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漯麦4号系河南省漯河农科所从河南安阳农科所于1991年引进的穿梭组合选育而成。父本为矮早781,母本为80(6)-3—3—10。2003年11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2.
豫麦18号晚播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豫麦18号(原矮早781)1990年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目前,已成为我省小麦第六次更新换代的当家品种之一,在高水肥地大面积种植。由于该品种秆矮抗倒,耐病高产,适应性强,籽粒灌浆快,还具有晚播早熟的优点,所以在稻茬、棉茬等晚播麦区也迅速推广。  相似文献   

3.
津农5号(津0343)是天津市农作物研究所于1997年5月以8901-11-14做母本,矮早1号做父本,进行化学杀雄配制杂交组合,利用混合系谱法经6年选育而成的中筋冬小麦新品种.该品种于2008年通过天津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津审麦2007004).  相似文献   

4.
审定编号:国审麦 2003027 品种来源:{(小偃6号×西农65)×[83(2)3-3×84 (14) 43]}F3×陕213 省级审定情况:2001年河南省、湖北省农作物 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2年安徽省、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5.
驻麦6号是驻马店市农科所用矮败小麦×84-14→选择优良单株×85-33→选择优良单株×汴8539-2→选择优良单株,经多年连续选择培育而成的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2004~2006年参加河南省高肥冬水组区试,2006年8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06010)。  相似文献   

6.
<正> 豫麦18原名矮早781,系偃师县二里头村科研站用郑州761与偃师4号杂交选育而成,经1988—1990年河南省小麦区试和黄淮南片小麦春水组区试,1990年秋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据河南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对1989~1990年度黄淮南片水地小麦区试品种丰产性、稳产性综合评价:该品种主效应大、丰产性好,适宜高水肥地种植。现就该品种在黄淮南片和省区试亩产400公斤以上的产量结果,将亩穗数(x_1)、穗粒数(x_2)、干粒重(x_3)与产量(y)  相似文献   

7.
扬两优6号(广占63-4S×扬稻6号)系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而成的两系杂交中籼稻新品种,2004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5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8.
针对河南省南部及长江中下游稻麦两熟区的生态特点,以内乡237为母本,偃展4110为父本杂交培育成小麦新品种中焦3号,该品种于2012年10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9-2012年中焦3号在河南省小麦品种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分别为5713.5、6063 kg/hm2,较对照偃展4110分别增产7.5%、6.5%。该品种具有成熟早、落黄好、灌浆速度快、综合抗性好、产量三要素协调的特点,适宜在豫南稻麦两熟区种植。  相似文献   

9.
偃高21是以(周麦16×豫麦49)F2为母本、豫麦18为父本进行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丰产、早熟、广适小麦新品种,2017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2014-2015年参加黄淮南片春水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46.6 kg,较对照品种偃展4110增产7.9%;2016年参加黄淮南片春水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27.5 kg,较对照品种偃展4110增产6.4%。适宜黄淮南片广大麦区中高肥地中晚茬种植。  相似文献   

10.
不同小麦品种种子萌发期耐盐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媛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2):5786-5787
以矮早781、百农3236、矮抗58和温麦8号4个小麦品种为材料,在盐度为0.15%的砂土中进行种子发芽耐盐性试验,测其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幼苗苗长和淀粉酶含量,比较这些指标间的差异显著性,评价不同品种耐盐性的差别。结果表明:在小麦种子萌发期,百农3236耐盐性最好,矮早781次之,温麦8号和矮抗58号耐盐性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1.
品种登记号:国审麦990008选育单位: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品种来源:[(阿夫乐尔/5238-016)F1/红良4号]F4/(有芒红7号/洛夫林10号)F7省级审定情况:1995年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6年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天津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征特性:冬  相似文献   

12.
《湖北农业科学》2012,(23):5274
品种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用99-2188[宜阳白×湖北竹山白芝麻(国家芝麻种质库编号为ZZM2541)F4]作母本,陕西扶风芝麻(国家芝麻种质库编号为ZZM3353)作父本杂交,经系谱法选择育成的芝麻品种。2012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油2012002。  相似文献   

13.
该品种由新疆石河子棉花研究所以(黑山棉×02Ⅱ)×中381进行杂交选育的抗枯萎病、耐黄萎病的棉花新品种.1999年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新陆早10号>.  相似文献   

14.
新陆早15号(系-7)是新疆兵团农七师农科所利用常规育种技术选育出的丰产、优质、早熟低酚棉新品种,2002年1月31日通过新疆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1年生产示范7.63×104hm2.成为我国当年种植低酚棉面积最大的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15.
《湖北农业科学》2011,(20):4317
品种来源:恩施禾壮植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选育的玉米三交种,其组配方式为(8865×YB19-2)×281H-2。2011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玉2011008。品质产量:2009~2010年参加湖北省恩施州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品质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测定,容重746.8 g/L,粗淀粉(干基)含量70.2%,粗蛋白(干基)  相似文献   

16.
鄂栗1号     
鄂栗1号是长江大学用湖北省板栗主产区百年自然实生的优良板栗单株,经无性繁殖培育而成的板栗品种.原代号:JW4-2.商品名:早红蜜.2006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果2006001.同年5月在省科学技术厅进行了成果登记(EK06Y270).  相似文献   

17.
短铃期特早熟棉花新品种石早3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早3号是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以含有瑟伯氏棉血统的SGK321为母本、以含有亚洲棉血统的矮早1号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而成的特早熟棉花新品种,实现了棉花品种早熟性的重要突破。该品种全生育期109 d左右;铃期45 d左右,较一般陆地棉品种短15 d左右。在冀中南棉区可实现麦后直播种植。2005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冀审棉2014013号)。  相似文献   

18.
正1品种来源云薯902,原始编号S05-53-275。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2003年人工杂交,组合号:VT-1(母本,越南)×NS79-12-1(父本)。2012年,提交参加云南省马铃薯品种早春作区域试验。2016年经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业信息》2006,(10):33-34
审定编号:国审稻2005025品种名称:红莲优6号(区试代号:红莲2号)选育单位:武汉大学品种来源:粤泰A×扬稻6号省级审定情况:2002年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4年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  相似文献   

20.
奥甜13号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0021品种名称:粤甜13号选育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品种来源:日超-1×C5省级审定情况:2006年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征特性:在西南地区出苗至采收期88天,比绿色超人早5天。幼苗叶鞘绿色,叶片绿色,叶缘绿色,花药黄绿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184cm,穗位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