效果最好,脱毒率可达90.82%。  相似文献   

9.
据《LWT-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3.01.025)的一篇研究报道,来自德国波恩大学作物科学、资源保护和园艺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研究了1-MCP处理对长期贮藏的苹果中过敏原的影响。食用苹果会引起过敏反应,引起中欧和北美人这种过敏反应的主要过敏原是苹果过敏原Mald1,它的合成决定于苹果品种且随着贮藏期延长而增多。一些研究表明,品种和贮藏环境对苹果果实Mald1含量有影响。然而,很少数据表明在长期贮藏过程中甲基环丙烯(1-MCP)对Mald1合成的影响。本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几个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不同外源钙制剂在采前处理后对‘红阳’猕猴桃果实品质及贮藏性能的影响,本研究以CaCl2、Ca(NO3)2、氨基酸钙和糖醇钙等4种钙制剂以不同浓度在果实采收前进行喷施,研究不同钙制剂对‘红阳’猕猴桃可溶固形物、总糖、总酸、Vc、果实中钙含量、贮藏后品质变化及腐败率等的影响,以筛选出适合‘红阳’猕猴桃在实际生产中运用的钙制剂种类和施用浓度。其结果表明,1.0%的CaCl2能提高‘红阳’猕猴桃果实的可溶固形物、总糖、Vc含量,减少在贮藏过程中果实的霉变率,其效果优于其他3种钙制剂。该研究结果对‘红阳’猕猴桃采前外源钙制剂的施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李杉 《山东饲料》2013,(17):56-57
本实验研究了果蔬中Vc在各种不同预处理方式及压榨过程中的变化。结果表明,清洗方式对果蔬中Vc含量有明显的影响,快速清洗有利于果蔬中Vc的保存;不同的热烫方式对果蔬中Vc含量亦有较大影响,热水热烫、蒸汽热烫均可使果蔬中Vc含量降低,而微波热烫较热水热烫及蒸汽热烫的Vc保存率较高,且微波热烫后果蔬中的Vc含量还较原始材料中提高了1.98%~5.89%;热烫处理后的果蔬在压榨过程中加入适量的蜂蜜,常温水搅拌3min时Vc保存率最高。  相似文献   

12.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硝氯酚注射液的含量权仁子刘同民吉林省兽药饲料监察所长春130062硝氯酚注射液是目前常用的抗牛、羊片形吸虫药。其有效成分硝氯酚的含量测定方法为:经沉淀,加酸还原后,再用重氮化法进行测定〔1〕。操作繁锁,费时。本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  相似文献   

13.
测定了6个品种的桑叶在霜后不同采收时间总酚、黄酮和可溶性总糖的含量,初步探讨了其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时间采收的桑叶中总酚、黄酮和可溶性总糖含量均有一定差异,且同一品种不同成分的变化趋势不同。桑叶总酚和黄酮含量在10月26日最高,可溶性总糖在经霜一周后(11月2日)显著下降。三种成分的含量变化均与温度及光照时间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4.
《饲料工业》2019,(22):55-60
采用QuEChERS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饲料中牛至香酚主成分含量。方法前处理技术为1%乙酸溶液+乙腈=1+1(v+v)作为流动相,以Hypersil GOLD~(TM)C18(250×4.6 mm,5μm)色谱柱作为分离柱,样品通过50%乙腈水溶液提取,样品溶液经过C18和硅酸镁吸附材料净化,净化液在波长275 nm处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本法在不同样品中的加标回收率为香芹酚92.4%~101.5%,百里香酚92.9%~98.7%;精密度(n=6)为香芹酚1.4%~4.8%,百里香酚为1.7%~4.5%;两种物质检出限均为0.1 mg/kg,定量限均为0.3 mg/kg。方法回收率高,精密度满足要求,稳定性好,为牛至香酚含量的测定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采后菠萝果实黑心病发病过程中酚类物质代谢的变化规律,以感病品种‘巴厘’和抗病品种‘无刺卡因’的菠萝果实为材料,将其贮藏至25℃条件下,每隔2 d调查病情指数的变化情况,并对菠萝果肉进行取样,测定果实总酚和2,8-二羟甲基蒽醌含量的变化,同时对酚类代谢相关酶(PPO、POD、CAT、PAL)活性的变化趋势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菠萝果实在贮藏第6 d 时,发病率达到80%,病情指数为15.24%,第8 d时,病情指数达到70%。发病部位果肉总酚和2,8-二羟甲基蒽醌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峰值分别出现在第6 d和第8 d,显著高于健康部位。酚类代谢相关酶中,PPO活性从第4 d开始出现了快速升高,而POD、PAL则第4 d之后呈下降趋势。伴随着菠萝黑心病的发生,果肉酚代谢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酚代谢紊乱失衡可能是病害发生的重要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6.
王向峰 《当代畜牧》2013,(14):23-24
由于动物品种,棉籽壳品质,饲养管理可引起动物采食棉籽壳产生差异。通过营养学角度,对A(采食棉籽壳适口性差)、B、C.、D(采食棉籽壳适口性较好)不同实验地点棉籽壳有毒有害物质(游离棉酚)的测定,采A地棉籽壳中的棉酚含量与B、C、D三处棉籽壳棉酚含量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由上述结果表明,A处棉籽壳采食效果差,是否因为长期饲喂,导致棉酚慢性蓄积,引起中毒,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在苹果收获季节采摘时,仍有相当数量的未熟果、破裂果及虫蛀果混杂在成熟良好的苹果之中,这类苹果如不挑出,会影响整个苹果出售的品质及价格,而挑出次级果不加以利用则会降低果农的收益。未成熟的水果中含有大量的多酚类物质(类黄酮、甘宁等)简称苹果多酚,这些多酚类物质作为植物的二次代谢产物,在植物中广泛存在。一、苹果中多酚的组成未熟苹果与成熟苹果相比,虽然其成分组成相似,但成分含量上有很大差异,特别是多酚、有机酸、氨基酸、钙离子等未熟果含量明显高,其多酚物质的含量高出成熟量的10倍以上。多酚类物质中的主要成份…  相似文献   

18.
笔者建立了清石退热口服液中大青叶和大黄的薄层鉴别方法,以及主要有效成分大黄酚和大黄素的高效液相含量测定方法。在薄层鉴别项中,样品在与大青叶对照药材相应的位置显现出相同颜色的斑点;在与大黄对照药材相对的位置显相同颜色的斑点。高效液相色谱法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大黄素在2.8~44.8μg/m L,大黄酚在4.425~70.8μg/m L范围内,峰面积值与浓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且精密度、重现性、回收率均良好,可准确测定样品中大黄素和大黄酚的含量。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波长、流动相的优化以及Vc稳定性影响试验,建立了HPLC法测定柑橘中Vc含量。采用C18色谱柱分离,以甲醇-磷酸二氢钾磷酸盐缓冲液(0.01mol/L,pH3.5)体积比=8: 92为流动相,流速0.5mL/min,检测波长 245nm,柱温25℃,进样量20uL,所得图谱峰分离效果和峰形都较好。Vc质量浓度在0.5~10mg/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110.4x-12.33,R2=0.9990。三个不同浓度的加标水平下,Vc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8.85%,99.14%和99.48%,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54%,2.91%和2.62%。HPLC法通过优化后测定椪柑中Vc含量,与2-6二氯靛酚滴定法相比,结果一致。利用HPLC法对不同贮藏期椪柑中Vc含量进行测定,发现Vc含量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减少,从30.15mg/100g经储藏84d后下降为18.87mg/100g,建议鲜食柑橘果实Vc营养价值更高。本试验建立的HPLC法具有前处理简单、快速、重现性好、准确度和回收率高等优点,同样适用于如温州蜜柑、本地早、瓯柑、葡萄、枇杷、猕猴桃等其它浅色水果中Vc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20.
以超声萃取对棉籽饼进行预处理,结合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棉籽饼中棉酚含量.通过正交试验,探讨影响棉酚提取率因素的范围和最佳组合,以SinoChrom ODS-BP为色谱柱,甲醇-1%磷酸水溶液(83:17)为流动相进行洗脱,检测波长为238 nm,流速为0.9 mL/min测定棉籽饼中棉酚含量.结果表明:棉籽饼中棉酚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12,提取时间50 min,超声功率90W.在最佳提取条件下,棉籽饼中棉酚的平均提取率为0.086 58mg/g;测定棉籽饼中游离棉酚含量,棉酚线性范围为0.044~0.352μg,相关系数R=0.999 5.样品回收率为97.3%~99.47%.说明方法快速、灵敏且准确,适用于棉籽饼中游离棉酚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