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探讨了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法建立不同桑品种桑叶黄酮类化合物的指纹图谱的方法。电解质溶液由以10 mmol/L磷酸二氢钠-20 mmol/L的硼砂溶液(pH8.62)作缓冲液,在25℃,20 kV的压力下进行电泳,245nm波长处检测,线性关系良好,在20 min内完全分离。上述条件下,桑叶成分得到了较好的分离,符合定量测定和定性研究的要求。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分离效果和良好的精密度,可应用于桑叶质量检测。  相似文献   

2.
不同叶位桑叶及发酵温度对桑红茶中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提升采用红茶加工工艺制作桑红茶的品质和保健功能,以桑红茶中总黄酮、芦丁、异槲皮苷、总多糖、多酚、1-脱氧野尻霉素(DNJ)、氨基酸等活性成分的含量为考核指标,分析不同叶位桑叶原料及加工制作发酵温度2个重要因素对成品桑红茶中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第1叶位的桑叶作原料,制备桑红茶的总黄酮、芦丁、异槲皮苷、总多糖、多酚、DNJ和氨基酸等活性物质含量最高,质量比分别为38.497、1.215、1.127、21.510、1.522、1.043、37.660 mg/g;在32℃下发酵,有利于桑红茶中各种活性成分的生物转化和定向积累。依据试验结果并综合其他工艺因素认为,以第1叶位的桑叶为原料,25℃下萎凋4 h,在32℃及相对湿度85%的条件下发酵8 h,可以得到富含各种活性成分的桑红茶。  相似文献   

3.
为了开拓桑叶粗蛋白的食用性,筛选桑叶粗蛋白含量较高、加工性能较好的桑品种,以来自不同原产地的4个代表性桑品种的桑叶为材料,对桑叶干燥方法、粗蛋白浸提剂、粗蛋白沉淀干燥方法等制备工艺的重要参数进行优化。桑叶粗蛋白较优制备工艺是:桑叶自然晾干粉碎,按照料液质量浓度为40 g/L,用5 g/LNaOH溶液并在超声波功率40 Hz条件下常温浸提20 min,然后40℃水浴1 h,收集上清,以1 mol/L HCl在等电点(p H 3)条件下沉淀分离蛋白质。来自4个桑品种的烘干桑叶粗蛋白粉的蛋白粉得率、粗蛋白含量、总氮含量检测结果表明,桑品种大10的桑叶粗蛋白粉品质较佳,其粗蛋白粉得率为15.30%,粗蛋白和总氮的质量分数分别为54.07%、8.65%。相较于烘干桑叶粗蛋白粉,冻干桑叶粗蛋白粉显现出更好的风味特性。对4个桑品种的冻干桑叶粗蛋白粉的加工特性进行比较,挑选出加工特性较好的大10冻干桑叶粗蛋白粉,其溶解指数、持水率、持油率、起泡率、泡沫稳定率、乳化活力指数及乳化稳定率分别为78.7%、64.0%、4.9 m L/g、72.0%、62.3%、4.0 m2/g、43.6%,重金属Pb、Cd含量也低于国家食品卫生标准。研究结果表明,用桑品种大10的桑叶可制备食用级优质植物蛋白粉。  相似文献   

4.
为高效检测桑叶中的药用活性成分,进行了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RP-HPLC-UV)综合测定桑叶中芦丁、槲皮素和1-脱氧野尻霉素(1-DNJ)含量的试验。采用85%乙醇超声辅助萃取桑叶中的芦丁和槲皮素,以0.05 mol/L HCl为溶剂提取1-DNJ,并在pH8.5的硼酸盐缓冲液中进行衍生化反应,生成具有紫外吸收的1-DNJ-FMOC络合物。色谱柱为Alltima C18(4.6 mm×250 mm,5μm),检测波长分别为360、360、254 nm,流动相分别为V(四氢呋喃)∶V(0.02%磷酸)=25∶75、V(乙腈)∶V(pH4.0、0.5 mol/L醋酸缓冲液)=27∶73、V(乙腈)∶V(0.1%醋酸)=36∶64。检测结果显示:芦丁、槲皮素和1-DNJ的色谱图分离效果良好,峰面积与浓度呈高度正相关,回收率(n=3)分别为99.14%、98.89%、100.85%,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1.01%、0.33%、1.24%。试验显示建立在以上条件下的检测方法精密度高,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5.
为了满足桑叶保健食品生产对优质桑叶原料的需求,以15个桑品种在5月份、10月份采摘的桑叶为材料,测定桑叶样品中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估15个桑品种桑叶中游离氨基酸的综合品质。15个桑品种不同生长时期的桑叶中均含有17种游离氨基酸,其中以5月份采摘桑叶中的各种游离氨基酸含量较高,且不同桑品种间的17种游离氨基酸含量大多存在显著差异(P0.05)。5月份采摘桑叶样品以早生桑1号桑叶干物中的γ-氨基丁酸含量(质量比1.950 mg/g)最高,以澧24×苗33桑叶中的游离蛋白质组成氨基酸含量(质量比18.837 mg/g)最高;10月份采摘桑叶样品以早生桑1号桑叶中的γ-氨基丁酸含量(质量比1.520 mg/g)最高,以伦教40号桑叶中的游离蛋白质组成氨基酸含量(质量比12.011 mg/g)最高。对2个季节采摘供试桑品种桑叶中的各种游离氨基酸含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以10月份采摘桑叶样品中各种游离氨基酸含量之间的相关性较强,而5月份采摘桑叶样品中各种游离氨基酸含量之间的相关性较弱。进一步通过主成分分析选定可以反映10月份采摘桑叶样品中17种游离氨基酸综合品质86.140%信息的4个主成分,用以综合评价15个桑品种桑叶中游离氨基酸品质较优的是伦教40号和农桑14号,这2个品种可以作为桑叶药食产品生产的专用桑品种。  相似文献   

6.
《畜牧与兽医》2014,(6):56-59
叶蛋白生产是缓解我国蛋白质饲料资源不足的有效途径。饲料桑蛋白质含量高,单位土地面积生物量大,是生产叶蛋白的优质原料。为了优化饲料桑叶蛋白提取工艺,研究了料液比、浸提液浓度、浸提温度和浸提时间4个因素对饲料桑叶蛋白提取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对叶蛋白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饲料桑叶蛋白浸提率在不同处理下存在差异;饲料桑叶蛋白最适浸提条件为:浸提温度为40℃,料液比为1∶16,浸提液浓度为0.5%NaOH,浸提时间为25 min,其最大提取率为2.73 g/100 g。  相似文献   

7.
建立高效提取桑叶植酸的方法,并应用于检测分析不同品种、不同成熟度桑叶中的植酸含量和蚕粪中的植酸含量,有助于进一步开展降低桑叶中的植酸含量及提高桑叶营养利用率的研究。运用Design-Expert 8.0.4 Trial软件的Box-Behnken模型,分析不同提取条件因子对桑叶植酸提取效果的影响作用为原料质量浓度>提取液中盐酸的浓度>浸提时间,确定最佳提取条件:提取液为1.25%盐酸+0.1 g/mL硫酸钠,浸提时间为2.18 h,原料质量浓度为0.05 g/mL。在此优化条件下提取桑叶和蚕粪中的植酸,并应用比色法测定5个桑品种春季成熟叶、嫩叶以及秋季成熟叶、嫩叶中的植酸平均质量比分别为3.98、3.55、3.75、3.52 mg/g,5龄幼虫蚕粪中的植酸含量为3.78 mg/g,与桑叶中的植酸含量接近。检测结果说明桑叶中的植酸随着桑叶的成熟其含量不断增加,家蚕不能吸收利用植酸态的磷。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冷冻稀释液中添加不同浓度芦丁和不同冷冻速率对杜洛克公猪精子冷冻保存效果的影响及其二者的互作关系,以期为指导生产实践和提高优良种猪利用率提供依据。【方法】 试验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冷冻稀释液Ⅰ液)和试验组(分别在冷冻稀释液Ⅰ液中添加0.2、0.4、0.6、0.8和1.0 mmol/L芦丁),在距离液氮面上1 cm (快冷冻)和3 cm (慢冷冻)处分别进行冷冻。在液氮中保存30 d后,检测冷冻-解冻精子的运动参数、质膜完整率(MI)、顶体完整率(AI)、DNA完整率、线粒体膜电位(MMP)、活性氧(ROS)水平、丙二醛(MDA)和ATP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来评价解冻后的精液品质。【结果】 冷冻速率方面,在相同浓度芦丁冷冻液中,慢冷冻效果均好于快冷冻效果,差异显著(P<0.05)。芦丁浓度方面,快冷冻和慢冷冻组均以添加0.6 mmol/L芦丁的效果最好(P<0.05),添加0.8 mmol/L芦丁的效果次之。二者互作方面,冷冻速率与芦丁浓度间存在交互作用,其中慢冷冻×0.6 mmol/L芦丁组合的精子的运动参数、质膜完整率、顶体完整率、DNA完整率、线粒体膜电位、ATP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组合试验组(P<0.05),ROS水平显著低于其他组合试验组(P<0.05),SOD、CAT和GSH-Px的活性较其他组合试验组均显著提高(P<0.05)。【结论】 不同芦丁浓度与不同冷冻速率间存在互作效应,其中在冷冻稀释液中添加0.6 mmol/L芦丁慢冷冻猪精子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正> 蚕要从桑叶中摄取营养,而桑树品种不同,桑叶中所含的成分也有差异,对蚕的茧质、虫质都有一定的影响。我场培育原原种都用湖桑(主要桑品种为荷叶白、桐乡青),有的蚕期,由于种茧全茧量轻,茧层量达不到标准不能制种,我们曾采取增加给桑回数的措施,但效果不显著。多年来,我们感到湖桑虽有叶片大,产叶量高,硬化迟的优点,但叶质是不够理想的。在1981年春、夏两季,我们进行了五龄期用不同桑品种的桑叶饲育原蚕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用白桑饲育的原蚕,收茧量、茧质都优于湖桑,对难养的蚕品种,提高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华东蚕区5个栽培桑品种叶片中的主要活性物质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获得药用价值较高的桑叶原料,对华东地区的5个主栽桑品种不同采摘季节、不同叶位桑叶中的总黄酮和总生物碱等主要活性物质的含量进行测定,比较这些活性物质含量在品种之间以及不同季节、不同叶位间的变化规律。测定供试桑品种桑叶样品中的总黄酮质量比在1.94~3.34 mg/g之间;总生物碱质量比在4.23~6.85 mg/g之间,其中,1-脱氧野尻霉素(DNJ)的质量比在1.89~3.06 mg/g之间。同一品种不同叶位桑叶中活性物质的总含量存在明显梯度,即上位叶中的含量中位叶中的含量下位叶中的含量。同一品种在不同季节采摘桑叶中的活性物质含量也存在差异:春季上、中位桑叶中的DNJ和总黄酮含量略高于秋季桑叶;总生物碱含量则是秋季桑叶高于春季桑叶。综合评价不同采样方式桑叶活性物质含量的测定结果认为,春季桑叶样品中,桑品种湖桑32号的上、中位叶及金10的下位叶中活性物质含量较高;秋季桑叶样品中,桑品种新一之上、中位叶及金10的下位叶中活性物质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1.
周宏  潘宝华  王琳  刘利 《蚕业科学》2012,(4):727-733
为高效提取桑叶中富有的黄酮类活性成分,在对超声波辅助提取桑叶总黄酮工艺中的主要条件进行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二阶设计方法,以桑叶总黄酮提取率为响应值,选择提取时间、乙醇体积分数、原料质量浓度进行3因素3水平优化试验设计,并对结果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后建立各因素对桑叶总黄酮提取率影响的二次多项回归模型,得到超声波辅助提取桑叶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50℃,乙醇体积分数80%,原料质量浓度0.025 g/mL,提取时间40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桑叶总黄酮提取率的预测值为1.60%,验证值为1.59%,表明建立的优化数学回归模型能较好地预测超声波辅助提取桑叶总黄酮的提取率,优化的工艺条件具有实用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新疆药桑黄酮和多酚的提取与分析研究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采用有机溶剂提取技术和分光光度法.对新疆药桑桑果、叶片和枝条等不同器官的黄酮、多酚类化合物进行提取和测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新疆药桑同一株树体桑果、叶片和枝条等不同器官间的黄酮和多酚类化合物的含量存在着显著差异,其中叶片黄酮和多酚类含量最高、枝条次之、桑果中最低;研究目的为新疆药桑桑叶,桑枝,桑椹的药用功效机理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周林  徐立  伍春  余茂德  黄先智 《蚕业科学》2010,36(3):491-495
桑枝皮具有多种药用功效,其主要活性成分之一为黄酮类化合物。采用乙醇浸提法提取桑枝皮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在单因素试验考察提取温度、原料质量浓度、溶剂乙醇的浓度以及提取时间等因素对桑枝皮总黄酮提取效果的影响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条件。提取工艺条件中各因素对桑枝皮总黄酮提取效果的影响程度依次为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原料质量浓度。确定桑枝皮总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80℃,原料质量浓度33g/L,乙醇体积分数70%,提取时间120min。在此条件下,桑枝皮总黄酮的提取率可达1.01%。  相似文献   

14.
人工四倍体桑树品种鄂桑2号的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倍体桑树品种具有生长势旺、叶片肥大、叶质优良等特点。采用LI-6400型便携式光合系统测试人工诱变培育的四倍体桑树品种鄂桑2号和二倍体桑树品种湖桑32号植株的各项光合生理参数及其变化规律,分析多倍体桑树品种高产、优质的光合生理机制。测试结果:四倍体和二倍体桑树的叶片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都呈双峰曲线,但出现峰值的时间不同;光补偿点(LCP)为鄂桑2号[55.89μmol/(m2·s)]>湖桑32号[39.90μmol/(m2·s)],光饱和点(LSP)为鄂桑2号[1 332.44μmol/(m2·s)]<湖桑32号[1 572.06μmol/(m2·s)];鄂桑2号和湖桑32号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表观量子效率(AQY)、羧化效率(CE)、气孔限制值(Ls)差异不显著,而光合能力(Pm)和二磷酸核酮糖(RuBP)最大再生速率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且鄂桑2号<湖桑32号;鄂桑2号叶片Pn的季节变化动态为10月8日>8月12日>9月22日>9月13日>8月30日,而湖桑32号叶片Pn的季节变化动态为10月8日>9月13日>9月22日>8月12日>8月30日,各测定时期湖桑32号叶片的Pn均大于鄂桑2号;鄂桑2号与湖桑32号不同叶位叶片的Pn差异不显著(P>0.05);鄂桑2号的叶面积及叶绿素含量均大于湖桑32号,且第5、7、9、11位叶均达差异显著水平(P<0.05)。鄂桑2号叶片的光合性能低于湖桑32号,但其叶绿素含量与叶面积显著高于湖桑32号,这可能是鄂桑2号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桑树不同品种生态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依据生态学的原理和规律建设高产优质桑园,研究了湖桑32号、农桑12号、新一之濑、选792号等不同品种桑园的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土壤呼吸强度、CO_2浓度、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光合有效辐射等生态特性。4个品种的土壤呼吸速率依次为农桑12号>湖桑32号>新一之濑>选792号;增加空气相对湿度的大小顺序为农桑12号>选*蛇号>湖桑32号>新一之尬湖桑32号周围的地浓度显著高于其它3个品种;农桑12号降低气温的生态特性较为显著。对不同品种桑园与空旷地气候因素进行差异性分析认为,夏季桑园具有降低气温、增加空气相对湿度、降低土壤温度、减少土壤蒸发、增加土壤含水量的生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盐分胁迫对桑树叶片中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农桑14号、昂绿1号、湖桑32号、鲁插1号4个桑树品种的2年生嫁接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以不同浓度盐分胁迫不同时间后桑树叶片内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变化。在盐分胁迫下,4个桑树品种叶片中的脯氨酸及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呈现一定规律性,且品种间具有显著差异。4个桑树品种叶片中的脯氨酸含量在各种浓度盐分胁迫初期都迅速增加,但高浓度盐分胁迫后期叶片中的脯氨酸含量在品种间表现出显著差异;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在各种浓度盐分胁迫期间都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但各个品种下降的时期不同;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盐分胁迫的持续不断降低,但湖桑32号和鲁插1号叶片中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在高浓度盐分胁迫后期略有升高。以上结果提示:在桑树对盐分胁迫的响应过程中,叶片中的渗透调节物质可能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而不同品种间表现出的差异性可能与品种的抗盐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7.
桑树二倍体及其同源四倍体遗传差异的ISSR分析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了农桑8号、湖桑199号、湖桑197号、育71-1、育2号、湖桑32号等6份二倍体品种和经秋水仙碱化学诱变得到的同源四倍体之间的DNA遗传差异。结果表明:桑树不同材料二倍体及其同源四倍体之间的ISSR多态性有明显差异;农桑8号、湖桑197号、育2号的二倍体及其同源四倍体间的扩增条带完全一致,无差异;湖桑32号二倍体及其同源四倍体的ISSR多态性最高,达到了23.53%。说明不同桑树材料经秋水仙碱诱变后产生的遗传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8.
桑叶中γ-氨基丁酸含量的测定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是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一种主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也是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的一种与逆境胁迫有关的非蛋白氨基酸。研究表明,用AlCl3有效地去除桑叶中的水溶性色素后,采用分光光度法可以准确测定桑叶中GABA的含量。探讨了影响桑树叶片中GABA含量的主要因素:不同品种中GABA的含量不同,陕桑305最高,育71-1次之,湖桑32号和农桑14号含量稍低;相同叶位桑叶中GABA的含量为早期叶片高于后期叶片;同一时期不同叶位桑叶中GABA的含量随叶龄的增加逐渐降低,桑叶中GABA的含量在一天中以5:30时含量最低,17:00时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9.
对3个桑品种生理生态特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研究了湖桑32号、农桑14号和丰田2号等3个桑树品种的光合特征及叶绿素的部分参数。3个品种的光补偿点为3.58~50.10μmol/(m2.s),表观量子效率为0.022~0.051,湖桑32号>农桑14号>丰田2号;光饱和点为1 436.78~1 571.43μmol/(m2.s),丰田2号>农桑14号>湖桑32号;CO2补偿点为62.87~103.40μmol/mol,CO2饱和点为921.88~1 055.56μmol/mol,其中,湖桑32号的CO2补偿点和饱和点、羧化效率及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的最大再生速率(Pmax)均较显著高于其它两个品种;叶绿素相对含量丰田2号>农桑14号>湖桑32号,表明丰田2号单位叶面叶绿体数量较多,具有相对较大的光合潜力;光化学效率和光合电子传递效率分别为0.746 2~0.801 8、1.58~3.43,其中丰田2号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值显著高于其它2个品种,具有一定光适应和抗逆性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