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早熟优质抗病棉花新品种—新陆早10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陆早10号原名新石K1,是由新疆石河子棉花研究所选育,1999年12月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该品种适宜在北疆棉区、南疆早熟棉区及甘肃河西走廊等地种植,并且由于该品种为抗枯萎病、耐黄萎病品种,也适宜在病地种植.  相似文献   

2.
朱玉国 《种子世界》2003,(10):37-37
新陆中15(原选系号16-1)是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育成的中长绒陆地棉新品种,2002年通过新疆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由于该品种在1999~2000年西北内陆棉区早熟组区试中除早熟性略差外综合性状较优,被作为新疆中长绒优质棉专用、特用品种开发.于2001年由新疆自治区农业厅安排在南疆尉犁县、麦盖提县、阿瓦提县中早熟棉区重点繁殖,2002年起开展提纯复壮当选单株送海南岛南繁加代;在3a的试验、示范繁殖中,该品种综合性状表现突出,深受欢迎.为了更好地推广该品种,尽早发挥该品种在棉花生产中的应有作用,现将该品种的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研究杂交棉在高密度植棉模式下主要经济性状优势,为新疆南疆棉区棉花杂交种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利用2005—2012年南疆中早熟杂交棉和常规陆地棉区域试验品系和审定品种的皮棉产量、纤维品质性状的多年多点数据,进行整理和对比分析。在高密度膜下滴灌种植模式下,杂交棉参试组合经历了起步-快速发展-急速下降的过程。杂交棉参加区试组合在单株铃数、单铃重、衣分变幅较大。陆陆杂交棉组合平均皮棉产量略高于常规陆地棉,纤维长度、比强度等品质指标略低于常规陆地棉,但均不显著。陆陆杂交棉审定品种在单株结铃、单铃重方面显著高于常规陆地棉,但每公顷铃数较常规陆地棉低3.0万个,平均皮棉产量差异不显著。陆海杂交种在单株铃数、纤维品质、抗病性等总体优于陆陆杂交种和常规棉,但在单铃重、衣分、皮棉产量平均分别低于常规陆地棉27.0%、11.3%、7.0%。在目前高密度植棉模式下,参试杂交棉组合较常规陆地棉生产优势并不明显,继续开展高密度强优势杂交棉育种及种植模式研究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4.
新陆中36号是新疆石河子大学棉花研究所、国家棉花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巴州农科所共同选育的早中熟陆地棉品种,2008年3月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新审棉2008年34号)。该品种丰产性好、衣分高、增产潜力大;吐絮畅而集中、含絮力适中,适合机采;抗病性、抗逆性好。南疆是新疆  相似文献   

5.
早中熟棉花新品种新陆早26号是新疆天合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培育的新品种,该品种高产、抗逆性强、综合农艺性状好,结合配套的栽培技术措施,表现出较强的高产稳产特性。2006年,通过新疆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新审棉2006年63号),适宜在新疆北疆的早、中熟棉区,南疆早熟棉区,河西走廊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6.
海南冬季植棉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冬季在海南对棉花杂合体进行南繁加代是推进育种进程,缩短育种周期,提高作物适应性的有效途径。据统计,我同已经审定的棉化品种中绝大多数是通过在海南南繁加代育成的,仅新疆通过南繁加代审定的品种就高达100多个。然而,海南冬季气候条件与内地符植棉区相比有诸多不同之处,特别是在棉花生育过程中气温呈现两头高中间低呈马鞍形,致使海南冬季植棉技术与大陆大相径庭。为此,就冬季海南气候特点如何加强棉花栽培管理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7.
复播玉米新玉13号,2003年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新玉13号的育成,在早熟玉米育上有了较大的突破,解决了早熟与高产的矛盾。新玉13号在新疆南疆地区复播为85~95d,新疆北疆地区春播为110d左右;南疆复播产量为9273kg/hm^2,北疆春播平均产量为11700kg/hm^2。  相似文献   

8.
新彩棉13号(原系号石彩2)是新疆石河子棉花研究所于2001年以自育特早熟、高产、抗病深棕絮品系石彩1为母本.优质美棉8073选系为父本进行杂交.经病圃强化选择、定向培育而成。2005—2006年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彩色棉区试和生产试验,2007年通过新疆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应于北疆、南疆等早熟棉区种植。  相似文献   

9.
新陆中36号于2008年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品种委员会审定并命名,于2008年在巴州地区以及南疆地区进行了大面积的推广应用与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2010年在新疆巴州普惠农场与尉犁县进行种植推广,产量超过9000kg/hm2。单株成铃8~10个,单铃重5.5~6.0g,衣分42%~43%,霜前花率≥90%。收获株数19.5万~21.0万株/hm2,本技术适于南疆棉区及生态条件相近的棉区。  相似文献   

10.
<正>新玉9号是新疆农垦科学院作物所选育的早熟玉米杂交种(原石901),1998年12月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至2002年,种植面积累计超过9.33万hm2,是目前新疆种植面积最大的玉米品种,也是南疆麦后复播的主栽品种。该品种高产、稳产,抗病虫性好,增产潜力大,一般单产516kg/667m2,高产可达680~800kg/667m2。  相似文献   

11.
王彩荣 《中国种业》2014,(12):80-80
新冬42号是新疆伊犁州农业科学研究所小麦研究室于1995年以83113为母本、高品29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2013年9月通过新疆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新审麦2013年04号。适宜伊犁河谷各冬麦区种植,也适合自治区北疆冬小麦区种植。1品种来源新冬42号是伊犁州农业科学研究所小麦研究室于1995年以83113为母本、高品29为父本杂交,通过系谱法选育而成。  相似文献   

12.
张金宝  王清连 《种子》2016,(9):113-114
百棉985是河南科技学院育成的高产、优质、广适棉花新品种,2015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0-2011年参加黄河流域棉区中熟常规品种区域试验,籽棉、皮棉、霜前皮棉的单产依次比对照品种中植棉2号增产10.9%、13.3%和14.0%,均居同期参试品种第1位;2012年参加生产试验,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单产依次比对照品种中植棉2号增产8.7%、11.0%和11.9%,均居同期参试品种第1位.抗性鉴定,耐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  相似文献   

13.
新疆长绒棉品种系谱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疆是我国重要的棉花生产加工区和出口创汇区,也是我国唯一盛产长绒棉的地区。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新疆从前苏联引进海岛棉品种中亚埃及型海岛棉,经过试验、试种,陆续形成了我国适宜的海岛棉种植区域,同时也育成了一批适宜当地种植的海岛棉新品种,至2000年新疆已先后育成并审定22个长绒棉新品种,为新疆的棉花生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多年来新疆育成的长绒棉主要品种进行系谱分析,对拓宽品种资源研究的思路,提高育种水平和育种效率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新疆长绒棉品种系谱分析新疆长绒棉分布于南疆塔里木和东疆吐鲁…  相似文献   

14.
新陆早43号(原代号石杂3)是石河子棉花所选育的早熟、高产、抗病、适合机采的杂交棉新品种。2009年3月通过新疆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新审棉2009年59号)。新陆早43号适宜北疆棉区、南疆早熟棉区、甘肃河西走廊棉区等中、早熟棉区和次宜棉区种植。  相似文献   

15.
新陆早25号(原名21285)由农七师农科所选育,2006年2月经新疆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该品种早熟、丰产、衣分高、优质,2004年石河子高新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引入石河子地区种植,2005年种植面积达800hm2,2006年已成为石河子棉区个别植棉团场的主栽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16.
中国棉花生态区划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黄滋康  崔读昌 《棉花学报》2002,14(3):185-190
由于曾统称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及南疆为“中熟”棉区 ,导致东部地区品种引种到南疆出现晚熟等不适应的问题。根据各地的≥ 1 0℃积温与无霜期 ,以适于长江流域种植的棉花品种定位为中熟类型作基础 ,将我国植棉区域划分为 :特早熟(辽河流域 )、早熟 (北疆 )、次早熟 (南疆 )、中早熟(黄河流域 )、中熟 (长江流域 )和晚熟 (华南 ) 6个生态区 ;其中的 4个生态区由于地域与无霜期的不同 ,又各划分为 2个生态地区 (亚区 )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新疆棉花叶斑病的病原种类。【方法】2016年和2017年在南疆、北疆7个地区30个植棉单位采集典型叶斑病样206份,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分离并纯化,依据采样时间、采样地点和菌落特征,在南疆、北疆分苗期和生长后期各选取10个代表性菌株,根据其形态特征,结合r DNA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和组蛋白3基因序列分析,对病原进行鉴定。【结果】北疆苗期(5―6月)棉花叶斑病病原以Alternaria alternata为主,A.tenuissima次之;生长后期(8―9月)棉花叶斑病病原以A.tenuissima为主,A.alternata次之,也分离到A.macrospora。南疆棉花苗期叶斑病病原为A.tenuissima;生长后期棉花叶斑病病原为A.tenuissima和A.macrospora。其中从陆地棉上分离的以A.tenuissima为主,从海岛棉上分离的以A.macrospora为主。【结论】新疆棉花叶斑病病原主要有3种,即A.alternata、A.tenuissima和A.macrospora。  相似文献   

18.
新优20号(原名早丰),系新疆兵团农六师农科所选育的早熟、优质、高产、适应性强、贮运性好的杂交一代西瓜新品种.1999年12月经新疆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新优20号,从1997年以来分别参加了新疆、江苏及全国西瓜区域试验,表现均超过对照早佳、丰乐1号及京欣1号品种 .现已在江苏、浙江、河南、北京、黑龙江、宁夏等省区及新疆的和田、库尔勒、昌吉、阿勒泰、伊犁等区示范推广,取得很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新疆曾在2002年审定通过了一个早熟杂交棉品种,在这之后,每年安排的自治区棉花区域试验中都有杂交棉品种,但是自治区所安排的棉花常规品种全部是按照“矮、密、早”的栽培方式进行的,北疆种植密度19.2万~22.5万株/hm^2,南疆种植密度18.5万~19.5万株/hm^2,所以在整个试验过程中,无法将杂交品种的个体优势发挥出来,在年终进行区试汇总时,杂交棉的产量均不能达到比对照品种增产10%的幅度,有的品种产量甚至比对照减产,往往是区试一二年后被淘汰。  相似文献   

20.
新冬30号是由新疆农垦科学院作物所采用有限杂交方法选育的高产优质冬小麦新品种,于2007年2月通过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适合北疆各冬麦区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