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7 毫秒
1.
2.
马蹄金下胚轴离体培养与植株再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马蹄金(Dichondra repens Forst.)下胚轴离体培养的方法。在黑暗条件下种子萌发培养无菌苗,可迅速获得大量下胚轴,然后将下胚轴接种到MS 0.2mg/L2,4-D 0.5mg/L6-BA中可迅速获得大量愈伤组织,再用B5 2mg/L6-BA 0.2mg/Lα-NAA作分化培养基出苗数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花椰菜叶片离体再生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花椰菜叶片为外植体,经消毒处理后在不同激素浓度的培养基上进行诱导再生。结果表明:在附加3mg/L6-BA和0.2mg/LNAA的MS培养基上培养,芽分化率最高,达100%,平均每块外植体产生5.71个芽。  相似文献   

4.
花椰菜组织培养获得再生植株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正> 花椰菜(Brassica oleracea Var.botrytis)采种难是长期存在的一大难题,利用无性繁殖的方法,繁育采种株,又因多数品种不发生腋芽而难以实现。因此,组织培养技术被人们视作繁育花椰菜采种株的有效途径。 笔者从1993年9月开始花椰菜组织培养的研究,成功地从花序柄和花球组织块上诱导出再生植株,并收到了种子,试种后,花球正常,不亲和指数未降低。  相似文献   

5.
以榨菜(Brassica juncea Czern.et Coss.var.tumida)B2-1014的下胚轴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激素以及不同激素组合对愈伤组织、不定芽和不定根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榨菜茎段离体培养的植株高频再生体系中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0.5 mg/L 6-BA+0.8 mg/L NAA,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为MS+2.0 mg/L 6-BA+0.2 mg/L NAA,不定根诱导培养基为MS+0.2 mg/L NAA,在此培养条件下,B2-1014愈伤组织的诱导率达90.0%,不定芽诱导率达92.2%,不定根诱导率达97.8%.  相似文献   

6.
甘蓝下胚轴离体培养直接分化成苗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正交试验L_(16)(4~3)分析了BA、IAA及营养物质LH对甘蓝下胚轴分化成苗的影响。结果表明:BA对甘蓝下胚轴分化的作用最显著,BA0.5mg/L,IAA0.01mg/L和LH600~800mg时促进芽的分化,BA为0.5mg/L、IAA0.1mg/L以及LH800mg/L时促进下胚轴长根。甘蓝叶片,下胚轴不宜诱导愈伤组织。  相似文献   

7.
用修改后的MS培养基作基本培养基,每升加NAA0.005毫克,6—BA1.0毫克,蔗糖30克,琼脂10克,调整pH为5.8~6.0.花椰菜种籽经无菌萌发成苗.当幼苗有2~3片真叶时,取幼嫩叶片  相似文献   

8.
花椰菜组织培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9.
甘蓝型油菜下胚轴离体培养再生植株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为进一步通过基因转化获得预期优良性状的甘蓝型油菜提供借鉴。[方法]以甘蓝型油菜的下胚轴为外植体,研究不同苗龄、不同基因型、不同预培养条件以及各种生长调节剂组合对油菜外植体高频率再生的影响。[结果]试验中,7 d苗龄的甘蓝型油菜下胚轴再生频率可达35.83%;经3 d预培养处理的油菜下胚轴芽再生频率可提高至57.78%,油菜品种史力丰下胚轴的芽分化率较高,达35.00%,其次是N481-1,而N370-1的芽分化率最低;其最高分化率的激素组合为6-BA 3.0 mg/L+NAA 0.05 mg/L+TDZ 1.0 mg/L,达38.89%。史力丰品种6~8 d无菌种子实生苗的下胚轴在预培养基MS+2,4-D 1.0 mg/L+蔗糖30 g/L+琼脂4.5 g/L上预培养3 d,在最适分化培养基MS+6-BA 3.0 mg/L+NAA 0.05 mg/L+TDZ 1.0 mg/L+AgNO35.0 mg/L+蔗糖30 g/L+琼脂4.5 g/L中培养,再生频率最高。[结论]建立了甘蓝型油菜下胚轴离体培养高频率再生植株模式。  相似文献   

10.
对佛手瓜下胚轴再生植株、试管苗移栽及大田定植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在MS+IAA0.1mg/L+BA1.0mg/L+LH200mg/L培养基上容易形成下胚轴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分化芽的培养基为MS+IAA0.5mg/L+BA0.5mg/L,诱导分化率可达575%;顶芽和带腋芽茎段生根的培养基分别为MS+IAA1.0mg/L和12MS+IAA0.3mg/L,生根率分别为81.8%和83.3%;移栽培养土用土砂粪=321的灭菌土,幼苗成活率达75%;大田定值,平均单株结果88.43个,平均单果重240.23g.  相似文献   

11.
植物体胚成苗培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胚成苗方式是愈伤组织成苗的主要方式之一,综述了植物体胚成苗培养中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涉及组织培养领域的一种新技术。它的基本特征是试管苗或脱毒苗生长在特制的敞口容器中。培养基和外植体由一层粉末材料覆盖,它可以有效地阻止微生物污染而不阻止脱毒苗茎叶的生长和钻出粉末层,阻止水分外渗而不阻止氧气渗入。由于茎叶暴露于容器外部,接受自然光的直射和干燥通风等条件的锻炼,试管苗生长矮壮、色绿,不用练苗而移栽成活率很高,其素质接近常规繁殖的幼苗。暴露培养法可以克服传统组培技术由于封闭系统方式而造成的幼苗娇弱,移栽后成活率低以及成本过高等固有缺点。  相似文献   

13.
提高花椰菜游离小孢子胚胎植株再生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花椰菜小孢子球型胚胎为供试材料,进行提高球型胚胎植株再生率研究。结果表明:球型胚胎成活率与胚胎的日龄、培养基的水分状况和添加活性炭有关。20 d的球型胚胎转移到MS+6-BA 0.5 mg/L+NAA 1.0 mg/L+琼脂7 g/L+活性炭100 mg/L时,胚胎成活并形成愈伤组织的频率最高。激素组合6-BA 1.0 mg/L+NAA 0.1 mg/L最适宜花椰菜胚胎愈伤组织分化出再生植株,分化率达到100%,平均每块愈伤组织胚芽分化数量达到6.52个。  相似文献   

14.
柽柳一步成苗离体培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沿海滩涂对柽柳(Tamarix chinensis Lour)种苗的大量需求及柽柳快速繁育问题,利用柽柳的嫩芽作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结果表明,外植体灭菌使用加有吐温-20的0.1%HgCl2溶液最佳,消毒时间为3min;筛选出的最佳一步成苗培养基为MS+1.00mg/L6-BA+0.05mg/LNAA,其再生植株的频率达7.2。壮苗后的柽柳组织培养苗可以直接移栽到育苗基质中,成活率可达82.7%,说明柽柳一步成苗离体培养技术大大缩短了育苗周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花椰菜芥子碱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和L8(27)正交试验设计,考察了提取时间、物料比、提取次数、乙醇浓度、花椰菜粉是否脱脂(脱脂采用索氏提取器,以石油醚为溶剂)、提取温度、提取后是否浓缩共7个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得出花椰菜芥子碱的最佳热醇提取工艺条件为:花椰菜粉不脱脂,提取时间4.5 h,物料比1∶35,提取次数3次,提取温度70℃,乙醇浓度80%,提取后不浓缩。[结论]结果表明,花椰菜粉在提取前是否脱脂对芥子碱的得率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6.
植物组织培养中褐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丰先红  李健  杨开俊 《现代农业科技》2009,(23):155-156,160
褐变是植物组织培养中的一种常见现象,目前已成为组织培养中的一大障碍。综述了褐变机理、产生的因素,并提出了防止褐变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朱顶红小鳞茎切割繁殖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双鳞片法获得朱顶红组培苗,利用其小鳞茎为材料,经切割诱导出芽产生新植株,以探讨朱顶红种苗工厂化生产技术。结果表明,用1/2MS培养基添加6-BA、NAA可诱导出芽;培养基糖浓度为45g·L^-1 pH为6.6时诱导率最高;小鳞茎四分切的繁殖系数高于二分切;切割代数不影响再切割成苗诱导率;添加磷酸二氢钾和三碘苯甲酸能提高小鳞茎重量。研究可为朱顶红种苗工厂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对采自云南省元谋县的花椰菜丛枝病植原体感病植株进行组织培养。将带菌组培苗分别置于冰箱(4~8 ℃)低温保藏和光照培养箱中常温保藏,经定期观察和继代培养,结果表明:以感病植株的茎段作为组培材料,经丛生芽诱导培养可得到长势较好的花椰菜潜带植原体组培苗;同时,采用低温保藏可延长继代培养的间隔时间(每2~3月进行1次),期间每月在培养箱中补光3~7 d,在12个月后经PCR检测表明组培苗中仍含有植原体,达到植原体株系长期保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小苍兰"上农金黄后"球茎组织培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小苍兰优良品种“上农金黄后”的小籽球为外植体,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其球茎离体培养及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小苍兰“上农金黄后”小球茎离体培养有着较明显作用,生长素NAA与2,4-D对愈伤组织及不定芽的诱导作用相近,以较低浓度与BA组合诱导效果良好。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 BA 2.0mg.L-1(单位下同,略) NAA 0.2~0.5;最佳生根培养基为MS NAA 0.2 0.25%活性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次氯酸钠对植物组培苗污染的防治效果。[方法]以马铃薯和切花菊组培苗为试验材料,在MS培养基中分别加入5、10、20、30和40 mg/L次氯酸钠,分析抑菌剂次氯酸钠对组培苗枯草杆菌污染的防治效果。[结果]经过2~3次转接后,5和10 mg/L次氯酸钠对马铃薯和切花菊组培苗的抑菌效果较好,该浓度处理组2种组培苗均未出现污染,且苗木生长较好,但随着浓度的升高次氯酸钠防治效果明显下降。综合分析认为,次氯酸钠浓度在5~10 mg/L之间是防治马铃薯和切花菊组培苗污染的适宜浓度,可达到消除污染目的,其中适宜的转接周期为5~6 d。[结论]该研究结果为利用次氯酸钠消除枯草杆菌、防治马铃薯及切花菊组培苗污染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