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1987年测定208份材料的产量性状、籽粒蛋白质含量、沉降值,其中42份材料的湿面筋含量分析品质性状与8个农艺性状的相关性。蛋白质含量与株粒重、千粒重、穗长;沉降值与株穗数、株粒重;湿面筋含量与每穗小穗数、穗粒数均呈显著负相关。抽穗期与产量性状和沉降值呈不同程度的负相关,与湿面筋含量无相关,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株高与每穗小穗数,穗粒数及沉降值有负向变化趋势,与穗长、单株粒重、湿面筋无相关。  相似文献   

2.
春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给专用小麦的相关研究提供依据,从疆内外引入了26个春小麦的品种,田间观察测定各品种的农艺性状以及籽粒蛋白质含量,对各个农艺性状以及籽粒蛋白质含量进行了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穗长与单株粒数呈显著正相关,穗叶距与单株粒数、穗长与穗叶距、芒长与穗长呈显著负相关,单株粒数与单株穗数、株高与穗叶距、容重与千粒重、籽粒蛋白质含量与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籽粒蛋白质含量与单株穗数、单株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对籽粒蛋白质含量贡献最大的为千粒重,穗叶距、容重、株高与籽粒蛋白质含量的直接通径系数为正相关,对籽粒蛋白质含量有一定的贡献.而芒长、穗长、单株穗数、单株粒数与籽粒蛋白质含量的相关系数和通径系数均为负数,它们之间的增长是异向的.  相似文献   

3.
为更精准筛选和选育不同用途二棱大麦品种,对38份不同来源及用途的二棱大麦品种(系)的株高、穗长、千粒重、穗粒数、有效穗数、籽粒产量和不孕粒数等主要农艺性状及籽粒蛋白质含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参试二棱大麦品种(系)有效穗数、产量、穗长、不孕粒数及蛋白质含量变异丰富,株高、千粒重及穗粒数变异相对较小,二棱大麦育种的增产效应主要体现在穗长和有效穗数的适度增加。相关性分析表明,二棱大麦各性状间存在复杂的相关性,且多个性状均可影响产量,有效穗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供试二棱大麦品种(系)在遗传距离10水平上可聚为中秆大粒型和矮秆多穗型两类。主成分分析将38份二棱大麦品种(系)的主要农艺性状分为4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达85.5807%;以前4个主成分得分值为指标进行主成分二维排序分析,分析38份二棱大麦品种(系)在特定因子性状上的差异,结果为创制优异种质及亲本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小麦不同穗位籽粒品质和形态性状的变化规律,以济麦22、中麦175和周麦18为材料,分别在开花后10、15、20、25、30、35和45d对其籽粒的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长度、宽度和千粒重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开花后15~35d,其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长度、宽度和千粒重总体呈升高的趋势,在开花后35~45d,其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长度、宽度和千粒重总体呈下降的趋势,但下降不明显。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总体上表现为下部穗位最高,中部穗位其次,上部穗位最低,中部穗位和下部穗位差别不大,但均高于上部穗位。小麦籽粒长度、宽度和千粒重总体表现为中部穗位最高,下部穗位其次,上部穗位最低,中部穗位和下部穗位差别不明显,但均明显高于上部穗位。本结论可为今后提高小麦产量和改良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黄淮麦区4省小麦种质农艺性状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婷  逯腊虎  杨斌  袁凯  张伟  史晓芳 《作物杂志》2019,35(6):20-171
为明确小麦种质资源的遗传差异和特点,提高其利用效率,以株高、穗长、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5个主要农艺性状为指标,对来自黄淮麦区4省(河北、山东、河南和山西)的263个小麦品种(系)进行统计分析。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除穗粒数外,4个省的小麦种质在其余各农艺性状上差异极显著。变异性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的5个农艺性状中穗粒数变异系数最大,小穗数变异系数最小;4省中,河北小麦株高、千粒重的变异系数最小,穗粒数变异系数最大;河南小麦穗长、小穗数和穗粒数的变异系数最小,千粒重变异系数最大;山东小麦穗长的变异系数最大;山西小麦株高、小穗数的变异系数最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株高与穗长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小穗数呈极显著负相关;穗长与小穗数、穗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小穗数与穗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千粒重与穗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因此,在育种实践中,可根据4省小麦种质农艺性状的变异特点筛选符合目标性状的亲本材料,同时加强种质基因库的更新。  相似文献   

6.
冬小麦品种资源沉降值配合力及与其它性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不同熟性和沉降值的11个小麦品种(系),分两组按Griffing方法I进行6×6完全双列杂交,对沉降值这一重要品质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力进行了研究。同时用来自国内外的60个生产推广品种分析了沉降值与其它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河农2552、93试6和咸阳大穗3个品种的一般配合力较好,可分别作为早、中、晚熟的优质亲本资源。特殊配合力分析表明,河农2552/咸阳大穗、河农2552/河农2458是较好的杂交组合,后代有较好的优质育种潜力。沉降值的遗传受加性和非加性基因共同作用,但以加性效应为主。广义遗传力与狭义遗传力均较高,分别为79.8%和65.5%。对国内外60个品种的分析表明,沉降值与穗长、小穗数、千粒重、子粒饱满度相关性不明显,与子粒角质率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施氮处理对不同筋型小麦的植株性状、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选用强筋小麦品种中麦578(A1)和中麦5051(A2)、弱筋小麦品种扬麦15(A3)和扬麦24(A4)为供试品种,在施氮量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底施(B1)和追施(B2)处理。结果表明:在其他栽培措施相同条件下,强筋小麦穗长、总小穗数、千粒重和籽粒产量均优于弱筋小麦,其中A1籽粒产量分别比A2、A3和A4高0.44%、49.81%和15.27%;施氮处理中B2的株高、穗长、穗粒数、总小穗数和籽粒产量均高于B1;不同处理组合中,强筋小麦品种A1B2的植株和产量性状优于其他处理;强筋小麦品种的籽粒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产量均高于弱筋小麦品种,且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本试验中强筋小麦品种中麦5051在氮肥追施处理中可以兼顾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产量。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利用90-824(籽粒蛋白质含量达21%)与5个农艺亲本组成6(6-1)双列杂交设计,分析了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和农艺性状的GCA均极显著,SCA方差除株粒数外,其它性状达显著水平,从GCA方差与SCA方差比例看,籽粒蛋白质含量的遗传以加性遗传效应为主,但存在非加性效应。90-824的蛋白质含量的GCA效应值最大,而株粒重、株粒数、百粒重和穗粒数的GCA效应亦相对较高,是较理想的高蛋白亲本。90-824/78-03和90-824/陇春8号在农艺性状上的SCA最大,而蛋白质含量的SCA居中,是较好的组合  相似文献   

9.
为了综述安徽小麦推广品种的概况,并为生产优质专用小麦以及从中发掘具有优异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的材料提供参考,选用安徽麦区推广的10个小麦品种,采用地衣酚-盐酸法、近红外谷物分析仪等测定了若干品质性状和农艺性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水溶性戊聚糖含量的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非水溶性戊聚糖含量和总戊聚糖含量品种间差异不显著,不同品种间株高、穗长、总小穗数、千粒重和硬度的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穗粒数品种间差异达到显著,不育小穗数、蛋白质、湿面筋、沉降值含量品种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冬小麦子粒品质性状多目标间接选择数学模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56个冬小麦品种(系),采用双重逐步回归的方法,建立了冬小麦子粒品质性状多目标间接选择数学模型.结果表明.适当增加株高和单株穗数,可同时提高单株子粒蛋白质产量与含量及干面筋含量;而增加单株子粒产量可以提高单株子粒蛋白质产量,但降低子粒蛋白质含量和干面筋含量;千粒重每增加1.0g,沉淀值减少0.07791ml;湿面筋含量随株高增加而增高,随结实小穗数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