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卓  王志锋  耿慧  于洪柱  徐安凯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5):17442-17444
[目的]研究15个紫花苜蓿品种抗旱性。[方法]通过室内试验,对15个苜蓿品种进行人工干旱胁迫,测定其干旱胁迫后植物体的相对膜透性、游离脯氨酸含量和水饱和亏缺3个抗旱指标。通过对不同苜蓿品种的抗旱隶属函数值进行计算,对不同苜蓿品种的综合抗旱适应性进行了评价。[结果]将15个苜蓿品种划分为3类,高抗旱苜蓿品种:敖汉、公农2号、宁苜1号、龙牧801;中抗旱苜蓿品种:公农1号、龙牧803、MagnumV-wet、农宝、竞争者、大叶、中苜1号;弱抗旱苜蓿品种:公农3号、WL-525、朝阳、胜利者。[结论]高抗旱苜蓿品种为敖汉、公农2号。  相似文献   

2.
34份苜蓿品种产草量和品质动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连续3年对国内6个及国外28个苜蓿品种的产量及质量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年总产草量最高的品种是公农1号(4 114g/m2),国外品种W L-323M L、AC Lonview、Podus的3年总产草量较高(分别为3333、3659、3232g/m2),但与公农1号存在显著性差异,其它的国内品种(公农2号、龙牧801、龙牧803)明显高于其它国外品种,只有美国杂交熊1号产量较低;第2年苜蓿产草量最高,以后逐年降低;国内品种连续3年第1茬的产草量最高,而国外品种只在第2年的第1茬产草量最高;苜蓿品种间茎叶比第2年最高,多数品种第4年的茎叶比高于第3年,且国内的品种茎叶比较低,大多数国外品种茎叶比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8个国产苜蓿品种的抗寒性判定方法,为科尔沁沙地筛选抗寒性强的苜蓿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8个苜蓿品种(草原2号、草原3号、东苜1号、农菁1号、农菁8号、肇东、龙牧801、公农1号)的1龄期越冬器官为材料,对其分别进行-10,-15,-20,-25,-30和-35℃低温处理,4℃处理为对照,统计不同处理材料在盆栽试验中的存活率,测定其相对电导率、根颈活力,计算半致死温度(LT50),拟合Logistic回归方程,对8个品种抗寒性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东苜1号和草原3号存活率表现较好,而草原2号和农菁8号存活率表现较差。8个苜蓿品种根颈相对电导率均随处理温度下降而上升,根颈活力均随处理温度下降而减弱;用电导率法协同Logistic回归方程所得LT50的8个苜蓿品种抗寒性强弱排序为:草原3号东苜1号农菁1号公农1号肇东龙牧801草原2号农菁8号;根据根颈活力法协同Logistic回归方程所得LT50的8个苜蓿品种抗寒性排序为:东苜1号草原3号农菁1号公农1号龙牧801肇东农菁8号草原2号;用单一电导率法或根颈活力法对8个苜蓿品种抗寒性的聚类分析结果不同,且以根颈活力法可信度较高,而综合2种方法的聚类分析更具代表性、准确性更高;8个苜蓿品种抗寒性可分为3类,其中东苜1号、草原3号和农菁1号为高抗寒品种,公农1号、肇东和龙牧801为一般抗寒品种,草原2号和农菁8号为低抗寒品种;8个苜蓿品种不同低温处理下的植株存活率与其抗寒性测定结果表现一致。【结论】利用电导率法或根颈活力法协同Logistic方程计算苜蓿LT50可行,LT50可作为评价苜蓿抗寒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公农二号苜蓿作为新培育的品种,已通过国家的审定,本文主要通过对公农二号苜蓿的品种鉴定,对其高产性能进行了相关研究,并一致认为该品种具有高产、抗寒等功能,属于适合北方严寒地区种植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逊克县引种国内外11个苜蓿品种,通过对其越冬率、抗逆性、生长速度、茎叶比、产草量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草原2号、龙牧801、龙牧803、公农1号、龙牧806、草原1号、肇东苜蓿优于其他品种,可在北部山区生产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2001~2004年对中澳55个苜蓿品种(系)进行了田间小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适宜山东推广或试种的苜蓿品种(系)有国外的德宝和德福,国内的公农1号、北疆、佳木斯和定西。  相似文献   

7.
在田间旱作条件下,对9个苜蓿品种分枝期、现蕾期和初花期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叶片水势进行观测,并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研究比较这些指标。结果表明:(1)叶片水势方面。各茬分枝期不同苜蓿品种叶片水势维持在较高水平,品种间差异不显著,花期品种间差异最大,其中准格尔苜蓿叶片水势较高,表现较优,其次是敖汉苜蓿、中苜1号和草原2号,较差的为公农1号、肇东苜蓿。(2)叶绿素荧光方面。基于聚类分析对9个苜蓿品种叶绿素荧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可以分为两大类,荧光特性较优的一类为草原2号、准格尔苜蓿、敖汉苜蓿、中苜1号和龙牧801,荧光特性较差的一类为甘农3号、肇东苜蓿、公农1号和龙牧803。(3)生产特性方面。中苜1号和龙牧803年产量较优,准格尔苜蓿和敖汉苜蓿产量较差。(4)灰色关联系数法综合评价显示,表现较好的品种依次为龙牧801、准格尔苜蓿、中苜1号、草原2号和敖汉苜蓿,与参考品种加权关联度在0.65~0.75之间;表现较差的为甘农3号、龙牧803、公农1号和肇东苜蓿,加权关联度在0.35~0.55之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深入了解苜蓿叶片的营养价值。[方法]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公农1号、中苜1号、美国Phabulous、美国GoldenEm-press 4种不同苜蓿品种幼苗期叶片中Na、K、Ca、Mg、Fe、Zn、Cu、Mn、Cr和Co 10种微量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各元素在试验范围内,加标回收率和精密度较好,加标回收率为95%~105%,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5%。苜蓿叶片中人体所需的营养元素含量丰富,苜蓿各品种微量元素含量均表现为Ca>K>Zn>Mg>Na>Fe>Mn>Co>Cu>Cr;不同品种间,Na、Mg、Fe和Zn含量为公农1号>中苜1号>美国Phabulous>美国GoldenEmpress;Ca、Cu、Mn和Co含量为美国GoldenEmpress>公农1号>美国Phabulous>中苜1号;K和Cr的含量为公农1号>美国GoldenEmpress>美国Phabulous>中苜1号。[结论]该研究为苜蓿叶片的合理利用提供了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9.
几个苜蓿品种的农艺性状及品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沧州地区,对沧州苜蓿、中苜1号、保定苜蓿、皇后苜蓿、安斯塔和北若叶6个国内外苜蓿品种,进行了农艺性状观察和品质分析.结果表明:安斯塔、中苜1号、皇后苜蓿、北若叶、保定苜蓿5个品种之间产草量差异不显著,但5个品种与沧州苜蓿之间产量差异显著;安斯塔和保定苜蓿产草量较高,再生性也较强,但品质较差;中苜1号、皇后苜蓿和北若叶3个品种不仅产草量高,而且品质优良;沧州苜蓿虽然品质优良但产量较低.  相似文献   

10.
曲静  杨金慧  王丕武 《安徽农业科学》2009,35(19):8852-8853
[目的]优化紫花苜蓿下胚轴的再生条件。[方法]选用不同的培养基和激素,对公农1号、公农2号、美国苜蓿王、草原1号4个苜蓿品种的下胚轴进行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分化。[结果]经筛选,获得了诱导愈伤组织的基本培养基为改良SH+MS有机+MS微量及铁盐+2,4-D2.0mg/L+KT0.05mg/L+蔗糖30g/L,诱导再生植株分化的培养基为MS+NAA1.0mg/L+KT0.1mg/L+水解酪蛋白25mg/L+蔗糖20g/L。[结论]得到公农1号、公农2号、草原1号3个易于诱导和分化的基因型。  相似文献   

11.
国内外誊为牧草之王的紫花苜蓿是一种高产质佳、抗逆性强、地上地下生物量大、适宜种植地域广、各国在种、养业中广泛种植利用的多年优良豆科牧草。我国牧草工作者经几十年努力,培育出适于我国不同自然地域种养业中利用效果好的公农1号、2号;肇东苜蓿;草原1号、2号;晋南苜蓿和新疆大叶等多种紫花苜蓿,经多年在各地生产验证和国家鉴定验收,确定为我国优良紫花苜蓿品种。以产量和品质列为各品种紫花苜蓿之首的公农1号紫花苜蓿(吉林省农科院畜牧所育成)为例,该  相似文献   

12.
以国内外9个苜蓿品种为材料,对其株高、主茎节数、叶面积、叶长、叶宽、分枝数、根长7个农艺性状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不同苜蓿品种间主要农艺性状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游客、公农2号品种的农艺性状综合表现最好;苜蓿不同性状间的相关性较差,除叶片性状外,其余性状间均未达显著水平;主成分分析显示,排名前3的主成分为叶片因子、主茎节因子、分枝因子;以农艺性状为基础对苜蓿品种作聚类分析,9个苜蓿品种被划分为3个类群。研究结果将为苜蓿引种、品种选育、种质资源科学评价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3.
10个紫花苜蓿品种产草量及营养价值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5个综合性状优良的国外紫花苜蓿品种与5个国内当家紫花苜蓿品种作以简要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公农1号和2号紫花苜蓿产草量最高,营养价值较优;龙牧801、龙牧803紫花苜蓿产草量及营养价值均高于国外品种大叶苜蓿、Magna601、农宝、胜利者;美国杂交熊1号产草量最低,营养价值最高;霍普兰德干草产量较高,但其营养价值最低。  相似文献   

14.
选取5个综合性状优良的国外紫花苜蓿品种与5个国内当家紫花苜蓿品种作以简要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公农1号和2号紫花苜蓿产草量最高,营养价值较优;龙牧801、龙牧803紫花苜蓿产草量及营养价值均高于国外品种大叶苜蓿、Magna601、农宝、胜利者;美国杂交熊1号产草量最低,营养价值最高;霍普兰德干草产量较高,但其营养价值最低。  相似文献   

15.
公农一号紫花苜蓿是吉林省农科院用从美国引进的"格林"杂花苜蓿,在吉林省公主岭地区经30多年的风土驯化和自然淘汰后选育而成。育成后又经过多次复壮、鉴定,不断提高品种的整齐度和耐寒耐旱、高产稳产等优良性能。1987年5月通过国家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登记号为004号。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苜蓿与无芒雀麦混播草地苜蓿越冬率及抗寒效应,选用龙牧806、公农1号、WL319HQ和敖汉4个苜蓿品种与草地羊茅同行3∶7混播,分析整个越冬期间单、混播根系形态学指标及生理生化指标动态变化情况,并通过隶属函数评价各混播组合的抗寒性能。结果表明,苜蓿与无芒雀麦混播处理越冬率均高于其单播处理;随着外界环境低温的胁迫,同一苜蓿品种混播处理根颈直径、主根直径及侧根数均高于单播处理,但根颈入土深度、主根长度,单播处理高于混播处理;越冬前随自然温度的下降,苜蓿根颈直径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11月15日—4月30日整个越冬期根颈直径变化不明显;抗寒性高的品种根颈分枝较多。4个苜蓿品种单播及与无芒雀麦混播苜蓿根系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及游离脯氨酸均随着气温下降其含量增加,翌年春随着气温回升而降低,其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及游离脯氨酸含量在11月中旬达到最大值;过氧化物酶(POD)则是随着温度变化在整个越冬期呈现先升后降再上升的变化趋势。通过越冬率调查和运用隶属函数法进行抗寒性综合评判,得出供试材料抗寒性大小依次为公农1号+无芒雀麦公农1号WL319HQ+无芒雀麦WL319HQ龙牧806+无芒雀麦龙牧806敖汉+无芒雀麦敖汉。  相似文献   

17.
通过研究国内外20个紫花苜蓿品种在我国黑龙江省大庆地区种植的主要生产性能及适应性,为大庆盐渍化地区进行苜蓿的栽培种植提供优良品种。对引自国内外不同来源的20个苜蓿品种进行了2年的引种筛选试验,分析比较产草量、分枝数、茎叶比、越冬率、抗逆性、粗蛋白质含量和粗纤维含量,结果表明,龙牧803和龙牧806表现为干草产量高、质量好,适应性强,可以作为大庆当地主栽品种。肇东、斯贝德、敖汉、418Q、公农1号、巨能551、巨能耐盐、龙牧801、巨能7表现为产量较高、质量较好,可以作为当地搭配品种。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10个苜蓿品种第七年的引种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全年鲜草产量在2 072.10~3 160.16kg/hm2之间,保丰苜蓿最高,加拿大ST最低;干草产量在579.94~1 006.54kg/hm2之间,宁夏苜蓿最高,加拿大ST最低;经方差分析品种间差异极显著。从当年的产草量、长势、株高、茎数、抗病性、再生能力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表现优良的品种为宁夏苜蓿、保丰苜蓿、定西苜蓿、中苜1号和WL323HQ,加拿大ST生长速度慢,再生能力差,产草量最低。  相似文献   

19.
以国内外15个广泛栽培的重点苜蓿品种为研究对象,于内蒙古中部地区开展苜蓿品种适应性评价,根据各品种的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通过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筛选出适合内蒙古中部地区灌溉条件下综合性状优良的苜蓿品种。结果显示,等权关联度和加权关联度排序方法下,巨能401、柏拉图、草原2号杂花苜蓿为综合排名较高的品种,是本地区优选苜蓿品种,斯贝德和陇东苜蓿表现最差,不适合本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20.
新牧二号紫花苜蓿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品种是在乌鲁木齐的自然条件卜,以提高产量及抗病为目的,以85个苜宿为原始材料,选优株,建立74个无性系,表型选择得34个优系,再进行基因型选择得9个优系,开放授粉,种了等量混合组成874品系,经品比、生产及多点试验和抗病接种鉴定等试验有成新品种,1992年国家审定注册,定名为新牧二号.该品种属大叶型与新疆大叶苜蓿相比,具有高产、抗病、较早熟等特点,可在适合于新疆大叶苜蓿种植的省、市及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