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试验观测了运输性应激对商品猪宰后PSE肉的发生情况及其pH值、肉色、系水力和组织学变化,结果表明:(1)运输性应激一年四季均可引起商品猪宰后发生PSE肉,以夏季发生率最高(11.54%),春季最低(2.56%),并多发于背最长肌、半膜肌和半腱肌等肌束;(2)PSE猪肉的pH值比正常猪肉低0.68~0.83,肉色比正常猪肉低5.2~6.1消光单位、系水力比正常猪肉低7.9%~8.9%;(3)PSE猪肉组织学变化特征为肌纤维发生不同程度的实质变性和肌间组织水肿,无炎症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2.
(接上期)6剖检病变6.1PSS猪PSS猪肉的反射率高,屠宰后24h的pH值低,传递值高,宰后肉色不佳,肌肉间脂肪少。电镜下,PSS猪肌肉线粒体消失和脱落,肌纤维发生空泡。猪背最长肌坏死病变呈黑红色,散发特殊气味,病肌宰后24hpH为7.1~7.35,而健康肌为6.1~6.4。病理组织学检查为急性间质性肌炎。病变特征不同与PSE肌肉。对应激死亡的猪进行剖检后发现,肌肉组织水肿、苍白和少血,肺水肿,急性肝充血,脾充血性肿大,右心室扩张,心内膜下毛细血管充血和心肌弥漫性脂肪浸润。PSS猪心肌的病变为…  相似文献   

3.
张伟力  陶立 《家畜生态》1995,16(3):19-21,28
本试验根据目前小规模手工屠宰的需要,设计了一套禁食休息,隔日屠宰,小群隔离的宰前抗应激处理措施。并对50头商品猪(5个品种组合10个屠宰轮次)进行了宰后肉质检测,未发现PSE(水样肉)等应激微候。肉的pH值、肉色、系水力、滴水损失、拿破率、烹煮损失、多汁感均正常或优良。因此,这些宰前抗应激措施对当前尚未规范化的小规模屠率单位有实际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硒调控PSE猪肉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由于高度培育的猪种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差,抗应激能力弱,因此易造成肉的品质下降,出现劣质肉(主要为PSE肉),降低了猪肉的营养价值和食用价值。1PSE肉的概念1953年Ludvihgsen首次报导PSE肉,这种猪屠宰后的新鲜瘦肉表现为肉色苍白(Pale)、肉质松软(Soft)和表面有汁液渗出(Exudative),则称为PSE肉。2PSE肉发生机制近年来,尽管许多学者对PSE肉进行了广泛地研究,但对于发生机制并未彻底查清。在遗传和环境因素的作用下,都会导致PSE肉发生。多数学者认为,由于应激敏感猪…  相似文献   

5.
对3头实验性肠阻塞驴和10匹自然肠阻塞马、骡进行了血气分析。结果表明:(1)实验性肠阻塞驴在造型后24小时,血液pH、PO2、PCO2、O2S比造型前略低(P>0.05),HCO-3、TCO2、BE、SBE、SBC比造型前明显低(P<0.05,P<0.001),治愈时血气指标趋于正常;(2)自然肠阻塞马、骡在接受治疗前,上述9项血气指标变化与实验性肠阻塞(造型后24小时)驴大致相同,治疗后24小时,马、骡的绝大多数血气指标呈继续下降趋势,治愈时血气指标亦趋于正常。  相似文献   

6.
用几根猪毛或1滴血快速诊断猪应激综合征及鉴别其基因型猪的应激综合征(PorcineStressSyndrome,PSS)是一种会引起肉质下降,产生PSE(Pale,Soft,Ex-udafive)猪肉,并在运输过程中会引起应激死亡的一种由单基因控制的...  相似文献   

7.
季节和屠宰日对商品猪胴体和肉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了探讨季节和屠宰日对商品猪质量的影响,本试验测定了2个连续季节和4个屠宰日的95头(44阉51母)商品猪的胴体和肉质。测定结果提示屠宰日对胴体和肉质参数无影响。季节则对肉质参数有显著影响。与春夏季肉猪相比,冬春季肉猪肉色较浅(P<0.01),肌肉色素含量较低(P<0.01),肉的终点pH值也较低(P<0.01)。  相似文献   

8.
80年代以来,遗传改进和营养完善带来了猪胴体瘦肉率的较大提高,但同时也导致了另一负面结果———猪肉品质下降。因此,在提高胴体瘦肉率的同时保持或提高猪肉品质是育种和营养学家同时关注的两大问题。研究表明,猪屠宰前管理会严重影响猪肉质量。屠宰前急性应激可能会通过加速死后肌肉酸化而引起PSE肉,慢性应激则可能会通过使肌糖原在屠宰前耗竭而导致DFD肉(Warriss,1993)。Trout(1992)统计,在澳大利亚PSE和DFD肉的平均发生率分别为23%和15%。PSE猪肉使澳大利亚养猪业每年损失约2…  相似文献   

9.
动物宰前体内环境pH值一般为7.1~7.2,宰后随着时间和环境温度变化,其肌肉经历了未成熟。成熟、自溶、腐败四个时期,pH值发生以下变化:7.1~7.2(宰前)→7.0~6.2(未成熟期)→62~5.6(成熟期)→6.2~6.7(自溶期)→6.7以上即腐败期。如果宰后肉尸处理不当,出现非正常变化如酸败,pH值持续下降至3.5~5.0。品质不同,肉品pH值变化也有所不同。1 新鲜肉 包括未成熟期(热肉期、僵硬期)和成熟期的肉品。1.1 热肉期 宰后 1h之内,pH值7.0~6.5,肉尸温度较高,血液供氧…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玉米脱水酒精糟及其可溶物(DDGS)和维生素 E(VE)水平对肥育猪生长性能、胴体和肉品质的影响。采用 3×2两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设 3个玉米DDGS水平(0、15%、30%)和 2个维生素 E水平(10、210mg/kg)。选取平均体重为(60±2)kg的“杜 ×长 ×大”三元杂交肥育猪 48头(公母各占 1/2),按性别、体重随机分为 6个组,每个组 8个重复,每个重复 1头猪。试验期为 42d。结果表明:1)玉米 DDGS水平对肥育猪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无显著影响(P>0.05),对平均日采食量影响极显著(P=0.006),维生素 E水平及玉米 DDGS和维生素 E的互作对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2)玉米 DDGS和维生素E水平及其互作对胴体重、屠宰率、胴体斜长、背膘厚度、板油率和眼肌面积等胴体品质评定指标影响均不显著(P>0.05),胴体脂肪碘值随饲粮中玉米 DDGS水平的提高而极显著升高(P=0.001);3)玉米 DDGS水平对肌肉 pH、肉色、剪切力、滴水损失和大理石评分影响均不显著(P>0.05),饲粮中添加 210mg/kg维生素 E可显著降低肌肉剪切力和滴水损失(P<0.05)。可见,在肥育猪基础饲粮中添加 15% ~30%玉米 DDGS和 210mg/kg维生素 E对其生长性能、胴体和肉品质无显著负影响。  相似文献   

11.
FSE肉是由于屠宰猪宰前发生应激反应,宰后15min~30min发生的肌肉外观苍白,质地柔软、易碎、无光泽,同时渗出液增多,重者似鱼肉样的病理胜肌肉,又称“白肌肉”、“水猪肉”、“褪色肌肉”等。该肌肉在色泽、质地上与正常肌肉有所区别,易引起消费者的误解,同时产生这种肉给广大屠宰户也会带来一定程度的损失,本文就其形成的原因、机制、特征及预防措施、卫生评定等进行简析,供广大基层检疫人员及消费者参考。1PSE肉的成因屠宰猪发生PSE肉主要由应激因素引起,常见以下几种:1.1品种与个体猪的品种与个体与P…  相似文献   

12.
对鸡新城疫病毒(NDV)中等毒力毒株CS2株、NDⅠ系、Rokin、Komerov和低毒力LaSota株病毒的脑内致病指数(ICPI)、鸡胚的半数感染量(EID50)等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是ICPI分别为1.27~1.52、1.66~1.70、1.46、1.43和0.29~0.5;EID50分别为10^7.5、10^7.5≥10^8.5、10^^7.9和≥10^8.5/0.1ml。用10倍剂量的CS2株病毒注射1月龄和1.5月龄SPE雏鸡,均安全无不良反应,测定CS2株病毒保存期,结果在-20℃保存6年的鸡胚2代(E2)、鸡胚6代(E6)、鸡胚10代(E10)毒的EID50均≥10^7.5/0.1ml。NDCS2株病毒的各项指标均在中等毒力范围内,对鸡胚的半数感染量仍保持原毒(Ⅰ系)的特性,ICPI比原毒有所下  相似文献   

13.
在定点屠宰场或市场检验中,时常发现猪肉色苍白、肉质柔软和切面多汁,有液体渗出等特点的生理异常肉。国内称“白肌肉”,国外称“PSE肉”。由于白肌肉外观色泽苍白,适口性差,熟制后损耗大,市场消费受到一定的限制。1宰后检验宰后检验时常可看到一种局部性的白色肌肉,尤其是在去皮、去骨、去脂肪后所见的白色肌肉则更多。尤以背最长肌、半腱肌、半膜肌和阔筋膜张肌的局部出现白肌肉变化。肉质缺乏弹性,松软,切面纹理粗糙,重时手指易戳入。切面有肌浆外渗,重度时肌浆外流,中度的断面湿润。正常肌肉断面不见游离的肌浆或只有轻…  相似文献   

14.
在猪的屠宰检验中,经常发现有一种猪的肉尸肌肉苍白、柔软、多水、象水浸样、并有液体流出,称之为白肌肉,也叫PSE肉。PSE肉是由于猪在宰前强烈运动,饲养环境温度升高或受电麻等原因引起的一种代谢性的肌肉变性。1调查和剖检变化1999年通过对5000头猪和2000年1月-5月份5000头猪屠宰检验后调查中发现共有135头猪为白肌肉,检出率为1.35%。宰后剖检部位可见:大多在背最长肌、半腹肌、半膜肌和股二头肌、腰肌和前肢肌肉群中肌肉苍白、质软,从断面流出浸液,透明度高,湿润折光性强,部分可见透明变性、…  相似文献   

15.
用164只1周龄AA肉用仔鸡进行的两次试验结果显示,在含铜8—14mg/kg的玉米—豆饼日粮中,添加125mg/kg铜(CuSO45H2O),提高4—7周龄平均增重7.1-10.8%(P<0.05或0.01),提高1—3周龄平均增重2.1-2.5%(P>0.05,试验Ⅱ)或6.2%(P<0.01,试验Ⅰ),降低1—3周龄饲料/增重6.3-15.3%,添加125mg/kg铜,对胸肌含水量无影响(P>0.05),明显提高了肝铜含量(P<0.05),但幅度不太大,由对照组的13.8mg/kg提高到23.8mg/kg(风干基础),而正常鸡肝含铜量低,因此对食品卫生无不利影响。大量铜由粪中排出体外,试验组粪铜浓度比对照组提高9倍。  相似文献   

16.
选用半舍饲的周岁龄青海细毛羊56只,分为三组,试验1、2组各20只,对照组16只。在同等饲养管理条件下,试验1、2组每只羊每日分别添加0.2g和0.1gRCF-3稀土添加剂,进行60d饲养试验。结果:试验1、2组绵羊平均日增重分别比对照组提高30.6%(P<0.01)和12.6%(P>0.05);平均羊毛长度分别比对照组提高22.1%(P<0.01)和5.5%(P>0.05);经济效益分别比对照组提高25.2%(P<0.01)和8.7%(P>0.05%)。试验1组平均日增重,羊毛长度和经济效益分别比2组提高15.9%(P<0.05)、15.7%(P<0.05)和15.2%(P<0.05)以试验1组的效果为佳。  相似文献   

17.
对1日龄SPF雏鸡人工感染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后,胸腺T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素2(IL-2)诱生活性于14 ̄49d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脾T淋巴细胞IL-2诱生活性于14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感染后21 ̄49d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脾T淋巴细胞IL-2诱生活性于14d极显著降低(P〈0.01);脾淋巴细胞干扰素(IFN)的诱生活性于感染后7 ̄49d极显著  相似文献   

18.
饲料营养对猪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1 猪肉品质常用评价指标及其组织生化基础1.1 肉色 是反映肌肉生理、生化和微生物学变化的综合指标。主要决定于肌肉中的肌红蛋白(Mb,约70%~80%)和血红蛋白(Hb,约20%~30%)含量,也受外界光照和氧化的影响。两种蛋白质呈色的实质在于其分子内的亚铁血红素(Fe2+)与氧的结合使肌肉表现不同颜色。如果猪肉与空气充分接触,形成氧合Mb,肉呈亮红色;缺氧时,Mb中的Fe为氧化态,称变性Mb,肉色为暗褐色。1.2 PH值 PH直接影响肉的颜色、嫩度、烹煮损失和肉的保藏期。正常情况下,猪死后,要通过…  相似文献   

19.
本实验研究了1 日龄 S P F雏鸡人工感染网状皮组织增殖病病毒( R E V)后,机体免疫器官白细胸介素2( I L2)、干扰素( I F N)和肿瘤坏死因子( T N F)诱生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S P F 雏鸡感染 R E V 后:胸腺 T 淋巴细胞 I L2 诱生活性于 14 ~ 49 日 极 显 著 低 于 对 照 组( P< 0.01);脾脏 T 淋巴细胞 I L2 诱生活性于14 日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P< 0.05),感染后21~49 日极显著降低( P< 0.01);脾脏淋巴细胞 I F N 的诱生活性于感染后7~49 日极显著降低( P< 0.01);脾脏细胞 T N F诱生活性极显著增高( P< 0.01)。揭示了 R E V 感染 S P F雏鸡机体免疫器官的分子免疫调节机能均明显降低或发生障碍。  相似文献   

20.
影响猪肉质的主基因RN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猪肉质的主基因RN基因X.Fernandez(法)等著陈刚摘译周光宏校1985年,Monin和Selier注意到一种外观象PSE肉,但并非PSE肉的“汉普夏”(hampshiretype)型猪肉。这种猪肉颜色苍白,有水分渗出,但渗出性较典型P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