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饲料中添加氧化鱼油对黑鲷幼鱼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饲料中添加氧化鱼油对黑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生长性能、脂质过氧化及肝组织结构的影响.分别以新鲜鱼油(过氧化物值 POV,1.27 meq O2·kg-1油)与氧化酸败鱼油(POV,45 meq O2·kg-1油)为脂肪源配制等蛋等能的两种配合饲料,投喂平均体重18.9 g的黑鲷幼鱼9周.结果显示,氧化鱼油显著降低了黑鲷幼鱼的增重率(WG)、饲料效率(FE)及蛋白质效率(PER)(P<0.05).饲料中添加氧化鱼油导致鱼体蛋白质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肝脏与肌肉中脂肪含量显著升高(P<0.05),而对鱼体、肝脏及肌肉中的水分及灰分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氧化鱼油组肝脏中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而维生素E含量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饲料中添加氧化鱼油显著影响黑鲷肝脏内主要抗氧化酶活性,氧化鱼油组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组织学结果显示氧化鱼油组肝脏出现明显病变,细胞核多集中在肝细胞边缘,肝细胞变大. 统计分析表明,氧化酸败油脂显著降低了黑鲷的生长性能,加重了组织中脂质过氧化的程度,并导致肝脏组织发生病变.  相似文献   

2.
储存过久的配合饲料会影响养鱼效果。去年夏秋季培育鲤鱼种时,我们利用上年剩余的硬颗粒饲料投喂了近两个月时间,其结果是饲料耗废,池鱼生长极缓慢,而且在投饲数天后就开始出现病鱼和死鱼,症状主要是腹部膨大、肛门发炎红肿,消化不良(我们曾用磺胺脒、土霉素和呋喃唑酮等药物治疗,有一定效果,但不能根治)。到后阶段还有背脊肌肉干瘪、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饲料中添加氧化鱼油对黑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生长性能、脂质过氧化及肝组织结构的影响。分别以新鲜鱼油(过氧化物值POV,1.27meq O2·kg^-1油)与氧化酸败鱼油(POV,45meq O2·kg^-油)为脂肪源配制等蛋等能的两种配合饲料,投喂平均体重18.9g的黑鲷幼鱼9周。结果显示,氧化鱼油显著降低了黑鲷幼鱼的增重率(WG)、饲料效率(FE)及蛋白质效率(PER)(P〈0.05)。饲料中添加氧化鱼油导致鱼体蛋白质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肝脏与肌肉中脂肪含量显著升高(P〈0.05),而对鱼体、肝脏及肌肉中的水分及灰分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氧化鱼油组肝脏中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而维生素E含量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饲料中添加氧化鱼油显著影响黑鲷肝脏内主要抗氧化酶活性,氧化鱼油组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组织学结果显示氧化鱼油组肝脏出现明显病变,细胞核多集中在肝细胞边缘,肝细胞变大。统计分析表明,氧化酸败油脂显著降低了黑鲷的生长性能,加重了组织中脂质过氧化的程度,并导致肝脏组织发生病变。  相似文献   

4.
在10余年的推广以配合饲料饲养淡水鱼的工作中,通过跟踪鱼病防治服务,在山东省发现了以下营养性疾病:1)鲤瘦肌病:此病在剐开始推广配合饲料时,因养鱼户自己购买原料中的鱼粉氧化变质而引起的。2)草鱼、鲤肝胆病变与浮水病:此病从投喂配合饲料时发生,并随时间的推移呈日渐严重趋势。按鱼的营养需要配置饲料,此病可绝。3)喹乙醇中毒病:此病鲤多见,随配合饲料的产生而产生。投喂高维生素的全价配合饲料后可愈。  相似文献   

5.
正1蟹饲料的投喂由于河塘载蟹量较大,如何进行科学投喂是关键,而饲料质量又是影响河蟹规格和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生产上不少单位采用冰鲜的饵料鱼,解冻后直接投喂。但这种饵料鱼往往带有致病菌,河蟹摄食这种冰鲜鱼后,易患病,主要是肠炎病和肝脏肿大等。为了提高螃蟹自身的食欲及饲料品质,改善螃蟹肠胃吸收功能,所以在喂食饵料鱼时先要进行消毒,在解冻时可以选择EM水产专用型菌液对饵料鱼进行预处理,用EM-水产净水·改底专用  相似文献   

6.
《科学养鱼》2002,(10):64-64
鱼种与饲料解决之后,投喂是最重要的饲养技术。投喂不科学,即使有了好的饲料,也会得不到应有的效果。鱼是生活在水中的,投喂的饲料不仅容易散失,而且鱼摄食状况一般也不容易看见,这给准确投饲带来一定困难。同时影响鱼摄食的因素也较多,而人们又往往忽视投喂技术的重要性。为了获得较好的饲料、饲养效果,以及降低养鱼成本,投喂时应注意如下一些问题,进行科学合理投喂。1.注意饲料大小的适口性。吃食性鱼摄食人工颗粒饲料的方式一般是吞食的。因此,加工或选购投喂的颗粒饲料的大小要注意适合各阶段鱼吞食。如果投喂的颗粒饲料粒…  相似文献   

7.
一、弧菌病 1、病原:主要是鳗弧菌。 2、发病症状:依感染弧菌的种类不同,大致可分为黄肝型、肠尖型和溃疡型三种,病鱼游动无力,体色发黑,眼球突出,表皮出血,严重时深入肌肉层,鳃盖内表、鳍基部及吻端淤血继而溃疡, 肛门红肿,鳃色浅淡,病鱼肝脏肿大,有的全部退色呈土黄色,有的局部退色、充血,病鱼肝脏出现充满血水的泡状物,胆囊肿大,囊内充满橙黄色或褐绿色的胆汁;肾脏无弹性,部分病鱼肾脏肿大或出现一些白色块状物,有时积存透明腹水。患弧菌病的香鱼一般都有其它病原的混合感染,但是患急性型的小鱼可能没有症状就已经死亡。 3、预防与治疗:(1)不要投喂氧化变质的饲料,应喂优质全价配合饲料,并注意投喂次数和投喂方法,注意保持水质清洁,杜绝病菌繁殖;(2)用0.2ppm-0.5ppm二氧化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投喂不同脂肪含量饲料时奥尼罗非鱼幼鱼(Oreochromis niloticus×O.aureus)肝脏形态学与组织学的变化规律,旨在阐明饲料脂肪对奥尼罗非鱼幼鱼脂肪肝发生的影响。饲料脂肪水平设置为0%、2%、4%、6%和8%等5个梯度组。随着饲料脂肪水平逐渐升高,奥尼罗非鱼幼鱼的增重率与肥满度均先上升后下降,1~5组肥满度分别为1.63±0.14、1.78±0.21、1.92±0.18、1.80±0.21和1.74±0.24。脂肪水平对奥尼罗非鱼肝脏形态学有明显影响,4~5组病鱼的肝胰脏肿大,呈油腻状,颜色发黄,柔软粉糊,有的出现白色坏死病灶,部分胆囊肿大且颜色变深,肠系膜均有过量的白色脂肪沉积。脂肪水平对奥尼罗非鱼肝脏组织学亦有明显影响,1~5组试验鱼的肝细胞直径随之增大,低脂肪水平的1~3组与高脂肪水平的4~5组具有显著差异,平均值分别为8.9和17.9μm,高脂肪水平的4~5组呈现肝细胞核偏位、胞浆内脂肪滴较多、细胞透明空泡化等症状。研究认为奥尼罗非鱼幼鱼饲料中脂肪添加量超过4%时对其肝脏形态学与组织学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
以鱼油、豆油、亚麻籽油等比例混合,配成脂肪含量分别为5.45%(L1)、7.00%(L2)、10.44%(L3)、14.37%(L4)、16.34%(L5)、18.91%(L6)及20.15%(L7)的等氮饲料,饲喂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i)幼鱼[(6.20±0.02)g]8周。实验结果表明,L3组的终末体质量、增重率最大,但与L2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L3组的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且饲料系数最低。L6和L7组终末体质量、增重率和蛋白质效率显著低于L2和L3组(P0.05)。将幼鱼的增重率与饲料脂肪水平进行回归分析,得出俄罗斯鲟幼鱼在饲料脂肪水平为10.69%时生长最佳。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各组鱼的肝体比和体粗脂肪有上升趋势,其中肝体比在饲料脂肪含量大于14.37%时显著增大(P0.05)。血清中的甘油三酯、胆固醇含量也随脂肪水平升高而显著提高(P0.05),提示脂肪过高会影响俄罗斯鲟幼鱼的生长,降低蛋白质效率,导致脂肪在体内的过量积蓄。L7组鱼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最高,而L1组鱼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最高。肝脏脂蛋白酯酶活性随饲料脂肪水平的提高而升高,脂肪酸合成酶活性则随脂肪水平升高而降低,提示饲料脂肪水平的提高会促进鱼体脂肪的分解代谢。肝脏丙二醛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提高显著升高(P0.05),表明脂肪含量过高会导致脂质过氧化,引发机体抗氧化酶活性的升高。综合俄罗斯鲟幼鱼的生长、血液指标及抗氧化性能,建议生产中将幼鱼的饲料脂肪水平控制在7.00%~10.69%。  相似文献   

10.
军曹鱼稚鱼饲料蛋白质和脂肪的最适含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研究军曹鱼--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适合在热带亚热带网箱养殖鱼类的饲料中蛋白质和脂肪的最适含量,进行了两期生长实验。在第I期的生长实验中,在以鱼粉为基础饲料中添加酪蛋白代替淀粉,使饲料形成含蛋白36-60%的梯度,7种饲料据估算是等能量的。经过8周的生长实验,投喂含44%、48%和52%蛋白质的几种饲料的稚鱼(实验开始时体重33g)的体重增长及饲料转化率均优于其他几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摄食含44.5%蛋白质的饲料的稚鱼,体重增长率最高,这被认为是最适合于稚鱼生长的饲料蛋白质水平。在第II期生长实验中,给稚鱼投喂含脂肪3-18%的7种等氮和等能量的饲料,稚鱼(初始体重41g)的生长率在脂肪含量为3%时最低,随着饲料含脂量的升高,鱼体增重率逐渐升高,然后持平。采用折线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当饲料脂肪含量达到5.76%时,鱼的生长达到一个转折点,饲料脂肪含量超过这个转折点至实验的最高浓度18%时,鱼的生长情况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1.
脂质过氧化对鱼类的毒害及其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脂质过氧化是脂质的多烯不饱和脂肪酸与由自基反应,形成中间体自由基,再与分子氧形成脂质过氧化自由基,引起酸败变性。脂质过氧化的饲料对鱼的毒害主要表现为死亡率上升、瘦背肌症、肝脏病变以及贫血。水杨酸、维生素E和C、胡萝卜素、茶多酚、超氧化物岐化酶以及金属硫蛋白能抑制脂质过氧化。检测脂质过氧化的方法有感官评定法、化学发光法、TBA法、TBA荧光法、高压液相色谱法等。  相似文献   

12.
我国有丰富的鲐鱼资源,日前尚未充分开发利用。鲐鱼是多脂红肉鱼,鲐鱼脂质中的脂肪酸具有大量不饱和烃链,易发生自动氧化,其降解产物醛和羧酸产生使人不愉快的腥臭味,给加工带来很大困难,并使营养成份降低。我们在鲐鱼软罐头加工研究中发现添加熏液可以有效抑制加工和贮存过程中鲐鱼脂肪的氧化变质,使产品质量明显提高。现将加工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饲料中脂肪含量对七彩神仙鱼幼鱼生长和消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水温29.0±1.0℃下,将140日龄、体质量8~10g的七彩神仙鱼(Symphysodon aequifasciata)幼鱼放入室内54cm×40cm×28era的水箱中,投喂以鱼粉和豆粕为蛋白源(粗蛋白45.0%)、以豆油为脂肪源配制的5种脂肪水平(10.21%、12.02%、17.17%、21.0%,和22.14%)的饲料.90d的饲养表明,七彩神仙幼鱼的成活率变化在96.67%~100.0%之间,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随饲料中脂肪含量的增加,鱼的特定生长率(SGR)、蛋白质效率(PER)和增重率均先增加而后降低;摄食含12.02%脂肪饲料的鱼SGR、PER和增重率极显著地高于摄食含10.22%和22.14%脂肪饲料的鱼(P<0.001),而当鱼摄食含17.17%和21.05%脂肪的饲料时,SGR、PER和增重率与摄食含12.02%脂肪饲料的鱼差异不显著(P>0.05).当饲料中脂肪含量为12.02%时,鱼对饲料中蛋白质的消化率最高;摄食含脂肪为10.22%、12.02%和17.17%的饲料时,对饲料蛋白的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表明,七彩神仙鱼幼鱼饲料中适宜脂肪含量在12.02%~17.17%之间.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因水质污染、高密度放养、使用劣质配合饲料等导致草、鲫鱼肝胆病暴发,而此类病常因未引起养殖户重视而耽误治疗。根据笔者养殖经验,建议草、鲫鱼肝胆病应从源头防起。1.投放种苗时,应保证鱼体型正常有些养殖户在选择鱼种时片面追求大而肥,而忽略鱼种本身正常的体型。尤其是高密度、劣质配合饲料为主培育鱼种的塘口,鱼看上去很肥,但体不长,体重与体长之比严重失调,鱼的肥满度偏高,这样的鱼种由于长期摄食超过其营养要求的饲料,其营养不能完全转化,体内脂肪积累过多,致使免疫功能低下,放养后如遇不良刺激极易患肝胆病,因此选择种苗应…  相似文献   

15.
网箱养鳊维生素缺乏症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宜黄县下南水库网箱养鳊鱼10个,250m2,到七、八月份,部分鱼类烂皮肤、烂鳍条,继而死亡。原以为是赤皮病,后仔细检查发现是维生素缺乏症,采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治疗,取得良好效果。一、症状从外观看,背鳍、尾鳍、腹鳍破裂、腐烂,甚至脱落;鱼体表主要是两体侧鳞片脱落,脱落处肌体充血发炎;脊椎尾部变形;病鱼抢食仍较活跃,死亡的鳊鱼也十分肥壮,病鱼解剖内部脏器基本正常。二、病因鳊鱼原本是草食性鱼类,对维生素的需要量较多,用颗粒配合饲料投喂改变了鳊鱼食性。颗料饲料是由自己配制,蛋白质、能量、脂肪、微量元素、…  相似文献   

16.
黄颡鱼饲料脂肪的最适含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鱼油/豆油(1∶1,W/W)为脂肪源,配制脂肪含量为5.21%、7.23%、9.27%、11.31%、13.33%、15.37%的半纯化饲料,投喂体重约8g的黄颡鱼40d,用于探讨饲料脂肪水平对黄颡鱼生长及饲料利用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脂肪含量<11.31%时,鱼体的相对增重率、饲料转化率、蛋白质效率与脂肪含量呈正相关,当脂肪含量>11.31%时,鱼体的相对增重率、饲料转化率、蛋白质效率与脂肪含量呈负相关。肝体比和肌肉渗出损失随着脂肪添加量的增加而持续上升。脂肪水平对以上各项指标有显著性影响(P<0.05)。综合各项指标,可以确定黄颡鱼饲料脂肪的最适含量为11.31%。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以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鱼类大黄鱼[初始体质量(13.57±0.33)g]为研究对象,在浮式网箱中进行为期8周的摄食生长实验,探讨饲料脂肪水平和投喂频率对大黄鱼生长、体组成及脂肪沉积的影响。采用3×2双因子实验设计,其中饲料脂肪水平分别为9%、12%和15%,投喂频率分别为2次/天和1次/天。结果表明:投喂频率对大黄鱼特定生长率(SGR)和饲料效率(FER)均有显著影响(P<0.05),而饲料脂肪水平仅对FER有显著影响(P<0.05)。2次/天投喂组的大黄鱼末体质量和SGR均显著高于1次/天投喂组,而饲料效率显著低(P<0.05)。在2次/天投喂时,各个饲料脂肪水平对SGR和FER没有显著影响(P>0.05)。而在1次/天投喂时,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提高,SGR和FER均显著提高(P<0.05)。2次/天投喂组的大黄鱼全鱼水分含量显著低于1次/天投喂组,而粗脂肪含量显著高(P<0.05)。大黄鱼全鱼粗脂肪含量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然而在1次/天投喂时,饲料脂肪水平未对全鱼体粗脂肪含量产生显著影响(P>0.05)。大黄鱼的肝脏和肌肉脂肪含量、肝体比(HSI)以及脏体比(VSI)受到了饲料脂肪水平的显著影响(P<0.05)。在2次/天投喂时,肝脏和肌肉脂肪含量、HSI以及VSI随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而显著增加(P<0.05);而在1次/天投喂时,各个饲料脂肪组大黄鱼肝脏和肌肉脂肪含量、HSI以及VSI均无显著差异(P>0.05)。饲料脂肪水平和投喂频率仅对大黄鱼的生长、饲料效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而对大黄鱼体组成、形态学指标以及肝脏和肌肉脂肪含量无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  相似文献   

18.
虹鳟颗粒饲料投喂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种、饵是渔业生产的基础条件,为了获得较好的饲养效果,降低养鱼成本,投喂时应注意如下一些问题:1.饲料的形状、结构和规格对鱼接受或排斥某种食物十分重要。饲料颗粒大小不仅影响适口性,也影响消化率。因此,选择投喂颗粒饲料的大小要注意适合各生长阶段鱼吞食。鱼很大而饲料过小,鱼不容易摄食而下沉池底;相反,鱼很小投喂的饲料颗粒很大,不利鱼吞食而溶失水中,这样的饲料投喂利用率低。虹鳟饲料中,12克以下的鱼苗鱼种,根据其个体大小可选择0.3~2.2毫米颗粒料投喂;12~60克的鱼种可分别选择2.2~3.2毫…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由于集约化淡水养殖的普及导致鱼类肝病大量暴发,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淡水鱼类的肝病易被养殖户所忽视,并且耽误治疗。一、淡水鱼类肝病的病因1.营养性因素饲料中蛋白质、脂肪、糖类等营养物质过多或缺乏;饲料中营养指标与养殖对象不适合;饲料蛋白质含量过高;等等。例如:用高营养的鲤鱼饲料投喂团头鲂或草鱼;用鱼苗、鱼种饲料投喂成鱼,且投喂量过多,致使鱼类生长过快,出现肥胖和脂肪肝;饲料中维生素E、胆碱、肌醇、硒等微量元素缺乏,磷缺乏或钙磷比例失调等,都容易诱发肝病。2.毒性物质由多种外来的污染物或内部产生的毒物引起,如…  相似文献   

20.
鲤鱼出血病的病因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辽宁省池塘养鲤作业区,近年来普遍发生鲤出血病,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作者通过调查对比,从流行方式、病鱼症状、内脏解剖及药物试验等研究推断,鲤出血病是投喂高能饲料所引起的,属于营养代谢病;嗜水气单胞杆菌的感染是后发因子,可加重病情,但并非是主因。在大量使用配合饲料养鱼的趋势下,加快鱼类营养学基础学科的研究,提供科学合理的饲料配方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