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施肥对红竹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常规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配合施用氮、磷、钾肥、氮、硼肥对红竹养分吸收和产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1)配施氮、磷、硼肥产量最高,配施氮、磷、钾肥居次,与仅施有机肥对照相比分别达1%和5%显著性水平。(2)出笋高峰期竹叶中养分含B量与N、P、K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相关系数分别为0.9429^*、0.9053^*和0.9601^**。(3)红竹秆产量与竹叶中的N、P、K、B含量之间的上关性也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
不同施肥模式对水稻养分吸收利用及土壤养分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施肥模式下水稻产量及其农田养分平衡状况,通过连续2年(2014~2015)田间试验,研究传统施肥模式与优化施肥模式对水稻产量、养分吸收利用,收获期土壤氮、磷、钾含量及收支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2014年和2015年,优化施肥处理水稻产量较传统施肥处理分别提高7.6%和6.5%。与传统施肥处理相比,优化施肥处理水稻肥料当季回收率分别提高6.8和8.4个百分点,农学利用率分别提高2.9 kg/kg和3.1 kg/kg,偏生产力分别提高5.6 kg/kg和5.4kg/kg,养分收获指数分别提高4.4和4.5个百分点。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与传统施肥处理相比,优化施肥处理可提高水稻氮、磷、钾最大吸收速率,并可提高水稻灌浆期至成熟期养分积累量。与试验起始时相比,传统施肥处理0~90cm土壤无机氮与0~30 cm土壤有效磷含量均有明显的提高,0~30 cm土壤速效钾含量下降。而优化施肥处理0~90 cm土壤无机氮含量、0~30 cm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与试验起始时变化幅度较小。水稻收获期土壤氮、磷、钾养分表观平衡估算的结果表明,优化施肥和农民习惯施肥土壤氮、磷素均出现盈余,钾素亏缺。与传统施肥处理相比,优化施肥处理氮盈余量分别下降87.6%和93.5%,磷盈余量分别下降87.7%和77.4%,钾亏缺量分别下降23.6%和23.5%,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综上所述,优化施肥模式在提高水稻产量、养分吸收利用及维持土壤养分平衡等方面均优于传统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3.
不同施肥对蓖麻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对蓖麻氮磷钾养分吸收、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5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最低,处理7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最高,其施肥量和施肥技术为:尿素(46%N)30kg,过磷酸钙(12%P)30kg,硫酸钾(50%K)30kg,40%作基肥施入;30%在6月20日施入;30%在8月20日施入。因此,本试验条件下推荐选用处理7的施肥量和施肥技术,蓖麻种植能得到高产和高效。  相似文献   

4.
不同施肥处理对白菜干物质积累与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土壤盆栽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2个白菜品种在不同生育阶段的物质积累及N、P、K养分的吸收规律.结果表明:施肥能显著地提高白菜产量和干物质积累,以有机无机肥配施效果最佳;大白菜干物质的积累和对N、P、K养分的吸收主要集中在移栽后第30~60 d,小白菜则在移栽后的15~45 d.2个白菜品种对N、P<,2>O<,5>、K<,2>O吸收的质量比为1:0.36:3.13.有机无机肥配施能提高土壤中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增强土壤的供肥能力.  相似文献   

5.
采用土壤盆栽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2个白菜品种在不同生育阶段的物质积累及N、P、K养分的吸收规律.结果表明:施肥能显著地提高白菜产量和干物质积累,以有机无机肥配施效果最佳;大白菜干物质的积累和对N、P、K养分的吸收主要集中在移栽后第30~60 d,小白菜则在移栽后的15~45 d.2个白菜品种对...  相似文献   

6.
施肥对春玉米养分吸收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了施肥对春玉米叶面积系数,氮、磷钾吸收状况及干物质积累分配和经济产量的影响,并探讨了上述诸生长因素与经济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施肥使春玉米吸钾主要集中前期的特性更加明显,全生育期的氮、磷吸收出现2个高峰(不施肥处理仅前期有1个氮、磷吸收高峰),灌浆期叶面积系数保持较高数值,后期干物质积累量大幅度提高,同时也使经济系数明显增大。相关分析指出,灌浆期叶面积系数,前、中期吸钾量,后期吸收氮、磷量  相似文献   

7.
研究周期性NaCl处理对水培番茄生长发育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营养液中添加1000mg/L NaCl,番茄根系吸水和营养生长受抑,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殖生长,同时,番茄植株内Na含量明显增加,茎中K含量增加,根中Ca,Mg含量下降。  相似文献   

8.
大棚番茄整枝与养分吸收分配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整枝配合施肥,旨在探讨整枝与养分吸收分配的关系,为番茄整枝增产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在大棚内进行,设3种整枝方式即单干整枝、连续摘心整枝及老株再生整枝。结果表明,3种整枝方式下番茄N,P,K积累量随生长发育而增加,且全生育期K量>积N量>。到株龄218d,单株N,P,K积累单干整枝为643g,253g,660g;连续摘心整枝为676g,255g,684g;老株再生整枝为664g,271g,724g。追肥促进N,P,K的积累,追肥次数越多积累量越大。3种整枝方式均表现为两次吸肥高峰期分别为生育前期和采收盛期之前,追肥使第2次吸收高峰期提前到来。对于连续摘心整枝采收盛期以前追肥明显增产,而后期追肥增产潜力不大;对于单干整枝和老株再生整枝追肥次数越多增产越大,尤其是老株再生整枝后期追肥对再生期的产量起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三因素四水平完全实施方案,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孜然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T10(N2P2K3)处理在生育初期和中期均能明显提高孜然对养分的吸收量,吸氮量和吸钾量均达到最大值,虽然后期对养分的吸收量很小,而T10处理籽粒产量为1 523.55 kg/hm2,籽粒产量最高处理T7(N...  相似文献   

10.
不同施肥处理对玉米产量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3年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玉米产量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锌及有机肥(M)配施均有显著的增产作用,各施肥处理比对照增产平均达3 387.0~5 473.0 kg·hm-2,增产率平均为48.0%~77.5%,其中N240 P150 M15 000处理与N240 P75 M15 000处理的增产效果最好,分别为12 536.0 kg·hm-2和12438.8 kg·hm-2;第一年施P150 kg·hm-2第二年至第三年减半施磷后对玉米产量没有显著影响,且土壤速效磷含量能够稳定在较高水平;不同肥料配施能显著提高土壤养分含量,改善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1.
不同施肥处理对大棚黄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津春4号黄瓜为试材,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中等土壤肥力条件下,不同施肥水平对春大棚黄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施肥处理小区黄瓜产量和果实中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及硝酸盐含量等均明显高于对照,并且随着施肥水平的提高而提高,但肥水过剩的条件下,黄瓜产量和品质又呈下降趋势.综合黄瓜品质及产量两个因素,中等土壤肥力的塑料大棚黄瓜春季栽培中,推荐最佳施肥量为大约每公顷施干牛粪58 500 kg,N 487.84 kg,P2O5305.47 kg,K2O 318.02 kg.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生物有机肥在西藏大棚番茄栽培中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以拉萨龙湖生物有机肥为试材,设置8个不同用量的处理,研究了有机肥的施用对大棚番茄成活率、结果初期的株高和茎粗、每株穗数、每穗果数和单果重的影响。[结果]有机复合肥在低用量下对番茄定植成活率无明显影响,用量超过0.500 kg/m2时,随着用量的增加,出现很强的抑制作用。随着复合肥用量的增加,番茄株高、番茄单果重和前期产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0.250和0.375 kg/m2用量的处理株高最高。0.375和0.500 kg/m2用量的处理单果重最好。0.375 kg/m2用量处理的番茄前期产量最高,0.250 kg/m2用量的处理次之,0.875 kg/m2用量的处理最低。[结论]在大棚番茄上,拉萨龙湖生物有机肥的适宜用量为0.250~0.375 kg/m2。  相似文献   

13.
不同灌溉模式对设施番茄产量与土壤养分运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提高设施番茄水肥利用率,加快推进现代化农业发展进程。试验设置滴灌施肥与传统漫灌施肥两种模式,共5个处理,研究了不同灌溉模式对设施番茄产量以及设施菜田土壤温度、硝态氮、有效磷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同漫灌施肥相比,滴灌施肥模式能提高设施莱田土壤温度0.5~1.5℃,增产4%~35%,氮肥利用率提高2%~17%。综合节水、氮肥利用和产量3项指标,以每6d滴灌1次,灌溉定额为每次180m^2·hm^-2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不同施肥水平对温室樱桃番茄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樱桃番茄"黄小玉"为试材,观察其不同生育时期植株生长情况,并测定产量,探索不同施肥水平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南方设施栽培土壤环境下,试验各处理都比对照(不施肥)生长好、产量高;单施无机N肥且施N量在0~1 200 kg/hm2时樱桃番茄的株高与茎粗随着施N量的增加而增长,但其产量在施无机N肥600 kg/hm2和1 200 kg/hm2时却差异不大;生物有机肥与无机N肥配施比单施无机N肥有利于樱桃番茄的生长与产量提高;N、P、K配施并增施生物有机肥,对促进樱桃番茄生长与产量的提高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塑料大棚秋延迟番茄播种期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2005年,在塑料大棚全程棚膜覆盖栽培形式下,比较了6月10日、6月20日、6月30日、7月10日、7月20日5个播种期对番茄单株成果穗数、单穗成果个数、单果质量、可采果株率4个产量形成因子的影响,从而确定番茄最佳播种期。结果表明,播种越早,最终可形成有效产量的平均单株成果穗数越多。育苗期使用旧膜覆盖会减少单株成果穗数;播种越晚,单穗成果个数越多,育苗期使用旧膜覆盖可增加单穗成果个数;相同品种以6月20日播种的单果质量最高,播种早于6月20日或晚于6月30日,单果质量均有明显下降;早于6月20日播种,可采果株数比例会大幅度下降;以6月30日播种的产量98 689.65 kg/hm2为最高,6月20日播种的产量95 395.20 kg/hm2次之,从而确定6月下旬为塑料大棚秋延迟番茄最佳播种期。  相似文献   

16.
杨凌新建日光温室番茄施肥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建日光温室土壤肥力较低,在生产过程中菜农过量投入养分资源,为了解该类温室番茄的施肥状况,连续两年调查研究杨凌示范区五泉和大寨等乡镇170个新建日光温室栽培番茄的施肥状况。结果表明,该区域有机肥用量平均为142 t·hm-2,有机肥带入的养分(以N、P2O5、K2O计)占到日光温室养分总投入的52%、48%及44%;化肥中氮、磷和钾肥用量分别为690、720和759 kg·hm-2,其中磷、钾用量超出推荐用量的157%和91%,过量施用磷肥、钾肥较为普遍。建议在番茄生产过程中适当降低磷肥和钾肥的用量。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液态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设施番茄根区细菌群落的影响,以化学冲施肥为对照(T_CK),设置液态有机肥分别替代20%(T_R20)、30%(T_R30)和40%化学冲施肥(T_R40)3个处理,应用16S rRNA 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番茄根区土壤样本中细菌的群落多样性、结构组成和差异。结果表明,在97%的相似水平下,共发现3 747个OTU,37个门,104个纲,268个目,441个科,730个属,1 401个种。3个处理和对照样品中共有OTU为1 338个,独有的OTU数值分别为140(T_R20)、129(T_R30)和263(T_R40)。T_R30处理的细菌丰富度和多样性最高,其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优势菌属为norank_c_subgroup_6、芽孢杆菌属(Bacillus)、norank_f_A4b。通过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和共现性网络分析发现, T_R30和对照处理细菌的菌落组成相似度较高,共性最大。利用PICRUSt软件对细菌群落功能组成进行预测,发现各处理土壤样本的主要COG功能组成较为相似,但各COG相对丰度有所差异。综上所述,液态有机肥不同比例替代化学冲施肥能增加外源细菌种类,改变丰富度、多样性和菌落组成,以替代30%比例时效果最佳,为液态有机肥与化学冲施肥配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在日光温室条件下,研究不同灌溉方式下施用不同种类、不同用量的有机物料对番茄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水肥处理番茄植株缓苗期生长缓慢,定植后32 d开始快速生长,定植后115 d,FIF+OM处理植株最高,FIF+OM+S处理植株最低,且二者差异达到显著水平。FIF+OM处理的叶片数最多,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番茄植株茎的生长主要集中在前期,定植79 d后茎粗基本不再变化,其中,DIF+OM处理最粗,其次是FIF+OM处理。番茄产量呈S型增长曲线,定植后136 d膜下沟灌开始采摘,第158天进入采摘高峰期,膜下滴灌处理滞后1周左右,DIF+OM处理的番茄产量最高,比FIF+OM处理番茄增产19.89%。膜下滴灌处理的水分生产力、氮肥偏生产力远高于膜下沟灌处理,DIF+OM处理的水分生产力最高,达到FIF+OM处理的1.6倍,DIF+HOM+1/2S处理的氮肥偏生产力最高,达到FIF+OM处理的2.6倍。从经济效益来看,DIF+OM处理产值最高,为32.25万元/hm2,相对净产值为28.42万元/hm2,比FIF+OM处理增加近6万元/hm2。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温室冬春茬番茄合理的田间群体结构,以及株距对群体配置的影响,试验在相同的垄沟配置下通过改变株距,对番茄的植株生长、果实性状和产量表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株高、茎粗、幅宽、单株果数和单果重均表现为,随着株距的增大而增加的趋势,对果穗数和果型没有影响,畸形果率随着株距的减小而明显增加,单产处理间没有较大差异,均在115500 kg/hm2左右;说明在相同的70+50垄行配置下,株距在25~40 cm之间部分性状虽表现出一定的趋势性变化,但均为比较合理的田间群体配置。  相似文献   

20.
不同株距对温室冬春茬番茄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温室冬春茬番茄合理的田间群体结构,以及株距对群体配置的影响,试验在相同的垄沟配置下通过改变株距,对番茄的植株生长、果实性状和产量表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株高、茎粗、幅宽、单株果数和单果重均表现为,随着株距的增大而增加的趋势,对果穗数和果型没有影响,畸形果率随着株距的减小而明显增加,单产处理间没有较大差异,均在115500kg/hm2左右;说明在相同的70+50垄行配置下,株距在25~40cm之间部分性状虽表现出一定的趋势性变化,但均为比较合理的田间群体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