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扬州市农村能源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平庆 《中国沼气》1999,17(3):38-41
本文论述了农村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的联系,介绍了扬州市农村能源发现状和特征,并对今后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村家庭能源消费阶段划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国农村长期受到能源问题的困扰,家庭用能主要依靠当地可获得的自然资源,往往供不应求。80年代初中国农村基本解决了燃料不足的矛盾,农民开始选择使用优质能源。文章根据中国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的历史进程和未来发展,将其划分为三个基本阶段,即严重缺能阶段、基本满足阶段和商品化阶段,提出了各阶段划分的主要特征指标和基本特征,为认识农村家庭能源消费发展规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能源和环境的突出问题,指出农村能源环境建设在农村“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只有大力发展农村能源环保事业,才能保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4.
生物质能产业发展在中国农村环保中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畜禽粪便和农作物秸秆是造成农村环境污染的重要污染源,同时也是农村生物质能的主要来源.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展农村生物质能产业,不仅有利于治理农业面源污染,优化农村环境,还能有效缓解农村能源短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文章在分析了中国农村生物质能资源潜力、开发利用状况的基础上,结合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了生物质能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首先介绍了云南能源资源状况,分析了目前云南省农村能源消费结构及其不合理之处,阐述了优化云南农村能源消费结构的重要意义。同时,还介绍了目前云南省在农村能源建设中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对优化云南省农村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农村地区能源的供应和消费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农村长期受到能源问题的困扰,家庭用能主要依靠当地可获得的生物资源,供不应求。20世纪80年代初基本解决了燃料供应不足的矛盾,农民开始使用优质能源。根据中国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的历史进程和未来发展,将其划分为严重缺能阶段、基本满足阶段和商品化阶段,为认识农村家庭能源消费发展规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了农村能源建设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所起的作用,指出农村能源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提出完善服务体系,突出科技进步,推进产业化进程等对策。  相似文献   

8.
农村能源建设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万俊 《中国沼气》2000,18(1):41-42
本文通过以沼气纽带的农村能源生态模式的论述,阐明了农村能源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农村户用能源消费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农业部与世界银行ESMAP和亚洲开发银行两次关于中国农村能源合作研究中农村家庭生活能源消费的抽亲调查为基础,揭示了农村户用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分析了农村经济发民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村能源消费市场及商品能源的消耗带来的变化,并且对目前中国农村户用能源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发展趋势和带来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为推动区域农村能源的有效供给和生态环境的良好发展,系统分析了1992—2017年西南高原山区农村生活能源消费变化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农村生活能源的消费总量和人均消费量呈现先升后降的阶段性变化特征(2008年达到最高),至2017年分别较1992年增加了3.64%和65.13%。煤、秸秆和薪材是农村地区主要的能源消费种类。随时间的推进,沼气、油、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煤气和太阳能消费比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商品能源比例由1992年的30.05%增加到2017年的57.60%,体现出能源结构由传统的能源利用模式向多元化、优质化和商品化方向转变。能源消费强度的区域分布基本呈现北高南低的特征,能源消费结构也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因地制宜地采取商品、非商品能源多能互补的农村能源发展模式,重点推进秸秆、薪材等生物质能及太阳能的高效、清洁化利用,是促进西南高原山区农村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农村金融作为农村经济发展最为重要的资本配置制度,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日益显著。文章将对农发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路径研究进行详细的分析。主要内容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农发行支持的领域,第二部分为农发行支特杜会主义断农村健设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2.
良好的公共服务、相对均衡的城乡公共产品供给,是保证城乡社会平等和谐发展的基础。以农田水利发展为例反思1949年后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难发现:中国政府层级设置相对较多,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行为选择存在较大差异;在农村发展区域差异极大的背景下,完全依靠政府计划配置抑或完全依靠农户市场配置提供农村公共产品,都是有悖农村科学发展实际的。面对日益复杂的自然气象气候与多变的市场条件,必须建立有差别的、动态化和多元化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与机制,有效应对农村与农业发展进程中的区域性灾害问题,从而实现可持续基础上的新农村建设、农民增收和现代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随着山东省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推进,信息化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此,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分析了信息化对山东省农村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首先,采用国家信息化中心的综合评分分析法对山东省农村信息化进行了测度;然后,利用C-D函数建立回归模型,分析了各要素对山东省农村经济增长的贡献,为前人的理论研究提供强有力的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作物生产机械化发展阶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作物生产机械化是农业机械化的核心。本文构建了农作物生产机械化发展进程阶段划分指标体系,提出将农作物生产机械化发展进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建立了相应的判断数学模型,并运用此模型研究了机械化生产方式与传统生产方式在农作物生产中的力量对比变化,揭示出农作物生产机械化发展进程不同阶段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5.
从安徽省阜阳市农机跨区作业实践出发,指出农机跨区作业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农机管理部门应努力做好信息服务、组织调度、加大监理力度等方面工作,将农机跨区作业培育成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途径,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6.
The logit technique is used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chotomous reactions of satisfaction (satisfied/dissatisfied) with the irrigation system and certain independent variables. The result shows that five important variables — water availability on time, fertilizer availability, landholding size, farmers' participation in irrigation activities and location of farmland along the canal — significantly determine satisfaction.  相似文献   

17.
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发展不平衡是困扰我国经济平衡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在对大量有关扶贫文献进行研究,并实地深入国家级贫困县进行考察的基础上,分析了脱贫工作急需解决的几个问题及并提出了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8.
农产品加工业是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是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带动力量,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农业竞争力的有力措施,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福建省永春县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业,已初具规模,并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本文简介永春县农产品深加工的发展现状,分析存在问题,提出发展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花椒产业是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法门镇经济发展的特色产业和支撑产业,市场前景广阔,也是宝鸡市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经济支撑。本文以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法门镇山地花椒种植与旅游开发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当地山地地形气候条件及花椒种植状况、优化花椒种植管理、扶风县旅游发展状况以及花椒特色旅游农产品开发等的调查与研究,为山地花椒的种植与旅游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从自然界、人、社会三者关系演变的过程,阐述了农村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从农业综合开发的实践,论述了农业综合开发在构建农村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农业综合开发通过财政资金向农业、农村和农民倾斜,在一定程度上调整工业先进与农业相对落后、城市发达与农村和农民相对贫困的矛盾;通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生态建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通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让农民得到公共财政的阳光雨露,架起党和政府与农民密切联系的桥梁。提出了进一步搞好农业综合开发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