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探索不同间伐强度对撑绿竹新竹胸径、竹高、产量的影响,在贵州省习水县设置了不间伐(处理A)、中度间伐(处理B)、强度间伐(处理C)3个间伐强度的试验研究,以期为撑绿竹生产中进行合理间伐提供科学依据。经过2008、2009、2010连续3年的间伐试验,结果表明处理C的新竹平均胸径低于处理A和处理B,处理A和处理B的新竹竹高均高于处理C,处理B的新竹产量最高为18.15t/hm2、其次是处理A为15.62t/hm2、处理C最低为10.91t/hm2。撑绿竹林中度间伐有利于新生竹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4种伐桩处理强度(0株/hm2、225株/hm2、450株/hm2、675株/hm2)对毛竹林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伐桩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毛竹用材林的生产力和竹材质量;随伐桩处理强度加大,新竹生物量、新竹质量呈稳定提高的趋势;伐桩处理强度为675株/hm2的处理效果优于其他处理强度;在伐桩处理强度为675株/hm2的毛竹林中,新竹生物量高达35.4 t/hm2,较伐桩未处理林地提高了27.57%,大径级(DBH > 10 cm)新竹密度是伐桩未处理林地的1.43倍,新竹胸高处节间长度比伐桩未处理林地增加1.8 cm。此外,伐桩处理能显著提高中、小径级新竹的品质,继而提高毛竹材用林培育的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3.
应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灌溉次数、施肥量和立竹密度对博爱县斑竹笋产量、竹笋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斑竹发笋指标的各因素主次关系以施肥量为主导因子,其次是灌溉次数,立竹密度影响最小;不同因素对发笋指标影响程度不一样,施肥量对各指标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灌溉次数对发笋数量影响显著,对鲜笋产量影响不显著,立竹密度影响均不显著;影响发笋数量和鲜笋产量的因素排列顺序为施肥量>灌溉次数>立竹密度;3个因素对提高斑竹笋蛋白质含量和降低灰分含量有促进作用,可提高斑竹笋品质。获得最多发笋数量、鲜笋产量的处理为立竹密度9 000~11 000株/hm2、施肥量3 000 kg/hm2、灌溉次数为6次/年;提高斑竹竹笋品质的最优水平组合为立竹密度9 000~11 000株/hm2、施肥量2 250 kg/hm2、灌溉次数为5次/年;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最优水平组合为立竹密度5 000~7 000株/hm2、施肥量2 250 kg/hm2、灌溉次数为6次/年。  相似文献   

4.
2008~ 2010年间在贵州省赤水市、仁怀市、习水县分别设置试验地,开展了不同改造技术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低改措施的应用,撑绿竹的胸径、竹高、竹材产量呈逐年增加趋势.到2010年,处理A最有利于撑绿竹新竹生长,平均胸径达5.38 cm,平均竹高8.81 m,竹材产量15.02 t·hm-2.砍灌割草间伐、竹丛施肥、竹蔸培土相结合的低产林改造措施,可明显提高竹材产量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不同间伐强度和乡土阔叶树种套种对华南地区马占相思Acaciamangium人工林(林龄25年)地表凋落物和土壤水源涵养的影响,以东莞市大岭山森林公园内东莞市林业科学园的马占相思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3种间伐强度:0、30%、60%,编号为A、B、D,间伐后以相同措施均匀套种49种乡土阔叶树种,以不间伐、不套种的马占相思纯林为对照(编号C)。改造15年后,采用典型样地调查法,在各样地设立12个凋落物收集器,采集凋落物;采用环刀法采集表层土壤(0~20cm)。用浸水法和烘干法研究凋落物、土壤的持水能力。不同改造模式下马占相思人工林凋落物生物量、最大持水量、最大拦蓄量、有效拦蓄量变化范围分别为0.72~1.18t·hm-2、17.70~28.64t·hm-2、136.46~234.37t·hm-2、113.32~195.37t·hm-2,均呈现A>B>D>C,且不同改造模式差异显著(P<0.01)。通过回归拟合发现,累积持水量与浸水时间呈显著的三次关系,吸水速率与浸水时间呈显...  相似文献   

6.
火炬松人工林是钟祥市盘石岭林场造林面积最大的人工林,火炬松种植15 a后生长缓慢。为探究林下天然更新能力以实现火炬松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以盘石岭林场1 hm2固定样地内62个25 m2样方(5 m×5 m)天然更新数据为基础,对比目标树经营1 a后不同间伐强度即:轻度间伐LT(14.4%)、中度间伐MT(25.3%)、强度间伐HT(36.0%)和对照CK(0%)对林下天然更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间伐强度天然更新物种种数均高于CK,乔木更新种的植物种数的增幅大于灌木层物种;增大间伐强度促进了天然更新的乔木物种优势,落叶更新物种在数量和优势度上均远高于常绿物种,且平均苗高逐渐增大。物种丰富度随间伐强度增大而增大;随间伐强度增大,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呈减小—升高—减小趋势;不同间伐强度天然更新株树密度均高于CK。据此可见,间伐促进了物种天然更新,目标树经营适合火炬松人工林的近自然化改造目标。  相似文献   

7.
《福建林业科技》2022,(1):76-80
2016年11月,在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洋口国有林场对14年生的杉木人工纯林进行间伐,设置2个保留密度(900、1200株·hm(-2)),并于2017年3月在杉木人工林林下混合套种闽楠、火力楠、木荷、观光木4种乡土阔叶树种,分析不同间伐保留密度下杉木和4种阔叶树树高、胸径、冠幅生长动态。经连续3 a的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火力楠和观光木地径增长量、苗高增长量及冠幅增长量显著高于木荷和闽楠。杉木间伐保留密度900株·hm(-2)),并于2017年3月在杉木人工林林下混合套种闽楠、火力楠、木荷、观光木4种乡土阔叶树种,分析不同间伐保留密度下杉木和4种阔叶树树高、胸径、冠幅生长动态。经连续3 a的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火力楠和观光木地径增长量、苗高增长量及冠幅增长量显著高于木荷和闽楠。杉木间伐保留密度900株·hm(-2)处理下套种的4种阔叶树地径生长增量、苗高生长增量、冠幅生长增量明显大于间伐保留密度1200株·hm(-2)处理下套种的4种阔叶树地径生长增量、苗高生长增量、冠幅生长增量明显大于间伐保留密度1200株·hm(-2)处理,表明间伐保留密度900株·hm(-2)处理,表明间伐保留密度900株·hm(-2)对杉木中龄林林下阔叶树的生长更为有利。间伐保留密度900株·hm(-2)对杉木中龄林林下阔叶树的生长更为有利。间伐保留密度900株·hm(-2)下杉木平均胸径和树高增量较大,但蓄积量增量较小。研究结果可为杉木中龄林近自然经营下的异龄复层混交林培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黄大勇  戴启惠 《广西林业科学》2002,31(3):137-138,143
进行了 10个优良丛生竹的栽培对比试验 ,结果云南龙竹新竹产量最高 ,达 39t/hm2 ,花吊丝竹达到35 5 5t/hm2 ,麻竹、撑×绿 30号杂交竹产量分别为 34 91t/hm2 、 34 5t/hm2 。这些竹种是发展丛生竹丰产林较理想的栽培竹种  相似文献   

9.
李雪峰 《绿色科技》2022,(3):174-176
采用分层抽样法对辽宁省天然乔木林分别以区域(辽东、辽中南、辽西北)和龄组(幼、中、近成过)进行布设固定样地,进而对辽宁省天然林生物量和碳储量进行了测算。从区域上分析了单位面积地上生物量、碳密度和总生物量、总碳密度辽中南地区最大分别为249.57 t/hm2、121.96 t/hm2和344.61 t/hm2、168.41 t/hm2;辽西北地区最小分别为120.17 t/hm2、58.73 t/hm2和167.50 t/hm2、81.86 t/hm2。从龄组上分析了生物量和碳储量都随着天然林龄组的增加而增大,且各龄组阶段各区域的生物量和碳储量变化不同。结果表明:辽宁省天然林生物量和碳储量辽东地区明显高于辽中南地区和辽西北地区。  相似文献   

10.
青石山香椿低产林改造黄连木+连翘混交林后,与2020年基准年相比,试验林减少地表径流、发挥控制侵蚀的作用明显,平均径流量由899.93 m3/(hm2·a)减少到545.65 m3/(hm2·a),径流量减少了39.37%;平均土壤侵蚀模数由1.87 t/(hm2·a)减少到1.40 t/(hm2·a),土壤侵蚀量减少了25.13%,各造林模式土壤侵蚀程度由强到弱为S1>S2>S3>S4。栽植2年连翘平均产量达到28.47 kg/hm2,香椿产量由150 kg/hm2增加到225 kg/hm2,连翘、香椿平均增加产值8513元/hm2,各造林模式连翘产值由高到低为S3>S4>S1>S2。林地平均植被盖度由35%提高到85%,植被盖度提高了50%,试验林直接经济效益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达到57167元/(hm2·...  相似文献   

11.
立地因素对撑绿竹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贵州省引种栽培撑绿竹的10个县(市)24个镇(乡)60个样地进行调查,分析了6个重要立地因子对撑绿竹平均竹高与平均胸径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坡位、坡度、海拔、土壤类型、土层厚度对撑绿竹竹高、胸径的影响差异显著,坡向对撑绿竹的生长差异影响不显著,但表现为阳坡上生长更旺盛.  相似文献   

12.
不同坡向和海拔对撑绿杂交竹生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云南省昭通市绥江县的材用撑绿杂交竹的调查,测定其在不同坡向、海拔条件下的胸径和高度等生长因子,并分析与坡向、海拔的关系。结果表明:坡向对高度有极显著影响,阴坡竹子比阳坡竹子平均高0.5m;海拔对撑绿杂交竹的胸径和高度都有显著的影响;同因子类型组合对撑绿杂交竹胸径的影响不显著,但是对高生长有显著影响,平均竹高变化范围在7.57-8.36m之间。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塞罕坝地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在不同间伐抚育强度下其林下凋落物的现存量和持水量的变化情况。试验选取立地条件和成林状况基本一致的林分进行研究,设置弱度、中度、强度3种不同程度的间伐抚育强度与未间伐抚育林分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发现:伐后林分凋落物现存量表现为未伐(6.747t/hm2)弱度(6.209t/hm2)中度(5.121t/hm2)强度(3.922t/hm2),各林分持水量表现为未伐弱度中度强度,依次是2.527t/hm2、2.218t/hm2、1.690t/hm2、1.251t/hm2,且均是半分解层大于未分解层,平均持水量与凋落物现存量表现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14.
在福建泰宁县大田乡选择4种不同经营模式的毛竹林分,即模式A为毛竹阔叶树混交林(树冠投影比5∶5)、模式B为毛竹阔叶树混交林(树冠投影比8∶2)、模式C为毛竹纯林、模式D为毛竹杉木混交林,分析比较不同模式的毛竹林分生物量结构,结果表明:不同模式林分的毛竹胸径、竹高等生长因子差异显著,阔叶混交林的毛竹平均单株生物量、胸径和竹高值较高;毛竹单株器官生物量以竹秆所占比例最大,达46.81%~54.27%,其中以模式B的最高;毛竹单株总生物量最大的为模式A,达34.98 kg/株;毛竹群落总生物量最大的为模式D,达139.42 t/hm2。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景谷试验示范林场12年生的思茅松人工林开展不同间伐强度的试验,结果表明:(1)通过抚育间伐,能促进思茅松树高、胸径的生长,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林分平均胸径、平均树高也随之增大;(2)思茅松人工林中龄林采用30%的间伐强度,保留木为1428株/hm2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6.
不同坡向和坡位毛竹杉木混交造林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福建省清流国有林场开展不同坡向和坡位毛竹杉木混交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坡向和坡位对毛竹、杉木的生长量具有极显著影响。坡向以阴坡的毛竹、杉木生长量和立竹量最大,毛竹的平均胸径、平均高和立竹量分别达10.9 cm、13.3 m、2160株.hm-2,杉木的平均胸径、平均高、平均保存株数、间伐材+立竹蓄积量分别达15.1 cm、11.1 m、285株.hm-2、208.531 m3.hm-2;毛竹、杉木的生长量和立竹量的高低顺序依次为阴坡>半阳坡>阳坡。坡位以下坡的毛竹、杉木生长量最大,毛竹的平均胸径、平均高和立竹量分别达10.7 cm、13.2 m、2152株.hm-2;杉木的平均胸径、平均高、平均保存株数、间伐材+立竹蓄积量分别达16.6 cm、11.2m、270株.hm-2、209.211 m3.hm-2;毛竹、杉木生长量的高低顺序依次为下坡>中坡>上坡。  相似文献   

17.
枫香毛竹混交造林生长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中国枫香与毛竹混交造林生长效应。结果表明:竹木间生长发育良好,种间关系协调,混交林毛竹与毛竹纯林比立竹数、平均胸径、平均高分别增加了13.1%、10.8%和21.9%;产笋量和产材量分别增加了48.2%和22.5%。提高了毛竹林经营效益。混交林中枫香与纯林枫香比,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分别增加了44.2%和 38.7%。由于株数较少,混交林枫香立木材积50.073 5 m3/hm2,比纯林枫香的64.635 0 m3/hm2少,但未达显著水平, 而单株材积混交林中枫香比纯林枫香提高了177.1%。  相似文献   

18.
对景观红竹林2007-2009年立竹的胸径、枝夹角、枝分角、冠长、冠幅、枝盘数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立竹冠长、冠幅、枝盘数与立竹胸径分别呈3次、2次多项式和线性关系;当立竹密度45023株/hm2以下时,不同年龄立竹不同竹冠部位的枝夹角无显著差异,立竹密度为26713株/hm2时,立竹不同竹冠部位的枝分角差异极显著;试验林立竹密度范围内,立竹密度对枝夹角、相对竹冠长无显著影响,对枝分角、相对冠幅、相对枝盘数有一定的影响。随着立竹密度的增大,竹冠上部枝分角显著下降,竹冠中部、下部枝分角呈先升后降趋势,相对冠幅、相对枝盘数呈下降趋势。当立竹密度为60030株/hm2时,枝分角、相对冠幅、相对枝盘数显著下降,对竹林的更新生长已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为确定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合理的间伐强度和具体的抚育措施,对不同抚育间伐强度下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木胸径、单位面积蓄积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间伐强度的加大,林木生长的指标胸径和蓄积量均呈上升后平缓的趋势;平均胸径的生长量变化依次为,间伐强度40%>间伐强度60%>间伐强度20%>间伐强度0;平均蓄积量的生长量变化依次为,间伐强度60%>间伐强度40%>间伐强度20%>间伐强度0。通过综合分析抚育的效果,保留蓄积为90~145m3/hm2(间伐强度40%~60%)的样地内抚育效果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